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佛修大智,道养心性:成大事不可不知的佛道智慧
19363100000034

第34章 我们自己导演了人生的平庸(3)

三更时分,光藏被叫醒去见东云禅师。禅师温和的对光藏说:“你也许不知道白天是我为什么骂你。我现在告诉你,佛像是被人膜拜的,雕刻的人需要有虔诚的心,才能雕刻出庄严的佛像。白天我看你汲水的时候,水溢出了桶外,虽然溢出的只是几滴水,但那都是福德因缘所赐予的,而你却毫不在乎。像你这样不知惜福、轻易浪费的人,又怎能雕出传神的佛像呢?”光藏对禅师的训示颇为感动,歉敬不已。在一番反省之后,光藏决定做一名佛门弟子。若干年后,光藏终于成为一位雕刻技艺独树一帜的一代宗师。

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雕刻技术?禅师说,你要有一丝不苟的禅心才行,这其实正也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先将人做好了,才能讲修禅。佛其实是“人”的升华,如果,生活中的你还在幻想成佛,那就赶快行动,好好地作一个人吧。

做人难,难做人。是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做人,还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做出一个个高难度的杂耍技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多少沧海变为桑田,生活会将正确答案告诉你,时间能证明一切。做人、做事的道理虽然长篇累牍,并且都有其屹立不倒的理由和根据,但褪尽浮华,你会发现,做人之道其实只有四个字:规规矩矩。

修禅之道就在于,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做到了这两点,才算迈进了禅的门槛。

我们自己导演了人生的平庸

有些植物,种子种下去,发出的芽非常好,应该前途无量,但结果却长不大,枝叶并不茂盛,这是“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是虽然花叶扶疏,但没有结出果实来。

如果以这两句话来看自己的人生,大多可以说是“秀而不实”的。年轻时,想如何如何,最后得了结论,觉得自己是没办法做到的。个中原因,在于自己,无关他人。

自己的结果如何由自己决定。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参访行脚禅师。

路上,宗圆因为不能忍受跋山涉水的疲劳困顿,所以几次三番地闹着要回去。

道谦禅师于是安慰他说:“我们已经决心出来参学,而且也已经走出了这么远的路,现在半途放弃回去,实在是可惜啊。这样吧,从现在起,路上如果有我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为你代劳,但只有五件事我帮不上你的忙。”

宗圆问:“哪五件事呢?”

道谦禅师泰然自若地说:“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道谦禅师的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宗圆终于有所领悟,从此再也不提行路辛苦之事了。

人生中的成功都是由自己主动去做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念引导自己,总是被动地做事,那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个长跑运动员参加一个5人组的比赛,赛前教练对他说,据我了解,其他4个人实力并不如你。结果,这个运动员轻松地跑了个第一名。

后来,教练又让他参加了另外一个10人组的比赛,教练把其他人平时的成绩拿给他看,他发现别人的成绩并不如自己,他又轻松跑了个第一名。

再后来,这个运动员又参加了20人组的比赛,教练说,你只要战胜其中的一个人,你就会胜利。结果,比赛中,他紧跟着教练说的那个运动员,并在最后冲刺时,又取得了第一名。

后来他又一次参加比赛,赛前,关于其他运动员的情况,教练并没和他沟通过。在5人组的比赛中,他勉强拿了一个第一名;后来在10人组的比赛中,他滑到了第2名;20人小组的比赛中,他仅仅拿了一个第5名。

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次各个组的其他参赛运动员与他第一次参赛时队员的水平完全相同。

人与人之间能力与水平的差别不在于别人比你强多少,而是你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处于什么位置,苗而不秀或秀而不实的结局都是自己造成的。

人生中不会永远有人告诉我们其他人的实力和能力,于是面对着周围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么开始茫然无措、妄自菲薄,主动地把自己“安排”到一个较低的位置上;要么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成为“儿时了了,大未必佳”之人。这也许是前进的路上许多人要走的一条路。即便自己曾经是一块金子,也会因为自己的原因逐渐黯然褪色为一块铁,甚至甘心堕落为一粒沙。

可以平凡但不要平庸,平庸是人生的悲剧,而我们自己往往是悲剧的导演。因此,千万不要走入苗而不秀与秀而不实的境地。

时不我待,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一切事物都是迁逝不已的,有如川流。正如两千多年前,先圣孔子在河边说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水是不会有重归的,时间也不会重返,所以要珍惜时间。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一个意味深长的谜:“世界上哪样东西最长又是最短的,最快又是最慢的,最能分割又是最广大的,最不受重视又是最值得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消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对于这个谜,众说纷纭,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捉摸不透。

直到有一天,一名叫查第格的智者猜中了。他说:“最长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远无穷无尽;最短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使许多人的计划都来不及完成;对于在等待的人,时间最慢;对于在作乐的人,时间最快;它可以无穷无尽地扩展,也可以无限地分割;当时谁都不加重视,过后谁都表示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时间可以将一切不值得后世纪念的人和事从人们的心中抠去,时间能让所有不平凡的人和事永垂青史!”

那么时间到底是什么呢?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于活着的人来说,时间是生命;对于从事经济工作的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时间是资本;对于无聊的人来说,时间是债务;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财富,是资本,是命运,是千金难买的无价之宝。

一年春天的某个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喜鹊就来到了猫头鹰先生的家门口,欢快地叫着:“猫头鹰先生,快起来,借着早晨明媚的阳光,练习我们的捕食本领,不要再睡懒觉了。”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身体一动不动地蜷屈在窝里,懒懒地说了声:“是谁呀?这么早就上这儿来瞎叫,我还没有睡醒呢!啥时练不行,我还得再睡一会儿。”喜鹊听了这话,只好独自锻炼去了。

到中午,喜鹊又来了,一看猫头鹰虽然醒了,但还是在床上躺着,喜鹊刚要说话,猫头鹰抢着说:“天还长着呢,练什么呢,赶趟,趁早还是休息的好。”喜鹊说:“已经不早了,都到中午了,你该捕食锻炼了。”可是猫头鹰还是不动。

太阳落山之前,喜鹊又飞到猫头鹰家,看见猫头鹰刚刚起床洗脸,就对他说:“天要黑了,我要休息了,你怎么才洗脸啊。”猫头鹰说:“我就这习惯,晚上饿了我才开始捕食。”喜鹊说:“这么晚了你还能捕到什么食。”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猫头鹰拍打着翅膀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累得筋疲力尽,什么食物也没捕到,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也哇哇地乱叫,声音非常难听。

当然这只是个小小的寓言故事,如果猫头鹰真的夜间去捕食,非得饿得从树上摔下来不可。可是这则寓言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珍惜时间。古人说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昨天和今天没什么大区别,今天和明天也没有不一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往复,但是我们个子长高了,慢慢又变矮了,头发由黑变白,这时才刚想起,该学的没有学,该会的没有会,该做的没有做,过去的时间却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 :“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

当代有多少人都在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等现代化设施,可是,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