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智慧大全集
19372500000103

第103章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生活方式定健康(11)

其次,越剧的声韵五声“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同样与“羽、徽、商、角、宫”五音、“水、火、金、木、土”五行及“肾、心、肺、肝、脾”五脏一一对应。所以,表演同样具有调理五脏,缓解情绪,未病先防的功效。

最后,越剧与一些古老的戏曲剧种相比,表演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富有生活气息和真实感,更容易感染观众。因此,常欣赏越剧,可以使人移情于虚实结合的戏剧世界,从而排遣抑郁、忘记烦忧,调情养心,益寿延年。

此外,越剧不同的腔调会有不同的节奏,包括单纯、明快,富有跳跃性,听若山涧潺潺流水的四工腔;旋律下行,节奏舒展,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富有可塑性和浓郁抒情性的尺调腔等,使人们的娱乐生活和精神世界更为丰富。

昆剧养生:自然和谐,舒缓精神

昆剧,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具有数百年的历史,在演变过程中,曾经有“昆山腔”(简称“昆腔”)、“昆曲”、“昆调”、“南音”、“南曲”、“雅部”等各种不同的名称。通常,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尤其是脱离舞台的清唱时用昆曲,而指表演艺术的戏曲剧种,则称作昆剧。

昆剧兼南北曲,既不太“北”,也不太“南”,音乐突出的特点就是“和”,即“乐与人和”,乐曲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和”核心,蕴藏着巧妙的养生之道。

首先,昆剧唱腔音域宽泛,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皆备。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既兼容了京剧的中高音,又兼容了越剧和黄梅戏的中低音。因此,常表演昆剧,对通经理气、调养情志、增强肺功能等大有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感冒、气管炎、咽喉炎等疾病。

其次,昆剧节奏安排合理,文武搭配,动静结合。研究显示,过快的节奏会使人紧张,给人造成较大压力,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久而久之超过自我调节功能,易引发疾病。然而,过慢的节奏又会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在舒缓的节奏中适当安插一些紧凑和激烈的节奏、旋律,对增加乐曲多样性,调节神经系统,刺激大脑活跃,都很有帮助的。而昆剧剧目或情节恰恰做到了这一点,无论对表演者而言,还是对欣赏者而言,都能使精神状态和生理保持平衡,裨益身心。

最后,昆剧的音乐伴奏为典型的江南丝竹音乐类型。实验表明,用传统的丝竹音乐治疗,受试者听乐15分钟后,呼吸加深、呼吸频率减慢,血管弹性加大,血压降低平均2kPa,对血压、脉搏、神经系统、机体代谢、胃肠功能、肌肉张力等均有改善。

此外,昆剧的歌舞表演以“圆”、“顺”为特征的,讲究一种流畅美。这样对锻炼身体、保持体形大有作用。

豫剧养生:细腻醇厚,怡情理气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它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极为重要的一支,传承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生成和发展时期,汲取了昆腔、吹腔、皮黄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也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朴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其实,人们在表演、欣赏豫剧的过程中,就是蕴养生于娱乐。

首先,演唱豫剧可以调经理气,强肺健身。豫剧的唱腔多集中在中高音区,行腔酣畅、节奏鲜明,从丹田发音,通过小腹的气息上升到胸腔再上升引起声带振动,培植人体内的精、气、神,促进人体血流顺畅,从而调经理气。同时,在演唱豫剧的过程中,通过吸气与呼气的练习,可以锻炼肺活量,增强肺功能。

其次,豫剧属于板腔体式,其文场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板胡,武场的主要伴奏乐器为板鼓、堂鼓、大锣、手镲、小锣和梆子等。使用这些乐器时,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动作等,都有一定要求。如板胡,它要求身体坐下,两腿自然分开,左脚稍向前,右脚靠后,板胡放在左大腿弯曲处稍外;或左腿架在右腿上或右腿架在左腿上,板胡放置于两腿与小腹交叉之间。这些能使身体在演奏过程中气血循环顺畅,再配以手臂拉胡的节律性动作,不仅可以锻炼肌肉,还可以强身健体。同理,在武场使用板鼓等乐器,也可以通过肢体运动而达到健身的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运动养生。

最后,豫剧的风格不仅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还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这样很容易感染观众,使观众移情于剧,排遣意蕴,调理情志,从而达到养心健身的目的。

此外,豫剧与其他戏剧一样,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但其唱词与动态更接近大众,易懂易学,对大众来说,学习和联系起来更为简单些。

黄梅戏养生:兼收并蓄,健脑强身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吸收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委婉清新。同前面所讲的四大剧一样,黄梅戏的演唱、欣赏同样具有养生之妙处。

首先,黄梅戏的唱腔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前者以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后者是正本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其音域主要在中低音区,通过小腹的气息上升到胸腔再上升引起声带振动,产生富有魅力的乐音,培植人体内的精、气、神,理气通经。

其次,黄梅戏演唱者唱前需要背戏词,无形中就锻炼了记忆力,使脑越用越活。同时,黄梅戏的唱词节奏明快,富有规律,演唱时要求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每唱一段如同做了一套深呼吸体操,增强真气运行,使气力充足。因此,患有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常练习清唱黄梅戏,有利于疾病康复。

最后,黄梅戏戏曲层次分明,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富、优美、动听,有喜有悲,可使演唱者陶醉、抒发感情;欣赏者被感染、倾注感情,从而排除杂念,排遣抑郁,怡情养神,陶冶情操,保健养生。

此外,黄梅戏在表演过程中,常需要高胡、锣鼓等乐器进行伴奏。在演奏这些乐器的同时,人们也是在做肢体运动,从而通络经血,调理五脏,起强身健体的作用。

八段锦养生:健康脏腑,增强体质

八段锦,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体势动作古朴高雅,共由八节组成,故名“八段锦”,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养身、防病治病的实践中经验的总结和结晶,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八段锦大体可分为坐式和站式两大类,功法中伸展、前俯、后仰、摇摆等动作,分别作用于人体的三焦、心肺、脾胃、肾腰等部位和器官,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坐式八段锦,包括宁神静坐、手抱昆仑、指敲玉枕、微摆天柱、手摩精门、左右辘轳、托按攀足和任督运转八组动作。这八组动作分别具有平静心境,固齿健脾,清脑健耳,调理神经、健养肾腧,调节“足太阳膀胱经”,改善筋骨,增强腰、肾、肠、胃功能,通经络、活气血、滋阴助阳,健肺养心等功能;连贯组合起来,具有调养情志、健脑安神、通经理气、保养脏腑、滋阴护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防治耳鸣、神经衰弱、神经疼痛及遗精等生殖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疗效。

站式八段锦,包括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和背后七颠把病消八组动作。这八组动作分别具有梳理三焦、增强心肺功能、健脾和胃、调整中枢神经系统、泻火安神、锻炼筋骨、强腰固肾、增强肝功能、调理全身等功能;全套动作组合起来,具有调节情绪、锻炼肌肉、健脑安神、通经理气、保养脏腑、滋阴护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矫正驼背、预防“五劳七伤”、防治消化道及生殖系统疾病、防止腰肌劳伤、缓解坐骨神经疼等病状均有很好疗效。

此外,虽然八段锦各个动作是针对某一脏腑而设计的,但是这种针对作用又是彼此密切关联的,是综合性的、全身性的,只有把各节动作综合起来,才能真正起到调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肾腰等的作用,从而达到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体质,防病祛病的目的。

八卦掌养生:灵变有余,健腑强身

八卦掌,又称八卦连环掌、游身八卦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身心兼修,因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而得名。此拳术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手法主要包括推、托、带、领、搬、拦、截、扣、捉、拿、勾、打、封、闭、闪、展等。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敏捷多变,要求能进能退,能化能生,虚实结合,从而使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修手、眼、身、法、步,内修心、神、意、气、力。其动作要求是顺颈提顶,松肩垂肘,畅胸实腹,立腰溜臀,缩胯合膝,十趾抓地,实现以曲刹直、以动扰静、以静刹动的修炼原则。

无论功法、动作,还是健体、养生,八卦掌都是男女老少皆宜的武术项目。对于女人来说,八卦掌练到一定程度,会使身体各部位灵活、协调,使气血旺盛,对美容养颜、塑造健美身形大有益处;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可以预防各种女性疾病,对减缓压力、调养情志等也很有帮助。对男人而言,常练习八卦掌可以情绪稳定,体质增强了,使精力旺盛,对“抑郁症”也有很好的疗效。至于中老年人,常练八卦掌,一方面可以排遣抑郁、调理心态,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记忆力、减缓疲劳、促进睡眠,对慢性病的预防和康复大有帮助。

需要注意的是,饥饿或过饱时不宜联系八卦掌,以免伤及脏器;刚练习完八卦掌时,心跳激烈,不宜喝水,须在心脏恢复正常之后再饮水。

木兰拳养生:刚柔相济,塑身健体

木兰拳,由上海市木兰拳协会会长应美凤老师创编,是一套融中华武术的刚健与现代健美操的柔美为一体的健身拳术,共由一路(徒手)、二路(徒手)、三路(单扇)、四路(单剑)、五路(双扇)、六路(双剑)组成,造型优美、动作大方舒展,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武术传统,又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

此拳术是以气功锻炼的吐纳之道和阴阳二气合理运行为理论依据,动静结合,理气调经;其刚柔相济的优雅舞姿,具有强烈的音韵和身韵特征。在练拳的过程中,人们会让思维随着优雅的音乐意守拳路而自然入静,达到松静状态,排除杂念,使大脑充分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并对关节痛、腰腿痛、心脏病及失眠等病症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同时,在练习木兰拳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用腰带动四肢,进而锻炼带脉,对内脏起到按摩作用,长期坚持,有利于腰部、肾脏等慢性疾病的保健与康复;另一方面,通过对两腿关节的不断变换,可以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对慢性关节炎、轻度肌肉萎缩及膝关节疾病等有很好的疗效。

此外,女性在练习木兰拳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和谐的运动减少腰部与腹部多余的脂肪,使肌肉更加结实,从而塑造匀称、窈窕的健美体形。

易筋经养生:动静兼修,强筋壮骨

易筋经,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以强身壮力为主要目的的锻炼方法。其中,“易”指变易、活动;“筋”,泛指筋脉、筋骨;“经”,指常道、规范,连起来就是“活动肌肉、锻炼筋骨,调理经络、通畅气血”,其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息,外动以强筋壮骨,从而提高免疫力,祛病防病,益寿延年。

易筋经作为中国气功传统功法之一,分为动功和静功两种,各有十二式。静功的练法,由于经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也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了。目前,人们练习的易筋经,基本都是动功功法,采用站式,具体包括拱手环抱、两臂横担、掌托天门、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及工尾势共十二组动作,具有活动筋骨,舒展肌肉,理气安神,调经和血,强健心、肺、脾、胃、肝肾等脏腑,平衡阴阳,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经常练习,不仅可以舒缓情绪、缓解疲劳,还可以防治颈椎病、老年性肺气肿、肺心病、肾疾病、高血压、眼病及关节疼痛等病症,并对消除妇女盆腔淤血,治疗心肺脾胃虚弱及妇科病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易筋经的运动量及难度都比较大,如“卧虎扑食势”等动作,心脏病及哮喘患者发作期间应忌练,而且,老年人等体质虚弱者应量力而行,可减少每式操作次数,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