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希思的人生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在政治上也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政坛巨人,在其生命中却极其排斥女性,令人不解。希思自小就性格孤僻,喜欢独处,尤其对女性更是抱有成见,他甚至反对男女同校。在他担任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乐团秘书时,不许女生参加音乐会,这种轻视女性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他的政坛生涯。希思对女性的偏见根深蒂固,即使到了竞选首相的紧要关头,他仍然置女性选票于不顾,毫不掩饰自己对女性的偏见,大肆贬低女性的社会作用,使大多数女性对他敬而远之。1975年,担任四年首相的希思被撒切尔夫人所击败,他简直无法忍受被一个女性击败,觉得自己受到莫大的羞辱。盛怒之下,他宣布退出竞选,表示他将不在撒切尔夫人的影子内阁中担任任何职务,并在余生中从未原谅撒切尔,他对撒切尔的不满亦演变成为“现代政治最长的闷气”。女性与政坛发生冲突,希思宁愿选择归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对女性有如此大的成见,着实让人琢磨不透。
由于希思对女性抱有偏见,因而在与女性接触中,他常常表现一种轻慢无礼的态度,甚至经常做出一些恶作剧行为,使认识他的女性都对他产生极大的反感,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爱心。尽管这样,希思还是有过一段恋情。希思早年的音乐天赋,使他结识了爱好音乐的雷文一家,并爱上了他的女儿凯·雷文。两人交往甚密,持续15年之久。这在希思与女性交往史上是唯一的例外,着实令人吃惊。外界公认他们俩结婚是迟早的事情,凯本人也多次流露出与希思结合之意,但希思始终没有向凯求婚,甚至没有向凯直接表露过爱情。凯终于心灰意冷,另嫁他人。得知这一消息,希思虽然表面上似乎十分平静,可内心却十分沮丧,因为这毕竟是他一生中交往最长久的一位异性朋友,然而机会就这样溜走了。
希思与凯关系破裂后,引起了许多议论。多数人认为,希思是因为看到了周围许多婚姻悲剧,担心自己也套上婚姻枷锁,所以才与凯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希思终生未婚。在政治生涯走向低谷后,他非常反感别人说他生活孤独、空洞。他在1989年接受采访时说:“我有自己的乐趣。我从未遗憾自己独身,相反许多政治家好像对娶了老婆感到遗憾。”对于这样一位位高权重的人来说,一生未婚确实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希思到底为什么对女性如此排斥呢?为什么面对婚姻却选择放弃呢?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问题的答案。
2005年7月17日,希思因年老体衰在位于索尔兹伯里的家中去世,享年89岁。希思去世后,英国政界对他予以了高度评价。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说:“他为人诚实正直,并且对自己坚守的信念从不动摇。作为一位声名显赫的政治领导人,他的名字将被铭记。”
庇隆遗体双手被盗之谜
阿根廷前总统庇隆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他曾经冒天下之大不韪收留纳粹战犯,在他死后,遗体的双手却被盗走,是谁这么憎恨他呢?
1974年7 月1 日,曾三度当选阿根廷总统的——胡安·多明戈·庇隆病故了,在阿根廷的风雨中沉浮了多年之后,他传奇的人生终于还是谢幕了。
庇隆在1943年参军,是庇隆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后来他发动政变,推翻文官政府,任劳动与社会福利部长,1945年任副总统兼国防部长。1945年10月庇隆在一次政变中被捕,后来在支持者的营救下,他获释出狱。1946 年2 月他当选总统,1951年蝉联总统。1955年9 月,因国内通货膨胀 、贪污 、蛊惑宣传和专制暴政引起不满,被赶下台,流亡国外,定居马德里。1973 年3月选举中,庇隆主义党候选人当选总统并取得议会大多数议席,6月庇隆回国,在10月的特别选举中再次当选为总统。庇隆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庇隆去世后,他的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置在恰卡利达墓地的一座两层的拱顶地下墓穴的墓室中。墓室长4.5 米,宽3 米,须经过一条狭小的过道方可到达墓室门口,而进入墓室又须打开三道门,每道门上有六把锁,它们的钥匙保存在政府总秘书处。由于庇隆的反对者较多,所以他的墓室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以防有人盗墓破坏。
也许庇隆也想不到他死后会如此不安宁,虽然防护如此严密,但他死后13年还是发生了令人震惊的盗墓事件。盗墓者直入墓室后,取下了重170 公斤加锁的棺木防护罩,在棺盖上开了一个洞,用工具割断了庇隆遗体的双手,连同随葬的一把军刀和一顶军帽一起窃走,庇隆的遗体从此失去了双手。
案发后,阿根廷全国为之轰动。庇隆创建的正义党成员更是群情激愤,他们强烈要求阿方辛政府尽快破案,严惩罪犯。
不少人认为,庇隆墓被盗不见得有什么政治背景,很可能是件刑事案,盗墓者大概是为了寻找一枚镶有玛瑙的戒指。这枚戒指也许对庇隆来说有特殊的含义,所以无论宦海沉浮,他都会带着这枚戒指,所以当庇隆逝世后,它就被当做随葬品带进了棺材。据传说,这枚大戒指里藏有能开启庇隆在瑞士银行的存款箱钥匙。也许盗墓者听信了这个传言,于是割下了庇隆的双手,使其遗体不全。后来,盗墓者发现庇隆的这枚戒指里并没有瑞士银行保险箱钥匙,于是给正义党领导机关写信,建议他们赎回庇隆双手和其他物品,起初开价1000万美元,以后又降到800 万美元,但政府没有给他们回应,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那么,是谁盗走了已故总统的双手呢?盗墓事件发生后,政府就展开了调查。
1987年7 月,法庭开始审理庇隆墓被盗一案,但是后来此案的两名重要人物都离奇死亡,使案子无法审理下去。案子的一个关键人物是案发当晚正在值班的墓地看守人路易斯·拉瓦诺。他死于1988年,死亡证明上说是因“严重的肺水肿”去世。负责此案的法官海梅·法尔·苏奥同意拉瓦诺的突然死亡值得怀疑的看法,决定进行尸体解剖。经检验,发现致死原因是“连续踢打和用粗大木棒猛击造成严重内伤”。后来,苏奥本人也没能逃脱厄运,1990年底,他死于一场交通事故。据官方的说法,苏奥的死是由于他的汽车突然撞到了布兰卡港附近3 号公路边的一根木桩上。就在出事前不久苏奥曾公开宣称,他已掌握了全部材料和具体线索,可确定盗墓作案人。然而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致使苏奥遇难的交通事故也无法查清。
当初阿方辛总统曾保证侦破此案,但数月后他又称,盗墓者“是一个外国秘密组织的成员”,此案难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对一个已故总统的盗墓事件就这样轻率地不了了之了呢?人们产生了许多疑问。
到底是谁盗走了庇隆的双手呢?被截走的双手如今在哪里,是否还保存完好呢?这一切,或许将永远沉在历史的迷宫里。
拉登财富之谜
世界上最可怕的恐怖组织头子拉登,他从哪里聚敛如此多的财富从事恐怖活动呢?
许多人都认为,曾是沙特富翁的拉登利用自己的巨额资产支持发动恐怖袭击。然而,随着“9·11”独立调查委员会等机构对“基地”组织的深入调查发现,拉登的资产从未超过3亿美元。而且他不曾利用私人财产或者1991年至1996年期间在苏丹积累的财富直接资助恐怖活动。研究恐怖组织的美国国会调查机构专家肯尼思·卡茨曼说:“新的观念认为,本·拉登没有把那么多财富真正投入‘基地’组织,或者说他的财富并非‘基地’组织的原动力。”那么拉登的大量财富从哪里来呢?
拉登1957年出生在沙特的一个豪门之家,他的家庭一直保持着经商的传统。40年代末,居住在也门的拉登的祖父奥克巴迁往沙特阿拉伯。
1980年6月,27岁的拉登凭他那巨额财富在伊斯坦布尔的郊区设立了他的总部。他在这里对志愿者进行收容、组织,并承诺把他们送到阿富汗。拉登就是在土耳其这段时间里积聚了巨额财富。
他经营的分公司遍及伊朗、巴基斯坦和海湾国家,在日内瓦、苏黎世、法兰克福和伦敦等金融市场都有账户。他的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武器弹药是通过一个错综复杂的银行网在瑞典、法国和德国购买的。同时,拉登也拥有先进的网络信息系统,办事效率也极高。1982年底拉登从伊斯坦布尔来到巴基斯坦,在白沙瓦建立了“支持者之家”,还在阿富汗边境的柏克蒂亚建立了16个游击队训练营地,训练他的恐怖分子。
拉登把数以亿计的资金存入可以从事电子转账而对资金来源审查不严的国家,以商业活动的方式将其隐藏起来。美国人追查本·拉登的行踪,结果让他们十分沮丧:他们的死对头创建的商业和金融帝国覆盖了欧洲、非洲和亚洲。一位美国调查人员最近承认:“每天我们都得到关于本·拉登的帝国和他极其复杂的金融网的最新消息。他的实力比黑手党还强大。”
水溶性阿拉伯胶是一种可以防止微粒沉淀的物质,可用于可乐型饮料乳化稳定,包括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内的大部分不含酒精的饮品都含有这种物质。而它们大部分由苏丹的阿拉伯树胶公司制造。拉登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他带领他的恐怖组织,就像领导一家跨国公司。因此《华盛顿时报》有消息称,每当世界上售出一罐软饮料时,就会出现一个骇人的可能性,拉登的财富有所增加。有了这笔财富,他的恐怖网络向西方宣战的力量也随之增强。
“虽然不清楚拉登在水溶性阿拉伯胶生意上的参与程度,但他已在软饮料业中赚取了数千万美元。”
而这只是拉登大规模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而已,他们贩毒、抢劫银行、绑架人质勒索赎金,还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垄断诸如毒品和阿拉伯胶市场,甚至在北美和欧洲的证券交易市场上通过做空来获得经费支持。
即使联邦调查局都无法确定,他们的死对头到底有多少钱。最保守的估计,拉登个人约有3亿美元的财富。然而,拉登的实际财富究竟有多少,还是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