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19371900000126

第126章 世界充满危机,你要内心强大(4)

春节长假应该是给忙碌了一年的自己一个放松的好时间,千万不要因为“年终恐惧症”而上自己过得忐忑难受。当你深受“年终恐惧症”折磨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自己一个人慢慢地熬过来,这样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要善于把自己融入到家人和朋友之中,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宣泄自己的苦闷情绪,使自己尽快从“年终恐惧症”的黑暗中走出来。

同时,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

1.拥有一颗平常心

快到年终时,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可能发生的一些不好的情况要做好心理准备,不管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对名利、得失都不要看得太重,要用平常心来对待,一切顺其自然。

2.尽量不要谈一些大家都敏感的话题

在和人交谈时,尽量避免去谈薪水、升职等一些敏感的话题,因为谈这些话题可能会触到有些人的痛处,让别人不高兴,尽量谈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这样可以缓解一下年终大家压力过大的情况,如果你实在很想谈这些话题,说话要讲究策略,尽量用委婉的方式表达。

第四十三节 办公桌关系:为什么职场不能走直线

桌面乱的人在工作时会犯同样的错误

不断被职场人士们提到“桌面形象”论,并非没有根据。对工作人来说,办公室内,一言一行都需要智慧,每个人那“一亩二分田”——办公桌更是个人的长期“形象代言”者。有没有觉得不管多大的办公桌都不够用,好像桌子越大东西也越多?其实,办公桌是反映人内心的一面镜子。

桌子上东西摆放凌乱,思维也不会有条理,结果常常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些人无论提醒他多少次,办公桌上总是弄不整齐。他们会谎称“桌子越乱的人工作越繁忙”或者“只是你看起来乱而已,我很清楚每一样东西的位置”,然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不成立的。脏乱的办公桌只会让邋遢的员工们工作起来更有压力。

现在的办公室里,几乎办公桌都会被一张屏风隔断,如果你够仔细就可以发现,在这一张张桌子上隐藏着许多的秘密。如果你能够掌握这些秘密,就很容易看出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性格。

不喜欢收拾办公桌,与一个人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本身的个性张扬及心理滋生的惰性都有关系。也有些人是为了释放内心压力而故意这样做。但一张凌乱的积满灰尘的办公桌,会使人们的思维凌乱,产生烦躁的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及智慧的发挥。桌面很乱的人比较粗心,工作上的错误也会很多,并且,他不会把这些错误当成教训,总是会反复地犯同一个错误。如果抽屉里也像是垃圾堆,找一样东西常常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翻个遍,到最后可能还是找不到,这样的人工作能力差,效率也极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差,并且缺乏足够的责任心。

在某单位业务交流研讨会上,主管领导向全体工作人员介绍了他不算经验的一条“经验”:每天下班后,一定要抽出十几分钟时间,将自己的办公桌的桌面整理一遍。批示完毕的文件,一定要转交出去,绝不能在自己手里过夜;暂时没有用的文件,一定要存入档案柜,绝不能杂乱地堆在眼前;需要处理的文件,一定要整理好放在办公桌显著的位置,绝不能对待办的事情心中无数。然后,在整理完毕的桌前,认真总结一遍今天的工作,计划一遍明天的工作。他说若能每天坚持这么做,一定会有收获。

他解释道:可千万别小看这不起眼的十几分钟。整理好自己的桌面,其实是一个打理工作的过程。将批示文件转出,就是不要让紧急事件在自己这里搁置,往往一搁置,就很容易忘记,很容易造成重大失误;将无用文件存起来,就是千万不要让过去的事情、没用的东西占据自己有限的大脑,而感觉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产生紧张情绪,这对心理、工作都无益;将待办文件整出来,就是千万别让日后的工作盲目无序,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各项工作才不会拖、不会误。这样一来,工作质量不提高都是不可能的了。

那么,应该怎么样收拾好自己的桌面呢?干净整齐很容易,放置和布局也能体现你的工作精神。

日本知名设计师佐藤可士和建议,着手整理办公桌之前,要先回归到一个基本问题:“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该项物品?”也就是说,要大刀阔斧地舍弃多余的东西。以下就是可供参考的打造高效办公桌的六招:

原则1:办公桌面空无一物,才是理想状态

办公桌是工作平台,不是摆放物品的仓库,非摆在桌面不可的东西,大概只有计算机跟电话,就算要放置当下会用到的东西,也要在工作结束后马上收拾干净。

原则2:为需要的物品设定优先级

原则3:每件物品放在固定位置

建立固定的工作模式,也会事半功倍。

原则4:东西无法定位时,要设法解决

笔筒塞满了,很多人就会把笔乱放,造成桌面更凌乱。因此,重点在于不能让物品误入其他空间,要限制在固定位置的范围里,并随时检视、整理。

原则5:文件或数据只保留最终版本

相较于文具,文件或数据更容易积累,但整理原则大致相同,亦即“排除相同物品、保留最后一份”。像企划书这类会不断更新的文件,只需保留结案后的最终版本。此外,最好也要将资料都数字化。

原则6:规划一个“自由空间”

为了避免在工作重复犯错误,以上方法可以借鉴。

职场跷跷板互惠原则:互利互惠才能皆大欢喜

在人际互动中,有一个重要的法则:跷跷板互惠原则。主要说的是什么道理呢?玩过跷跷板的朋友都知道,两个人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端,你用力一压,对方就翘起来;对方再用力向下压,你就可以翘起来。翘起来处在上方的感觉是兴奋的,如果游戏的双方都自私不肯向下压,那么游戏就不能继续下去。只有当双方都不停地轮流向下压,才能交替的享受游戏的乐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如坐跷跷板一样,任何关心、帮助和友好等都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帮助别人,给予别人,表面上看是一种失去,但在给予中,我们也能从对方那里得到,从而达到互惠互利。

乔治是一位注册会计师,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企业新贵。在一生的追名逐利中,乔治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才是最实用的格言。他告诉自己,凡是一定要精打细算,绝对不能浪费任何资源,绝不放弃任何机会,要让自己随时保持在优势状态,无论大小事情,绝不让别人越雷池一步!他甚至还运用了一些神不知、鬼不觉的手腕,把许多同业人士压在自己底下,以确保自己的地位。

果然,乔治获得了丰厚的收入,占尽了所有的好处,成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商场大亨。可是成为大亨的乔治却并不像之前那么快乐了,而是总觉得周围的人对待他也完全没有热情和亲切感,总觉得感到莫名的惆怅,生活中好像少了点什么,那种似有似无的空虚折磨着他的神经。于是他越来越忧闷,越来越没笑容,最后,他得了轻微的忧郁症。

一个朋友介绍他去看了一位心理治疗师,两个礼拜以后,彼得容光焕发,精神喜人地来到治疗师面前。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呢?原来治疗师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给他开了一个最简单的药方:“每天去帮助一个身旁的人。”虽然乔治觉得莫名其妙,但还是把处方单拿了回家。而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乔治觉得:“真是太奇妙了!当我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去替旁人服务后,反而会得到一种说不出口的欣喜感呢!我觉得人生一下子又充满了希望!”

给予看似牺牲,看似吃亏,而实际上,给予别人所需要的东西,你也能得到更值得珍惜的东西。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选择一个好伙伴,懂得与人分享,取长补短,才能在漫漫人生路上走得更远。而一个永远不吃亏,不愿让步的人,即便真讨到了不少好处,也不会快乐。因为,自私的人如同坐在一个静止的跷跷板顶端,虽然维持了高高在上的优势位置,但整个人际互动却失去应有的乐趣,对自己或对方都是一种遗憾。人际关系心理学家认为,互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最好能够相互合作,借助对方的力量,弥补自身的不足,以达到双赢的局面。

从前,有两个饥肠辘辘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但是天高路远,因为一路上没有食物充饥,最终倒在了路上。

几年后,同样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也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在吃完最后一条鱼的时候,他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大海,他们奔跑着来到了海边,用鱼竿钓起了他们的第一条鱼。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的确,每一个单独的个体在自然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联合起来,互惠互利,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共同战胜未知的困难。像玩跷跷板一样,你帮助我翘起来,我同样会让你享受在上面的乐趣,你来我往那才能叫做游戏。互相帮助、给予、关心等都是相互的过程,主动一点,就可以压动你人际交往的“跷跷板”。现在的时代,早已不是单打独斗、显现个人英雄的时代了。大家互惠互利,合作双赢才是硬道理。职场互动更是如此。

职场的老鹰效应——发光要趁早

众所周知,老鹰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动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老鹰之所以是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可能与它的喂食习惯有关。一般来说,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而老鹰每次所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喂食的方法与其它鸟类的喂食方法不同,即不是依据公平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喂哪一只小鹰。于是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最终都饿死了,抢得最凶的小鹰存活下来,代代相传,老鹰这个种族就愈来愈强壮。人们将这种“适者生存”的现象称之为“老鹰效应”。

职场也是一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在职场中,“老鹰效应”的应用在于发光要趁早,至少要让别人以为你行!平时就要注意做到:任何时候都应该对自己的观点保持强有力的自信,关键时刻领导才会相信你。这并不是因为你说什么就能马上让公司盈利,马上让公司上市,因为领导选择你的时候,并不取决于你是否真的合适,真的才华横溢,真的能把市场吃透,真的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当然,善用“老鹰效应”来进行企业管理的领导也很多,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就只能自己学会顺应这样的生存方式。领导用“老鹰效应”管理员工,员工在形式上顺应领导和公司的发展,学会利用领导的心理,也能管理好我们的领导。

郑含和董菲是坐在邻座的两名员工。

但是两人的背景相差很大,这也一直让郑含看不起董菲。董菲只有高中毕业,没有考试大学不说,毕业后到餐馆当服务员,后来一个偶然的原因,在公司非常缺人的时候,用假学历进入了公司。

但是,在人情往来上,董菲非常的具备优势,无论遇到什么人都能巧妙应对不说,还能迅速解决问题。

郑含并不知道假学历的事情,但她的骨子里有一种清高,觉得不屑于和董菲争长论短。有时候,她非常看不上董菲总是喜欢在午餐时凑到主管的桌前,告诉他自己读了一本什么书,或者刚刚学过的管理学课程。而董菲所说的那些,郑含在几年前就以前很熟悉。董菲还特别用于在部门会议上发言,有时候甚至将郑含私下跟她讨论的那些不甚成熟的想法拿到会议上去讲。

郑含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既不会出现在茶水间的闲谈中,也不会出现在上司的午餐桌前。开会时,她几乎从不发言,因为担心自己的见解不够优秀。

不久,终于爆发了一件让郑含大跌眼镜的事情,董菲升职了!郑含实在看不出董菲有何过人的能力,主管却非常欣赏,说董菲是积极向上、富有魄力、敢说敢做,具备可贵的领导才能。

职场中很多自以为优秀的人,大都像郑含那样,以为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却不知道在高速运转的现在,领导没有太多的耐心去挖掘金子。在发光要趁早的年代,如果不自己跳出来,是没有多少人有耐心去发掘你的。 例如,公司开会时,很多人不发言,因为害怕别人觉得自己的话其实大家都想到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在和同样的恐惧作斗争,但重要的是,只要努力在每个团队讨论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你就可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公共场所发言者,对自己的想法也会更有自信,你所获得的个人成就和赞誉一定更多。

职场成功与否是由三个要素组成的,即专业表现、个人形象、能见度。据调查,这三个要素中能见度所占比重为60%。这也即是说,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成果与认可度并不完全成正比,从某种意义上说,职场考验的不是你是否做得好,而是亮出自己、展示出自己的才能。善用“老鹰效应”,趁早发光,敢于去追求和捍卫自己的权利,才能尽早收获职场上的成功果实。

一分钟变成面试官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