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人们不解的是,谢尔盖·叶赛宁为什么要自杀呢?一般人自杀的死因,不外乎环境的困顿痛苦和心灵敏感脆弱两种,但作家、诗人的自杀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因病魔缠身,有的苦于恋爱问题,也有的出于一时的艺术上的冲动等,动机各异。而谢尔盖·叶赛宁自杀时正处于创作巅峰状态,并不具备事业危机的压力。
于是,人们将寻找谢尔盖·叶赛宁自杀原因的目光投向了诗人的爱情世界,许多人都认为:叶赛宁的爱情悲剧是导致他自杀的根本原因。无法否认,诗人的爱情生活是相当不幸的。
1921年11月7 日,诗人和美国著名舞蹈家邓肯初次见面便一见倾心,迅速陷入热恋之中。不久,俩人正式同居。1922年5 月10日,在办理完结婚登记后,俩人踏上了去欧美的旅途,开始了正式的“蜜月旅行”。但是,由于在国外的旅行生活中显示出来的各方面的严重差异,使俩人为时不久的爱情和婚姻面临着危机。尽管他们之间有共同的艺术语言这个基础,可在出身、教育、年龄、性格等方面都差距甚远,俩人在性格上明显缺乏和谐一致,加上他们还有一个很严重的语言障碍,思想感情便得不到及时而充分的交流,分手将是不可避免的。1922年秋,俩人返回莫科科不久,就友好地分手了。
和邓肯分手之后,诗人重新回到旧情人别尼斯拉夫斯卡娅身边。这位多情而善良的姑娘原谅了诗人,她又像过去那样,将自己的爱无私地献给了叶赛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段复合的感情并没有俩人所预期的那样和谐与安宁,俩人再次分道扬镳。
不久,这位多情的诗人又跌入了另一纷乱的爱情漩涡,使他在自己的悲剧中又向前走了一步。1925年3 月,诗人遇见了世界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容貌出众的安德烈夫娜,并对其一见倾心,诗人那本来就易于冲动并且常常表现出爱情狂热的心灵再次失去了平衡。同年9 月,俩人正式结婚,诗人搬进了那豪华而又古香古色的宽大住宅里。令诗人大失所望的是,婚后生活并不像原来设计的那样美满。安德烈夫娜虽然出身名门,天资出众,但她既缺乏同诗人相匹配的艺术才识和见解,也没有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那种温情。到这时,诗人才真正感到当初别尼斯拉夫斯卡娅的重要和可贵,他深深地感到实在有愧于她。然而,他又没有勇气再一次回到她的身旁,以取得她的宽恕。在万般痛苦的情况下,敏感的诗人终于走上了绝路,他要用死来报答心目中真正的情人。
从这些经历来看,叶赛宁“殉情”而死的可能性极大。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叶赛宁实际上是患精神抑郁症而自杀的。当年诗人死后,苏联的官方讣告曾说过:“叶赛宁是由于精神忧郁、心理平衡失调,于绝望中自缢而死的。苏联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科学家若·麦德维杰夫在《谁是疯子》一书中,明确指出:“谢·叶赛宁、亚·法捷耶夫,欧·海明威、杰克·伦敦、谢·奥尔忠尼启则、德·阿·萨毕宁及其他不少受到尊敬的优秀人物都是在处于心理抑郁状态期间用自杀结束其生命的”。而且,据当时的史料记载:随着心境失调,叶赛宁的性格愈来愈暴躁,到后来竟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显得喜怒无常。经医院检查,医生认为他已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
从叶赛宁的诗歌创作实践来看,特别是到了后期,诗人已陷入了色情颓废诗歌的泥坑,集中反映了他精神上的极度颓唐和创作上的严重危机。不少诗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孤独而忧伤的情绪,成为以情绪颓废、放荡不羁、玩世不恭标志的”叶赛宁性格“这一专有名词产生的口实。正是诗人强烈而固执的小农意识和田园牧歌式的忧伤,导致了他厌世自杀的悲剧。
还有人认为,诗人不是死于自杀,而是被谋杀的。
叶甫盖尼·切尔诺斯维托夫是苏联著名的法医、精神病专家、苏联哲学学会的学术秘书,曾长期从事叶赛宁死因的研究。经过调查艳芬,他认为,叶赛宁是个精神状况理想、神经非常健全的人,不可能因为心理抑郁而自杀。而且新闻报纸所刊登的诗人死亡照片上明显可以看出:死者的额头和鼻梁上有一块很大的凹痕,这显然是被猛击所致;此外,死者脸颊还有一条横向抓痕,按规律,它是纵向的才与自缢的情况相符。这说明,诗人实际上是被来自身后的绳索勒死的。
谢尔盖·叶赛宁究竟因何而走上自杀的道路,结束自己年经30岁的正值辉煌的人生,还有待人们继续思考和研究。
“硬汉”海明威自杀之谜
海明威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从而自杀身亡,毁灭了自己。但猜测永远是猜测,至今无人揭开海明威自杀的谜底。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他一生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以及《老人与海》等。在他的晚年,由于发表了《老人与海》等不朽之作,对世界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有人认为,海明威是勇敢、甚至比一般人想象的更勇敢的人,这自然有其理由。他的一生多彩多姿,就好像他笔下的醉汉、猎人、勇敢的士兵、职业拳击手、斗牛士等。谁也不会想到,这位闻名世界的大文豪竟然在1961年7月2 日,用猎枪悄悄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明威为什么要自杀呢? 这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
有人认为,海明威自杀是“精神抑郁症”造成的。海明威长期忽视甚至糟蹋自己的健康致使他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他无法忍受病痛使他“丧失尊严”,他要以自杀的方式来与疾病作最后的搏斗,并以此来维护自己那种“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击败”的男子汉的“尊严”。
另一种观点认为,海明威是因为对自己才思枯竭感到绝望而自杀。海明威在发表《老人与海》,并得到殊荣以后,其精神上受的压力越来越难以忍受。他由于怀念非洲那段充满无限乐趣的狩猎生活,再度前往,结果两次遭遇坠机事件,虽然大难不死,但身体和精神上的创伤却更加深了。由于频繁的电疗,海明威的记忆逐渐衰落,导致他的自传性作品《流动的圣餐》的创作陷入了困境,因而选择了自杀。海明威赞同尼采的观点:“适时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巅者最光荣。”在海明威辞世之前的长达14年间,美国作家哈奇诺一直是他的密友,对他的冒险、言谈、梦想以及梦想的幻灭都有较多的了解。虽然哈奇诺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海明威为什么自杀,但从海明威的生活经历,尤其是晚年的生活,人们仍然可以洞察出一些他消极的迹象。他一生奉行的至理名言就是: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也许,是他担心自己被打败,而毁灭了自己。
海明威自杀的起初动机始终没有定论,他在自己的遗嘱中是这样说的:“我所有的希望已破灭,我那意味着一切的天赋如今抛弃我,我辉煌的历程已尽,为维护完美的自我,我必然消灭自己。”但是,人们并不完全相信他自己对这一行为的解释。
2000年7月,人们从一本新出版的海明威传记中窥见了这个谜团的冰山一角。这本传记的作者是肯尼思·林。他在书中明确指出,海明威在其成名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种我们今天所说的ED(勃起功能障碍)一直困扰着他。这种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他与几任妻子的关系和他相当一部分的家庭生活,海明威对自己的ED症感到非常绝望,认为只有将自己的肉体消灭,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因此,海明威的自杀之举存在着一定的内在必然性。
纵观海明威的一生我们可以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的生活和创作一直都和ED对他影响有密切的关系:ED首先将他的人格扭曲了,继而这种人格的扭曲又被带入了他的行为和创作中,最终彻底毁灭了他。如果肯尼思·林的论述能够成立的话,或者说海明威的确是一个ED患者,那么可以说海明威在各种作品中刻意为自己塑造的“硬汉”形象只不过是作为一个掩盖自己疾病的幌子罢了
难道这就能说明海明威自杀的原因吗?似乎海明威的自杀并不这么简单,在这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我们未知的东西。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为什么自杀
川端康成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其作品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这样一位日本文学界的“泰斗”,却选择了自杀,人在震惊之外纷纷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川端康成丧失了生的勇气呢?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1899年6月14日他生于大阪,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三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在日本古都镰仓含煤气管自杀,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作家自杀在日本层出不穷,仅明治时代以来自杀的著名作家除川端康成外就有三岛由纪夫、芥川龙之介、北村透谷等12人之多。由于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作家,其作品在日本有着广泛的影响。因此,他的自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惊异。人们纷纷猜测:川端康成到底出于什么动机才会自杀的呢?
川端康成自杀的第二天,《朝日新闻》刊登了一篇报导说:“他死后已经过去一夜,但他的亲朋好友们似乎仍然满腹狐疑,认为原因在于病魔缠身的人猜想说或许是得了癌症。”川端在自杀前不久的3 月7 日到15日,患盲肠炎在镰仓市佐助一丁目的道体外科医院住院动手术,当时医院规定一律禁止探望。因此,有人以为川端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即以自杀进行摆脱。但为川端做手术的医生透露,川端康成除了胆石症以外并无其他大病,因此他的死应该与疾病无关。
经常为川端理发的理发师提供了川端死前一周即4 月10日的一个细节:那天他去为川端先生理发,当时他躺在床上,不断地挪动身体、拂掉头发等,显得焦躁不安,并且说自己已经四宿没睡觉了。这样一来,安眠药的问题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川端开始服用安眠药是在第一高等学校学习的时候。他年轻时就睡觉轻,神经敏感,不得不服用安眠药。后来,这个习惯也没有改变。据他的夫人秀子透露,川端康成曾经多次因过量服用安眠药而发生了中毒症状。根据这些情况,日本一些学者和研究人员推测,川端康成也许确是煤气自杀,但他打开煤气栓时,会不会处于上述神志不清的状态之中呢?也许,4 月16日,川端康成到了工作室后,马上服用了安眠药。而且,在半睡半醒之中,无意识地打开了煤气栓。
也有人认为川端康成因为创作力衰退,思想负担过重而自杀。1968年10月17日,凭借《雪国》、《千只鹤》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也是继泰戈尔、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二位后第三个获此奖项的东方人。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日本举国上下为他欣喜若狂,不仅报端以大量的篇幅报道了这件事,而且裕仁天皇通过宫廷的一位高级官员以及佐藤首相亲自打电话向他表示祝贺,川端康成的声誉盛极一时。但这以后,川端康成未能再写出传世之作,于是有人推测,作为社会名人的川端因而思想负担过重,只能以自杀了事。
日本有的学者和文学家在推测川端的自杀动机时,认为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最终导致川端走上了绝路。1946年,三岛由川端推荐,发表了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进入文坛。其作品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大多描写病态心理和色情故事,反映了战后初期颓废腐朽的社会风气;后期则主要有意识地利用小说为复活军国主义服务。这些都和川端的主张极为相近。因此,当1970年11月三岛用切腹自杀来煽动军队搞政变失败身亡后,川端亲自主持“葬礼”。 三岛由纪夫的死使川端很受刺激,他曾对学生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于是三岛自杀之后17个月,川端康成也选择了自杀。
此外,还有不少日本学者认为川端康成死于支持秦野竞选失败。川端曾公开支持警察头子秦野竞选东京都知事,他原以为以自己的地位和名望,肯定能帮秦野竞选定成功,岂料秦野却以失败告终,川端受不了这个打击,只能自杀寻求解脱。
由于川端康成的政治主张和创作活动较为复杂,在死前他又没留下任何可供分析、研究的片言只语,因此人们无法确切地得到他自杀的原因,只能根据他的一些情况做出猜测。
好莱坞明星赫德森之死的真相
193公分的挺拔身材、俊朗帅气的外形,让罗克·赫德森得以成为美国好莱坞的著名男星,更成为当时全球少女心中的“万人迷”。可在这俊朗的外表之外,赫德森的内心却是黑暗的,他不仅宣称自己是同性恋,还死于艾滋病。然而,热爱他的影迷们却不愿意相信。
美国好莱坞著名电影男星罗克·赫德森以俊朗外表及193公分的挺拔身材走红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与红星桃乐丝·黛合作《枕边细语》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爱情喜剧,并以《巨人》一片获奥斯卡男主角提名。而在1958年,在美国好莱坞有“万人迷”之称的罗克·赫德森更是当选年度最受欢迎的男星,成为全球少女的梦中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