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历代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养生食谱
19369400000013

第13章 脾胃运纳山河并——御医推荐给皇帝的健脾养胃食谱(3)

制法:

将整条鲜鳜鱼治净后,斩成头、身、尾三段,将头、尾两侧剞兰草花刀,身段剥皮,剔去骨刺切成片,配以熟瘦火腿、大海米等,经分别烹制后,头尾放盘的两侧,白色鱼片码头尾中间,两色两味,形如宫门中跃出条鱼。

用法:

每日食用1次,可多食。

功效:

鲜嫩醇香,健脾利胃。鳜鱼具有补气、益脾、利肺的滋补功效。它富含各种营养成分,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老幼及体弱、脾胃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康熙与玉米粥

玉米,别名苞米、苞谷,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日常餐桌上的普通食粮,其保健作用却为众多食物之最。

在清朝皇帝的养生食谱里,除了山珍海味和各种精细食品外,还有一种粗粮:玉米粥。

相传,康熙皇帝曾带着侍从到滦平的长山峪一带打猎,在农家老汉那里,吃到了黏糊又爽口的玉米粥,很是喜欢。

过了几天,康熙想起了好吃的玉米粥,派人找到老汉的儿子,让他在御膳房里专做玉米粥。御医认为此粥可滋补“龙体”,便将玉米粥写进了御膳房的食谱。

在德龄著的《清宫琐记》中,就记载着慈禧太后爱吃玉米粥的事。

制法:

1.玉米粥

玉米粉半斤,水适量,盐少许。

在水中加入少许的盐,加热至沸腾,转小火后,将玉米粉慢慢加入,一边加热一边用勺搅拌,大约煮片刻后即完成。

2.南瓜玉米粥

南瓜6两,玉米面4两。

将南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小块,加水煮烂,再勾入玉米面即成。

用法:

每日早晚各1碗。

功效:

玉米性味甘、平,入脾、胃经,有健脾和胃、利水通淋、益肺宁心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调中开胃”。《本草推陈》言其“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对脾胃亏虚,胃纳不佳,久病、重病之后,脾胃虚弱,纳食不香者宜。

康熙与鲜花玫瑰饼

用玫瑰花制作点心,在承德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每当康熙、乾隆来承德避暑或去围场打猎时,扈从的御医都会把此饼推荐给帝王享用。

制法:

利用避暑山庄自产的鲜玫瑰花,以精面为主,和以白糖、植物油、香油,佐以桃仁瓜子、青红丝等制成。

用法:

佐餐,早晚酌量。

功效:

香甜酥嫩,鲜美可口,有健脾开胃之效。

乾隆与养生八珍糕

在乾隆四十年(1775)以后,乾隆皇帝在年逾花甲、寿至耄耋时经常服用一种名叫“八珍糕”的保健食品。年老的人,饮食起居没有规律,百病易生,而八珍糕具有不寒不热、平和温补、抚养脾胃、益气养血之功效。既是食品,又是补品,乾隆常服用八珍糕是再合适不过了。

据说清代光绪六年九月,由于嗜食油腻肥甘,西太后慈禧出现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等症。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去为“老佛爷”会诊,认为其病是脾胃虚弱所致。众医开了一方:“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慈禧的病状竟完全消失了,食量大增,周身亦有力了。慈禧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从此,“八珍糕”成了慈禧最喜食的食品。

制法:

其一:党参2两,茯苓2两,白术1两,薏米3两,芡实3两,扁豆3两,囗囗3两,囗囗3两(档案残缺),白糖8两,合在一起,研成末,同白米粉蒸糕。

其二: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2两,共研细粉,加白糖7两,用水调和后做成糕点。

用法:

口服,每日早晚温热炖服,也可干食。

功效:

健脾和胃,培元理气,和中止泻,消食。方中茯苓能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利水渗湿。芡实能补脾止泻、养心益肾、补中益气、开胃进食。薏苡能健脾开胃、补中去湿。山药能健脾胃、益肺肾、补虚劳、祛风湿。扁豆能理中益气、补肾健胃。莲子能健脾补心、益气强志、强筋骨、补虚损、益肠胃。麦芽能消食和中、去积除胀。藕粉能养胃滋阴、消食健脾、凉血除烦、止呕渴、止泻痢。

乾隆与九丝汤

“鸡火干丝”源于扬州,始于清代,原名“九丝汤”。它的成名,据说与乾隆南巡有关。当时,扬州官员和盐商为了备办“接驾盛典”,聘请了许多名厨高手,争新斗丽,都想推出压众的佳肴。其中有一道“九丝汤”,乾隆连用两盘,交口称赞。御医认为此菜有滋补功效,将其列入食谱,以供帝王享用。从此“九丝汤”闻名全国。

制法:

用豆腐干丝、口蘑丝、玉笋丝、银鱼丝、紫菜丝、蛋皮丝、生鸡丝等九种原料,加鸡汤烩煮而成。清代《调鼎集》上有关于此菜的记载:“九丝汤: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口蘑、四张腐干、紫菜、蛋皮、春笋,或加海参、翅、蛏干、燕窝俱可。”

用法:

食菜饮汤,可多食。

功效:

营养丰富,可健脾、益肠胃。

乾隆与富川“爽神汤”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有一特产富川油茶,一如广东人喝的早茶,是富川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可作为正餐,也可作为饭前饭后的保健饮品。据说其成名与乾隆皇帝有关。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各地官员大献殷勤。山珍海味吃多了,倒害得乾隆茶饭不思、见食生厌,急得众御医束手无策。这时有人想起油茶之功效,便让一位富川籍的御厨赶制工具,做出来奉上御前,乾隆喝后顿时口舌生津、胃口大开。于是龙颜大悦,御赐富川油茶为“爽神汤”。

制法:

选用清明、谷雨时节采摘的茶叶,先用少许开水浸泡片刻,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用油茶滤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撒入葱花、香菜末,随配米花、麻旦果、酥花生即可。

用法:

早晚酌量食用。

功效:

富川油茶集汤、饮品、茶一体,色香味俱全;具有暖胃健脾、助消化、驱寒湿、抗衰老之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乾隆与金丝小枣

金丝小枣分布在河北、山东及津京地区。其光亮美观,汁多味甜。过熟的枣果,掰开时拉有黄丝,故名金丝小枣。

山东乐陵的金丝小枣,果肉肥美,甘甜清香,金丝绵长。其栽培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

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

当年,有御医呈献乐陵金丝小枣,乾隆皇帝食后倍加赞赏,亲书御赐“枣王”牌匾,并选为贡品,年年贡送皇宫。

清代诗人吴泰庞曾在《同登乐陵城晚眺》中写下“六月鲜荷连水碧,千家小枣射云红”的佳句。

制法:

可作枣干,或配料熬粥。

用法:

可鲜食,或食粥,每日适量。

功效:

开脾润肺,舒筋活血,散淤生新。乐陵金丝小枣具有丰富的营养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有“活维生素丸”之称。此外,还富含各种氨基酸和丰富的钙、磷、钾、铁等元素以及芦丁等医用物质。常食之,有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贫血失眠及高血压等症的功能。

乾隆与拨御面

承德地区盛产荞麦。荞面的营养丰富,在承德吃荞面的方法很多,已有逾千年的历史了,但技艺最精、味道最美当属一百家子(今隆化县张三营镇)。

据《承德府志》及《隆化县志》记载,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率文武百官赴木兰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住在伊逊河东龙潭山脚下的行宫。当天下午用膳时,乾隆一见此面洁白无瑕,条细如丝,且清香扑鼻,顿开食欲,连吃两碗,并一再称赞此面“洁白如玉,赛雪欺霜”,还当即吟诗一首。从此,拨面改名“拨御面”。御医认为此面可滋补,在以后的170多年里,皇帝、后妃的食谱中,又增加了“拨御面”一款。

制法:

一部分面用滚水和,一部分面用冷水和,再把两种面合二为一,放于拨面板上,面板下面顶住滚水锅沿,双手握拨面刀两端,快、准、均、细地向锅内拨面。煮好后,再浇上用鸡汤、肉丝、榛蘑丁和木耳做的卤。

用法:

每日1次,可酌量食用。

功效:

风味独特,可开胃健脾、降低血压。

嘉庆与爆烤鸭

爆烤鸭始创于清代乾隆末年,1795年嘉庆皇帝继位后,去东陵祭祖,路过通州宫庄,有人献上爆烤鸭,嘉庆食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1801年赐封御用贡品,名振京城。

制法:

采用陈皮、甘草、良姜、草果、丁香、白枳、沙仁、花椒、香叶、桂皮等药材熬汤,再加入黄酒、食盐、蜂蜜等,浸泡鸭肉,最后爆烤制成。

用法:

佐餐,每次适量。

功效:

色鲜味美,外脆肉嫩,香酥爽口,食后具有消食化气、开胃健脾、强筋壮骨、抗衰老的功效。

咸丰与莲花白酒

莲花白酒属于高级滋补酒,始于明朝万历年间。到了清代,莲花白酒的酿造采用万寿山昆明湖所产白莲花,用它的蕊入酒,酿成名副其实的“莲花白酒”。

徐珂《清稗类钞》曾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慈禧)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

据说清朝咸丰皇帝喝了这酒后,病弱的身体逐渐好转,盛赞莲花白酒为“酒中之冠”。从此,莲花白酒成为宫廷御膳滋补酒。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莲花节,咸丰皇帝即在万寿山藕香榭白莲池旁用此酒宴请大臣,纳凉消夏。

制法:

以高粱酒为基酒,加入白莲花蕊、当归、熟地、黄芪、砂仁、何首乌、广木香、丁香、川芎、牛膝等多种名贵中药材,进行蒸、炼、调配,入瓷坛密封,陈酿而成。

用法:

佐餐饮用,每日1次,适量。

功效:

芳香醇厚,和胃健脾,滋阴补肾,舒筋活血,祛风避瘴。

清宫太和饼

“太和饼”为宫廷常备养生佳品,本方可见《清太医院秘录医方》。

制法:

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神曲、使君子、天南星各2两4钱,炙甘草12钱。

上药共为细末,用老米饭干1斤,蜜糖为小饼。

用法:

日服1饼。

功效:

健脾和胃,益寿抗衰。主治脾胃虚弱。方中山药、莲子、白术、芡实、茯苓均为健脾益气佳品,其中芡实兼有固涩之功,茯苓兼有利湿之效,一固一利,固正气利湿邪,颇有配伍之妙。

宫廷补品薏米莲子粥

薏米属禾本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又称薏仁、苡仁、米仁、珠珠米、五谷米、回回米、菩提珠、药玉米、天谷等。薏米营养价值高,药食兼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生命健康之禾”;薏米在药膳中应用很广泛,古时被列为宫廷膳食之一。

制法:

先把薏米、莲子煮上片刻,再放入枸杞子、山药、绿豆、红枣以及大米等。

用法:

早晚食用,每次1碗。

功效: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清热解毒之功。《本草纲目》说它“健脾益胃,补肺清热,祛风胜湿,养颜驻容,轻身延年”;《本草经》记载薏米可“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粥中莲子能补五脏及十二经脉之气血,大枣可以补益脾胃、滋阴养血,还能缓和药性。绿豆可以调和五脏、安神、解毒。山药可润肺养胃,补肾固精。枸杞子则可以滋补肝肾,健脑抗衰。

食疗珍宝杨梅

杨梅历史悠久,享有盛誉。从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在7000年前已有人食用野生杨梅了。

汉朝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把杨梅作为贡品加以称颂。苏东坡也曾为杨梅作过评语:“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明代王晋《群芳谱》中载:“杨梅,会稽产者为天下冠。”据《能改斋漫录》载:“越州(唐在余姚置越州)杨梅最佳,土人谓之椤梅。”

杨梅,与松江之鲈、西湖之莼齐名。余姚杨梅、靖州木洞杨梅等,曾被列为历代献给皇帝的贡品。

制法:

杨梅以鲜食最佳,也可酿酒、取汁,或制作蜜饯杨梅干、杨梅酱、糖水杨梅、烧杨梅等。

用法:

生食,或佐餐,每日酌量。

功效:

杨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性味甘酸而温,入脾胃,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益肾利尿和解暑止泻之功效。《开宝本草》中记载:“杨梅味酸、性温、无毒。主祛痰、止吐秽,消食。”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