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优秀女孩的100个细节
19364800000041

第41章 做完美父母,行不言之教(2)

薇薇的反问值得家长深思。很多时候,家长都是因为“为了孩子好”这个想法,剥夺了孩子成长应有的空间,让孩子在父母设计的世界里成长。

给孩子一个成长的自由空间,是现代教育家们共同呼吁的一项理念,其中就有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将“自由教育”列入自己的基本理念,称这样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

正如蒙台梭利所主张的,让孩子拥有自由,首先是让他们领悟到纪律和秩序的重要性。怎样让孩子区别好坏,唯有说教显然是达不到目的的。

从一些小事情上就让她自己去做决定,并让她承担因为自己的决定而带来的各种结果,久而久之,即使孩子在面对选择大学专业这样的问题时,你也可以放心地说:“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决定就好了。”

对孩子管教过严,就像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女孩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要想女孩健康强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女孩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让她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随着社会进步,知识的日益增加,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女孩自由成长的空间,让女孩健康顺利地成长。

家长不要忽略女孩每时每刻都在传递的请求信息

“妈妈,我今天想和你一起睡。”5岁的女孩请求。

“怎么,你的床不舒服?我不是刚给你换的床单吗?再说,你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和大人一起睡觉不是懂事的做法。”孩子听完,叹了一口气就回去了。

孩子的请求每时每刻都在传递信息,但是像上面这样,家长自我推理一番,就把孩子打发了的做法在家庭里最为常见。

孩子的任何选择都是有理由的,只可惜很少有家长愿意聆听她的想法,有的父母即使听了,也没有进一步思考孩子的内心想法。

比如,一个长期单独睡觉的女孩突然想和父母一起睡觉,也许是感到害怕,也许是感到不被重视,这些心理的情绪和信号,需要父母来解读。

可是繁忙焦躁的家长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既便宜又有效的内在影响呢?

也许自己曾经经历的清贫童年,父母不想再让孩子经历;用财富来衡量一切的社会标尺,也逐渐走进家庭。家长越来越倾向用金钱来衡量爱的深度,买的东西越贵就越显得真心,对孩子的各种要求的满足成了父母应对教育的救赎良方。

小艾的父母都是上班族,他们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对小艾也有很高的期望。但是繁忙的工作常常让父母留下小艾独自一人在家,为了消除小艾的孤独感,父母给小艾买各种各样的玩具,光是宠物玩具,小艾就有好几十个。

独自一人在家的时候,小艾最喜欢玩过家家的游戏。

她一会儿扮成医生给各种玩具看病,一会儿又成为英语老师给它们上课。她还喜欢扮演爸爸妈妈,教育小玩具们要懂道理。但是,当爸爸妈妈回来以后,小艾就变得安静了,或者一个人在房间里不出来。

其实,小艾以前很喜欢和爸爸妈妈讲每天发生的事情,但是爸爸一回家就马上打开电视,看自己喜欢的新闻和足球;妈妈下班也直接进厨房,然后是洗衣、打扫,没有人听她讲话。

渐渐地,小艾越来越不喜欢和父母聊天了。

当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故事的时候,父母喜欢失职了。小艾并不是天生内向的孩子,只是因为没有人有时间听她讲话,因此她慢慢就变得孤僻了,父母精挑细选的各种玩具不但没有帮她赶走孤独,反而将孤独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中。

那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父母应该给女孩的真正的爱?如果只是玩具,那在没有玩具之前,古人怎样养育孩子成长?

经过多年的经验,教育学家告诉家长,父母最不能偷懒的事情就是倾听和陪伴。

比起过去,今天任何一个家庭能够给孩子的物质条件都算得上优厚,然而倾听的时间和精力却在下降。父母在养育女孩上的精力投入,越来越集中于能提供怎样的物质条件——是否能让孩子住得宽敞、读最好的学校、吃穿最好的,而不是孩子是否感受到爱和尊重,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也渐渐被忽略。

今天的繁忙生活已经让人们感到不安和浮躁,在社会中如此,在家中也在所难免。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地倾听和陪伴。让脚步慢下来,所有的沟通和进步,都必须以爱的名义重新开始。

为自己的错误向女孩道歉

父母如果做错了事,从不向女孩承认自己的缺点、过失,女孩就会产生“父母说的永远正确,但实际上老是出错”的观念,久而久之,对父母正确的教诲也会置之脑后。

父母如果在做错事后总能郑重地向女孩认错、道歉,女孩就会懂得承认错误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就会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尝到原谅别人的甜味。

“花花,我和你讲了许多次要守时守约,否则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也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不这样认为吗?”

“的确不好,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母亲有些生气了:“怎么能说没什么了不起呢?你养成这样的毛病,长大会怎么样呢?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看见母亲生气,花花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过得很不错吗?没见你有什么麻烦呀?”

“你是什么意思?”母亲没想到话题会转到了自己身上。

“你大概忘记了,好几次你答应来参加我们学校的活动,我都告诉老师你会来,你却到活动结束了都不见人影。”

“那是因为我临时工作上有事情,而且那些活动也不是一定非参加不可……”母亲注意到女儿不屑的、甚至有些讥讽的表情,尴尬地停住了。

接着她说:“花花,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我当时的确有急事不能来,但我应当事先或事后向你解释一下,甚至去向你的老师解释,我真的很抱歉,你能原谅我吗?”

花花有些感动:“没关系,我知道你很忙。下次打声招呼就可以了。”

“你们下一次家长座谈是什么时间?我一定把工作安排开。当然如有意外我会和你联系,好吗?”

“谢谢!”

母亲就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当然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也会犯错。当父母对孩子犯错时,及时真诚地道歉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犯了错误,虽然是不太严重的错误,事后也一定向孩子道歉。答应了孩子的事情若做不到,则马上向孩子说明原因,得到孩子的谅解。道歉时,态度郑重、真诚。

不少父母认为自己是“一家之主”,需要保持自己的“形象”与“威信”,因此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比如:有些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冤枉了孩子,或误导了孩子,还给自己护短,不当回事儿。这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家庭教育之大忌,次数多了,父母就会在孩子心目中失去威信,更不用说教育了。

比如当孩子“闯祸”后一些父母由于一时冲动,往往会对孩子进行不恰当的、过重的批评或惩罚,事后又往往会后悔。这时,倘若父母能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补救自己的“过失”,就能引导孩子更好地发展。

有一位母亲回忆说:自己的女儿今年12岁,暑假才读完小学。虽然我很疼爱她,但在她12年的学习、生活里,我还是因为她的一些过错打过她几次。每次挨打,都是她表示“痛改前非”之后我才罢休,从来也没有为此自责过,还常常为自己“教女有方”而沾沾自喜。近日,因为一件小事我一时性起又打了她。但这次女儿却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出人意料地一边哭,一边跟我讲理,直到我感到理屈向女儿道歉后,这场“风波”才宣告结束。

在女儿小学毕业,即将参加第二天初中入学考试的晚上,我很晚才下班回来,一进门呢就看见了在自己房间写作业的女儿,她正在做考试模拟试卷呢,认真地解答着上面的语文试题。

我在看电视的时候,女儿突然喊我,说有几道填古诗题答不上来,要我帮她解答。我便过去坐在她的写字台前看了看题,顺手拿起了她的自动铅笔往上面填写答案。

但我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自动铅笔上,这种铅笔外表看似一种一次性的自来水笔,在笔的顶端可以安装与之配套的“铅”,省去了传统铅笔削笔的劳作,可能是这种原因,现在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使用这种铅笔。但这种铅笔的铅杆很细,稍一用力就会折断,孩子很难练好字。

因为我的这种想法,我曾多次要求女儿不要再使用这种铅笔,但女儿一直坚持使用。由于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我也是说说算了。谁知当我拿起笔去填写答案时,铅笔“嘭”地一声断了,随着铅笔的折断,我的火“腾”地一下子冒了上来,几乎是同时,“啪”地一声我把铅笔摔在了写字台上,并大声喝斥正高高兴兴地在地板上自己下围棋的女儿:“我说过多少次了,不让你用这种笔,你还是用!”

受到惊吓的女儿看到我把她的笔摔了,还大声训斥她,突然一边哭,一边跟我讲理:“你摔我的笔干啥?你为啥摔我的笔,这是我花14块钱买的……”

尽管女儿的哭声和表情充满了对铅笔的疼爱和其命运的担心,但看到女儿不服管教,我还是火冒三丈,一步跨到女儿跟前,照屁股上就是两巴掌。

看着女儿哭得更凶了。这时我想起第二天上午女儿要参加初中升学考试,心里想,今天打她合适吗?要影响她明天的考试怎么办?但做父亲的面子又放不下来,就气冲冲地告诉女儿:“笔摔坏了明天我给你买!”

不服气的女儿还是一边哭一边说:“买,你能买到和我这支笔一样的吗?为买这支笔我跑了好几家商店,我买的时候就只有这一支了。”

看到女儿一直犟嘴,我有点忍无可忍,又狠狠地打了她几下。我说:“我就不信整个县城买不到和你一模一样的笔!”

女儿胆怯地望着我,但明显地不服气,继续哭着说:“买到又怎样,我到初中就不再使用这种铅笔了。你知道吗,这是我小学时期使用的最后一支铅笔,我还要用来作纪念的。你再买还是这一支吗?……”

听到女儿这样说,倒使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隐隐感到自己摔坏的不仅仅是女儿的一支普通的铅笔,而摔碎的是女儿对小学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梦想。

我终于对自己的“情不自禁”开始后悔了。

实际上,人类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并且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取得进步的,所以,作为父母不妨坦陈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有一位母亲在教育孩子时,曾经多次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犯过的错误告诉孩子,并详细地分析主客观原因,尤其是分析自己的一些缺点在产生这种错误中所起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再和她一样,以类似的个人“缺点”犯同样的“错误”。

父母应当意识到:当自己向孩子道歉时,就等于在教孩子相信他自己的洞察力。如果父母不停地批评孩子、辱骂孩子,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对生活本质和对世界的负面看法。

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任何人都会犯错误,父母也一样,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错误负责。通过道歉,家长塑造了自己关爱他人的行为模式。

每位家长身上都蕴含着改变孩子命运的神奇力量。当你自己从内疚、自责和愤怒中解脱出来的时候,你也解救了你的孩子;当你终止了旧的家庭模式给你的束缚时,你就等于给自己、也给了孩子一份厚礼。她会记住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勇敢地对待自身的缺点,这种勇气与坦率会鼓励孩子做终生的探索与自我培养,而不至于迷失方向。

不可用金钱奖励女孩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利用物质刺激,忽视精神奖励的情况已经不稀奇了。每当孩子考试得了高分,或考取了重点中学,家长就不惜大花一笔作为奖励。

作为奖励,有的家长给孩子买来电脑,孩子如愿以偿了,以后的学习就放松了,甚至后来孩子只是玩电脑、玩游戏、上网,作业都不做,成绩很快就下降了。直到此时家长才意识到:用买电脑来刺激孩子学习的方法欠妥。

现在有些父母只强调物质奖励:

今天女儿画了一张画,奖励一只玩具狗;明天女儿背了几个英语单词,奖励一套漂亮衣服;后女儿在幼儿园得了一朵小红花,奖励一包薯片……孩子的玩具多多,衣服多多,零食多多。

不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教育习惯:

女孩不听话时,反复劝说无效,就用女孩喜爱的食物来达到教育的目的。让女孩去买东西的剩余钱随便给自己支配。

有一位苦恼的妈妈曾说:“我的女儿上初一,为了能让她好好学习,我们家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平时小考90分以上,奖10元;前10名,(奖)50元;进入前5名,(奖)100元;开始还真管用,她一回家就看书、温习功课。可时间一长,孩子明显出现厌倦学习的情绪。我们只好加码(钱),但后来效果不大……真是愁死了!”

还有一位家长许诺女儿,考得好就带她去肯德基。可是去了5次后,孩子说什么也不去了,对学习也不再热心。

家长用钱来奖励女孩各方面的进步,会使女孩产生金钱是万能的错误认识,甚至对金钱产生盲目的崇拜,最终是弊大于利。

所以家长经常用金钱奖励女孩,最终的结果只能危害女孩。

这些物质奖励看上去很凑效,其实,归根到底,物质奖励对女孩来说只是一种刺激,而精神奖励则是促进女孩努力进取的终极动力。

物质奖励无形中让孩子养成娇奢习气,不爱惜物品,不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甚至养成“高消费”的习惯和攀比心理,这些都将成为培养女孩朴素、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的巨大障碍。

女孩的成长离不开物质奖励,更离不开精神奖励,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保证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