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未解之谜大全集
19371200000020

第20章 被历史遗忘的文明碎片(5)

1848年一个叫莫德斯托·门德斯的人被蒂卡尔传说所吸引,来到这里作了一次探险性考察,然而未获结果。直到上世纪这座湮没在原始林中长达数十世纪之久的文化遗址才被正式发现。

这座古圣城距今已有1100年至2000多年的历史。整个古建筑群被一望无际的林海包围着,在树林中掩映着众多的胜景灵迹:巍峨雄壮的金字塔,金碧辉煌的神庙、殿堂,令人费解的石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雕刻,广漠宏伟的广场,让人赞叹和敬仰不已。

蒂卡尔建在沼泽环绕的丘陵上,由九组建筑群和大广场组成,以桥梁和堤道相连,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整个8世纪,蒂卡尔曾连续出现三个强大的国王:阿卡高王、雅克京王和奇坦王。今天所看到的蒂卡尔城,就建于这三个国王的太平盛世。

外貌惊险的金字塔是蒂卡尔最主要的建筑成就,这里的玛雅金字塔和墨西哥,埃及的有很大不同,一般为斜截锥形,由高大的台基及其顶端的神殿构成,其外观十分匀称。蓝天之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刺破林莽的密网,在绚烂的热带阳光下遥遥相对,熠熠生辉。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蒂卡尔金字塔斜度达70度的惊人设计,其外形有如欧洲哥特式教堂般奇峭,因而被称为“丛林大教堂”。

盛世时,蒂卡尔城市面积超过65平方公里,居民达5万,共有3000座以上的金字塔,祭坛,石碑等遗迹。其影响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控制着近200万人口。仅中心区域,就有大型金字塔十几座,小型神庙50多座,以古老的中心广场为核心分布四周,旁边还有装饰着浮雕彩画的王宫和廊庑围绕的市场。

玛雅人每隔20年要立一块石碑,每块石碑都刻上象形文字的铭文,铭文开头均注有年代。但为什么被称为蒂卡尔玛雅文明的标志——中心广场上的石碑,上面刻凿的碑文记载到公元889 年就中断了呢?为什么玛雅人突然丢弃了这座雄伟壮观、繁花似锦的城市呢?为什么它的消亡和尤卡坦半岛上其他玛雅文明中心消失时间上会如此相一致呢?蒂卡尔究竟原来是什么场所呢?

从蒂卡尔发掘的大量金字塔、庙宇、殿堂、圣坛、石刻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曾是玛雅文化全盛时期的宗教中心,是古代玛雅人祭祀太阳神和其他神灵的所在。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它可能就是玛雅传说中的“百声汇合之地”,而玛雅文明在天文、数学、历法、建筑、艺术、文字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也证实了这点。但为什么在公元9 世纪玛雅人遗弃了这座有着辉煌建筑物的古城呢?现在,茫茫丛林之中,只留下了几千座建筑物。就像人们不知道玛雅人是如何建造了这些金字塔一样,我们同样不知道玛雅人为什么要废弃蒂卡尔。那异常璀璨的文明突然中断,给后人留下了个巨大的问号。

有人认为是因气候的变化使玛雅人离开了蒂卡尔城,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城市的衰落是由于玛雅人从事刀耕火种已将地力消耗殆尽的结果,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城市的覆灭是因为外族的入侵,或者是遇到特大灾难,如强烈地震、瘟疫流行等,但是这些理由都无法使人信服。

玛雅人的文明直到今天仍然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而蒂卡尔城也留下了一系列神秘的问号。或许等到人们破解了玛雅文化的那一天,蒂卡尔城的谜底可能就出来了。

查科文化为何突然消失

阿拉撒热人在查科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史前文化,引起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赞叹和重视。然而,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就突然消失了。

美国西南部科罗拉多州的梅萨峡谷,一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还是一个荒无人烟、不长寸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峡谷里,有一座后来遐迩闻名的“悬崖宫”。整个宫殿宛如一座壮丽辉煌的城堡,一幢幢石筑的多层建筑物星散在城堡里,矗立在峡谷中央,四周被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包围着,犹如屏障把它与外界隔绝起来。

“悬崖宫”几乎在长达整整6 个世纪中湮没于尘世,鲜为人知。直到十九世纪末才被人发现,从此,此地以原墨西哥北部古代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阿拉撒热人的史前文化摇篮而盛名于世。

后来,考古学家在犹他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都发现了类似的建筑物,其中以新墨西哥州西北部的查科峡谷最引人注目,也最典型。

11世纪中期到12世纪中期,是阿拉撒热人查科文化处于登峰造极的时期,他们在查科建立了由12个被称作普韦布洛(村镇)构成的雄伟壮观的城堡。当时这里是阿拉撒热人政治、经济、宗教的中心。

普韦布洛城堡是一片建在地面上的半圆形建筑,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砂岩城墙围绕,共有4层,其直立的后背朝向峡谷的峭壁。它有3层台地,中间有相互通连的将近800个房间和40所会堂,都围绕着一个宽大的中心广场排列成半圆形。每一层的房顶和屋内地上各开一个洞口,供做饭和做手工之用。房间一般呈圆形,房顶为蜂箱形。阿拉撒热人把房顶的洞口作为通向外面人间世界的进出口,靠梯子进出,地下的洞口则是阿拉撒热人认为的人死后灵魂飘向阴间世界的进口处。

这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石屋,每座屋子都用上万块石头堆砌而成,仅仅做横梁的松树木、针枞木就多达2万多根。在那牲畜和轮子等运输工具尚未在美洲出现的年代,要从40多公里外的采石场和伐木场将巨石和大树运到险峻陡峭的山谷,确是一件令人赞叹不已的惊天动地的伟事。有人猜测,这多达千间的石屋,花半个世纪才能建成。

在整个建筑中还有一个奇特的被称作“克屋”的圆形屋子。最大的一间“克屋”,直径达63米,纵深15米。屋内的音响效果特别好,两人在一头窃窃私语,另一头的人们则听得清清楚楚,甚至在屋内咳嗽、打喷嚏也如同雷鸣一般。

当时阿拉撒热人虽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但已知晓天文和原始的艺术。至今在查科峡谷的法加达。巴特顶上还保留着当年他们修筑的“天文观测台”。一把像匕首一样的“阳光针”,插在垂直的石板中央,以此来测试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谷地还发现了用绿松石做成的装饰品和用木管和鸟骨做的笛子。

查科地区最使人困惑不解的是它的“道路”。在这里,人们发现了数百条宽9米多的硬面路,条条路都直通悬崖顶,绵延长达320多公里,而且每隔12~16公里就建有一座村镇,这些村镇的遗址至今还残存着。在悬崖峭壁上刻凿着一些至今不得其解的图画。种种迹象都说明,这里曾经是阿拉撒热人的政治、经济、宗教中心,估计那时大约有5000多人口。

阿拉撒热人在查科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史前文化,引起众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赞叹和重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疑问:阿拉撒热人为什么要在荒凉贫瘠的峡谷中建造起那么多“悬崖宫”?阿拉撒热人又是怎样在这艰苦的地方建立起如此繁荣的城堡并养活那么多人口的呢?除此之外,让人更加疑惑的是,查科文化从12世纪开始很快衰落,到了公元1150年就崩溃了,以至于到了1300年,查科峡谷的村落群里已经没人居住了。这是为什么呢?由于他们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所以,有关查科文化为何突然消失这一历史之谜,至今众说纷纭。

有的认为是由于氏族内部不和,而为防御和抵抗外来入侵者,不得不抛弃这些城堡,在山谷峭壁上挖洞开始过新的洞穴生活。而造成不和的原因可能主要是为了抢夺土地和水源。有的认为是恶劣气候迫使他们离家出走,据有关人员考证,发生于12世纪和13世纪的一系列旱灾使得那里居民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大约到了1200年,当地人砍光了那一地区所有的树木,进一步导致了干旱的加剧和土地资源的恶化,粮食和水源的短缺让他们彻底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并不得不远走他乡,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有人认为,他们遭遇了外敌的入侵。

然而这些说法都缺乏充分的证据来证实查科文化神秘消失的原因。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考古学家会揭开这个谜底。

“编筐文化”突然消失之谜

阿纳萨齐人能够在崖壁上建造房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为什么他们会毫无迹象地消失呢?究竟其中有什么原因?

阿纳萨齐人是美国西南部的古代居民。远在哥伦布踏上美洲大陆之前,他们就在以“四角”著称的贫瘠之地(犹他、科罗拉多、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州交界的地方),创造了高度的文明。

阿纳萨齐人作为一个编筐人的社会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西南部,大约是在公元前100年。那时,他们的农业、技术以及工艺知识还很有限,但他们发展了杰出的编织技术,并在此后的数百年间,步入了一个以“编筐文化”著称的时期。公元400年左右,阿纳萨齐人开始居住在半地下的地穴式永久性住所里。他们的村庄扩大了,农业知识变得丰富了。他们在继续编筐的同时发展了制陶技术,成为美国西南部第一个制造各种形状和大小陶器的民族。

公元700年后,阿纳萨齐人创造了以“崖壁上的城镇和公共住所群”为象征的高度文明。其中,尤以位于新墨西哥的普韦布洛博尼托和位于科罗拉多的梅萨弗德著称。在普韦布洛博尼托所在的新墨西哥查科峡谷地区,他们曾建立了以一个或更多的公共住所建筑为特征的12个城镇,这些建筑物通常高达4~5层,用未经打磨的天然石头和泥灰浆建造,牢固而耐久。普韦布洛博尼托就是这些城镇中最著名的,它拥有占地3英亩的800套公共住所,其中许多至今仍巍然屹立在崖壁上。

在科罗拉多的梅萨弗德,阿纳萨齐人沿着高高的峡谷壁,在几乎不能抵达的地方建造了不可思议的居所,称为“崖居”。崖宫是最大的崖居之一,实际上它是一个悬崖上的村庄。宫前是圆形半埋入式的仪式室,叫做地下礼堂。悬崖正下方所遮蔽的正方形砖砌建筑是人们的住处,在其后面的岩石面上修建了贮藏室。由于崖壁相当陡峭,在崖壁上方的台地完全看不到洞穴里的建筑物,而崖壁的角度也刚好可以阻挡夏天的艳阳,但是冬天斜照的阳光却可以温暖大部分的建筑区,崖居可说是个既隐蔽又能享受冬暖夏凉的理想居所。阿纳萨齐人建造这些崖居不知是为了躲避天气,还是为了躲避其他部落。虽然不清楚建造崖居的原因,但是阿纳萨齐人对建筑学和营造技术的贡献是与无伦比的,它不愧为是印第安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