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请求,先登上对方心理门槛
心理学中有一个“登门槛效应”,指一个人一旦先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使自己的形象看起来不自相矛盾,在心理惯性的支配下,就有可能接受他人更高的要求,哪怕是原本不愿接受的要求。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曾有社会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经典而又有趣的实验,他们派了两个大学生去访问加州郊区的家庭主妇。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其中一个大学生先登门拜访了一组家庭主妇,请求她们帮一个小忙:在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请愿书上签名。这是一个社会公益事件,每年死在车轮底下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不就是签个字吗,太容易了。于是绝大部分家庭主妇都很合作地在请愿书上签了名,只有少数人以“我很忙”为借口拒绝了这个要求。接着,在两周之后,另一个大学生再次挨家挨户地去访问那些家庭主妇。不过,这次他除了拜访第一个大学生拜访过的家庭主妇之外,另外还拜访了另外一组家庭主妇。与上一次的任务不同,这个大学生访问时还背着一个呼吁安全驾驶的大招牌,请求家庭主妇们在两周内把它竖立在她们各自的院子的草坪上。可是,这是个又大又笨的招牌,与周围的环境很不协调。按照一般的经验,这个有点过分的要求很可能被这些家庭主妇拒绝。毕竟,这个大学生与她们素昧平生,要求她们帮这么大的忙,真的有些难为她们。
实验结果是:第二组家庭主妇中,只有17%的人接受了该项要求,但是,第一组家庭主妇中,则有55%的人接受了这项要求,远远超过第二组。
对此,心理学家的解释是,人们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好印象。为了保证这种印象的一致性,人们有时会做一些理智上难以解释的事情。在上面的实验中,答应了第一个请求的家庭主妇表现出了乐于合作的特点。当她们面对第二个更大的请求时,为了保持自己在他人眼中乐于助人的形象,她们只能同意在自家院子里竖一块粗笨难看的招牌。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小要求之后,如果他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一点的要求,那么,这个人就倾向于接受更高的要求。这样逐步提高要求,就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目的。心理学家把这种对别人提出一个大要求之前,先提出一个别人很容易接受的小要求,从而使别人对进一步的较大的要求更容易接受的现象称为“进门槛效应”。
为什么会发生“进门槛效应”呢?
当你对别人提出一个貌似“微不足道”的要求时,对方往往很难拒绝,否则,似乎显得“不近人情”。而一旦接受了这个要求,就仿佛跨进了一道心理上的门槛,就很难有抽身后退的可能。因为当再次向他们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时,这个要求就和前一个要求有了顺承关系,让这些人容易顺理成章地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比乍一上来就提出比较高的要求,更容易被人接受。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利用“进门槛效应”的例子。比如一个推销员,当他可以敲开门,跟顾客进行交谈时,其实,他已经取得了一个小小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能够说服顾客买一件小东西的话,那么,他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就很可能被满足。为什么呢?因为那位顾客之前答应了一个要求,为了前后保持一致,他的确会有较大可能性接受进一步的要求。男士在追求自己心仪的女孩时,也并不是“一步到位”提出要与对方共度一生的,而是逐渐通过看电影、吃饭、游玩等小要求来逐步达到目的的。
有的孩子向妈妈要求,可不可以吃颗糖果?当妈妈答应他的时候,他可能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那可不可以喝一小杯果汁呢?妈妈通常是会答应的。
这个心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时,可以不直接提出,因为这个时候很容易被拒绝。你可以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一旦对方答应,再提出那个较大的要求,就会有更大的被接受的可能。
点石成金:
在人际交往中,当我们要请求别人帮忙或是做事的时候,你不妨运用“进门槛效应”,这样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30天精通社交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学对家庭妇女的实验》
托人办事要学会套近乎
与陌生人、尊长或上司等沟通情感时,可以先通过语言套套近乎,拉近彼此的距离,办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托人办事之前首先要通过语言拉近和对方的距离。俗称“套近乎”,也叫“名片效应”或“认同术”。套近乎是交际中与陌生人、尊长、上司等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
外交史上有一则轶事:一位日本议员去见埃及总统纳赛尔,由于两人的性格、经历、生活情趣、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不大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不辱使命,搞好与埃及当局的关系,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打动纳赛尔,达到会谈的目的,下面是双方的谈话:
议员:阁下,尼罗河与纳赛尔,在我们日本是妇孺皆知的。我与其称阁下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也曾是军人,也和您一样,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唔……
议员:英国人骂您是“尼罗河的希特勒”,他们也骂我是“马来西亚之虎”,我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曾把它同希特勒《我的奋斗》作比较,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而阁下则充满幽默感。
纳赛尔:(十分兴奋)呵,我所写的那本书,是革命之后,三个月匆匆写成的。你说得对,我除了实力之外,还注重人情味。
议员:对呀!我们军人也需要人情。我在马来西亚作战时,一把短刀从不离身,目的不在杀人,而是保卫自己。阿拉伯人现在为独立而战,也正是为了防卫,如同我那时的短刀一样。
纳赛尔:(大喜)阁下说得真好,以后欢迎你每年来一次。
此时,日本议员顺势转入正题,开始谈两国的关系与贸易,并愉快地合影留念。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产生了奇效。
在这段会谈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作上校,降了对方不少级别;挨过英国人的骂,按说也不是什么光彩事,但对于军人出身,崇尚武力,并获得独立战争胜利的纳赛尔听来,却颇有荣耀感;没有希特勒的实力与手腕,没有幽默感与人情味,自己又何以能从上校到总统呢?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他的《革命哲学》,称赞他的实力与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兴奋点”,而且百分之百地迎合了他的口味,使日本人的话收到了预想的奇效。日本议员先运用寻找共同点的办法使纳赛尔从“不感兴趣”到“十分兴奋”而至“大喜”,可见日本人套近乎的功夫不浅。
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套近乎,并且套得扎实,套得牢靠。
所以,套近乎是交际中与陌生人、尊长、上司等沟通情感的有效方式,而且要有备而来,言之有物。
点石成金:
套近乎就是要在交际双方的经历、志趣、追求、爱好等方面寻找共同点,诱发共同语言,为交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进而赢得对方的支持与合作。
软磨硬泡,用毅力给对方施压
虽然软磨硬泡是以消极方式争取积极结果的求人办事方法,但是无可否认,它能够通过毅力来给对方施加压力,达到办事的效果。
经验等级:智慧指数 ★★★★★ 法力指数 ★★★★ 受欢迎指数 ★★★★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朋友之间距离有多大,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框中跳出来,那时你就将“泡”出希望了。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小时候是全村里的“混世魔王”,人见人怕。由于声名狼藉,23岁那年他便只身一人来到东京开始创业。35岁时,他已经成为日本保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阔别家乡十几年的他,终于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原一平这次回家有两个目的,一是想让家乡人知道当年的“混世魔王”已经改好了;二是想在自己家乡开展保险工作。所以回到家乡不久,他便大力宣传保险知识。遗憾的是村民根本不相信当年的“混世魔王”,怕吃亏,谁也不愿参加。原一平明白要想在村里开展保险工作,必须得到村长的帮忙。
村长是当年和原一平一起玩的朋友,而且当时原一平经常欺负他,如今想要获得村长的帮助,肯定很不容易。不过,原一平没有放弃,找了时间带着礼物来到村长家,村长一看是当年的“混世魔王”回来了,不禁想起他以前在村里做的坏事,吃了一惊。
当原一平提及让村长帮忙动员村民一起学习、参加保险的时候,村长一口回绝了。
第二天,原一平又带着礼物来了,村长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依然是拒绝。
第三天,原一平又来了。不过这次村长的家人告诉他说,村长到几十里外的邻县亲戚家帮忙盖房去了。原一平得知这个消息后,明白村长是故意不见他。于是,他骑车按照村长家人说的地点追了去,车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干活,干完活还和村长“磨”。
为了找一个长谈的时机,原一平干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赶到村里,在村长家门外一站就是两个钟头,村长起床开门愣住了,见原一平像只落汤鸡,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村长这个堡垒一攻破,这个村参加保险工作的局面就打开了。
这种缠着对方不放的求人办事方法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好的,只有控制好自己,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为此还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有足够多的耐心等待。
当求人办事的过程中出现僵局时,人通常会烦躁、失意、恼火,甚至发怒。然而,这无助于事情的解决。你应理智地控制自己,采取忍耐态度,等待对方的理解,有了这种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处于有力的地位。能够方寸不乱,调动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打破僵局。
第二,要抓住时机办事。
“磨”可不是消极地耗时间,也不是和人家耍无赖,而是善待时机,采取积极的行动影响对方、感化对方,促进事态向好的方面转化。只要你善于用行动证明你的诚意,就会促使对方去思索,进而理解你的苦心,从固执的框子里跳出来,那时你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