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372500000015

第15章 补足真阳百病消——阳气是人体最好的治病良药(7)

4.脐腹部

脐腹部主要是指上腹部,它是上到胸骨剑突、下至脐孔下三指的一片广大区域,这也是时髦的年轻女性穿着露脐装所暴露的部位。这个部位一旦受寒,极容易发生胃痛、消化不良、腹泻等疾病。这个部位面积较大,皮肤血管分布较密,体表散热迅速。在寒冷的天气里暴露这个部位,腹腔内的血管会立即收缩,甚至还会引起胃的强烈收缩而发生剧痛,持续时间稍久,就可能会引发不同的疾病,因此,不管是穿衣还是夜晚睡觉,都要注意脐腹部的保暖。

5.足部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对头而言属阴,阳气偏少。而且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回流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很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会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使人体的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乘机大量繁殖,使人发生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肠病、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

因此,在冬季人们应该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要多走动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临睡前用热水洗脚后以手掌按摩足心涌泉穴5分钟。在夏季,要改掉贪图一时凉快而用凉水冲脚的不良习惯。

让身体远离寒湿的养生要则

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病从寒中来”,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完全避免身体受到寒气的侵袭,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建立起正确的养生原则,尽量减少寒气的侵入。

1.洗头时不做按摩

许多人到理发店洗头时都喜欢叫理发师为自己按摩一下头部,但是这种按摩会使头部的皮肤松弛、毛孔开放,并加速血液循环,而此时我们的头上全是冰凉的化学洗发水,按摩的直接的后果就是吸收化学洗发水的时间大大延长,张开的毛孔也使头皮吸收化学洗发水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寒气、湿气也会通过大开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环进入头部。

2.顺天而行,不吃反季节食物

有的人爱吃一些反季节的食物,例如在冬季的时候吃西瓜,而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时因地地运用,才能让人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阴阳平衡,不会生病。如果逆天而行,在寒冷的冬季吃性寒的西瓜,怎么会不生病呢?

3.好好休息

要排泄寒气,休息是最好的策略。休息可以省下身体的所有能量,让身体用来对付寒气。这时如果强迫身体把更大的能量用在其他地方,例如耗费大量体力的运动,也能使症状消失,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已经把寒气清理完毕,而是因为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继续驱赶寒气。只有等身体经过适当的休息有了足够的能量之后,才会继续祛除寒气。

4.避免淋雨

经常淋雨的人,头顶多半会生成一层厚厚软软的“脂肪”,这些就是寒气物质。等身体哪一天休息够了,血气上升,就会开始排泄这些寒气。由于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的寒气,身体需要借助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水的方式将之排除,这时又会因为频繁打喷嚏、流鼻水而被医生认定为是过敏性鼻炎。所以,要切忌淋雨。

5.睡觉时盖好被子

夏天因为天热,有些人为了贪图凉快,睡觉时喜欢把肩膀露在外边,殊不知,寒气很容易从背部入侵,一个背部总是受凉的人,身体状态一定不是很好,所以在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

6.家中常备暖饮

除了按时的休息之外,人们也可以适当服用中药,加速寒气的驱出。比较简单的方法是服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一些传统的配方。当确定是肺里的寒气时,可以服用姜茶;如果确定是膀胱经的寒气,则可以服用桂圆红枣茶来协助身体祛除寒气。

慢性腹泻多缠绵,驱除胃寒是关键

由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肠胃疾病成为了现代人的常见病症之一。有些人长年累月大便不成形,每日大便次数在3次以上,有的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或不适,这就是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以粪便稀薄、次数增加、病程超过2个月为诊断要点。由于慢性腹泻往往拖沓缠绵,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成为了肠胃疾病中最顽固的一种。

治病要治本,细究慢性腹泻的具体原因,主要有胃源性、肠源性腹泻,内分泌失调性和功能性腹泻之分。中医认为,脾胃虚寒是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彻底治愈还要从驱除脾胃寒气上下手。

驱除脾胃寒气有个最简便的方法,那就是喝面粉白糖水。

原料:面粉50克,白糖少许。

用法:将面粉炒焦,加适量白糖,用开水调匀。每日饭前服用,一日2次,2~3天即可见效。

此外,还可以用经穴疗法来对付慢性腹泻。人体的神阙穴是寒气入侵人体的主要通道之一。驱除寒气也可以从神阙穴下手。神阙穴也就是人体的肚脐眼。取独头蒜1个,生姜3片,捣烂后外敷于肚脐上,用胶布固定住,每晚更换,3~4日即可见效,简单又快捷。

除了了解这些治疗慢性腹泻的方法外,还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如多吃热食,少喝冷饮,少吃反季节水果等,从根本上阻止寒气侵入脾胃。

风寒风热易感冒,及时祛邪别拖延

从小到大,感冒是我们常患的疾病,在西医的眼中,人的感冒是由人体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炎症。而中医却不这样认为,中医并不从病毒、细菌的角度立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感冒是由人体感受外界风寒或风热等邪气而引起的。

风寒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当寒气侵入到我们体内时,我们会通过打喷嚏、流鼻涕等方式来排除体内寒气,但我们却时常服用药物来抑制身体的这种行为,导致体内的寒气越积越多,最终诱发严重的疾病。

其实,在对付风寒感冒时,有一个非常简单而实用的方法,比吃任何药都管用,而且还可起到预防作用,这就是“取嚏法”,也就是人为地诱发打喷嚏这一排寒气的过程。

只需用平常的卫生纸纵向撕15厘米,用手搓成两个纸捻,要稍有点硬度;同时插入鼻孔,纸捻尖要贴着鼻内上壁,这样刺激性会较强。如果你已感受风寒,自然就会打喷嚏,喷嚏的多少取决于你感受风寒的程度。打了几个喷嚏后,头会略微出汗,这时风寒已经除去了,你的感冒症状也会得一好转。

还有些人有过敏症,如鼻敏感或花粉症之类,都是以往处理寒气不当、体内积压过多寒气所导致的,用“取嚏法”同样可以排出体内寒气,然后再根据再由个人不同体质配些增强免疫力的中成小药,诸如六味地黄丸等,就可以完全去除病根。

此外,通过饮食调节也可以对付风寒感冒,一般来讲,风寒感冒者不宜多吃鸡鸭鱼肉等荤食,饮食应偏清淡,宜多吃发汗散寒食品,如辣椒、葱、生姜、大蒜、豆腐、鲜生姜加红糖水,等等。而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样食物对预防和治疗感冒效果极佳:

1.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2.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在民间,初起感冒时,常用葱白连同葱头与豆豉煎水喝。也可用细葱2~3茎,与生姜1片煎水代茶饮。身体虚弱或年老体弱之人,受凉感冒后,最适宜用葱白3~5茎,同大米煮成稀薄粥,频频食用。

第五节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平衡才健康

世界万物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黄帝内经》中说:世界万物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之道,乃天地之常理,知道术数的人才能做到养生长寿,那么阴阳之间的术数是怎样的呢?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阴阳是对立制约的。

对立,就是说两家性质相反,是死对头,如天为阳、地为阴;白天为阳、黑夜为阴;上为阳、下为阴;热为阳、寒为阴等。任何事物,都是对立存在宇宙间的,但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必须根据互相比较的条件而定。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制约,就是说由于两方对立,就可以牵制、约束对方。就像草原上的兔子,如果没有狼来制约,那么兔子无限繁殖下去,迟早要把草原给吃光的,没有兔子,狼也就不能活下来。

2.阴阳存在消长和平衡

阴阳双方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可能是双方的力量每时每刻都完全对等,会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例如:四季气候变化,从冬至春至夏,由寒逐渐变热,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由夏至秋至冬,由热逐渐变寒,又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于四季气候阴阳消长,所以才有寒热温凉的变化。万物才能生长收藏。如果气候失去了常度,出现了反常变化,就会产生灾害。

平衡,是说以上的这种你消我长,在全过程来看,总体上是力量平衡的。比如一天昼夜,在正午时分,太阳当空,是光明(阳)的成分最多而黑暗(阴)的成分最少的时候,但正午一过,黑暗的成分就开始慢慢增长,而光明的成分慢慢减少,等到黄昏太阳西斜,则黑暗和光明的成分基本相当了,再往后夜晚降临,黑暗处于优势,到子夜黑暗的成分到达顶点,而光明的成分降到最低;但随后,光明的成分开始增长而黑暗的成分开始减退,到早晨光明又超过了黑暗:一整天,光明和黑暗就是在这样一种你消我长的过程中,但总体来看,二者的力量是基本相当的,也就是说是平衡的。

3.阴阳是“互根”和可以转化的

中医认为“阳根于阴,阴根于阳”,这就像老子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如再黑的夜也有星光,太阳当空也会有阴影,再寒冷的冬天也有阳光下的一些暖意,再炎热的夏天也有风吹过的清凉一样,阴阳是互根的,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

由于阴阳互根,在条件转变时,事物总体的阴阳属性就可以互相转化。《素问》所谓“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正如夏天炎热到了极点,就会开始凉爽,向秋天过渡;冬天三九严寒之后,春天就将来到。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可见,阴阳互根与转化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阴阳的消长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