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小心(人一生必须避免的99个失误)
19369900000013

第13章 小心,身后的崖(3)

可怜这位美人,至死都没有明白她遭此厄运的原因,是那位待自己亲如姐妹的郑袖的妒忌。最可怕的人,并不是面目凶恶的人,而是那些笑里藏刀的人。平时和你“甜哥哥”、“亲姐姐”地叫着,待到你放松戒备的时候,在暗处狠狠地捅你一刀。

一句箴言:微笑是最有力量的武器,可以杀人于无形之中。

将对手看成风景竞争虽在所难免,但不存在永远的敌人;将对手看成风景,你这边才会风和日丽。

竞争,对你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竞争就有对手,因此你不断地、彻底地欣赏对手,就能够让你做出最好的成绩。倘若你在学习或工作中能观察一下对手,看看他的优势,学习他的做法,这样,你会进步得更快。

欣赏对手,对手也会欣赏你,从而将这种对立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所以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经历和教训,还有一位“千金难买”的朋友,你的人生将会充实很多。

有的人认为应该打败或消灭敌人,可是美国总统林肯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如果我们能把所有的敌人变成朋友,这难道不是说我们消灭了所有的敌人吗?”

敌人和对手当然有一定的区别,但如果说要把对手变成朋友,普通人差不多都能做到;如果要把敌人变成朋友,那就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和攻心技巧,并且必须要有很高的智慧。所以,如果你能把敌人转化成朋友,那么你必定是一位成功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视对手为“敌人”。还常常提醒自己:他是我的竞争对手,也就是我的敌人!只要他成功了,我就会被打败!因此,千万要提高警惕,不要对他有半点儿好心。如下面这个故事。

林芳和张萍都是同时进入这一家公司,虽然两人不是同一个部门,但是公司新员工培训,多多少少都对对方有印象。

林芳人长得很漂亮,身边总不乏男同事们献殷勤。加上林芳工作上又很努力,因此,同事对林芳的印象非常好。天长日久,张萍觉得林芳处处在与自己较劲。

张萍心里很气不过,于是找到机会就和同事讲林芳的坏话,说她的作风有问题……林芳听到同事跟她说这些,她只是思考了一会也就不说什么,仍旧很努力地工作。

张萍以为抓到什么把柄,于是变本加厉地诋毁林芳,有时连工作也不做了,直接跑到领导面前打林芳的小报告。但让张萍奇怪的是,林芳工作更加出色了,业绩也非常突出,而自己除了搬弄是非外,业绩平平。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跑到一个昔日好友那里大吐苦水,好友听后说:“其实,你又何必呢?人家并没有把你当对手,你应该把比你强的人看成风景才对啊。”

在你的人生交往中,什么人都得有所接触,对手又怎么了!对手也一样能和你坦诚相处,真心地交流。只要你能放下那种狭隘的看法,不妨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待他,你就会发现,对方其实并非想像中的那样处处与你做对,他有许多东西值得你去学习和借鉴。排斥对手于事无补,甚至两败俱伤;相反,只有欣赏对手才更能征服人心。彼此用真心交流,就会开出友谊之花。使他变成你的朋友,拿对手当成动力,不是更有利于你的成功吗?

关于做人做事,一位成功者说:“为人处事,要坦诚宽容;不要耿耿于怀,小肚鸡肠。当然,尤其是对你的对手。”

而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与人共事,要善于运用欣赏对手的原则。因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所谓真正的敌人,有的只是竞争对手。你之所以生机勃勃,斗志昂扬,是由于有竞争对手的存在。竞争对手不是永恒不变的,今天是竞争对手,或许明天就是你的合作伙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与对手的竞争中,能征服对方的心,才是最彻底、最高尚、最伟大的胜利。而善于欣赏对手的优点就是取得这种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

所以,请不要把竞争对手当作“敌人”对待,你应该看到他的优势,并且用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用赞扬的心态去接受他,欣赏他,放下你“敌视”的心态吧!

对于在竞争中胜利的对手,你要与他握手,祝贺他、赞美他、钦佩他,如果你还能说出他在竞争中某个方面的过人之处,那就更好了。

对于失败的对手,你更要与他握手,鼓励他,同时应该赞美他某一个地方所具有的优势,并告诉他这次你虽然侥幸取胜,但赢得并不轻松。你感到心情非常愉快,并不是因为胜利而愉快,而是又从对手的身上学到了新的东西。

对于对手,你切不可嘲笑、贬低,更不要诅咒他。因为所有的敌人可能是你的对手,但对手不一定是你的敌人,他们有可能是你的前进的动力、朋友乃至知音。

欣赏对手是你学会做人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有助于提高你的人格魅力,也可以净化你的心灵,洗涤你的灵魂;欣赏对手能表现出你宽宏大量的胸怀;欣赏对手能体现你高风亮节的风度;欣赏对手能展示你谦虚谨慎的作风。

是啊!何必用那种仇恨的目光看待对手呢?如果这样,你会感觉自己活得很累,却得不到半点儿好处。还不如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对手,去学习他的可贵之处。人在处世之道上离不开赞扬,欣赏对手你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仅使“敌人”变成朋友,而且还能取得对手的信任和帮助。你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不是正需要这样的人吗?

一句箴言: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

别让别人的失礼伤害你别人的失礼犹如一块石头,切不可拿自己向石头上撞。因为最终会伤害到你。

在一个女模特儿的事业成功之际,朋友们为她举行了庆祝宴会。可在宴会上,这位春风得意的小姐突然听到一个朋友正大声宣布:“她现在多苗条啊!要是你们两年前看到她,那可就更有看头了。”他向那些屏息静听的人们说,“她现在的身材是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进行减肥才得到的。”几个人吃吃地笑了,女模特儿羞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有一对夫妇在饭店宴请客人,离开饭桌之前,丈夫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慷慨大方的气度,在桌上留下了20美元的小费,可是他的妻子却一把夺过钱,大声嚷道:“这饭店的服务并不怎么好!”丈夫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只好赶紧溜之大吉。

爱德华?格罗斯是华盛顿大学的社会学家。他对人们处在尴尬境地时的各种表现研究了20年,他指出:“人们在公开场合被羞辱,通常不将其视为玩笑,或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当人的感情受到伤害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十分愤怒,表现得张口结舌或者满脸羞红。但是我们可以有另一种比较聪明的解决办法,保持沉默,或者设法改变你的处境。”

下面介绍几种对付不友好言论的简单策略:

伤害你的人一定有不少理由。如果你想像不出他为何出言不逊,不妨有礼貌地打听一下。或许他有合理的理由。

记住,有的人火气很大,但真矛头可并不一定针对你。比如那位女招待可能真的对你并无恶意,她无礼貌完全是因为前—天晚上男友把她“甩了”,或男友同她吵了一天架……又如,那位驾车人直冲到你面前才紧急刹车,也许并非真的要难为你,而是急着想到医院里去,那儿的病床上有着他的小孩……

重要的是,当你冷静地弄清真相,知道事情的原因,并真的宽大为怀时,你一定会摆脱许多无谓的烦恼,而且还会从自己的优雅态度中得到慰藉。

苏汗特?哈登?埃尔金是一位研究普通人际关系的专家,他在他的一本专著中也讲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其中之一是,把对方的攻击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尽量分析:哪些部分的话已说全了,哪些部分并没说完,而没有说完部分的潜台词里,则可能包含着某些较合理的成分。注意,倘若你能对那些合理部分做出若干合理的反应,情况往往会变得好一些。

比如,有一次一个病人家属冲着毫不相干的护士发了脾气,当护士分析出家属是因病人没有得到上一班护士应有的照顾时,便主动代其做了一点解释并致歉,家属果然气消而且反过来向她做了诚恳道歉。

对于某些实在难以宽恕的侮辱,有效的策略之一是,直率而诚恳地发问:“您有伤害别人感情的任何理由吗”,或很有礼貌地说:“我很想弄清楚您的意思,您能解释一下吗”。在很多情况下,当对方意识到你已注意他时,他是会从你的面前后退一步的。

一位对清洁十分苛求的母亲某天在女儿的书房里看到了一张蜘蛛网,就怒气冲冲地说:“那是什么呀?”女儿不动声色地说:“是一项科学工程。”

使用幽默不仅能帮你很好地对付责难,而且还能帮助你自我解脱。

某丈夫常于公开场合使妻子难堪。后来,她老是随身带着一块小毛巾,每当他开始发作时,便把它放在自己头上,丈夫则每每因窘而止。

有时,你发出的信号是向挑衅者表示,我已知道你不怀好意,但我不愿理睬,更不想报复。比如,有一次,某人作掸去新衣上的灰尘状,别人问他在干什么,他答:“有人在伤害我,不过我不在乎,拍掉点灰就是了……”有时,你可以对攻击做出毫无兴趣的样子,如眨眼睛、打呵欠、望远处等。你不屑一顾的态度常会使挑衅者自讨没趣,风波也就平息了。

一位著名的女作家说:“人总是有缺点的,但是你要尽量往一个人的可爱处看,慢慢你就会觉得,那些缺点也都是可原谅的。”

学会谅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要懂得,世界上总有人想靠伤害人悦己。二是要明白,多想想那些人的难处、长处、可怜无奈处,便会消气。

一句箴言: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虚虚实实应对办公室流言面对职场中流言,采用虚虚实实的方法自己就可以从容应对。

办公室不是一块净土,身为其中的一员,你得处处小心,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周边的同事。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不是所有都是你想像中的那样好应付的。有时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抢白你,奚落、挖苦、讥讽你,你该怎么办?大多数的时候都可以应该用语言作“护心符”,筑起防卫的堤坝。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就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境遇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你可视不同的来者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若判明来者不善,是怀有恶意,故意挑衅,你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有理、有利、有节,即有礼貌而巧妙地回敬对手,针锋相对,让对手知道你的厉害。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同周总理谈话时,看到桌上有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带着几分讥讽的口气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何还使用我们美国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庄重而又风趣地答道:“提起这支钢笔,话就长了,这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时的战利品嘛,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钢笔。”

这个记者听后,一脸窘相,怔得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英国前首相威尔森在竞选时,演说刚讲到一半,突然有个故意捣乱者高声打断他:“狗屎!垃圾!”显然,他的意思是叫威尔森“别再胡说八道”。威尔森却不理会其本意,只是报以容忍的一笑,安抚地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您提出的脏乱问题了。”捣蛋者一下子哑口无言。

像故事中的周总理和英国首相威尔森在遇到对自己不利的言语时,其机智地回敬对方,可以称得上应对流言的经典。假如有人冲着你横眉竖眼,恶语中伤地骂道:“你这个人两面三刀,专门告我的阴状,想踩着别人的肩膀爬上去,没门!”如果你心中无愧,完全不必大发雷霆,倒不妨解嘲地反诘:“哦!是真的吗?我倒要洗耳恭听。”然后诱使谩骂者继续说下去,直到对方无话可说,你再“鸣金收兵”。在这种情况下,你以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方式笑迎攻击者,显然比暴跳如雷、大动肝火为好,而且也不失自己的风度。如果对方来势汹汹,盛气凌人,前来指责辱骂你,而你确信真理在手,你则应报以藐视的目光、冷峻的笑颜,让他尽情地发泄个够,而不予理会。有时沉默无言的蔑视,力胜千钧,抵得上万语千言。

须知,运用针锋相对的手法,旨在给对手一个“闷宫将”,使之哑然。在人数众多的场合,还有个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的问题。若你回应得过于刻薄,引起一顿争斗,那就会失去意义。比如,在一次演讲中,台下有人喊道:“你讲的笑话我不懂。”演讲者知其来者不善,就马上尖酸地当众顶了回去:“你莫非是长颈鹿!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这样当面反唇相讥,讲者虽然痛快,但有可能失去群众。所以,一个人应该要有自我控制能力,要善于约束自己。因烦躁而失礼,愤慨而变态,兴奋而忘形,这就有失修养了。

如果有人用过于唐突的言辞使你受到伤害,或叫你难堪,你则应该含蓄以对,或采取装聋作哑、拐弯抹角、闪烁其词,或采取顺水推舟、转移“视线”、答非所问,谈一些完全与其问话“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用这种委婉曲折的方法反驳对手,相信一定会取得奇特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