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19361200000050

第50章 无字碑上,写满了一代女皇的盖世之功

——翦伯赞眼中的武则天(624—705)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摘绝抱蔓归。”当次子李贤作这首唱词给母亲听时,不知武则天心中作何感想。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而她,一位小女子为了自己的地位已经亲手害死了两位亲骨肉。那个没有名分的小公主,成了她走向皇后之位的牺牲,而长子李弘也成了她走向帝位的障碍,于是这位太子年纪轻轻便“暴卒”了。李贤进驻东宫后,面对母亲对权力的敏感与铁腕作风,心中倒是整天惶惶然,一首《黄台瓜辞》使得一个忧心忡忡仍不免死于母亲之手的悲剧王子的形象,恍然若现。

确实,走向权力巅峰的路总是充满着血雨腥风,何况是在封建时代,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要一个弱女子从若干的权谋家与政治家的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付出的代价要比别人多上何止千万倍,但武则天做到了,她一步一席一叩首,在忍耐、等待与主动出击的政治游戏中,游刃有余,她终于甩开了庸才丈夫,废掉了第三子和更加平庸的儿子李显,自己坐上了那个从来都是由上天的儿子独占的宝座,以女儿身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朝第一君。那是公元690年,则天武后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而这一年她已是67岁的高龄。

一朝江山在手,这位政坛“铁娘子”将她的治国之路走得甚是精彩。这正应了那句小女子翻身的话:“谁说女子不如男。”武则天在太宗李世民身边,耳濡目染,颇得其几分风韵,因此将整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后世的“贞观遗风”便是对她最好的评价。史学家翦伯赞认为:“武则天之所以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不仅因为她善于利用她的美貌和机智,更重要的是她作为一个被放逐到‘感业寺’的宫女(尼姑),经过几番努力又回到宫中,并且逐步做到昭仪、皇后,最后敢于冒封建社会的大不韪,宣布自己为一国之君,更重要的是她一生在政治上的举措,基本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向前发展的作用。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叛逆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功臣。……替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确实如翦伯赞先生所说,在武则天称帝之后的十余年中,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世、治国等各个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气魄。

说起武则天治国之法,最值得一说的是她对人才的重视与选拔。她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都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了广揽人才,她发展和完善了隋以来的科举制度,并且允许自举为官、试官,还设立员外官。此外,她还首创了殿试和武举制度,为更多、更广地发现人才和搜罗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比如,中唐名将郭子仪就是“自武举异等出”。这样,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终有一批“文似仁杰”,“武类休武”的能臣干将为其效命,有力地维护着武周的政权。同时不应该忽视的是,开元时代的政治家大都是武则天时代培养的。

武则天也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她说“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可见她也悟得了“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三昧,先解决农民的命根子:粮食问题,从而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国家。这样,在她执政的年代里,农业和手工业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

同时,她在抗击外族的入侵,改善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也做了很多努力。当然,在武则天掌权近半个世纪的时期内,也有很多过失。她重用酷吏,奖励告密行为。使不少贪官污吏横行一时。他们刑讯逼供,任意诬陷其他官员,使不少文臣武将蒙受不白之冤。这使得她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她放手选官,使官僚集团急剧增大,官僚机构膨胀,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负担。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费大量财资和劳力。这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延缓了生产力的发展。

在功与过的交织中,武则天的皇帝生涯渐渐走向了尽头。病入膏肓时,她留下了废除帝号的遗诏与一块无字碑,便撒手人寰。而这块屹立在咸阳乾陵的“无字碑”却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让后人们去想象、去猜测。关于“无字碑”,最主要的说法有三种。

一说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不是文字所能表达的。二说武则天自知罪孽深重,立了碑文恐怕更招世人骂,还是不写为好。三说武则天想让后人去评说她的一生。她作为一位女子,却能在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并到达了权力的巅峰。她要后人客观地评价她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与自己有利益冲突的儿子李显肯定不会对自己作出客观、公允的评价。所以,武则天干脆将自己一生的功过是非交与后人作出评价。

无论哪种说法,湮灭不了的是一代女皇的丰功伟绩,昭昭于世。诚如宋庆龄对她的中肯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翦伯赞先生也认为:“武则天是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斐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高盖世。”

一代女皇,以一块无字碑保持着自己沉默的姿态,这一沉默便是千年。千年前,那个“抱在娘怀也娇嫩,不爱胭脂爱乾坤”的女孩子,在天真烂漫的年纪里,可曾想到,自己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独一无二”,留给史书一页新,却惹得后人论古今……

【名家巡礼】

宋庆龄(1893—1981),少年时代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后在东京担任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世称“国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