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19361200000086

第86章 抗倭名将的悲喜人生

——黄仁宇评传戚继光(1528—1588)

王朝的危难时刻,尤其是外患加身的时刻,就极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去拯救摇摇欲坠的国家政权,使生灵免遭涂炭,山河得以完好。时势呼唤这样的英雄,急盼他们勇敢地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力挽狂澜。他们的出现是家国之幸,时代之幸。

当我们回过头去揭开历史的面纱,但见在无垠沙滩上的千军万马中,他以勃发的英姿傲然挺立在一个时代的风口浪尖,其豪情万丈,引得后人无限惊叹。虽然一个英雄改变不了历史的进程,但他的所作所为足以影响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追溯到那16世纪,我们不应只想到当时王朝的雾霭沉沉,而应该看到,在广袤中土的东南,尚有一位为了国家民族存亡而奋勇抗倭的英雄,正拨开那一隅上空的阴云,为王朝打开一片晴空。此人不用作他想,自然就是明史上最有名气的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一生最辉煌的时刻就在明世宗嘉靖年间。作为一个武将,他的辉煌代表国家的动乱。当时明朝的君臣正沉迷于“大礼”及其时间的斗争,而管理国家内部事务的朝臣们也浑浑噩噩,百姓生活则困苦不堪。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明朝此时的东南沿海遭受葡萄牙军队的侵袭和倭患也变得白热化,虽然后来葡萄牙军队被赶走了,但是倭患情况却丝毫没有改善,国家此时正值内忧外患的窘境。

东南沿海的倭寇祸患明初就有,但那时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嘉靖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那些海商大贾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倭患已经一发不可收拾。

戚继光作为一名水兵指挥官,不可能扭转整个国家的命运,他能管的也就只有东南这一亩三分地不被外来民族欺负而已。继承了父亲的都指挥佥事职位,戚继光负责宁波、绍兴、台州(今浙江临海)三府。这时候他没有受到严嵩等人的迫害,皆在于他受到与严嵩对立的权臣内阁宰相张居正的庇护。

带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灭倭志向的戚继光一到三地上任,就看到旧军作战能力超差,这样的烂兵想打赢倭寇和奸商,那肯定是做梦。因此他认为当下最紧急的就是整顿水兵。

那时候东南沿海的百姓一直深受倭寇的掠夺之苦,曾经自发组织抗倭,但是百姓毕竟不是军人,无论武器上还是体力上,远远不及真正的军人武装力量。于是戚继光将强壮的民众组织起来,再加上原有的水兵,组成了新的队伍——戚家军。他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沼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

这一系列军制改革后,一支全新的军队出现在浙东沿海战场,抗倭形势很快转变。戚继光不让数量有限的部队分兵把口,而形成一个拳头主动出击,在台州九战九捷。大感惊恐的日本海盗转而窜扰福建、广东沿海,戚家军也随之南调。戚继光根据倭寇在海边游动需要一些据点和岛屿作为巢穴的特点,以主动攻击为主,其中夜袭横屿岛一仗歼敌2000人,使得当时的将军谭纶都忍不住发出感叹:“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如此之震,军功未有如此之奇者。”

正像学者郁达夫所说,戚继光“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戚家军在浙江、福建、广东三省转战10年,日本海盗只要见到他,腿肚子就抽筋,头皮就会发麻,哪还敢再来捣乱。

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戚继光总结了水战、陆战的经验,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这部有关“海军陆战队”的兵书,比之金庸笔下的《武穆遗书》,恐怕也毫不逊色。

可惜的是,这位勇猛无匹的抗倭名将,曾立于海岸发出“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草笑生平;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这等豪言壮语的戚家军领导人,在明神宗万历年间,随着庇护他的张居正失势而受到排挤,归乡而逝,结束了自己在史册中的最后一笔。此后,明朝东南沿海再无名将守护,倭寇虽减,然而葡萄牙侵略者却多次骚扰明朝领土,久占澳门不还,最后澳门终落入外人手中,至此与国家分别达400余年。

戚继光的一生可以作为一个悲喜剧来看。他英勇抗倭,无限风光,可是他与张居正过从甚密,张居正下台之后他迅速地坠入了寂寞和凄凉。黄仁宇也在《万历十五年》中明确地言出,戚继光本是这个朝代最有才能的将领,其被劾罢官三年以后仍不能见谅于神宗万历,原因全在于他和张居正的关系过于密切。

但是,在万历一朝,想做一点事就不得不处理好与当权者的关系,否则根本无立足之地。戚继光数度遭遇弹劾,但都被张居正给压下来,就连与戚继光有隙的同僚,张居正也不动声色地调开。他那些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也都是在张居正的支持之下完成的。可见,相比于其他将领,戚继光还是聪明的。他的谢世虽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但他在生前所受到的重视,仍然大大超过了其他将领。他那抗倭的英勇气势,依旧于历史的烟波之中浩然长存。

【名家巡礼】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抗日战争期间在南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无数青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