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藏医养生密码:藏医养生大智慧
19368400000008

第8章 藏医养护五脏有新法

藏医心脏保健有新法

藏医认为,心为五脏之首,像国王一样端坐在胸腔正中。心是五元中的空元素的精华所藏之处,是三因素中隆和培根的基地。它位居人体胸腔上部肺叶之间,功能为明晰生起忧乐等诸意念,使血等精华遍布全身。

一旦心脏发生病变则出现神志不安、意识模糊、喜怒无常、精神萎靡、健忘、澹语狂妄及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容光失华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心、小肠皆属火,火元素的精华藏于心,而其糟粕聚于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使舌的味觉灵敏,若心有疾病,舌便出现异常变化。

藏医养生学认为,由于忧伤和劳心过度使心不舒,心意紊乱使心烦闷苦恼,以及饥饿、失眠、愤怒、惊恐等,致使人体的龙、赤巴和培根等三因紊乱,遂引发心脏疾病。

如若出现心悸动,就头痛、健忘、神志恍惚、无故忧伤,有时不问却说些无关的话,有时间也不答,听到不悦耳的话惊恐而发出嘘声,气短,睡眠少,心空虚,身后第六、第七椎节疼痛等;严重时,全身剧痛,也可能昏迷不省人事。如若失治会转成陈旧疾病,则成为心风神志错乱症。所以,对此病要认真预防,及时治疗。内服并外涂三果药酥,或者内服豆蔻为主的药酥:并在风窍涂油按摩;饮食宜进食性热有营养的饮食;起居行为宜在温暖的地方,多睡眠及听悦耳的话,保持心情愉快,对防治心悸动甚有疗效。

以上是藏医对心脏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此外,中医对心脏疾病的认识与防治也值得我们借鉴。中医认为心脏病是因为人的真元之气不足的缘故,而练功与午睡时最好的养心方法。中以看来,上午11点到下午13点这段时间里是心经当令。午时正是心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上下午更替、阳气与阴气的转换点。古人很注重午时练功以达到心肾相交。所谓心肾相交就是要让心火与肾水相交,阴阳调和。但是心在上,为火,容易往上飘,而肾在下,为水,容易向下走,这样心肾不相交,心火会让人一直很精神,处于兴奋状态,睡不着,这就是失眠。现代人不练功,午睡就是让心肾相交的一个方法。

藏医肝脏保健有新法

按藏医的说法,肝脏如同心君的后妃一样,在人体胸腔右下侧,是五元中之火元素精华所藏之处。食物精微经过胃的消化分解,其精华通过联络脉道进入肝脏,在居于肝脏中的变色赤巴的作用下生化成精华和糟粕,精华生化为血液,血液通过脉道依次生化成肌肉、脂肪、骨、髓、精液等;糟粕为胆汁,被运送于胆囊,因此肝为藏血之脏,是血液所依存的基础。

生活中,如果我们进食辛酸等伤害肝脏的饮食,尤其是进食未煮熟的肉等,饮用于酸酒等,再加剧烈活动和劳累过度,致使龙、赤巴、培根、血等紊乱三因和合失调,是肝脏发病的根本原因。

那么我们如何保护自己的肝脏呢,藏医认为防治肝病,生活重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饮食,不宜过量进食辛辣、过酸的伤害肝脏的食物,千万注意不可进食未煮熟的肉类、蔬菜等,不要饮食酸酒等腐变食品,宜进食新鲜有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二是注意起居行为,不要剧烈活动和劳累过度,以免损伤肝脏或致使三因紊乱,诱发肝脏疾病。三是讲究卫生,注意防止感染。四是注意用药物保肝,岩精和红花是防治肝脏疾病的良药,用红花代茶喝,可防治肝病。

如若腰部疼痛,活动时更痛并且刺痛;或者右髋骨头麻木,干燥酸痛,腰部发热,下半身所有筋络疼痛等,就要及时检查,是否有肝脏肿大,可用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宽筋藤等配制成散内服或者用茜草、紫草茸、岩精、熊胆等配制成散内服。在热完全清退后,进食热性有营养的新鲜饮食,禁忌酸腐饮食,起居行为禁忌剧烈活动和劳累。

如若出现恶寒打战,其后肝区疼痛、眼睛变红、肝脏胀大、剧渴引饮、脸面油润、鼻蛆、尿色或红或黄、尿臊味浓、尿热气大、饮酒或烤火晒太阳后甚痛、舌干燥、身体发僵并且午后更严重等,就要注意防治肝热,不仅要及时就医,内服药物,同时,要注意饮食和起居行为的调养。饮食禁忌辛酸饮食,起居行为禁忌烤火、晒太阳、剧烈活动、劳累等。

中医上认为丑时是凌晨1点到3点这段时间,此时是肝经当令,也就是肝的气血最旺的时候,这时人体内部阴气下降,阳气继续上升,人的一切活动应该配合这个过程,而不要违逆它,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睡觉。

藏医脾脏保健有新法

按藏医的说法,脾脏如同心君的小妃一样,为土的精气和硬、重的所依处,位于人体体腔左侧,与胃互表理,它的功能是血等精华依存之处及消化食物等。饮食经脾胃消化后,其精华物质经吸收后输送人肝。

藏医认为脾病的产生多余生活习惯有关,如果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受潮湿、寒风等或衣物单薄着凉受寒、剧烈活动、劳累等的影响,都会伤害脾脏。如若脾脏受损,就会使胃的消化能力衰弱,食欲减退,身体各部营养不足,严重地影响身体健康。

从脾病致病原因来看,食物不消化是病根。因此,保护脾脏就要注意饮食,进食容易消化的饮食。要防止出现食物不消化,一旦出现食物不消化,就要严防受潮湿侵袭,尤其是长夏湿潮季节,更要注意保护脾脏;要严防寒风吹袭,着凉受寒,尤其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保护脾脏不受寒冷侵袭,极为重要;防止剧烈活动、过度劳累伤其脾脏。

藏医认为,草果和荜拔是防治脾病的良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有部分人家在熬奶茶时放人一两颗草果,不仅使奶茶别有一翻香味,更重要的是保护脾脏,预防脾病。

藏医肺脏保健有新法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西医认为,呼吸系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由反复分支的支气管和肺泡组成的肺,其生理功能是进行人体与大自然的气体交换。但藏医认为肺为心君之大臣,为风的精气和气息的所依处,在人体胸腔上部,功能为气息所依之处,吐出身体内陈旧之气,纳入新鲜之气。尽管三种说法不一,但“肺主气,司呼吸”的看法是一致的。

肺部比较容易染上疾病,这是因为肺在吸人空气的同时也带人一些微尘和细菌。尤其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老年随着各种机能的衰退,肺部感染的危险会增多,诱发肺等呼吸系统的疾病的危险性更大。由于进食了腐变的肉类、酒等酸性饮食、桶酥、盐类,或者吸烟,或者感染流感病毒,或者剧烈活动、劳累过度等,致使身体三因和合失调,遂诱发肺病。

藏医认为,对于肺病的防治,饮食宜进食性凉、质轻的饮食,禁忌辛酸食品、葱蒜、肉及腐变食品、烧糊燎焦的食品等,禁忌吸烟酗酒。起居行为宜在空气新鲜的时候在环境优美的地方散步、悠闲静养、多吸收新鲜空气等,禁忌使身体和合紊乱的剧烈活动和劳累,不在风沙灰尘大、人群密集地方久留,严防传染。《寿世经颂》中说:“呼吸不要久憋气,忧伤不可长压抑”,“莫让冷风凉风吹,切忌尸气烟气熏”。保护心肺,必须注意这点。

肺部疾病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养生益寿之人必须认真防治。竹黄是防治肺病的良药,可泡水饮。

藏医肾脏保健有新法

肾是五元中水元素精华所藏之处,居于腹内第14椎骨的左右,两旁各一颗,是培根依据的主要部位。肾主水有调节体内水液、湿度和控制小便的排泄及明听觉等功能。肾还有藏精功能,肾如果虚衰,封藏不固,往往导致遗精、滑精等生殖功能的病变。水元素之精华藏于肾,而其糟粕聚积于膀胱,故肾与膀胱相表里。肾开窍于耳,耳的听觉功能主要赖于肾精的滋养,肾精虚衰,则影响到听力减退,造成耳鸣耳聋。

肾脏在人体体腔的下部,分别各在左右髓骨处,藏医比喻为心君的支撑外庭的两位大臣,为水的精气和湿润的所依处,功能为向全身输送体内水分精华,经由尿道输泄其糟粕于膀胱。中医认为,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也认为肾主水,膀胱为津液之府,此二经为表里,而水行于小肠,人胞(膀胱)者为小便。其主要生理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把体内大量代谢物排出体外。二者说法虽不大一样,但排出尿液及代谢产物糟粕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于跌打损伤、马等踢伤、负重劳累、潮湿寒冷、水中作业、剧烈跳跑、扭伤筋脉、劳累过度、过食甘味等,都会使肾脏受到伤害。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也随之变化:,肾脏本身的重量从40—80岁期间要减少约20%;70岁以后肾髓质部分的纤维化更加明显;25岁以后肾单

位的数量逐渐减少,到85岁时约减少到原有数量的30—40%;肾脏的血流量到40岁以后每10年约减10%;肾小管的细胞数目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因而排泄和再吸收功能均日趋降低;肾小球的滤过率一过40岁每年下降1%。如此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本身也在变化,到一定的年龄肾脏功能日趋衰退,到了老年更易发生肾脏疾病。肾脏疾病最常见的有肾炎、肾损、肾下坠、肾痛风等。

为了保护肾脏,要防治肾脏疾病,才能养生益寿—除注意饮食、起居行为的调养外,还要注意用药物养肾保肾。饮食不宜过量进食甘味和咸味饮食;起居行为注意不要跌打损伤,不要被马等牲畜踢伤,不要负重劳累,不要久居潮湿寒冷之地,不要久在水中作业,不要剧烈跳动,不要劳累过度,不要扭伤筋脉等。小豆花和白刀豆是防治肾脏疾病的良药,可以根据肾的寒热选用,作为保健食品:白刀豆亦称草翘或藏落,味辛而苦,性温而轻,功效养肾生阳,可防治肾阳衰弱、肾功能衰退、尿频、寒症。所以,肾寒者宜用白刀豆花。白刀豆,味甘,性凉而腻,功效清热养肾,防治肾热、肾疥等。

如若肾区久痛,身上发痒,久行久坐时膝盖和脚面等肿胀,就要及时检查是否肾下垂,除要及时就医治疗外,宜药浴、天然矿泉等水浴。

无论肾热还是肾寒,后期皆宜内服五根药酥滋补,禁忌乳食、甘味和咸味食品、腐变食品,宜进食热性有营养的饮食、蒺藜酒、发酵糌粑糕;起居行为禁忌寒湿、水中作业,宜处干燥之地休养。在青藏高原的高寒气候中,尤其在野外工作,保护肾、腰不受湿寒侵袭,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