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19369900000023

第23章 小心,路上的雷(6)

当时,乔特觉得在这家事务所里毫无发展前途,就断然离去另谋出路。他离开事务所之后不久,老板埃瓦茨才怀念起他的才干,表示希望他能再回到所里来工作。

有关此事的始末乔特曾亲自叙述过。他说:“埃瓦茨起初问我有没有什么认识的青年可以介绍到他的事务所里去帮忙。我当然回答说没有。”乔特假装不明白埃瓦茨的意思。埃瓦茨想他回去的愿望越强烈,乔特的反应就越无动于衷。“他继续进逼,最后才说:‘你似乎没有明白我的意思,我是想让你回到所里去,在这里做一名律师。’”

乔特终于等到了他真正期待的切实建议!他采用了诱使他人先露锋芒的战术,从埃瓦茨那里得到了自己所希望的一切。

给自己戴上冷淡的假面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往往是支配他人思想的万全之策。能干的人在和别人交手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这种策略。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爱迪生发现了这种策略非常管用。此后,爱迪生便经常用它来向别人兜售自己的发明。刚过20岁时,爱迪生在金业证券及电报公司做电气工程师,他对当时用的通信器材做了许多改进,并获得了专利。

有一天,公司里的两个董事请爱迪生到经理室去,说想和他谈谈购买他的发明权的事情。爱迪生想:“能卖到5000美元当然很好,但这个要价未免太高。我正急需这笔钱来做进一步的实验,与其卖不掉,不如随便什么价钱都接受了吧。”正当他想开口时,经理来福兹问道:“爱迪生先生,你的机器要卖多少钱?”“你看值多少钱?请你开个价吧。”“4万美元,你觉得怎么样?”4万美元!爱迪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激动得都要晕倒了!

后来,爱迪生能够独立经营发明事业,就是依靠着这最初的4万美元巨款,而他也牢牢地记住了使他得到这笔大财的那个诀窍。于是,“请你开个价吧”这句话便成了爱迪生对于一切建议的千篇一律的回答。他用同样的方法又把两种不同的发明卖给了西联电报局,各得到了10万美元。

像乔特一样,爱迪生让别人先开口说话,看起来迟钝些,结果自己反而占到了便宜。我们常常看见那些成功人士用这种方法在交易时取得优势,有时看起来可能将发言权让给了他人,实际上自己却占据了主动。

芝加哥著名地产经纪人桑德勒就是利用这种聪明手腕做成一笔大生意的。客户待到合同签署的时候,往往会提出最后的反对或延缓的理由,这是常有的事。这一次,虽然桑德勒到客户的办公室时已经预备好了合同,但他并不把它取出来,反而和客户谈论着棒球、高尔夫以及其他一些感兴趣的事情来。

终于,那人再也忍不住了,便说:“唔,那合同怎么样了?”桑德勒便将合同取出来,双方马上就签了字。这样,他通过主动,逼别人先提起话头,把责任转交给了对方,成功地避免了客户节外生枝。

有时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必须先掩饰自己的意图,善于隐藏自己的观点。我们越是装作毫不关心,人们就越会把我们的计划看作一种机会。相反,如果我们迫不及待地陈述,对方就容易看出我方的意图而有所戒备了。

一句箴言:有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我们必须掩盖自己的意图。

伪装出一种动机我们所要掩饰的不是行动本身,而是动机,那么就必须假装出一种动机来。

南北战争后,美国国内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多事之秋。因为南方的重建问题,总统约翰逊与议会产生了分歧,作为军权在握的国家军事首脑,格兰特将军的处境最为艰难。作为反对约翰逊的一方,他不想因为二者之间产生明显的决裂而有损政府的威信。于是,他就运用了一个策略,就是假装病倒,并因此得以脱身,甚至还十分有效。

道奇将军曾经说起,他曾经和林肯就某一个问题探讨很长时间,可是林肯的真实用意直到几年以后他才知道。道奇是西部联邦军队里的一位将军,他前往东部波恩特城军营,在格兰特将军那里待了两个星期后,顺便赴白宫拜见林肯总统。和林肯谈了一会儿,道奇就准备起身告辞。可是林肯把其余的来宾一一打发,单单把他留了下来,并把他领到了另外一间屋子里。

道奇后来对人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林肯这时见他脸上略微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便从书桌上随手拿起了一本书。他跷着二郎腿,把那本书打开,开始朗诵书里的一段话。那是一篇非常幽默的文章,我听着听着就忍不住笑了起来,马上便觉得很自在了。然后,林肯留道奇共进午餐,向他打听了关于格兰特将军及其军队的一些事实和看法。道奇说:“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明白他这段问话的用意所在……但在当时,我可一点也不知道,林肯桌上已经堆满了要求撤换格兰特的信函。”

这样,林肯得到了自己想知道的所有信息,却丝毫没有把自己的真实用意或感情表露出来。

向别人探听消息时,我们往往需要隐藏自己的真实用意,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曾任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总裁的韦特莫尔说:“直接的问话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但是如果向别人表示你对他们事业的关心,却能让对方主动给你所需要的东西。”

一切高明的人士都熟知这种策略,他们总能把自己迫切需要某一消息的事实巧妙地掩盖起来。一名与政坛显要经常接触的商人曾经说,这些人想打听别人的消息而又不使人发觉的方法最让他感动。他们只需要偶然提起那人的名字,或者用三言两语来引发别人的谈兴,然后就只管静静地倾听就够了。

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如果对自己关注的东西显示出过度的注意,往往会显露我们探求消息的用意,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有一次,一群职业界的领袖,商业及金融界的名人在纽约联邦同盟俱乐部讨论年轻人的职业问题。会上就有人提出“为什么能成就大事业的青年这样少”的话题,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一直持续了大半天。这些著名人物在辩论结束时终于取得了共识——原因在于“青年很难保守秘密”。有人举了这样一件事为例:一个年轻人受人之托去经营某项新兴事业,就因为受到别人的怂恿,在火车上就把这件事给泄露了,结果不但把事情办砸了,他的前途也因此黯淡。

商人兰德说道:“与自己所经营的事业有直接关系的人,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保持绝对的率直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如果对局外人谈论私事的结果往往不堪设想,那绝对是一种‘罪过’。一个喜欢把‘公司的秘密’告诉别人的人,我不相信他在事业上会取得多大的成功。”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说:“告诉别人与他们无关的秘密,无异于表明了自己有不能保守秘密的弱点。这会使人们认为这一秘密已经为其他许多人所知,因此,他们根本不必担心泄漏你的秘密的行为被发觉。”他又说:“如果对他们有利,即使是你的朋友,也十有八九会利用你的每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

一句箴言:探听消息的不二法则就是使对方怡然自若。

不与同事有金钱上的往来

办公室里本来竞争就多,与同事有金钱上的往来,会增加过多的竞争。

凯文第一天到新单位上班,办公室的丹尼见来了新同事,很兴奋,热情地问长问短。丹尼是个棋迷,当得知凯文对下棋也有兴趣时,正愁没有对手的他如遇知音,直嚷着相见恨晚。很快,两人便由棋友发展到挚友,称兄道弟,无话不谈。

一次,凯文的一位朋友向凯文借笔钱急用,但当时凯文手头拮据。丹尼知道后,就主动将一笔未到期的存款取出来借给了凯文的朋友。

不料,几天后丹尼突生疑虑,提出要还钱。凯文的朋友无法立即还钱,凯文夹在中间极为尴尬。丹尼先是主动热情,后又出尔反尔,凯文后悔自己对丹尼了解不深就把他引为知己,两人就此反目。所以,工作中的人际交往,切忌交浅言深,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要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过度的亲密,从而导致物极必反。许多反目成仇的案例会让我们明白,在办公室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要做到胸襟宽广、为人坦荡,切勿与自私自利者斤斤计较。同时,也应充分了解每位同事的性格和气质,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又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赚取金钱。所以,由金钱产生的矛盾是普遍存在和屡见不鲜的,我们要加倍小心。

与办公室里的人员来往,虽然应该真诚相待。可是,有时候防范也是不可少的。因为知人知面难知心,在对某个人还没有很了解的前提下,要谨言慎行,避免交浅言深。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盘托出,直言相告。对自己的想法、意见要有所保留,否则不明智也无必要。自己的烦恼自己知,有时候说出来不但不能得到安慰或帮助,相反会遭到耻笑与攻击。还有的人,你和他仿佛一见如故,打得火热,但三分钟的热情一过,就会反过来攻击诽谤你,败坏造谣中伤你,所以你要格外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