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372500000057

第57章 五脏和谐,人体长青——《黄帝内经》藏象养生智慧(5)

十宝粥的原料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具有补脾胃、益肺肾、强身体、抗病毒、抗衰老及延年益寿的作用。

原料:茯苓50克,枸杞子20克,党参25克,松子仁20克,葛根50克,玉米2个,山药50克,冬菇6朵,银耳20克,粳米20克。

制作方法:

1.将山药先用水浸透,葛根用水洗净,取出晾干。

2.茯苓、党参用水冲洗后,把党参横切成小段。

3.银耳用水泡开,去蒂后撕成瓣状。

4.玉米洗净,每个横切成五段。

5.冬菇泡发后,去蒂切薄片。

6.枸杞子、松子仁用水冲洗,晾干。

7.粳米浸泡后洗净,备用。

8.将葛根、茯苓、党参三味药放入药袋。

取沙锅一个,加适量水(约15碗),放入药袋、山药、玉米,用大火煮开。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取出药袋(去药渣不用)及玉米。再放入银耳、枸杞子、冬菇、粳米。等水开后,用文火熬一小时(期间多搅动,防止粘锅)。煮至粥浓稠,放入玉米粒、松子仁,再煮沸5~10分钟,加调料,美味的十宝粥就做成了。

脾胃不好,可以喝一喝补中益气汤

中医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古时判断一个人的生死,常常摸一摸这个人嘴里还有没有气,有气则生,无气则死,故而有了“人活着就是一口气”之说。而气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另一个则是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认为,人体的元气有赖于脾胃之滋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人体元气就能得到滋养而充实,身体才会健康。因此,古人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说法,即一个人如果脾胃不好,阳气就会不足,各种疾病也就随之而来。

宋金时期著名医学家李东垣是“补土派”(五行中“胃”对应“土”)的代表人物,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原则,结合当时人们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导致的胃气亏乏的现状,创制了调理脾胃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方药组成如下:

组成:黄芪1.5克(病甚劳役,热甚者3克),甘草1.5克(炙),人参0.9克(去芦),当归身0.3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0.6~0.9克升麻0.6~0.9克(不去白),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切碎,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

对于补中益气汤,当代国医大师张镜人先生颇有研究,他指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另外,张老还指出,补中益气汤的适应指征为脾胃气虚,凡因脾胃气虚而导致的各类疾患,均能适用,一般作汤剂加减。使用药物的分量,也可相应提高。一般用量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各9克,升麻、柴胡、陈皮各5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二片,红枣5枚,或制丸剂,缓缓图功。

年老脾胃虚弱,管好嘴巴最重要

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在“养老论”中,叙述了年老时出现的症状与保养方法,朱丹溪根据他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提出老人具有脾胃虚弱与阴虚火旺的特点,因此,老年人在养生方面,一定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嘴巴。

1.节制饮食,但不偏食。

在《养老论》中,朱丹溪指出,老年人内脏不足,脾弱明显,更有阴津不足,性情较为急躁者,由于脾弱故饮食物消化较为困难,吃完饭后常有饱胀的感觉;阴虚易生虚火,又往往气郁生痰,引发各种老年疾病,出现气、血、痰、郁的“四伤”的症候。故而提出诸多不可食的告诫。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失节失宜,是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心脑血管疾病、普通老化症等代谢病的潜在诱因。

因此,老年人每餐应以七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更要少吃。另外,为平衡吸收营养,保持身体健康,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如有可能,每天的主副食品应保持10种左右。

2.饮食宜清淡、宜慢。

朱丹溪在《茹淡论》中说:“胃为水谷之海,清和则能受;脾为消化之器,清和则能运。”又说,五味之过,损伤阴气,饕餮厚味,化火生痰,是“致疾伐命之毒”。所以,老年人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要细嚼慢咽,这是老年人养阴摄生的措施之一。

有些老年人口重,殊不知,盐吃多了会给心脏、肾脏增加负担,易引起血压增高。为了健康,老年人一般每天吃盐应以6~8克为宜。有些老年人习惯于吃快食,不完全咀嚼便吞咽下去,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应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另外,吃得慢些也容易产生饱腹感,防止进食过多,影响身体健康。

3.饭菜要烂、要热。

朱丹溪指出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是脏器功能衰退,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胃肠消化功能降低。故补益不宜太多,多则影响消化、吸收的功能。另外,老年人牙齿常有松动和脱落,咀嚼肌变弱,因此,要特别注意照顾脾胃,饭菜要做得软一些,烂一些。

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反射性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因此,老年人的饮食应稍热一些,以适口进食为宜。

4.蔬菜要多,水果要吃。

在《茹淡论》中,朱丹溪指出“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饲)人补阴之功”。他倡导老年人应多吃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是老年人健康的朋友,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和防癌防便秘有重要作用,每天的蔬菜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另外,各种水果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维生素和金属微量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为保持健康,老年人在每餐饭后应吃些水果。

肠胃疾病如何进行自测

胃肠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入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如不及时治疗,长期反复发作,极易转化为癌肿。胃肠病历来被医家视为疑难之证,一旦得病,应及时治疗、长期服药,才能控制或治愈。

种类繁多的消化道疾病常常没有典型的症状,故而常常被人忽视。肠胃疾病多凸显于饭后,人们应仔细注意饭后有无明显症状出现,注意体会、自检,尽早发现胃肠疾病,以得到及时治疗。

1.如果出现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的情况,这既有可能处于罹患食管炎、食道憩室或食管癌早期的边缘阶段。

2.如果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则可能是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3.如果饭后上中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的时间可能已经很长;疼痛有规律,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后发作。可能是胃溃疡已经纠缠上身。

4.如若经常在饭后2小时左右出现胃痛,甚至半夜疼醒,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秋冬季节容易发作,疼痛在上腹偏右,有节律。这就是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炎症的典型症状。

5.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可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近期才出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这种情况应高度警惕,因为有可能是胃癌。

6.急性胃肠炎、急性痢疾病因主要是饮食不当或受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

7.过敏性肠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饮食不当就发作。也有可能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时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不见消瘦。

总之,当肠胃出现以上各种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肠胃检查,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期。

补阴养胃,胃炎就会“知难而退”

胃炎与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摄入过咸、过酸、过粗的食物,反复刺激胃黏膜,还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可导致胃炎。

食用过冷、过热饮食,浓茶、咖啡、烈酒、刺激性调味品、粗糙食物等,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原因。预防急性胃炎应戒烟限酒,尽量避免阿司匹林类药物的损害,生活应有规律,避免进食刺激性、粗糙、过冷、过热食物和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污染食物。饮食中科多吃卷心菜,其中的维生素U具有健脾功效,起到预防胃炎的作用;山药能促进消化,增强胃动力;玫瑰花茶缓解胃部不适,避免胃炎滋生。

胃炎患者要多吃高蛋白食物及高维生素食物,可防止贫血和营养不良。如瘦肉,鸡,鱼,肝肾等内脏以及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

注意食物酸碱平衡,当胃酸分泌过多时,可喝牛奶、豆浆,吃馒头或面包以中和胃酸;当胃酸分泌减少时,可用浓缩的肉汤、鸡汤、带酸味的水果或果汁,以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急性胃炎患者宜吃有清胃热作用的清淡食品,如菊花糖、马齿苋等。慢性胃炎患者宜喝牛奶、豆浆等。胃酸少者可多吃肉汤、山楂、水果等,少吃花生米。

忌吃食物

要避免食用引起腹胀气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蔗糖、芹菜、韭菜等。

推荐食谱

1.红枣糯米粥

原料:红枣10枚糯米100克。

制法:同煮稀饭

功效:养胃,止痛。

2.鲫鱼糯米粥

原料:鲫鱼2条,糯米50克。

制法:上两味共煮粥食,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补阴养胃,适用于慢性胃炎。

对付胃痛,食物疗法最见效

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常包括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

临床应根据胃痛的不同特点,分辨不同的疾病。若病程较长,而且反复发作,痛的时间有规律性,常伴有嗳气、嘈杂、吞酸,考虑为消化性溃疡;若上腹部疼痛闷胀,无明显规律性,食后加重,呕吐,局部压痛较广泛而不固定,应考虑慢性胃炎;若胃脘胀痛,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痛无规律性,经各种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时,应考虑为神经官能症;若患者形体瘦长,食后脘腹胀痛不适,站立时胃痛加剧卧时减轻,应考虑为胃下垂。

那么,怎样让胃痛不再折磨你呢?饮食疗法是比较理想的治愈方法:

1.黄芪猪肉方

原料:猪瘦肉200克、黄芪30克、猴头菇60克、延胡索12香附12克、高良姜5克、春砂仁12克、陈皮10克、淮山30克、党茎克、白芍12克。

制法:先将猪瘦肉切成薄片,再和其余材料一起放入锅内,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30分。

功效:主治慢性胃炎之胃痛。

2.党参瘦肉方

原料:猪瘦肉200克、党参30克、猴头菇60克、鸡内金12川朴10克、木香10克、没药10克、春砂仁12克、台乌10克、甘草8克、淮山30克、白芍12克、黄芪30克。

制法:先将猪瘦肉切成薄片,再和其余材料一起放入锅内,武火煮滚,后用文火煲1小时30分。

功效:主治消化道溃疡之胃痛。

饮食禁忌

热性胃痛者忌食物品有:胡椒、花椒、茴香、龙眼肉、辣椒、桂皮、草豆蔻、生姜、葱、洋葱、砂仁、狗肉、羊肉、白酒等。

寒性胃痛忌食下列食物:猕猴桃、甘蔗、西瓜、茭白、蚌肉、蟹、柿子、香蕉、苦瓜、梨、荸荠、甜瓜、绿豆、柿饼、生番茄、竹笋、瓠子、生菜瓜、海带、生莴苣、生萝卜、生藕、生黄瓜、生地瓜、鸭蛋、蛤蜊、豆腐、冷茶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

第四节 一呼一吸关生死,让肺在正气中自由翱翔

中医说“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

“命悬于天”并不是说命运由上天决定,试想一下,人不吃地上的食物可以活上几天,但是不呼吸天上的空气,连几分钟都活不了,这不就是“命悬于天”吗!人体与天上的空气相连的是肺,因此,命悬于天,就是命悬于肺。

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中说肺是“相傅之官”,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它必须了解五脏六腑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中医一号脉就能知道五脏六腑的情况的原因。医生要知道人身体的情况,首先就要问一问肺经,问一问“寸口”。因为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汇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所以,各脏腑的盛衰情况,必然在肺经上有所反映,而寸口就是最好的一个观察点,通过这个点可以了解全身的状况。

肺为华盖,其位置在五脏六腑的最高处,负责气的宣发肃降。中医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一旦肺热或肺寒,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人的气机运行就会受阻,人就会生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