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19369400000008

第8章 雄风长振春宵暖——御医推荐给皇帝的补肾壮阳食谱(2)

乾隆与清宫寿桃丸

清宫寿桃丸,原名“蟠桃丸”,为昔日清宫御用药膳,是清朝89岁“古稀天子”乾隆的养身保健秘方。

制法:

用驴肾、鹿肾、狗肾、人参、天冬、麦冬、枸杞子、地黄、当归、益智(盐制)、酸枣仁(炒)、分心木(炒焦)等13味,熬制而成。

用法:

口服,每次酌量,1日2次。

功效:

补肾生精,益元强壮。用于肝肾精血不足、气血两亏者。可治肾虚衰老所致头晕疲倦,记忆力衰退,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眼花流泪,夜尿多,尿有余沥等症。

驴肾、鹿肾、狗肾可补肾益精;人参能补气生血,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大脑机能,增强智力及记忆力;益智仁温脾,暖肾,收摄精气;生地清热养阴、凉血、润燥;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润肠;天门冬养阴润燥,清肺止咳;胡桃肉温补肺肾,润肠通便。

乾隆与龙井虾仁

“龙井虾仁”,龙井翠绿欲滴,虾仁白嫩晶莹,是一道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杭州名菜。

旧时,有寒食节不举火的风俗,节后举火称“新火”。这个时候采摘炒制的龙井茶叶,正是“明前”茶(寒食后二日是清明节),属茶中的最佳品。龙井茶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并被列为贡品。河虾被古人誉为“馔品所珍”,不仅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且有补肾、壮阳、解毒之功效。

据说,有一次乾隆下江南,微服遨游西湖。时值清明,当他来到龙井茶乡时,天忽下大雨,只得到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用新采的龙井、炭火烧制的山泉沏茶呈上,乾隆大悦,便想带一点回去品尝,可又不好开口,便偷抓了一把,藏于便服内的龙袍里。待雨过天晴告别村姑,继续游山玩水,直到日落,口渴肠饥,在西湖边一家小酒肆入座,点了几个菜,其中有炒虾仁。点好菜后他忽然想泡茶解渴,于是他一边叫店小二,一边撩起便服取茶。小二接茶时见乾隆的龙袍,吓了一跳,赶紧跑进厨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一听圣上驾到,极为恐慌,竟将小二拿进来的龙井茶叶当葱段撒在炒好的虾仁中。谁知乾隆尝了此菜,禁不住连声称赞:“好菜!好菜!”

后来,御医认为此菜有滋补功效,便将其列入皇帝养生食谱之中。从此这盘忙中出错的菜,便成为闻名遐迩的美馔佳肴。

制法:

活大河虾2斤,龙井新茶少许,鸡蛋1个,绍酒、精盐、淀粉各适量,熟猪油2斤。

1.将虾去壳,挤出虾仁,换水再洗。这样反复洗三次,把虾仁洗得雪白取出,沥干水分,放入碗内,加盐、蛋清,用筷子搅拌至有黏性时,放入干淀粉拌和上浆。

2.取茶杯一个,放上茶叶,用沸水泡开(不要加盖),放一会儿,滤出部分茶汁,剩下的茶叶和汁待用。

3.炒锅上火,用油滑锅后,下熟猪油,烧至四五成热,放入虾仁,并迅速用筷子炒散,取出,倒入漏勺沥油。

4.炒锅内留油少许置火上,将虾仁倒入锅中,并迅速倒入茶叶和茶汁,烹酒,加盐,颠炒几下,即可出锅装盘。

用法:

作佳肴食用,可多食。

功效:

补肾壮阳、开胃,营养丰富,可抗衰老。

嘉庆与炒香螺

香螺生活在淡水中,肉质鲜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民谣说“一口香螺王十里香,忘记姓李还是姓张”。据说清代嘉庆皇帝曾钦点香螺为宫廷御菜,至今史逾百年。

制法:

香螺三斤,咸菜心一两,红椒一粒,香菇二钱,熟笋二两,香油、葱头、胡椒、绍酒、雪粉、鱼露各少许。酱碟:酱油、醋。

把香螺打破去壳,除去肠和尾,洗净,切成球形。香菇切片,咸菜切片,红椒切丝待用。将螺肉抹上雪粉水,入锅用热油炸后捞出,把笋花、咸菜片、香菇片、红辣椒、葱头一起下锅翻炒,再加入香油、鱼露、胡椒、绍酒调味,用雪粉水勾薄糊淋上即成。

用法:

每日适量食用。

功效:

健肾,滋阴壮阳,长肝、健脾。《本草纲目》说,其味甘,无毒,对目赤、肝火及肠胃等疾病有药膳功能,聪耳明目,可使人肌肤润泽,精力旺盛,不易衰老。

道光与文楼蟹黄汤包

江苏淮安蟹黄汤包是楚州传统名吃。楚州河下古镇文楼,历来是文人骚客集聚之处。清道光初年,文楼店主采用武楼酵面串汤肉包的技术工艺,改创水调面汤包。

据说,道光皇帝南巡时,曾品尝蟹黄汤包,龙颜大悦,夸道:“真乃人间第一鲜呀!”更有诗赞曰:“桂花飘香菊花黄,文楼汤包人争尝。皮薄蟹黄馅味美,入喉顿觉周身爽。”

每当螃蟹上市,食客争去文楼品尝,店里供不应求。谚云:“文楼汤包,吃得等不得。”

制法:

以肉皮、鸡丁、蟹黄、虾米、海参、竹笋等20多种原料制成脂膏状包入薄面皮。经笼蒸熟,膏馅即化为液态,包子呈半透明状。

用法:

食时拌以香醋、姜末和香菜,先轻咬小口吸汤。

功效:

营养丰富,具有补肝肾、生精血之功效。

宫廷补品虫草炖老鸭

鸭历来是人们爱吃的家禽之一。宋徽宗赵佶不仅喜食鸭脯,更嗜好鸭掌。相传“甫里鸭羹”即为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创制。大文豪曹雪芹爱食烤鸭,曾对友人说:“若有人欲快睹我书(指红楼梦)不难,惟日以南酒(绍兴酒)烧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

虫草炖老鸭曾是宫廷常用补品。御医认为,此菜可助肾阳,益精血,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偏于补阴。

制法:

老公鸭1只(约2斤),冬虫夏草12根,盐适量,葱2根,姜10~15片,料酒4大匙。

1.将老鸭洗净,放沸水中氽烫后捞出,夹净细毛。

2.冬虫夏草洗净,与鸭子、葱、姜、料酒一起放入陶锅或沙锅中。

3.加入浸没鸭子的清水,上笼蒸或直接用小火煨,至鸭肉酥透。

4.加盐、调料调味即可。

用法:

空腹温热食用。

功效:

冬虫夏草,能生精髓、补肾气、补肺气,达到平补阴阳,有“南方人参”称誉。而鸭的营养价值也较高。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鸭甘,大寒,无毒。鸭肉有清肺解热,滋阴补血之功。清李渔说“诸禽尚雌,而鸭独尚雄”,“诸禽贵幼,而鸭独贵长”。养生学家也有“烂煮老雄鸭,功效比参芪”之说。冬虫夏草与鸭肉共炖,称为“合蒸大补”清补结合,即可食用、又可疗疾,为病后调理、体弱虚损之保健食疗,是一味营养价值高、滋补强壮之药膳佳肴。

宫廷药酒期颐酒

此酒为清代宫廷著名药酒,主治肾阳不振。

制法:

当归、陈皮各四两,黑豆半斤,红枣一斤,肉苁蓉、菟丝子各六两,金钗、石斛、牛膝、枸杞子各四两,淫羊藿六两,仙茅半斤,无灰好黄酒三十斤,好烧酒七十斤。

将上药制为粗末,装入绢袋,浸于上述两种酒中,封固容器,隔水加热,然后取出,埋于土中七日,取出后便可饮用。

用法:

每次酌量,早晚各1次。

功效:

此方可见清代名医项天瑞汇纂的《同寿录》。期颐酒可以说就是百岁养生酒。酒中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补肾益精;淫羊藿、仙茅温肾助阳,强筋健骨;当归、红枣、黑豆补血养血;枸杞子、牛膝养肝补血;石斛养胃气、益胃阴,助红枣、黑豆补脾阴;陈皮芳香醒脾,加于诸补药之中,可避免腻滞之弊;枸杞子、菟丝子、石斛又有养肝明目之功;酒能助阳活血,祛风通络。主治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腰膝无力,小便频数,余沥难尽。如冬季倍感寒冷,手足不温者,可酌加肉桂与酒中饮用。

宫廷珍品鹿茸

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吉祥长寿的象征。远在汉代,即有“鹿身百宝”之说,民间用鹿产品向皇帝进贡,皇帝也用鹿产品作祭祀。据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鹿血、鹿脑、鹿尾、鹿肾、鹿筋、鹿脂、鹿肉、鹿骨、鹿齿、鹿髓等都可入药。

鹿茸是雄鹿的尚未角质化或稍角质化的幼角(亦称袋角)的干燥制品。鹿茸作为名贵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即已收录。《本草纲目》说:鹿茸“气味甘温无毒、益气壮志、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治一切虚损症”。

历代宫廷都把鹿茸视为益寿延年的最佳良药。乾隆皇帝的延寿医方“健脾滋肾壮元方”中有鹿茸,慈禧太后的长寿方“培元益寿膏”中有鹿茸,就连为慈禧熬制的膏药中也少不了鹿茸。

制法:

1.鹿茸酒

鹿茸半钱,山药6钱,白酒1斤。

取鹿茸、山药(切片)装入纱布袋内,扎紧袋口。取白酒1斤,将纱布袋放入酒瓶内盖好盖,封口,浸泡7天即成。每次半两,每日1~2次饮用。

2.鹿茸枸杞猪腰汤

鹿茸2钱,枸杞子5钱,猪腰2个(去内膜,切碎)。

将猪腰放入锅中,加生姜小炒至熟,与鹿茸、枸杞子放入锅内隔水炖熟,调味即成(进食时可加半匙白酒)。每星期可食用一两次。

3.肉蓉鹿茸鸡汤

鸡肉约1斤,肉苁蓉、熟地、菟丝子、山萸肉、远志、淮山、鹿茸各少许。

鸡肉洗净、斩块,与鹿茸一齐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置锅内用文火隔水炖,备用。

将肉苁蓉、熟地、菟丝子、山萸肉、远志、淮山分别用清水洗净,一齐放入锅内,加水煎汁,汤成去渣留汁,把药汤冲入鸡汤中,调味供用。

4.鹿茸水鸭汤

水鸭1只,鹿茸少许,生姜3片。

水鸭剖净,去内脏,洗净斩件;生姜刮去皮,洗净切片。将以上备用料一起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调味供用。

5.川芎鹿茸羊肉汤

羊肉3两,鹿茸片、川芎、锁阳各适量,红枣6粒。

羊肉洗净,用开水拖过,切块;川芎、锁阳、红枣(去核)分别用清水洗净,备用。

将备用料一齐放入砂煲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去渣调味,食肉饮汤。

用法:

适量食用或饮用。

功效:

补肾阳、益精血。用于肾阳不足、阳痿、肢冷、腰瘦、小便清长、精衰、血少、消瘦乏力等症。

宫廷核桃鸭子

此菜为宫廷常用的养生食谱,御医认为可强肾补虚。

制法:

老鸭1只,核桃仁4两,荸荠3两,鸡肉泥2两,蛋清、玉米粉、料酒、盐、食油、葱、生姜、油菜末各适量。

1.将老鸭宰杀后用开水氽一遍,装入盆内,加入葱、生姜、食盐、料酒少许,上笼蒸熟透取出晾凉,去骨,把肉切成两块。

2.把鸡泥、蛋清、玉米粉、料酒、盐调成糊。

3.把核桃仁、荸荠剁碎,加水糊内,淋在鸭子内膛肉上。将鸭子放入锅内,用温油炸酥,沥去余油,用刀切成长条块,放在盘内,四周撒些油菜末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适用于肾虚咳嗽、腰痛、阳痿、大便燥结等症。鸭肉味甘、咸、性微凉,能补阴益血,清虚热。核桃仁味甘,性温,能补肾助阳,润肠通便。荸荠味甘,性寒,能清热生津,化痰消积,补肾温肺,化痰止咳。

宫廷补品豇豆粥

讲究粥食,是宫廷药膳的一大特点。在《皇帝节次照常膳底档》中,便记载着清朝皇帝每顿膳食都有几种粥。如薏仁米粥、豇豆粥等。

制法:

豇豆4两,粳米2两,精盐少许,素油少量,清水适量。

1.将豇豆摘洗干净,切成寸段。粳米淘洗干净,用盐稍腌。

2.取炒锅上火,放入油烧热,下豇豆煸炒后取出。

3.取锅放入清水、粳米,先用旺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煮至粥将成,加入豇豆,略煮即成。

用法:

以盐调味后进食。早晚各1碗。

功效:

补肾固精,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泄泻吐逆,肾虚遗精,小便频数。每日早晨空腹进食,尤能补益肾气。

宫廷耐老酒

帝王养生,常饮保健酒,此酒为历代宫廷必备。制法可见宋《太平圣惠方》。

制法:

生地黄半两,枸杞子半斤,滁菊花半斤,糯米5斤,细曲4两。

先将生地黄、枸杞子、滁菊花捣成碎末,置于药锅中,加水,煎取一半,倒入净器中,等冷备用。次将细曲捣成细末。糯米洗净蒸煮。沥半干,待冷后和入细曲末,然后倒入净器中,与药汁搅拌均匀,加盖密封,置保温处发酵。21日后,压滤去糟渣,装瓶备用。

用法:

口服。每次空腹温服少许,每日3次,以效为度。

功效:

滋肝肾,补精髓。主治因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腰膝酸软。方中生地黄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能养阴生津,补肝益肾。《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明目、润肺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谓其能“补益精气”。《食疗本草》曰:“能益人,去虚劳。”二者与能疏散风热的白菊花酿成药酒,能平和药性,有滋养肝肾、补精髓、延年益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