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初中生作文一本通
19372800000022

第22章 2009中考精品满分作文题解篇(2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这里他其实是用借象寄意的手法,来论述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即用三种诗歌营造的意象来寄托自己要表达的真意。

我们现在说的“妙语寄象”也就是指在设象构形时,选用精妙的语言,尽可能使自己要写的意象活泼灵动而传神。

技法5:旁征博引

“旁征博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充分联想,将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名言警句融入文中,增加文章的信息量、说服力和感染力,使文章倍增气势,兼备形神。如: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李清照的深情歌颂中,我明白中国人欣赏的是怎样豪爽大气的英雄。

雄浑壮阔、气度雍容,简简单单的汉语告诉我们的竟是如此宽广的胸襟,传达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深刻的哲理!教我们如何不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母语?

此段文字由于旁征博引,不仅形式整齐,读来上口,有气势,有文采,而且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技法6:寓庄于谐

寓庄于谐也就是使用幽默。幽默与智慧同在,作文中幽默的语言,会给人一种新鲜感,令读者忍俊不禁。不仅如此,好的幽默语言不仅是开个玩笑,更是辅助表达情感的有力手段。比如:《高考录名人》中:

参加2007年重庆高考的有孔庙中学的优秀学生方仲永、闰土、孔乙己、诸葛亮、范进。监考老师也有大名鼎鼎的崔判官和白无常,面无表情地盯着考场,哪怕是一只蚊子也难以飞进来,考试的一角还有一个冷冰的监控探头睁着硕大的玻璃眼虎视眈眈。

……

考试终了,一大群考生鱼贯而出,一些抢新闻的记者蜂拥而至。

记者: 谈谈你们对考试的看法 、经历 、见闻、 感悟和认识。

方仲永: 考试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闰土: 我最烦考试了,尤其是高考,应该改为推荐上大学。

……

这是一篇散发着灵气的考场佳作,选材巧妙,语言诙谐幽默,寓庄于谐。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对高考的体验和感悟。

技法7:渗透哲思

如果在文章里插入一些哲理,那么不仅会使文章充满智慧的闪光,而且使作文在论证的高度大大上扬。那么应该插入那些哲理呢?具体说来,约有五种:客观全面看事物原理、发展变化的原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对立统一的原理、由表及里的原理。适当地加入这些哲思,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技法8:言有内蕴

文章贵在含蓄蕴藉,使读者“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不知不觉中感动或受到启迪。那么如何做到言有内蕴、含蓄蕴藉呢?我们不妨在写作过程中,埋下一些潜台词,比如“国家不幸诗人幸,但愿诗人常不幸。”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国家不幸的时候,会涌现大批优秀的诗人;现在诗人有幸,恰恰说明国家存在国家不幸的现实。但愿诗人不幸,这样证明国家恰好是比较安定繁荣的时期。我们也可以借物抒情或者借助生活细节和生活现象来阐明道理,表达思想。

二、经典范文展示

1、推敲句词

情役

广东某考生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

香港电视剧《纵横四海》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一位母亲为了让杀了人的儿子罪名不成立,竟说人是她杀的,宁愿自己背上杀人犯的罪名,也要让罪恶滔天的儿子逍遥法外!这位糊涂的母亲自杀前说了一句话:“他是我儿子!”唉!人为情役,命为情丧,何其悲哀!

“他是我儿子”,感情便有所偏重;“他是我儿子”,理智便可少些;“他是我儿子”,便可以心甘情愿为他顶罪;“他是我儿子”,一切的一切会变得理所当然,包括包庇,包括顶罪,这是何等的悲哀和愚蠢!人,常常如此,容易被感情所役使,无法挣脱。

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俗话说:“事不关己,关己则乱。”同样,事不及亲,及亲则失。事关及自己的亲人,尤其是关乎父母兄弟,对事物的认知便有失偏颇。理智的天平一旦放入情感,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倾斜,常常是感情亲密的那头下沉。有了感情,感情深厚,遇事待人便自觉不自觉地从己出发,从亲出发,被感情所役使,仿佛被蒙上了眼睛,触目所及,尽是黑暗。被感情所役使,心里早已有所偏向,于是,便视听混淆,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己长人短、亲者对非亲者错;于是,便昧着良心,帮亲不帮理;于是,便耳目皆失,清白不分。这是何等的悲哀!心为情役,认知便不分真伪、黑白、是非。

包拯曾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话极正确,要想心不为情所役,必须做到情理两分,情归情,理归理。亲朋犯了错,内心悲苦,但是不能因为感情的亲厚而做出悖理之事。这世上除了情谊之外,还有法理这把尺子。法理于人,犹如扫帚于地,扫去情在身上的污秽,扫去感情的役使,使得心境清明。《读者》上提及另一位母亲,为了法理,大义灭亲,不肯作伪证,亲自将儿子送进监狱,这是何等的可敬!每个人心中都有感情,但是每个人心中也都应有一把尺子,一把量度感情与理智的尺子。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而置法理于不顾,不能因为感情深厚便罔顾法纪,不能因为感情的深厚而德义皆失。尤其是处于当今社会,提倡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倘若心为情役,就会视法纪、德义为粪土,这怎能使得整个社会法网清明、德义大倡呢?又怎么会有国家的兴旺繁荣?倘若人为情役,整个社会就会纲法全无、德义皆失,又何谈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愿不再心为情役,人为情役。

创意点评:

本文标题意味深长,为文章成功关键所在。文章在立意和构思上以“心为情役,人为情役,何其悲哀”打头,开门见山,直奔主旨;以“愿不再心为情役,人为情役”煞尾,照应开头,强化了论证的中心。再看文章的主体,文白相间的语言,精练而有力,自创的“理智的天平一旦放入感情,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倾斜”之类的句子,就像名言警句。本文作者在写作时对词语的推敲与选择,使得整篇文章文采不凡,颇有深义。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学习的方法是“推敲句词”,这就要求我们在形文时首先用字要准确而生动,其次用字要精炼,耐人寻味;再次要新颖而有创意,突出个性风格,如此才能具有永恒的魅力。

2、比喻增色

一步与一生

四川考生

路的两旁氤氲着乳白色的雾气,前面是一条悠长悠长的古道,迷离神奇。

我准备沿着这条充满神秘的古道去寻找自己的幸福人生,一束极细的光芒从遥远的天际投射过来,抚摸着那历经悠悠岁月的古道刻痕,它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一串串脚印散落在岁月的路途中,我要去寻找决定人一生的那一步,用心去发现一个刻满幸福的出口。

我渐行渐远,我渐进渐远……

终于,我发现路在此时分成了两个岔口,两扇高大的门摆在面前,它们的上面镌刻着“一步与一生”,苍劲的字体中流淌着充满理性的溪流。

我打开其中一扇门,发现上面雕刻着许许多多的小字,我仔细凝视,仿佛时光在这里轮回翻转……

“曾经的庄子从这里走过,为了摆脱一个屈从权势的社会,他推开了这扇门,然后决绝地跨了过去,做了一棵在夜里独自守望月亮的树。”

“曾经的五柳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摒弃官场的丑恶,他驾着破旧的马车从这扇门驶过,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曾经的东坡先生从这里走过,为了遗忘痛苦的失意,他穿粗衣淡定地走了过去,在荒凉的黄州‘倚杖听江声’,任凭人生的失意而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

我品读着这曾经的故事,路旁的竹林也在歌唱,我要把它谱写成一曲沧桑而美丽的歌谣。

我又走到另外一个路口仰望另一扇门,它上面同样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

“西楚霸王项羽面对刘邦的追兵从这里逃走,忆起昔日的鸿门宴,不禁哀叹‘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残忍阴险的秦桧从这里步入罪恶的深渊,杀岳飞,贬忠良,他的一生必定是一个让人唾弃的一生,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居心叵测的陈水扁从这里走上了分裂国家的道路,嘴角邪恶的笑容暴露了他丑恶的灵魂。”

我不想再读下去,抚摸眼前的这扇门,沧桑而厚重。历史本没有错,错的是他们洞开了本不应该洞开的大门,跨出了他们本不应该跨出的一步!

枫竹林飘荡着幸福的歌谣,我回眸最初的那扇门,它闪着幽蓝幽蓝的光,我毫不犹豫地走了上去,迎接我期待的黄金般的人生!

创意点评:

作者多处设喻,,把人生喻为两扇不同的门,这就把人生这一抽象的概念化为其体可感的形象。又如文章前四段,运用描写性语言,把读者带入了幽美的意境之中。文章的主体部分引用了历史上的一些人物事迹,通过他们的人生来表现主题,引人深思。

鉴于对本文亮点的学习,我们平时可多背诵一些经典的比喻类名言警句,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背诵的多了就可以应用自如,为自己的文章增加亮色。 

3、铺排造势

滴水之恩,以何报

云南考生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说在你困难时帮助过你的,你就要在别人危难时报答他。

滴水之恩,何以报?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时,用温度回报了小河,让小河的冰层消逝,使它能够欢快地流淌。

滴水之恩,何以报?夏天烈日炎炎,甘露用泪水回报了大地,让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让荷花在浇水之后开放得灼灼其华,沁人心脾。

滴水之恩,何以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春风夏日,落花用身躯回报了养着自己的大地妈妈。

滴水之恩,何以报?冬天寒风凛冽,雪花飘落,万物皆“冬眠”,只有梅花孤霜傲雪,用梅花的香气来回报给人们……

大自然皆如此,何若人也?

当你穷困潦倒时,他向你伸出了援助之手;当你失意时,他为你开启了导航灯,指引着你;当你失败时,他为你铺垫了一块块基石,让你走向成功的阶梯;当你惆怅时,他为你带来了开心果;当你不幸时,他为你送来了幸福的青鸟;当你……然而,当他累倒下,生病躺下时,你又为他送去了什么,带去了什么?是冷漠,还是备至的关怀?

滴水之恩,你以何报?

诸葛亮用自己的一生回报了当初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赏识;李密用忠心回报了君王的栽培与信任,用孝心回报了母亲的养育之恩;贝多芬用音乐的成就回报了父亲的鼓励与支持;当代歌手用声音和美妙的音乐回报了热爱和喜欢他的歌迷……他们都在回报。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一首诗道出了我们应当如何来回报,“滴水之恩”,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希望小学的女孩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记住了那句真、善、美的话语——“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丛飞节衣缩食,资助贫困学生,而当他病倒时,却无一人去看望他,这些受助者没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没有记住古人的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丛飞的事迹得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肯定与赞许,他的付出我们来报。试问那些受助者,你们以何来报曾经帮助过你们的人,是冷漠吗?

滴水之恩,以何报?用一颗真诚的、感恩的心来报;用你的关怀来报;泪水带来的是失望,微笑送来的是关怀。因此用你一个甜甜的微笑来报。

你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关怀的拥抱、一个感恩的眼神……都是滴水之恩,也都是涌泉之报。

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啊!只要人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将知道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何报?”

——“滴水之恩,以心报!”

创意点评:

作者借助铺排,在文中渲染感悟,增强文章感染力。前半部分以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更迭形象生动地说明“何以报”的道理,后半部分则用古今中外的感人事例圆满深刻地回答了“以何报”的问题。两个部分之间由自然界推及人类社会,全文句式灵活多样,文句有表现力,这主要还是要归功于作者对于排比这种写作手法的灵活运用。除了本文的用法,排比手法可以用来说理、抒情,、写景,能增强文章的美感,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 

4、妙语寄象

空白中的独舞

某考生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