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巴菲特投资思想大全集
19371000000076

第76章 巴菲特投资哲学(10)

投资是一门学问,一个人要想在投资市场上有所成就,就必须不断学习。学习别人的经验,学习新的理论,学习自己不懂的地方。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避开股市的陷阱,降低投资的风险。许多人在抱怨自己不能成功时,总喜欢以“我太年轻”为借口。事实上,年轻正是你追求成功的绝佳条件。因为年轻,你有旺盛的精力,对成功充满激情,更有创造的欲望;因为年轻,你可以有时间去努力学习。你的干劲、你的勤奋,都可以成为别人赏识你的因素。就像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栽培那样。

股票市场其实是人生修炼场,它永远给你希望,永远给你纠错的机会,投资市场实际上是在投资自己,大师的投资成功事实上是人性的成功,他们的经验表明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投资信念是成功的保证和基石。如果你无心修炼或无法修炼到位,那只有远离市场,否则就会不断地买单。

成功的投资者总是用80%时间学习研究,用20%时间实际操作,而失败的投资者是用80%时间盲目操作,用20%时间后悔。

有些投资者总是在投资出现失误之后,资金大幅缩水,心情备受煎熬之时,才急忙学习各种解套技巧,费尽心机地想着如何保本解套。可是,股市中即使最好的解套策略也比不上事先学习避免套牢的策略;还有的投资者止损时成千上万的资金可以挥刀斩去,平时买证券书籍时却吝啬区区数十元;更有些投资者从未认真系统地学习过投资技巧,也没有经过任何模拟训练,甚至连最起码的证券基础知识都不明白,就贸然进入股市,参与投资。等待这些投资者的必然结果将是投资资金的迅速贬值。所以,投资者必须明白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理论知识,才能在风云变幻的证券市场中立足。

第二十八节 炒股就是炒心态

克服“贪婪”和“恐惧”

【巴菲特如是说】

真正的投资者不会担心错过这种行动,他们担心的是未经准备就采取这种行动。

——1999年巴菲特《财富》杂志上的讲话

这是巴菲特谈到了影响大量牛市投资者的“不容错过的行动”因素时的谈话,这反映出来他对待牛市的态度和平时的投资理念。有人说,炒股是人的两个本性——恐惧与贪婪的放大。贪婪和恐惧是人类的天性,对利润无休止的追求,使投资者总希望抓住一切机会。而当股票价格开始下跌时,恐惧又占满了投资者的脑袋。尤其对于散户投资者,希望短线获取暴利,想赢怕输的心态决定了恐惧与贪婪往往吞噬自己正常的心态,很容易导致操作上的失误。

巴菲特修炼炒股的心态就是要战胜贪婪和恐惧。

然而,这常常是说说而已,贪婪和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股民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股价飙升的时候,你一定兴高采烈;当股价下跌的时候,你一定郁闷甚至深深的恐惧。当股价下跌的时候,很多股民争相出逃,即使股价尚稳,也不敢回补,直到看到真的涨起来啦,才想起来要买入,这时候股价已高,短线风险已经存在,下一步,往往就是微利出局甚至再次被套。还有一种股民,当股价涨得很高,就是不走,终于下跌了,还舍不得卖,结果就是收益坐电梯,甚至还要被套牢。这次暴跌,暴露出很多人性弱点,比如很多人把股价卖到地板上,很多人有机会第一时间逃跑却留下站岗。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公式:贪婪+恐惧=亏损。股民张先生是2007年在大牛市的行情下入市的,他把20万元投入股市后,股市持续走高,不到一个月,他的账面上的资金增加了40%。他认为股市会一直走高,所以仍然迟迟不肯抛售。哪知到2007年5月30日,股市连续出现暴跌,眼看着资金一天天缩水,恐惧感布满了张先生的心头,于是在6月3号以亏本割肉。由于贪婪,总想再多赚一点点,迟迟不肯抛售手中的股票,结果张先生遭受了巨大损失。经过大涨大落,张先生感叹说,人总要懂得知足才好。

炒股就是贪婪和恐惧在作祟,因为贪婪才不肯抛掉不断上涨的股票,因为恐惧才会割肉卖掉手里的股票。

不论从长期实际经验看,还是从极小的机会看,谁都无法以最高价卖出,因此,不要使贪婪成为努力的挫折,投资中应时刻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

同样,恐惧会妨碍投资者做出最佳决定:第一,在股价下跌时,把股票卖掉,因为怕股票会跌得更深。第二,错过最佳的买入机会,因为股价处于低位时我们正心怀恐惧,或者虽然有意买入,却找个理由使自己没有采取行动。第三,卖得太早,因为我们害怕赚来不易的差价又赔掉了。

当我们恐惧时,无法实际地评估眼前的情况,我们一心把注意力集中在危险的那一面,正如大熊逼近时,我们会一直盯住它那样,所以无法看清它“有利”与“不利”两面因素的整体情况。当我们一心一意注意股市令人气馁的消息时,自认为行动是基于合理的判断,其实这种判断已经被恐惧感所扭曲了。当股价急速下降时,会感到钱财离我们远去,如果不马上采取行动,恐怕会一无所剩。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马上行动,才能“转输为赢”。其实,即使是熊市期间,股价也会上下起伏,每次下跌总有反弹上涨的时候,毕竟股价不会像飞机一样一坠到底。然而,每当股价下跌,一般人会忘了会有支撑的底价,也就是股价变得便宜,大家争相购入的价格。

事实上,当我们心中充满“贪婪”和“恐惧”时,就无法保持长期的眼光和耐心,而这恰恰是成功的投资者所不可缺少的态度。

拒绝盲目跟风

【巴菲特如是说】

看到我们的超高的报酬率,大多数的投资者可能都会忍不住高呼着口号勇往直前。不过如果是去考量去年股市的情况的话,你就会发现任何一个投资人都靠着股票的飙升而大赚一票。面对如此的多头的行情下,大家一定会避免做一直呱呱大叫的鸭子,以为自己超高的泳技让它冲上天,殊不知面对如此的狂风巨浪,要小心鸭子反而会谨慎的看过大浪以后,其他池塘里的鸭子都到哪里去了。

——1997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没有忘记华尔街股市流传的一句名言:“股市在绝望中落底,在悲观中诞生,在欢乐中拉抬,在疯狂中消失。”他最终成为这句话的受益者。

盲目跟风是常见的一种股民心态。这是指股民在自己没有分析行情或对自己的分析没有把握时,盲目跟从他人的心理倾向。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跟风心理,这有时也是必需的。在股市上也不例外,股市交易上的交易气氛,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对投资人的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到证券公司营业部现场从事交易的投资人,大概都有过被交易气氛所左右,最后身不由己地跟着气氛买进或者卖出的经历,因为投资人一般都不会拿自己的血汗钱去冒险。这种股民盲目跟风的心理决定股市气氛。盲目跟风往往使投资人做出违反其本来意愿的决定,如果不能理智地对待这种从众心理,则往往会导致投资失败,利益受到损失。

1968年,华尔街股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道·琼斯指数一路上扬,交易厅里人头攒动,报单如潮,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人们争相传递一个又一个能够发财的股票信息,又同时被急剧而来的财富迷乱了心窍。一时间,华尔街仿佛遍地是黄金,俯仰之间便能成为百万富翁。面对如此繁荣的股市,巴菲特在将近半年的时间内却一直少有举措,他更多的时间只是观察思考。大潮滚滚,巴菲特冷静旁观,拒绝被“金钱”所诱惑,其心志和毅力确实无人能比。

在华尔街股市的鼎盛期,巴菲特宣布解散合伙人企业。一个专注于股市投资的合伙人企业宣布解散,声名显赫的沃伦将要退出股市经营。面对这个消息,人们惊得目瞪口呆,无法相信。而就在快到年底时,奇迹发生了:股市的牛气渐尽,指数几度飘摇,令人胆战心惊。人们这时才想起来自奥玛哈的巴菲特和那个被解散的合伙人企业。

有些投资者本来可以通过继续持股而获取利润,由于受到市场气氛的影响,最终坐失良机;有些投资人虽然明知股价已经被投机者炒做到了不合理的高度,但由于跟风的作用,结果跟着人家买进,最后被套牢。

现在在股市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逢牛市时,大家都谈论股票如何好赚,入市的人最多,成交量猛增,达到了“天量天价”。很多人不知道,这其实是由于股民的从众心理造成的。结果,达到天价的股票持续不多久,突然下跌,受害人就非常多。

正是由于大多数股民没有去思考股市的真正情形,只会跟势,才造成了在人气最弱时不敢买入,等到大家疯狂抢进时才跟随进去的现象。而实际上,买入的最佳时机是在景气最低、成本最小之时;景气最热、价位走高、利润最大之时则是卖出的最佳时机。在低位时买入的风险很小,而逢高位买入的风险很大,可能会导致血本无归。

所以,股市上有“10人炒股7人亏,另有2人可打平,只有1人能赚钱”的说法。这是对那些总想紧跟大势的投资者的最好忠告。

实际上,股市之中常有风云突变,不时会有虚实参半、令人无所适从的消息传来,这种时候一定要有自主判断、自主决策的能力,避免人买亦买、人亏亦亏。

有自制力才能取得成功

【巴菲特如是说】

我们同样还面临这一项挑战,在有限的世界里,任何高成长的事物最终都会自我毁灭,如果在成长的基础较小的情况下,那么这项定律就会偶尔会被暂时打破,但是在基础膨胀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好戏就结束了,高成长最后就会被自己束缚

——1989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无限增长是不可能的,巴菲特曾经说过,他的投资行为,没有超出常人的能力范围。巴菲特之所以成功,与他强大的自制能力是分不开的,他从来不参与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

投身股市,自制力是极为重要的。很多投资者出现失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投资的原理,而是在于有时虽然明白的道理却做不到,根源就在于缺乏自制力。

比如一次,巴菲特参加了一场户外高尔夫运动,在三天内一杆进洞的成绩为零。于是,巴菲特的高尔夫球友们决定同他打一个赌:如果他不能一杆进洞,只需要付出10美元;而如果他做到了,可以获得20000美元。当场的每个人都接受了这个建议,但巴菲特拒绝了,他说:“如果你不学会在小的事情上约束自己,你在大的事情上也不会受到内心的约束。”〖HT〗

在40年的投资生涯中,巴菲特正是因为蔑视和回避了众多的市场诱惑,他才能躲过20世纪60年代的“电子风潮”,躲过20世纪80年代的“生物概念”、“垃圾债券”,也躲避了20世纪末的“网络闹剧”。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投资是一种自由度很大的投资行为,没有人监督、管理和限制你的操作,很多投资行为靠自己的决策和实施。具体到操作上,我们要依据客观现实控制自己的投资行为,不要让投资行为反过来控制自己的投资思路;在情绪上,要排除股市涨跌的影响、排除个人盈亏的干扰,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胜不骄、败不馁,这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在思维上,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可以运用反向思维,但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维;在节奏上,不需要像蜜蜂那样忙个不停,股市具有独特时令季节和快慢节奏,投资者在对整个大势走向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要懂得准时参与、适时休息;在选股上,对于一些可能获取暴利,但风险奇高的个股要注意回避,如即将退市的股票等。稳健的投资者应该注意“安全第一”,不要参与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炒作。

此外,也不要给自己订下很高的赢利目标,因为过高的赢利目标会带来一定心理压力,而科学的投资目标能帮助你保持愉快的情绪和积极进取的心态。无论是低买高卖还是高买更高卖,他们都必须维持独立的思维,为了与众不同而做和大众相反的事是极其危险的。他们必须有合理的解释为何大众可能不对,同时预见采用相反思维所将引致的后果。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集体思维”,但投资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大多数人都看好某股票,他们都已按自己的能力入场,还有谁来买股使股市继续升得更高?反之,如果大多数股民不看好股市,他们都已经脱手出场,那么股市的继续下跌区间也已不大。你如果随大流,则你将常常在高点入市、低点出市,你只能成为失败者。

但现实生活中能像巴菲特一样做到这一点的投资者不多,很多投资者在投资中往往都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当然,要培养自制力,就必须在平时投资时多思考,只有多想想国家的宏观面、股市所处的区域,才能更清晰地认识、理解这一市场。看大势赚大钱,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具备一种全局的战略性的投资眼光。

不要过于自信

【巴菲特如是说】

CEO自己心中有个目标并不是一件坏的事情,甚至我们都会认为CEO公开发表个人心中的愿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这些期望能够附带一些更为合理的条件的话,但如果是大公司公开宣布每股盈余长期可以维持的15%的增长率,那肯定会引来很多的麻烦。究其原因就在于这样的高标准只有极少的企业才可能做到。

——2000年巴菲特致股东函

巴菲特认为过于盲目的自信,不但造成没有根据的乐观,投资者的失误通常发生在他们过分自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