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方与圆大全集
19372400000118

第118章 正确处理越级报告和越级指示(2)

2.分清“分内”和“分外”。在其位要谋其政,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便要小心谨慎,尽量少插手、不插手。当然,不排除有些上司会下放自己的某些权限,把本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一些工作交给值得信赖的下属去做。此时,作为下属,一定要认真备至,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极限水平去做好。应当注意的是,必须由上司自己亲自委派你干这项工作,一般情况下不要主动要求。以免上司认为你插手太多,有越位之嫌。

3.不可轻越位。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时要多请示,否则,往往会不自觉地造成越权行为,好心办错事。不可越位,万事谨慎为先。

越什么也不越权

下级要区分哪些事情是应该请示领导的,哪些是不请示领导就可以自己去做的。任何不当的做法都会触犯领导的自尊心。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王宇终于完成了市场调查报告。正好快到周末了,他小心地检查了文件,确认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分发到名单中列出的人员手中。当他回到办公室桌前,他发现主管的脸色不对,并且对他怒目而视,一副要与他拼命的架势。“我意识到自己无意中冒犯了他,”王宇解释说,“他给了我要分发的人员名单,我自认为按他的要求做了。然而他却因为没有看到最后定稿的文件而很恼火,他觉得我眼里没有他。”

主管立即要王宇收回文件,然而一切都太晚了。“当我走进经理办公室时,发现他正在阅读我的那份报告。”王宇说。王宇感到自从他擅自分发文件之后,主管就对他很不客气,一直在责难他的工作。无论什么事情都要横挑鼻子,竖挑眼一番,最后王宇辞去了工作。

某单位小宫在经营部工作。一天下午,领导开会去了,一位客人按照约定时间来与领导见面。小宫怕打搅领导开会,也没有与领导联系,就私自做主对那位客人说:“我们经理今天下午开会去了,不会回来了。”于是客人很不高兴地走了。半小时后,领导急匆匆赶来,开口就问是否有一位客人来,小宫将事情一说,领导当时就沉下脸来,说:“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回来,那位客人是我约了好几次才来的!”事后,领导总对小宫不满。

王宇和小宫的经历反映了工作场合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一些小的、看起来无意的错误,有时会造成极大的职业障碍。所幸的是,如果你知道在何处容易出错,你就能够避免很多麻烦。那么如何避免发生此类越俎代庖的事情呢?

首先,要分清哪些事情是领导要亲自拍板的,哪些是可以放手的。下级和领导所认同的重要的事情并不完全相同,你要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多积累经验,了解不同上司的脾气。如果分不清楚什么是重要的或者不重要的,你可以通过试探向领导询问:“我已经按照您的意见改完了,您再看一看”,或者“我改完了就发下去,行吗”,此类的话就会避免发生矛盾,即使领导指责也是责任分半了。再怎么说,礼多人不怪。如果真要是上司故意找你的错,

你可以拿出具体的时间、地点为自己辩护。

其次,注意程序流程。分派任务的是谁,就应当让谁负责。上下级之间的工作程序应该严格执行。再次,领导有明确回答时,当做主时就做主;没有交代的事情不要瞎做主。宁可放着,也不动。没有什么事情真的那样急。

所以,很多事情你要请示领导,特别是那些难以决断的事情。现在通讯设备比较发达,随时准备一个电话本,将领导的、同事的、相关联人员的联系方式记录在案,关键时刻会解脱你的责任的。许多领导正是通过有意识地保持与下属的距离,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支配与权威。而这种权威对于领导巩固自己的地位、推行自己的政策和主张是绝对必要的。如果领导过分和气,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可能就会轻视领导的权威而变得懒惰、拖延、散漫,甚至是有意识进行破坏。所以,领导通过“架子”来显示自己的权力,进而有效地行使权力是无可非议的。这对于领导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是必要的。

距离既会给领导带来威严感,也会给下属这样一种印象:他可以随时行使他的权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威严感会使领导形成一种威慑力,使下属感到“服从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而 “不服从则会给自己造成不利”。但领导在有其作为领导的心理与特点的同时,也是有平常心的,至少有平常人一样的友情、亲情、爱情……他是矛盾的。领导也需要正常人的情感关怀。

其实,把握与领导的距离就像炒菜一样,掌握好了火候,也就不难了。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务必要相互了解。不管你多么才华横溢,志存高远,没有得到领导的任用,也是枉然。你如果对领导的习惯、方法、嗜好等有所了解的话,那么在领导面前说话就会更得体,工作就做得更合他的心意。

这样一来,领导自然会觉得你好。领导对于你的前途命运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把握好和领导之间的距离,掌握好职权之内的事,不越权才能得到领导的青睐。

减少部属的抵抗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被控制。他们不喜欢别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当面临特殊的要求时他们会感到很难受。很少有人喜欢受批评或被纠正。然而批评或纠正都是控制中常发生的事情。当纠正意味着惩罚或解雇时,控制措施就显得非常苛刻。因此,领导者对控制的看法应该现实一些,有些控制措施对员工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领导者可采取措施,减少部属对控制的抵抗情绪。

1.强调对部属实施控制的价值。留有余地的标准能够告知部属,他们的工作做得好还是不好。标准可把领导的干涉降到最低程度,并且只要符合标准就允许对工作方法进行选择。

2.避免武断的或惩罚性的标准。部属们喜欢那些根据以往的记录确定的标准。“我们的记录显示一天完成150个是多数人都能实现的标准。”建立在分析尤其是时间研究基础上的标准更受欢迎。“让我们把这项工作定为一小时或两小时,以确保标准的合情合理”与“我们不得不把生产效率定在下一天175个标准上”这句话进行比较。

3.控制标准要具体。要尽可能用数字表示。要避免类似的解释“提高质量”、“增加出勤率”。相反,要把具体目标数字化,如在以后的六个月中缺勤“不得超过两天”或者“把浪费的比例从7%降到3%”。

4.目标的作用是为了改进而不是惩罚。利用未达标准的事例来帮助部属们搞清如何改进工作。“上个月你的产量又低于标准,我们应该从头开始寻找一个影响你达标的原因,也许是我没有把具体的操作方法向你讲清楚。”

5.对不符合目标要求的要惩罚明确。多数接受积极的鼓励,但也有的并非如此。然而,所有的部属,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想知道如果他们不按要求工作会怎样。原则是你要尽量减少惩罚,但必须让所有人都清楚,标准必须达到,事先把不达标准将要受到何种处罚讲清楚。

6.避免威胁部属说你不能让步。如果一个下属因未达到工艺标准要受到处罚,你要把处罚的原因和时间讲清楚。“如果4月1号前你不能把产量提高到一天150个,你将被处罚。”不能说:“如果你不能尽快符合标准,你将自讨苦吃。”如果你要提出具体的警告,事先要搞清楚公司是否会支持你。

7.在控制措施的运用中要坚持一致性。如果已制定了适用于几个员工的工作标准,你就应严格按标准行事,而不能说你将使人人满意。如果觉得确有个别例外情况,那你一定要把例外情况解释清楚。对做同样工作的人,标准也应该是一样的;同样,对达到或没有达到标准的人的奖励或惩罚也应该一样。

8.加强对员工的自律教育。自律即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企业各类人才应通过学习企业政策和法规法律以及企业管理的实践,增强法治意识,增强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经常自我反省,自觉遵守各种社会规范和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经常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企业规章制度的要求。并能自觉地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自觉反思和纠正自己行为的偏差。

上司面前莫强势

如同人们在各种交往中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并将此作为交往的起点和条件一样,作为一名下级人员,在与上级的工作关系中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把握好自身的职责权限。分内的事情努力做好,在其位要谋其政;分外的事不要轻易插手,尤其不可做出越级越权的事情来,以免扰乱正常的领导秩序。

有效的配合其实就是积极主动按部就班地做好分内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富于创造性地做好分内工作,则是一种有力的配合。可是,有时也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超出自己的权限,插手了上级的工作,即使干得很出色,往往也会招致上级的反感。虽然有时这样做并非出于本意,但一些职责较为模糊的工作都很难把握好限度。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积极配合、尽职尽责,又不越位越权、合宜适度呢?

首先,明确工作权限。进入某一岗位,需要搞清楚的第一件事就是:我是谁?我日常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应当履行哪些职责?遵守哪些行为规范?这些都是常规的硬性的规定和要求,比较容易掌握。

第二,尽快了解上级对你的要求。每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理解程度和评价标准是不尽相同的。虽然你曾经在某个单位或某个领导手下干过同样的工作,但换了个新环境或面对新领导以后,往往就需要重新适应,重新调整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才能把工作做得令上级满意。此时,以往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一般性的常用的做法就可能不适合特殊的环境,传统的思维方式面对新的问题和事物就必须更新变换。

第三,对自己的工作要时常有创新。目标、任务是既定的,不可随意变更的,但达到目标的途径、完成任务的手段却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只拘泥于某种一成不变的形式。作为下级,要善于开动脑筋,勤于思索,用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新的模式去开创新的局面。使工作成果超出预定的标准和要求。这是对上级工作最有力的支持和配合。

第四,要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工作进程。当全局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或即将大规模调整时,虽然尚未进行到各部门分工的细节阶段,作为下级就应当预先考虑到应当做哪些有利于转型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全面铺开时,就能够形成领先之势,有力地配合全局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常规性工作,也应当有个超前的考虑和安排。比如,及早拿出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当某个例行会议召开之前,预先考虑自己应当做好哪些适应当前形势特点的准备工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领导布置安排。

第五,不光要做好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也要做好。在有些情况下,富于现代领导意识的上司会下放自己的某些权限,把本属于自己做的一些工作交给他认为值得信赖的下属去做。此时,作为下属,一定要认真备至,全力以赴,发挥自己的极限水平去做好。替上级分担工作,排忧解难,是最及时、也是较难得的配合。

应当注意的是,必须是领导亲自委派你干这项额外工作,一般情况下自己不要主动要求。以免上级认为你插手太多,有越位之嫌。也避免因自己干不好而使上级产生反感,认为你不自量力,好表现自己,争功买好等。

遇到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时要多请示。否则,往往会不自觉地造成越权行为,好心办错事。在没有得到尚方宝剑时,不可轻易超越雷池。当然,特殊情况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嘴紧才能获得信任

言语谨慎对一个人立身、处世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祸从口出就是说,祸患常因为言语不慎而招致。处世戒多言,多言必失。我们常说:“言多必失。”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话,说的多了,话里自然地会暴露出许多问题。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特别是人多的场合,一不小心,一旦失言,你的话就可能中伤或伤害到某个人,这自然会让你招惹祸端。在事业成功的过程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个人的成就荣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不论什么时候,在公共场合,说话时都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没有考虑周到的话,最好少说。

杨涛被推荐到一所公司就任部门经理。在过去的工作岗位,杨涛的工作得心应手,无论是业绩还是人际关系都非常理想。刚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他觉得有些不适应,上任几个月始终不能摆脱过去公司的“痕迹”,忍不住拿过去公司的种种好处同现在的公司做比较,尤其在公司会议上,他每次总要不停地谈到过去公司的状况,“我们过去如何如何”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

久而久之,他发现许多同事对他总是敬而远之,他用了一些心思也没能够改善自己被“冷藏”的状况,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几个女同事在背后议论,“那个人真虚伪,既然过去的公司那么好,干吗跳槽过来呢?”他这才醒悟过来,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可惜他已经给大多数人留下了恶劣印象,想在短时间内让大家接受他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