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国学养生密码:国学精粹与百姓养生
19368500000021

第21章 慧能《六祖坛经》的随缘养生开示(2)

随遇而安才会让心永远快乐宁静

《六祖坛经》云:“随所住处皆安乐。”意思是说人世间一切事情随缘而住、随遇而安,就会获得快乐。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是很多的,我们一生很少有几次真正感到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人生际遇不是个人力量可左右的,而在诡谲多变,不如意事常八九的环境中,唯一能使我们没有烦恼的方法就是随遇而安。

一位青年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不小心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弄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那青年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一举动令大家很吃惊,青年解释道:

“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都没用了,如能有谁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是的,当我们处于无可改变的境遇的时候,只有安然面对才能平息心中的浪涛。

一次,某人从农村搭公家运东西的车子回城里,车到中途,忽然抛锚,那时正是夏天,午后的天气,闷热难耐。在烈日炎炎的公路上无法前行,真是让人着急。可是,他当时一看情形,就知道急也没有用,反正得慢慢等车子修好才可以走。于是,他问了问司机,知道车子要三四个小时才可以修好,就独自步行到附近的一条河里游泳去了。河边清静凉爽,风景宜人,在河水中畅游之后,暑气全消。等他游泳尽兴回来,车子已修好待发,趁着黄昏晚风,直驶城里。之后,他逢人便说:“那次真是一次愉快的旅行!”

随遇而安的妙处由此可见一斑。假如换了别人,在这种情形之下,可能只好站在烈日之下,一面抱怨,一面着急,而那个车子也不会提早一分钟修好,那次旅行也一定是一次痛苦、烦恼的旅行。

环境和遭遇常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问题在于一个人怎样面对不顺,知道人力不能改变的时候,就不如面对现实,随遇而安。与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恼,还不如因势利导,适应环境,在既有的条件中,尽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发掘乐趣。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说过:“只有那些能安详忍受命运之泰者,才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当我们处于不可改变的境遇中时,只有勇敢面对,从容地去开拓前途,才是求得快乐宁静的最好办法。

禅坐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比丘每天晚上都要禅坐,禅坐之后,佛陀照例要讲解禅定的好处或者禅定的意义,这样比丘们在修习禅定时,才不致走火入魔,而有助于禅坐的功夫。

这一天,新出家的弟子对于禅坐的法要不能有效地掌握,只见弟子们苦恼忧闷,有的愁容满面,有的坐立不安,有人甚至瞌睡连连,打起盹来。

佛陀在禅定中施展神通,观察弟子们的禅坐功夫,看到了这些景象,即刻出定。

佛陀说:“打坐犹如农夫种田,下到田地先要犁田,然后才能灌溉耕作,最后终于能够播种。而后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待果实成熟,农夫才能收割。”

“坐禅也要如同农夫耕田,循序渐进,不疾不徐,功夫用上了,自然神力渐增,如此必能长久持续。”佛陀继续说着。

弟子们对于坐禅的法门终于了然于心。这时,有一个弟子站起来,恭敬合掌说:“佛陀,我们如果能于今日、明日,乃至后日,日日都如此精进不懈地修行,必定能够不退道心,得到大解脱。”

“是啊,比丘们!精进禅坐就像农夫照顾他的田地,要时时灌溉正知正见的法水,除去邪知邪见的杂草,并且要持续不断地耕耘,才能有丰硕的收成。”佛陀无限期许地对弟子们殷嘱。

这是一个佛陀教授弟子们如何禅坐的故事。对于禅坐,《六祖坛经》中是这样说的:“道由心焐,岂在坐也……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由此可见,在佛学中,禅坐可以澄清思虑,增进健康,是佛家修养身心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很多得道的高僧都把禅坐当成每日的必修课,并在禅坐中领悟佛法,修养身心。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沉重的生活压力,激烈的职场竞争,让现代社会的人们都像一个个上紧了发条的钟,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转动,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长期如此,必然会损伤机体,对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因此,我们在一天中要安排一定时间松弛一下,因为有张有弛才是真正的生活之道,更是养生之道。而禅坐就是松弛身体、调整五脏六腑机能的有效办法。通过禅坐,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

现代科学研究也已证实,禅坐可以增强肺功能,提高心肌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协调整体机能,并对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比如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此外,静坐能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治疗现代极易多发的心身性疾病。静坐尤其适合脑力劳动者,能够缓解他们因用脑过度而造成的神经衰弱、心悸、健忘、少寐、头昏、乏力等症状。

禅坐养生,要注意以下几点:

1.端正坐姿

端坐于椅子上、床上或沙发上,面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腭;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肩下垂,两手放于下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交叠捂于脐下;上腹内凹,臀部后凸;两膝不并(相距10厘米),脚位分离,全身放松,去掉杂念(初学盘坐的人往往心静不下来,慢慢就会习惯的),似守非守下丹田(肚脐眼下方),慢慢进入忘我、无为状态,步入空虚境界。这时候你就感觉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烦恼,全身非常轻松舒适。

2.选择清幽的环境

选择无噪声干扰,无秽浊杂物,而且空气清新流通的清静场所。在禅坐期间也要少人打扰。

3.选择最佳时间

禅坐的最佳时间是晨起或睡前,时间以半小时为宜。不过工作繁重的上班族可以不拘泥于此,上班间隙,感到身体疲惫,可以默坐养神。

4.禅坐后调试

禅坐结束后,禅坐者可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此时会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

知足常乐——养生的最高境界

《六祖坛经》中说:“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意思是说修行者如果能够不生邪恶的念头,节制欲望,知足常乐,淡薄钱财和色欲,就能使智慧与福德圆满无缺。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做到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同样能够养生延年,实现人生的圆满。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快乐更可贵。而快乐和幸福又都是建立在知足的基础上的。在白俄罗斯有位寿高116岁的老太太,很多人都很好奇她是如何长寿的。而她却认为长寿很简单,只要知足就够了。她家很穷,但她却感觉生活得很幸福。她说:“我这辈子从没有到饭店或餐厅吃过饭,没去过大城市,只到过邻近的村子,现在除了去药店拿药,几乎寸步不离家门。我从不相信天堂和地狱,航天员满天飞,他们在天上没有看到任何人。人们把地球几乎挖了几遍,也没有发现地狱。其实天堂、地狱都在每个人的心里。”她长寿的秘密就是淡泊一切功名利禄,知足常乐,平平安安活到老,轻轻松松过一生。知足者身贫而心富,知足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最幸福的人。这位老太太的心态多么美好,她悟出了养生的最高境界。

是的,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知足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了;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这难道不值得庆贺。

人应该知足,承认和满足现状不失为一种自我解脱的方式。知足者想问题、做事情能够顺其自然,保持淡然的心境,并乐在其中。这并不是削弱人的斗志和进取精神,在知足的乐观和平静中,认真洞察取得的成功,总结经验,而后乐于进取,乐于开拓,为将来取得更大的成功鼓足信心,做好充分的准备。知足常乐,是一个人永远的精神追求。

在人生的道路上,当我们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如果我们都能知足,就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对待生活中的困难时,也会泰然处之。知足常乐,会让你在浮躁喧嚣的社会中,过滤掉压抑与沉闷,沉淀出一种快乐与健康、幸福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