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372500000065

第65章 世间最好的灵丹妙药都在我们自己身上(4)

三是提肾缩穴法: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人体大气所归的性命之祖——气海穴

武侠作品里经常说“丹田之气”,这里的“丹田”就是指气海穴。丹田穴位于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此穴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生发之处,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因此得以维持,故又有“性命之祖”之称,也称为“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三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所,故此也称为“气海”。

本穴主治性功能衰退,对妇科虚性疾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或者男科的阳痿、遗精,以及中风脱症、脱肛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特别对中老年人有奇效。古代医家认为丹田之气由精产生,气又生神,神又统摄精与气,作用非常重要。精是本源,气是动力,神是主宰,丹田内气的强弱,决定了人的盛衰存亡。气功中所谓的“气降丹田”,其实就是腹式呼吸,是将所吸入的氧气运至丹田深处并逐渐下降到小腹脐下,这时会感到有一团热气汇聚在丹田处,热气再往下沉至会阴间,这样的呼吸能使全身血液鼓荡,加速流通,从而起到上述功效。

刺激丹田穴可用按揉或艾灸的方法,还可以通过腹式呼吸达到保健功效。日常生活中,人们采用的多是靠胸廓的起伏达到呼吸的目的,即胸式呼吸,这样肺的中下部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同时也限制了人体吸入的氧气量。而腹式呼吸是加大腹肌的运动,常有意识地使小腹隆起或收缩,从而增加呼吸的深度,最大限度地增加氧气的供应,就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减少疾病的发生。正确的腹式呼吸应首先放松腹部,用手抵住气海,徐徐用力压下。在压时,先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缓缓用力压下,6秒钟后再恢复自然呼吸。如此不断重复,则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胃的“灵魂腧穴”——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同时号称胃的“灵魂腧穴”。具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之功。

主治各种胃腑疾患。适宜绝大多数的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等。尤其对缓解胃痛和治疗消化不良十分有效。

中脘

中脘穴的常用保健方法是摩揉法,即是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注意手下与皮肤之间不要出现摩擦,即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的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为佳。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但以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否则可能出现疼痛和恶心。

第四节 分布在四肢上的大药田

要延年益寿,就好好“伺候”足三里

足三里被视为“人体第一长寿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这里的“三寸”指的是人四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因人而异,在胫骨和腓骨之间。

民间有“肚腹三里留”这种说法,可见从古至今,人们非常重视足三里的保健作用。经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并能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现代人通常气血不足,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了消化不好的影响。胃肠功能不好,人体的吸收能力就低,吃进身体里的食物经常因为无法吸收而直接排出,营养得不到充分利用,身体自然就不好。所以,每天用手指揉上5分钟,坚持10多天,你的食欲就会有改善,身体也会明显感觉舒服。

按揉足三里穴能预防和减轻很多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如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也很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刺激足三里也可用艾灸,就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面灸,皮肤上面不放置任何导热的东西。这样对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有好处,对于那些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的慢性疾病效果很好,比如哮喘。

艾条在中药店里可以买到。每星期艾灸足三里穴1~2次,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让艾条离皮肤大概2厘米就行,灸到局部的皮肤发红,并缓慢地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注意不要烧伤皮肤。

还可以用手或按摩锤经常按揉敲打足三里,每次5~10分钟,做到使足三里穴有一种酸胀、发热的感觉即可。

总之,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每天都坚持,并按要求去做。

经常按摩涌泉穴,能防止未老先衰

我们每个人都有多个“长寿穴”,“涌泉穴”就是其中之一。若常“侍候”这个穴位,便可以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涌泉

中医认为:肾是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重要脏器,肾精充足就能发育正常,耳聪目明,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头发乌亮,性功能强盛。反之,若肾虚精少,则记忆减退,腰膝酸软,行走艰难,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因此,经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强筋壮骨之功,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俯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扬,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涌泉的正确位置是在足底:正坐或者仰卧,跷足,在足底部,当足趾向下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约相当于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界处。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49下,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另外,再向大家介绍几种涌泉的常用方法:

1.口腔溃疡时,将吴茱萸粉碎以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在涌泉穴上,外面再用胶布固定,效果很好。

2.艾灸、贴敷涌泉穴可治高血压。如果采用艾灸,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15分钟,灸过后喝点温开水。如果是穴位贴敷的话就要买些中药,打成细粉,然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天睡觉前贴敷在穴位上,两侧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桃仁、杏仁、栀子、胡椒、糯米。

3.把中指屈曲,用指间关节或者牙签、圆珠笔之类的去点涌泉穴,可治心绞痛。每次20分钟,坚持一周,可防治呼吸道疾患。

抗击疼痛的自然疗法——刺激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掌骨间隙之中点处,或第二掌指关节与阳溪穴之间的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

中医认为,合谷穴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坚持按揉刺激合谷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效。可疏风止痛,通络开窍。

合谷穴适用于缓解各种疼痛,无论外伤还是内科疾病引起的疼痛,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尤擅缓解晚期癌症病人的恶性疼痛。此外,还可以治疗头晕、恶心等各种异常症状。

合谷穴不仅能治疗多种疾病,还能预防脑中风及老年痴呆。合谷穴止痛效果好,是实行针灸麻醉时最常用的穴位。

按摩方法:用对侧拇指按揉即可,也可用三指拿捏合谷穴处皮肤,随时随地都可以操作。力量可以大些,没有副作用和危险。以感到酸胀且能够忍受为度。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或当拇食指并拢时,在肌肉最高处。或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角,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处即是合谷穴。

但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

内关穴,时刻为心脏保驾护航

寻找内关穴,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

手掌朝上,在腕横纹上两寸(同身寸相当于三指并拢的宽度),当握拳并且手腕上抬时,就能在手臂中间看见两条“筋”,内关就在腕上两寸的两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鉴于它的这些功用,它的主治范围为心脏系统疾病、胃肠不适等。

一方面,内关穴可调节心律失常。平时既可以边走边按揉,也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操作,每天花两分钟左右按揉,感觉有酸胀感即可。

内关作为冠心病的日常保健穴位之一,经常按揉该穴位,可以增加心脏的无氧代谢,增强其功能。

另一方面,内关穴可止住打嗝。生活中,很多人都有打嗝不止的经历,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停止,也有的长时间不停。这时,你可以用拇指在内关穴上一压一放地按,很快打嗝就能止住。呕吐也是一样,在中医里,呕吐和打嗝的病机是一样的,都属于“胃气上逆”。本来胃气应该是向下的,就是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但是胃气不降反升,浊气上泛,就会产生恶心呕吐、呃逆等病症。

第五节 外科病症应该找哪些大药

半身不遂,推拿人体大药效果最好

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画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

中医认为,偏瘫的原因是由于湿痰内盛,气虚吹盛,以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而导致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中医把凡是偏瘫又见昏迷的叫中脏腑;颜面局部或颜面与肢体的偏瘫,但无昏迷的叫中经络。推拿治疗多适用于后者。其临床常见症状是:半身肢体不遂,口眼歪斜,语言障碍,口角流涎,吞咽困难,并伴有颜面、手足麻木,肢体沉重或手指震颤等。

可用推拿穴位疗法改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对上肢半身不遂的患者,穴位推拿以点揉法最好,用力拉其患肢,抖其臂,并活动其肩关节、肘及腕后,再捏合谷穴10余下。然后用手托患肢,用一只手拨动腋窝下大筋,使其有麻木感,可传到手指部,再揉搓十指,使血贯通到指尖。最后用双手搓其臂百余下,至皮肤发热为止。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健肢及患肢一同进行。在施治中对患肢要根据病情做适度的按摩。

2.对于下肢患者,其操作次序基本相同。但仍先施治穴位,后进行拉、抖及转动屈伸其上中下关节,但着重于血脉及膝眼四脉的按摩。

3.血根四脉的按摩采用扣法。用两手大拇指按住血根二脉(在膝肌内前面皮肤上面,左右距离约1寸多),并在腿后侧用食指或中指对准上血根二脉位置扣紧,和下血根二脉两筋正中的穴位,迫使血液在筋脉血管中得到逐步流畅,促使患肢血液循环畅通无阻。每一穴位点揉轻重各6次,共36次,以加至108次为准则。应以患者体质强弱来增减活动次数,每天上下午各施治一次为宜。同时可轻轻拍打患肢,使萎缩塌陷的肌肉兴奋膨胀并继续发育。

只要按照以上方法长期坚持,半身不遂患者的病情必然会有好转。

肩周炎,信手捏捏一身轻

肩周炎,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指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肌肉、肌腱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慢性炎症反应。此病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好发于中老年人。

由于肩周炎的发病者在50岁左右居多,此病又称为五十肩。依《黄帝内经》所言,男子自48岁身体上部的阳气就开始衰弱了,女子自42岁身体上部的三阳经脉也开始衰弱。待到了50岁左右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肝肾阴虚和阳明气虚,使筋骨失养,不通则痛,于是就出现了肩周炎。

肩周炎的经络治疗:首先,选取耳穴。基本穴位为肩点、肩关节点和锁骨点,其中肩点为按压的重点。若伴有疼痛者,在基本穴位的基础上再选取神门、肾上腺点和内分泌点。其次,选取手穴。若病在右肩,则取左脚和左手上的肩点;若病在左肩,则取右脚和右手上的肩点;如果病在两肩,或者比较严重,则最好双手双脚上的肩点都取。最好,对于肩部剧痛者,在耳穴与手穴的基础上,再加取腿部的阳陵泉穴。

除了耳、手、腿上的良方,肩周炎还可以通过常食条口、解溪、陷谷和足三里四粒经络营养丹进行治疗。每天坚持按一按这四个穴位,不仅可治疗肩周炎,还能调治人体虚弱,绝对是难得的大补药。

条口、解溪、陷谷、足三里

另外,我们再向大家推介一种立位拉筋法,对于肩周炎疗效显著。方法很简单:

1.找到一个门框,双手上举扶两边门框,尽量伸展开双臂;

2.一脚在前,站弓步,另一脚在后,腿尽量伸直;

3.身体正好在与门框平行,头直立,双目向前平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