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智慧大全集
19372600000007

第7章 道可道,健康道——健康就在一念间(6)

1.抗生素滥用成了抗“生”素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产生、能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的物质,但却不可滥用,否则就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据专家介绍,滥用抗生素有两个危害,一是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包括药物过敏反应和各种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损伤、神经听力损害甚至心脏毒性。如对小儿长期过量食用卡那霉素、新霉素、万古霉素、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易引起听力和肾脏损害。二是身体产生耐药性后引起的不良后果。事实证明,大量使用新一代广谱抗生素不但易造成真菌感染,而且促使细菌、病毒产生更大的耐药性,使得它们更难以消灭

2.把激素当成了救命稻草

激素又称“荷尔蒙”,它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对关节炎等引起的几种疼痛有较好的止痛功效,但有效不等于特效,更不能滥用。激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虽然它既不降低细胞免疫,也不降低体液免疫反应,但它却抑制了免疫反应的表现,其原因主要是抑制了免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作用,因而使机体免疫反应受到抑制。若应用不当,可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使细菌扩散得更快,使原有的病情加重,有时还掩盖发病实质,使病情得不到明确诊断,错失治疗机会。

总之,激素类药物使用有严格的适应症,药效选择应该遵循由弱至强的原则,不可一上来就使用最强的激素。激素药物有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但没有抗菌作用,一般性的细胞性感染不应常规使用激素。只有在发生严重感染时,为了迅速缓解症状,才与大量抗生素联合使用。而病毒类感染,如带状疱疹、水痘等皮肤病,一般不宜使用激素治疗。

3.滥用让维生素成了“危生素”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现在已经发现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都是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维生素一般不能在人体内直接合成,主要从膳食中获得。然而,许多人偏偏舍弃安全无副作用的膳食摄取方式,而倾向直接补充维生素药品,把维生素当做一种“补药”,认为维生素多多益善。其实不然,维生素是化学药品,不可滥用。药物维生素的主要适应症是维生素缺乏症。要做到合理使用,就要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用途及维生素缺乏症的特点,以便做到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避免滥用。尤其不能把它作为补品而长期服用,以免使维生素变成了“危生素”。其实,补充维生素最好的方法是吃蔬菜水果。因此,只要全面均衡饮食,根本不必补充维生素。4.把补钙当成了一种潮流

如今“补钙”可谓是最流行的保健观念,老少明星轮番上阵,各类补钙广告铺天盖地,轰炸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儿童要补钙,孕妇要补钙,老人要补钙……人人都要补钙。与广告相对应,各种各样的钙制剂充斥着药品市场,如活性钙、离子钙等多达200多种。每种补钙产品都宣称其他钙制剂难吸收、副作用大,标榜自己的钙产品如何如何好,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为了骨骼健康发育,人体确实需要补钙,关键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补钙。一个人是否缺钙,有科学的判断标准,成年人每克头发中含有900到3200微克的钙都属于正常范围,低于900微克为缺钙;儿童每克头发中正常的含钙量应在500到2000微克之间,含量低于250微克为严重缺钙,含量在350微克左右为中度缺钙,450微克的为一般性缺钙。每个人需不需要补钙,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千万不要把补钙当成一种养生方法,滥补一通,否则身体就要提出抗议了。

中西药物未必珠联璧合

中西结合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词汇,而在治疗上许多医生也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或结合使用医疗技术,或中西药联合使用。许多人都认为既然“西药治标,中药治本”,那么中西结合就能标本兼治。所以经常一块儿使用中西两种药物。殊不知,我们冒着多大的危险,因为中西药合用不像作数学题1+1=2那样简单的,其中还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悲剧。

有这样一个案例:张大爷患有心脏病,长期服用西药地高辛片,有一次突然感到胸闷、心前区不适,老伴急忙给他服了中药速效救心丸,没想到张大爷发生了严重的室性早搏,急忙送医院救治。医生告诉患者和家属:速效救心丸不宜与地高辛合用。

固然,我们在治病时可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但应该是用西医的诊断、急救、手术与中医养治的药物及非药物疗法结合,而不是中西药结合。这是因为,中药大多数来自天然动植物,经过不同方法的炮制,加之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配伍,一般很少发生毒副反应。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中药无毒副反应,大量事实证明,中药也具有西药所表现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从较轻的过敏反应至较严重的肝肾功能损伤,乃至致死。比如,一向被认为很安全的甘草、菊花等,用之不当也会发生不良反应。单味药材的使用尚且如此,多味药材的使用更应注意生克作用,更何况是药理成分大相径庭的中西药合用。如果盲目地合用,忽视了中西药的配伍禁忌,不仅降低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疾病。

中西药合用时可能发生的反应包括PH变化、酸碱中和、产生沉淀、发生络合等,如果发生上述反应,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影响药物的吸收

含有皂苷成分的中药,如人参、三七、远志、桔梗等不宜与酸性较强的药物合用。因在酸性环境中,酶的作用下,皂苷极易水解失效。同时也不宜与含有金属的盐类药物如硫酸亚铁等合用,否则易形成沉淀。

2.影响药物的分布

碱性中药硼砂与西药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同服时,能使这些抗生素排泄减少、疗效增加,同时又能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产生前庭紊乱的毒性反应,形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耳聋及行动蹒跚,尤其对少年儿童危害更大。

3.影响药物的代谢

含麻黄的中成药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时,麻黄中的麻黄碱不被破坏,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促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4.影响药物的排泄

碱性较强的中药与阿司匹林、胃蛋白酶合剂等酸性药物合用,发生中和反应,而使两种药物的排泄加快、疗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酸性中药与碱性西药氢氧化铝、碳酸钙、氨茶碱等合用时,促进有效成分尽快排泄,使中西药物均失去一定疗效。

5.产生拮抗作用

中西药之间往往会发生拮抗作用,不但使药效降低,而且还可出现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某些药源性疾病。例如:含钙离子的中药石膏、牡蛎、珍珠母等,对神经有抑制作用,与某些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西药,如洋地黄类强心苷、心可定、心痛定等合用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6.增加毒副作用

中西药合用可出现重复用药、剂量增加、毒副反应加重。如冰凉花、蟾酥、罗布麻、荚竹桃等中药含有强心苷或强心物质,若与洋地黄类强心药合用,则总剂量增加,可引起强心苷中毒,易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停搏等严重中毒症状。

总之,现在的所谓中西医结合药物中许多都是用中药包装西药,盗用西药推销中药。这种在中药中添加西药的“中西药结合”害处很多。一方面,添加的西药有的是会有比较严重的副作用的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服用。如果没有在中药中标明西药成分,患者不知不觉地吃了西药,就无法预防、处理这些西药的副作用,也会干扰疾病的治疗。另一方面,吃药并非多多益善,中、西药一起吃,中药有可能妨碍西药发挥效用,人体摄入不必要的药物也增加了肝、肾解毒的负担。而且,这种用中药包装的西药的价格远远高于西药本身的价格,也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