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人生运势500问2
19364100000052

第52章 风水(1)

常识篇

什么是风水

风水学说源自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国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把自身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生活,达到与天地万物融合的境界。所谓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生活,就是顺应天道,最有效地利用自然。

要想最有效地利用自然,就得做到以下两点:

1. 将自己身处的环境尽量改造到与自身最为协调的境界。

2. 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选取最佳自然条件。

中国人的这种观念起源于远古时代。远古时代的生产力低下,人类要生存,主要依靠向自然界索取,所以他们对自然,尤其是大地抱有极深的依恋。大地对远古人来说,像母亲般孕育了生命,所以他们认为大地是有生命的。他们认为大地像自身一样,是一个生命体,而且如同人类般有经络、穴位,其对应关系如下:

那么,大地的“生气”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让自然界中的万物焕发生命力,并发展强大的一种要素。中国古人观念里的生气,不是自然科学里所说的阳光、空气、土壤、水等生命的要素,它的范围要远远大于斯,集合了一切促使生命发育成长的元素。当代科学研究认为那是一种“场”,是一种能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影响环境的微波。

风水学是一种中国本土的环境文化,对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重要意义。

风水学与其他学说产生过怎样的文化交流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了一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等学派争相登场,种种学说涌现。这时的人们对宇宙、自然的演化和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古代的天文学、地理学研究在此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初具雏形的风水学在春秋时代吸取了充足的养分,百家争鸣对风水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也为风水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总体来说,风水学在春秋时代有如下发展:

1. 阴阳、八卦、五行、元气等学说产生,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地理”、“阴阳”类的技术性专著为风水学所用。

2. 时局纷乱,诸侯割据,各国动辄迁都,实践机会很多。风水学人才有了大展拳脚的舞台,亦为后代风水学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道教

道教与风水学渊源颇深。道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希望通过对身体的修炼以及对自然的利用,达到成仙的目的。因此,道教对自然环境的利用问题很感兴趣,重视对风水学的研究,一些道士甚至专门去研究风水学。风水学也在这种交流中得到了发展,吸纳了道家的一些方法和理论。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风水学也借由道教的力量得到了传播。

道教与风水学交流的实例如下:

事例 渊源

1 九星说 风水学理气派著名的“九星说”最早源自道教。

2 九天玄女 风水典籍《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中的九天玄女,最早是道教神仙谱中的人物。

3 悬镜 风水学中的“悬镜”由道教的“照妖镜”演化而来。

4 四灵 风水中的“四灵”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原本是道教中四个方位的保护神。

5 《道藏》 《道藏》是道教经典,其中收录了风水典籍《宅经》和《儒门崇理折中堪舆完孝录》。

6 符镇 风水学中的“符镇”是由道教的“符镇”演化来的。

五行学说

秦汉时,五行学说兴起,其具体情况如下:

秦汉时期 邹衍 自然界中的万物有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属性,它们之间相互生克,周而复始,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人们把五行学说与阴阳观念相结合,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

基本理念 影响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发展、变化、消亡都离不开阴阳五行的平衡与协调。 成为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行学说催动了风水学的发展,在社会各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汉武帝时,风水术数名家辈出,使风水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山水美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呈现出混乱的政治格局,人们对政治丧失了热忱,希望寻求其他的精神寄托。中国人本就有“天人合一”的观念基础,许多人选择把更多的热情寄于山水。

更多的关注有了更多的发现,人们注意到,山山水水虽然很多,但是美感方面大有不同,有灵秀之气的山水充满了美感,于是出现了所谓的“山水美学”。

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山水美学”这与艺术更为贴近的知识系统会对风水学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事实上,正是因为有了山水美学,古人才对山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风水学才有了更为完备的理论和更为丰富的实践知识。

这个时期,诞生了大量的风水学著作,也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优秀风水师。

佛教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能在中国广泛流传开来,与其强大的融合性是分不开的。

风水堪舆和道教的神仙方术在中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佛教将风水中的望气、五行、星宿等内容吸纳进来,与佛文化融合,吸引信众。

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是什么

书名 时代 作者 内容 影响

周易 商周 姬昌 对展示了宇宙内部运行规律的后天八卦及其衍化进行了解释和演绎。 是将风水学科学化的一本著作,为后来的风水师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提供了很大帮助。

青囊经 秦朝 黄石公 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讲“化始”,叙述了河图五气、洛书方位与阴阳二气融合而化成天地的定位学理;中卷讲“化机”,讲天地间气依附与方位配合而成一体的动力;下卷讲“化成”,说明了天地间形气方位与各种法则配合后的影响力。 是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

堪舆至匮 汉朝 不详 是理法理论的始祖,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成,用五行的生克原理将住宅与屋主的姓氏联系起来用以推断吉凶。 建立了最早的系统性风水理论,风水理论中法理与形法的分类由此产生。

宫宅地形 是形法理论的始祖,从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成,讲解如何选择堪舆作为城市和宫室的自然地形。

管氏地理指蒙 不详 不详 此书为后世托名三国管辂所著,实际作者不详。该书指出要以五行学说来指导丧葬,帮助人返本归元,将天地人三才统一。书中偏重讲述大地的形势,用物象来比喻地形,以判断吉凶,并对它们进行五行属性的分类。 是一本内容丰富、观点全面的相地术系统资料,对风水研究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葬书 晋代 郭璞 此书专门讲述墓地风水,认为人的祸福、贫富、贵贱都取决于墓地风水的好坏。除了讲述相墓地的方法,还涉及到风水保持的方法、地形选址的方法、葬地吉凶的判断方法等,可用于住宅的勘测。 是风水研究的权威著作,第一次准确地定义了风水的概念,奠定了风水理论,是后世研究风水的重要准则。

催官篇 宋代 赖文俊 把二十四山向转化为二十四天星,用天空中的星象来阐述地上的龙穴砂水。

全书多用隐语,晦涩难懂,虽然流传已久,但是至今也没有风水学书籍对其进行过准确的解释。

地理大全 明代 李国木 此书分为两集。上集偏重形势,收录了郭璞的《葬书》,邱延瀚的《天机素书》,杨筠松的《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葬》,廖瑀的《九星穴法》,蔡元定的《发微论》,刘基的《披肝露胆经》,李国木自撰的《搜玄旷览》。下集偏重理气,收录了曾文的《青囊序》,杨筠松的《青囊奥语》、《天玉经内传外编》,刘秉忠的《玉尺经》附遁庵《原经图说》,赖文俊的《催官篇》附遁庵《理气穴法》,吴克诚的《天玉外传》、《四十八局图说》,李国木自撰的《索隐玄宗》。 是一本风水经典著作的集萃,辑录了大量风水学资料。

黄帝宅经 不详 不详 古人把墓地叫做阴宅,把住所叫做阳宅。此书托名黄帝所作,讲述如何为阴阳宅选址。《宅经》将天干地支与八卦相配合,组成二十四路山向,分别形成阳宅图和阴宅图。每个方向都存在吉凶,选址时需要用罗盘定出吉的方位,才能顺着这个方位修建。 是论述如何为阴宅、阳宅选址的风水经典著作。

灵城精义 不详 不详 该书主张元运说,以此来贯穿形势和理气。上卷讲形气,论述山川形势;下卷讲理气,注重天干星卦的生克吉凶。此书把辩龙辨穴作为风水的基础,认为山川是相对静止的,而时间是不断变化的,要注意时间变化带来的气运变化。 是在风水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典籍。

为什么说中国很早就有自然有机观

大地中的物质对人有影响吗?

西方科学界把世界上的物质分为两种: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所谓有机物质,是指有生命的物质;无机物质,指没有生命的物质。看起来大地在西方传统观念中应该属于无机物质,是没有生命的。可是事实上,大地中包含有无数的有机物质,因此才能耕种粮食,栽种果木。1924年,奥地利科学家鲁道夫·史代纳意识到了长期无休止的耕种让大地中有生命的物质疲惫,降低耕种的产量,遂提出“活力有机农业”一说。他提出使大地恢复活力的方法就是轮作、多样化种植,使用液肥、绿肥、堆肥,使用自然的虫害防治法等。他认为,使用天然的肥料,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对植物的影响安排劳作,就能获得和谐的平衡的生态。

鲁道夫·史代纳提出的方法经过长达八十年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没有丧失,土地也保持了旺盛的肥力。他的方法在国际上广泛流传开来,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时尚的耕作方式。其实,这种所谓的新生事物,在中国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中国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很早在农业上就已进行了实践。中国人认为大地上随季节流转衍生的万物,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物种之间,也体现在不同的空间物质之间,譬如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大地自身气息的流转。只要掌握了这些微妙的联系的规律,根据这些规律耕作、适量适度地索取,就能取得好收成。很显然,这与西方科学界直到20世纪初才领悟的科学道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也就解答了为什么中国的农业文化能领先于世界。

中国人在农业上运用的天人合一的理念运用到房屋建造以及环境的选取中,就被称为风水文化。

大地中不同的物质元素会对粮食的生长产生影响,同样,作为大地上生物的人类,也受这些元素的影响。人的身体与其他动植物一样,也是由不同物质组成,这些物质包括有机元素与无机元素,铁、锌、钙、钠、镁、有机蛋白……不同的元素按不同的结构方式和含量多少结合,就能形成不同的物质,导致同种物质不同的状态。有些元素,譬如铁、钙、锌,对人体是有益的,但是数量多了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有些物质,譬如说砷,即使数量不大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大地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所谓的“地方病”,就是生活在某个地域中的人由于水土中所含微量元素问题引起的疾病。而一些地方是有名的长寿村、长寿县,也是与大地中的元素对人体带来的影响密不可分。风水之所以能通过对地貌、水土的勘察给人带来健康,就是因为风水师掌握丰富的经验,知晓什么样的地貌对人体好、什么样的流水能给人带来身体健康,是天人合一的观念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什么是风水中的“气”

古代中国人认为,风水不是迷信,而是一种严肃的自然科学。早期的中国人都信仰风水,有文化的人更会亲自投入到风水学的研究中来,把研究风水作为一种兴趣,更多的也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得到更大的便利。在古代,风水学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婚丧嫁娶、修房建墓,都需要翻看黄历看吉凶,聘请风水师勘察风水。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遵守着自然法则对生活的影响。然而,风水并不全然意味着对自然的屈服,也有改变的意图:如果那天做某事不吉利,或者房屋的选址不吉利,风水师还会给出专业的趋吉避凶的方式方法。

那么,风水所谓的“吉”与“不吉”究竟指什么呢?风水讲“藏风得水以聚气”,能把“气”留在居所中就是吉利的住宅。这种“气”能对人体产生非常好的影响,使人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做事顺畅,因而具有神奇的“好运”。但是,“气”究竟是什么,中国人自己并没能给出答案。

1978年,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创生时期所发生的信息,这一伟大的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发现,在宇宙创生时,太空中充满了看不见的光,即微波辐射。微波是天地诞生之初的能量,催生了其他物质。他们的研究成果,让人们联想到了中国风水学中捉摸不透的神奇物质“气”,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气”也有催生万物的力量,与万物起源有极深的渊源。

能有效接收微波的地方,往往也是风水学中认为的“气”很旺盛的地方。

风水学中所谓的化煞之法,与微波有很多共通点。

中国文化中另一神秘难解的部分“气功”,也与微波有不解之缘。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气功师所散发出来的“气”,就是微波。气功师发微波,对人体产生有益的影响;而种子经过微波的照射,发芽率会大大提升。“气”之所以会对人体产生益处,是因为微波穿透了人体皮下组织,进入筋肉间,增强了气血运行,由此收到了祛病强身的效果。

无论是气功的“气”还是风水学的“气”,都是对微波的运用。而风水师的工作,就是找到对人体有益的微波聚集场所——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就制造出这样的场所,即所谓的“调理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