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19368100000042

第42章 情绪是什么(2)

情绪的不稳固还表现在情绪强度的迅速减弱上。这类人开始时往往情绪高涨,但很快就冷淡下来,人们经常用“转瞬即逝”、“三分钟热度”来形容他们。

情绪的稳固性是性格成熟的标志之一,稳固的情绪是获取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取得工作成绩和人生成功的重要条件。

情绪对人的生活能发生作用,这就是情绪的效能。情绪效能高的人,能够把任何情绪都化为动力。愉快、乐观的情绪可以促使人们积极工作,即使悲伤的情绪,也能促使他“化悲痛为力量”。情绪效能低的人,有时虽然也有很强烈的情绪体验,但仅仅停留在体验上,不能付诸行动。

愉快、乐观等积极性情绪使人陶醉于这种氛围中,从而延迟、停止、放弃行动。悲伤、抑郁的情绪则使其不能自拔,也使其延迟、停止、放弃行动。

人的情绪与智力有密切关系,没有智力的人很难说情绪是什么样的,所以,情绪也是智力活动的结果。人们很难找到没有智力的人的情绪。

情绪占据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地位。社会生物学家指出,危急时刻的情绪高于理性,发挥着主导作用。当人们面临危险、屡遭挫败,仅靠理智不足以解决问题,还需情绪作为引导。在任何时候,人们都不会忽视情绪的力量。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候,年老的船长平静地留在轮船上,安心地面对死亡,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人,致使这些人在大灾难和即将来临的死亡面前,表现得异常镇静,这充分显示了情绪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仅凭经验就可知道,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时,情绪与理智是并驾齐驱的,有时甚至是情绪略占上风。人们把由智商所评定的纯理智看得太重,强调得太过分了。其实,当情绪独霸天下时,理智根本就无能为力。

情绪的表现形式

情绪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会在日常生活中明显地感受到别人的喜怒哀乐,但有时情绪更多的是隐性的,即使它并不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但你仍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

我们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的时间、紧张的程度,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反应。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常见状态,又叫心情,在心理学的概念上,它是一种在一段时间内具有持续性、扩散性,而又不易觉察的情绪状态。心境对人的精神状态影响很大,因而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有直接而明显的影响。人们处在某种心情时,这种心情会扩散到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使其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人的心情好时,会有万事皆如意的感觉。当人在情绪不好亦即心境不好时,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不同的心境受外界影响,也可以由自己身体的自我感觉(如健康状况)引起。稳定的心境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乐观洒脱的人心境愉快的时候多,悲观狭隘的人心境郁闷的时候多。引起不同心境的原因,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经常听到有人说:“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几天烦透了。”当意识到自己的心境不好时,就应当设法改变这种情绪状态了。

除了一些飘忽不定、影响时间较短的心境外,每个人还有各自独特的稳定心境。

稳定的心境由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的情绪体验决定。有的人总是生气勃勃、笑口常开,这种人愉快的心境占主导地位;有的人总是死气沉沉、愁容满面,这种人忧伤的心境占了主导地位。健康的身体、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形成积极性稳定心境的必要条件。

2.激情

激情,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来势较猛、整个身心都处在激动中的情绪状态。如狂喜、亢奋、盛怒、悲恸、恐惧、绝望等,都是人处于激情中的具体表现。

人处于激情状态时,皮层下神经中枢失去了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占了优势。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减弱,会发生“意识狭窄”现象,下意识地做出与平常行为很不相同的举动。但是,人在激情状态下,并非完全意识不到或不能控制自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情也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在情绪还没有达到激情状态时,及时加以调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激情出现。

积极的激情,可以调动起身心的巨大潜力,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许多创造性的作品就是这样产生的。消极的激情则会使人冲动、呆滞和失去理智,盛怒就是一种消极的激情。消极的激情使人表情难看,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在愤怒的驱使下,甚至连说话都语无伦次,常出现类似的消极激情,对人的身心有巨大的影响。

3.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的紧张情绪状态。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突发的事件,它要求人们及时而迅速地做出反应和决定,对应这样紧急情况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反应。在平静的状况下,人们的情绪变化差异还不是很明显,而当应激反应出现时,人们的情绪差异立刻就显现出来。应激反应在表现方式和结果上也是千差万别。更多时候,有经验的人比没有经验的人在处理应激情况时更擅长。性格、态度和心理素质水平也决定了在特定情况下人们能力及其处理结果的差异,但人们如果经常处于应激反应之下,他的情绪必然是紧张的。身心都处在长期紧张之中的人更容易表现出极端现象。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使人体内部的生化防御系统发生紊乱和瓦解,身体的抵抗力低下,失去免疫能力,更容易患病。所以我们不可能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应激反应中。

美国纽约大学的神经系统学者勒杜,对这种现象从生理上做出了解释。他发现了大脑中的一种通路,这条通路使情绪在智力还没有介入之前,就驱使人做出行动。

例如一个人在森林中徒步行走,他眼角的余光突然发现了一条长而弯曲的东西,他脑子里蓦地窜出蛇的样子,下意识地跳到了一块石头上。但他仔细察看这个东西后,紧张的心情释然了,原来那是一根青藤而不是蛇。于是他调整了最初的反应。这最初的反应,就是大脑的情绪反应与智力反应的通路。在应激状态下,出现大脑中情绪与智力的通路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然而,有些人稍遇情绪波动,就产生这种通路,产生感情冲动,以感情代替理智、以感情冲击理智。这类人很难调节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身体感觉

情绪的变化会带来不同的身体感觉。当你对身体有某种知觉时,这必定与你的情绪有关。

在我们受到情绪干扰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人会感觉到随着情绪而来的身体感觉,但那并不是情绪本身。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躯体化。

人或许会感觉到心跳加速,却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他可能会感觉到身体发热、发冷、胃绞痛、耳鸣、刺痛感甚至剧痛。他可能会有源自情绪的“知觉”,却对情绪本身一无所知。

如果你询问某人,他知道身体有某种知觉,即使他不明白那和他的情绪有关。例如,在你忍受了太太对你的种种抱怨之后,你的情绪在激动过后已恢复平静,但是你也许仍然会说:“我额头上似乎有一条紧箍带。”而且你会说:“我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我快要头痛了,我对迈进家门似乎有种恐惧……”

那么的确,情绪在你没有察觉的时候,已经悄悄袭击了你的身体。

人在缺乏情绪管理能力的状态中,常依靠吃药解决源自情绪的身体感觉。虽然这些药物可能有不良的副作用,但是能帮人暂时解决情绪上的冲突。药物能消除头痛、胃痛以及身体的其他知觉,令他们不会去想有待他们关注的情绪问题。

结果冲突仍在,情绪问题仍未解决。药物或许能暂时消除或改善不愉快的知觉,但却使得身体的化学状态失去平衡,而导致短期或长期性的伤害。

如果你为你在工作压力下的背痛和头痛去药房买了很多药吃,后来医生警告你说,镇痛药和退热净与酒精一起服用对肝有害,于是你又改吃阿司匹林,那又使你的胃不舒服,所以你又改服了抗胃酸药。早上你要喝两杯浓咖啡醒脑,然后一整天喝无糖可乐以保持清醒。你还抽烟,以减轻紧张和焦虑。晚上你喜欢喝一两杯葡萄酒,以便放松心情上床睡觉。但这些自己开的处方全都无法让你感到舒服,不过至少让你得以应付种种的不快。

人如果习惯性地服用大量药物或喝酒,就不再能准确地解析自己的身体经验。这些经验是情绪上的或化学作用的?夸大的或轻描淡写的?健康的或有病的?这对一个经常大量吃药的人来说,是很难分辨的。

在这种缺乏情绪感知的状态下,人们会很容易对他人造成情绪上的伤害。不明所以的强烈情绪很有可能导致不理性的行为,痛苦和麻痹,而无理性的行为又会引起恶性循环。人们会去发泄情绪,感到极大的罪恶感,然后又再关闭,窄化其情绪感知,从而产生人们所熟知循环:自虐、麻木,以及无法解决的不良情绪。

情绪与情感

情绪和情感之间似乎很难界定,它们在很广泛的地方被用来表述同一类的事物。尽管如此,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很细微的差别,这能帮助我们在情感之外分析情绪的影响。

情绪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产生的内心体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令人愉快或令人痛苦的事,会产生喜怒哀乐之情。这种内心体验,一般心理学上叫做情绪。由于每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不同,内心体验不一样,情绪也就不一样。

情绪也称为情感。情感活动表露在外的称为表情;情感活动体现在内的称为感情;情感表现出兴奋状态的强弱,如激动、平静等叫狭义的情绪;高级的情感又称为情操。情绪在人们现实生活中和认知的、社会的和生理的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首先,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因为情绪既是一种客观表现,又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可以帮助人选择信息与环境相适应,并驾驭行为去改变环境。例如,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突然出现的强烈情绪会骤然中断正在进行着的思维加工,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活动。

其次,情绪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情绪通过表情的渠道达到人们互相了解,彼此共鸣,它为人建立相互依恋的纽带,培植友谊,以十分微妙的表情动作传递着交际的信息。感情交流使人产生同情、理解、互相受到感染,使人互相接近。

最后,情绪有更大的自发产生的可能性。情绪是随时代进化发展而来,随着大脑的发展而得到分化。它有很大的帮助人类适应环境的价值和在社会交际中的敏感作用。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和自身活动及其相关关系的态度体验。它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外部表现。也可以说情感是人对外界刺激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

情绪和情感都是人们的内心体验。一般来说,体现于实践活动过程中,比较不稳定的状态是情绪,而体现于人的内心深处,比较稳定的态度是情感。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情绪的各种不同变化受制于已形成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情绪中得到表现。也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尽管情绪和情感之间似乎很难界定,它们在很广泛的地方被用来表述同一类的事物。但是,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很细微的差别,这能帮助我们在情感之外分析情绪的影响。

1.二者的表现方式不同

情绪更多的是外在的表现和冲动,情感则较为隐藏和深沉。当人们被情绪引导和控制时,通常表现出很多各式各样的外在情绪。比如放声大笑、垂头丧气、暴跳如雷等。情感时常让人要用更长的时间去体会。它更深沉而隐含,比如爱慕、尊敬、孤独等。

2.二者满足人类需要的对象不同

情绪通常与人们的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与人们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人们的需要可以分成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生理需要就如同我们对食物、空气、水、睡眠一样,是必不可少的维持生存所需要。生理需要的满足与否也导致了人们的情绪变化。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原始的特性。如我们生来就需要食物,美味佳肴让我们愉快满足。而遭遇危险时无论成人或儿童都会有恐惧感,这属情绪范畴。社会性需要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当中形成的、为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而产生的需要。如劳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友谊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道德的需要,等等。社会的需要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是精神的需要。如团队精神、受人尊重的程度、受人爱护的需要、爱国主义精神等。

3.二者的稳定性不同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情绪往往随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也会随情境的变迁和需要的满足与否而减弱和消退。情感则是基于主客观的关系概括而深入的认识和一贯的态度,它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孩子经常因为调皮、淘气惹父母生气。这种生气只是暂时的,在事情结束后,或一段时间过后,自然就会淡忘,父母并不会因为孩子不听话而不再爱孩子。爱是一种长久的情感,它会更深刻更长期地伴随着我们。爱或情感,是不容易忘记的,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由于情感有了这样的特性,它会逐渐地形成个人的性格特征和个性。

情绪不等于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