书城养生从头到脚谈养生大全集
19372900000086

第86章 细节决定活百岁——关注健康细节,不让微小酿造大祸(10)

1.伸出左手,五个手指伸直,掌心向上。

2.用右手拇指按住左手掌心,其余四指握住左手手臂。

3.慢慢呼气,意念集中在拇指上,慢慢地加大拇指向下的按压力量,双眼注视右手拇指,此过程持续6秒钟。

4.慢慢地深吸气,静静地撤去右手拇指上的力量,此过程持续6秒钟。

5.左右手互换,重复3次。

人在紧张的时候,全身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大脑的思考力下降,导致做出不冷静的判断和错误的决定。用镇静呼吸法,加力在腰与拇指上,消除上半身的紧张,由此来控制呼吸,心自然就平静下来了。

学会镇静呼吸法并合理运用,那么,不管面对什么样的情况,你都能让心灵轻装上阵,奋起高飞了!

第五节 快乐慢活——告别奔忙,选择一种自在天然的活法

过劳死是把“软刀子”

2006年5月28日,年仅25岁的华为员工胡新宇因过度劳累而死亡。一石激起千层浪,“过劳死”这个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也让很多人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的健康。但是,紧张的工作、现实的压力,让很多人在担心、害怕一段时间后,又恢复了以往忙碌的生活,甚至比以前更忙,于是,“过劳”继续侵蚀着人们的健康,并且变本加厉。

在医学上,“过劳死”属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过度劳累所诱发的未老先衰、猝然死亡的生命现象。现在社会上受到“过劳死”威胁的主要是记者、企业家和科研人员。据调查,目前新闻工作者中有79%死于40~60岁,平均死亡年龄45.7岁。此外,中科院的调查显示,科研人员的平均死亡年龄在52.23岁,15.6%死于35~54岁。而一项对中国3539位企业家的调查显示,90%表示工作压力大,76%认为工作状态紧张,25%患有与紧张有关疾病,而上海、北京、广州三地的企业高管CFS罹患率最高。

在效率就是生命的大时代中,人们以“工作奴隶”的形象出现在职场,为了成绩、为了加薪,为了保住工作岗位,每个人都在拼命。累死一个人对家庭而言重于泰山,对企业和用人单位而言却是轻于鸿毛,但一个人被累死的影响不应止于此。

2006年6月20日的《韩国经济》中有一则消息名为《疲惫的中国,加班现象蔓延,每年60万过劳死》,文中说,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这样一则消息,这样一个数据,被我们的邻邦“忧心忡忡”地刊登在了他们的报纸上,碰巧看到了这个消息的我们,恐怕连忧心忡忡的时间都没有,只会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叹口气,为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朋友祈祷不会被累死,然后又继续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去。

诸多生活压力,让男人们每天十几个小时在外,三五个小时在床,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机器。而诸多就业歧视与潜在的失业危机迫使女人忙得不像女人。我们干着工作,加着班,劳碌之外很少能想到生活本来的颜色。今天,我们认真审视“过劳死”,体味着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困境下的挣扎。其实,面对死亡的最大意义在于启示,不论你是老板还是打工者,为了我们自己和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从现在开始,让生活的脚步慢下来吧!

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认为,一旦有下述表现,你可能已经身陷“过劳”之中:

1.过早地挺起“将军肚”。30~50岁就大腹便便,出现高血脂、高血压等。

2.脱发乃至早秃。每次洗澡都会掉许多头发,提示压力大,精神紧张。

3.性能力下降。人到中年,男子阳痿或性欲减退,女子过早闭经,都是健康衰退的第一信号。

4.记忆力减退,甚至忘记熟人的名字。

5.精力很难集中。

6.睡着的时间越来越短,睡醒仍感疲乏。

7.头痛、耳鸣、目眩。

8.经常后悔,情绪易波动,易怒、烦躁、悲观,且难以控制。

9.经常爱上厕所,小便频繁,尤其是面临突发事件时。

唯有“慢”生活,身体才会健康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幸福。健全的思想寓于健全的身体,不论多么出众的才能和力量,一旦失去了健康的身体,都将化为乌有。因此,“慢生活”与其说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因此,“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生活的珍视。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参加某电视台节目时谈到慢生活对健康的影响,他还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来说明他的观点。就是关于乌龟的生活方式,乌龟的生活节奏非常缓慢,于是就长寿。林清玄还说他用的就是“龟吸法”,一丝丝地吸气,一丝丝地吐气,做深呼吸,这样有助于每次都能呼吸到完全新鲜的空气,对肺的保养也非常有利。

可见,“慢”下来对人体健康确实是有好处的,它主要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1.生理方面。我们知道,流行已久的“快”生活使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心脏。心脏病专家就曾指出,心情郁闷与快节奏生活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这增加了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心理学家也认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人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让生活的节奏慢下来,可以帮你减少压力,使你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很好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

2.心理方面。长期生活在快节奏中的人们,每天所承担的压力非常大,而压力大的最直接后果是心情郁闷。根据欧洲健康协会的调查,忧郁症已经成为继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其最主要原因,人正是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没有朋友可以倾诉烦恼、生活不规律且节奏太快。所以,人一旦慢下来,就能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品味生活,丰富人生阅历,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心理决定生理,心理健康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

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便成了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所以,坚持慢,才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

由此可见,慢生活就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改善生活、促进健康的好方法。也许你会说“我现在的生活条件不允许我慢下来,想慢下来太难了”。其实,要慢下来一点也不难,只要你认清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健康的身体、情感的交流,而不是高薪水、高职位;只要你真正懂得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你会很容易安静下来,过自己想要的慢生活。

放慢生活节奏体味健康生活

长时间处于快节奏工作中的人们,希望能沉下心来慢慢享受生活,但是现实似乎没有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大家都处在一个把健康变卖给时间和压力的时代。所以,健康专家提醒那些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人们,在工作之余应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重视身体和精神健康,勇敢地让生活“慢”下来。

慢,从饮食开始。其实“慢饮食”不仅仅是指要慢慢品尝,更是一种懂得珍惜和欣赏的生活态度。“慢生活”的支持者们反对快餐,他们认为应该在轻松的环境下吃精心烹制的食品,讲究饮食的营养搭配和制作工艺,尽情地享受食物带来的乐趣。

慢,从睡眠开始。“慢一族”总能慢条斯理地入睡,而不是靠药物强迫自己入睡,对于他们而言,准备睡眠就像调制一杯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花草茶。从最简单的睡前一杯牛奶到舒缓的音乐。还可以做一个中草药睡枕,让晚上伴着自然的清新气息入睡。

慢,从运动开始。运动代表了“速度与激情”,但是,快节奏工作的人再去做高速度的运动,就不能更好地让身心放松,所以应尽量让运动慢下来。一般可以选择太极拳、瑜伽或者“超慢”的举重等运动,而不是一下就弄得满身大汗。平日里,可以散步,而不是一路小跑或者干脆来个累死人的马拉松。坚持适度舒缓的运动,比断断续续地猛烈运动对人体更有益。

慢,从工作开始。为了对抗现代工作的快节奏,“慢一族”把办公室搬到了家里,形成“慢工作”的生活方式。而且“慢一族”还强调花更多的时间处理一件事,而不是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旋。

慢,从情感开始。速食般的恋情、一夜情,为了排遣寂寞的恋爱,是否让你感到恋情来得太快、太无原则?想要获得朴实纯真的爱情,就需要你自己先慢下来,懂得欣赏和赞美身边的事物。否则,寂寞将变成永恒。

慢,从休闲开始。很多人的休闲方式是一群人出去狂欢,然后一哄而散,这样往往不能达到休闲的目的,人们的心理需要一个适时的过渡,工作中紧张的心理需要在休息中得到舒缓,这时,可以跟家人散步、钓鱼,或去野外踏青,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以“数字”和“速度”为衡量指标的今天,我们只有学着放慢脚步,让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才能快乐地享受健康生活。

“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快餐、速配、闪客等速度型名词和现象充斥我们的生活,甚至连文化都是快餐文化,来不及沉淀为经典就已经消失了;婚姻中,七年不痒就已经是难得的了;大街上,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假如你拦住他做个简单的市场调查,他都会着急摆摆手说“没时间”,似乎他的时间是以分秒来计算的;一些人为了赶时间或者少走几步路而不惜打车,却在健身房里健步如飞……

也许你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但“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慢》一书中发出的感慨不禁让我们反思:这样的生活方式难道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我们还能感受到生活带给我们的快乐吗?

恐怕绝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只有慢节奏的生活才会让你感到舒适,才是一种享受。理想的生活方式应该是在别人慢的时候快,在别人快的时候慢下来,并感受自己脉搏的跳动。

当然,放慢速度并不是在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只有劳逸结合才利己利人,应该在千变万化的社会和生活中寻找平衡。

一个人必须同时具备事业心和平常心。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慢生活运动”,提倡“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他们的“慢”我们还没法照搬。但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中庸的生活理念和让心“慢”下来的生活意识。比如,我们可以在每个月的月初做个计划,除去不必要的应酬和消费项目,争取到郊外走一走,常和老朋友、老同学联系,偶尔聚一次。接着,将工作和生活划分开,每周两天的休息时间全部用来休息、看书、和家人相处,哪怕是发呆都行。每天中午拿出20分钟时间睡午觉,即使睡不着,也要闭目养神;尽量按时下班,坚决不把工作带回家,要自己去菜市场买菜,回家慢慢做、慢慢吃;晚上尽量不上网,少看电视,最好和家人一起聊聊天,或者出去散散步。

“慢”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个真正会工作、会生活的人应该“努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宽容谦让不窝囊”。满足了这样的目标,人才能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

有张有弛地弹奏生活的乐章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残酷,好不容易找到一份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我怎么能不努力工作呢,慢下来,很快就会被淘汰。”这是很多都市忙人的忧虑,也是他们拒绝慢生活的理由。这反映了一个事实:人们渴望慢下来享受生活,但害怕影响工作。

著名的“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而是一种悠闲的、大度的、从容的生活方式。泰戈尔在《飞鸟集》中写道:“休息之隶属于工作,正如眼睑之隶属于眼睛。”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只有休息好了,才能更好地工作,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如果盲目地忙,连革命的本钱都搞垮了,那人生也就没有忙的意义了。我们崇拜陈景润,但我们不赞成他那种不顾一切、废寝忘食,以致英年早逝的生存哲学。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说得好:“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疲劳,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你,你的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

人体就像“弹簧”,劳累就是“外力”。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就会产生永久变形,导致老化、衰竭、死亡,所以每个人都要小心地保持它的弹性,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因此,适当的休息和减压是保持“弹力”的良方。这样才能增加人体的承受力,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这句话几乎是每个瑞士人的座右铭。如何安排每年的休假是瑞士人的头等大事,许多人通常在前一年就开始计划如何安排日程。他们通常不顾手头的工作,该休假就休假,就算老板多给加班费也不干,天大的事情都得等度完假回来再办。瑞士人的休假是纯粹的休息,不带手机,不穿西装,或者上山或者下海,完全换了一个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