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19361200000023

第23章 不识时务的俊杰

——司马迁眼中的韩信(—前196)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功劳之大可与周公、召公、姜太公相比),后世血食矣(可以长期享受祭祀,名垂千古)。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司马迁在这一段话中,显然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那就是:你韩信要“谋叛”,就应该早一点动手。在你手握重兵形势十分有利的时候你不动,偏偏在兵权已失形势对你不利的时候你才想动手!司马迁的这种语气,显然已经表达了对韩信的无限同情。

韩信对于汉朝的建立居功至伟,高祖刘邦曾对他这样评价,“连百万之师,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但在封建社会,能够获得帝王这样的评价,既是幸运,也是不幸,有过人之才而不能被用,就如同怀璧夜行,只能招来杀身之祸。

可惜,这一点韩信直到死时才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韩信一生以冤屈死亡结束,却以屈辱贫困开始,但贫困的韩信却素有大志。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一老妇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韩信对她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低下身来,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秦末乱世,是英雄大显身手的时候,韩信先投项羽,不得重用,后又投奔刘邦,只得到一个小官——连敖,但很快就“坐法当斩”。幸好在刀砍向他脖子之前,他仰天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以斩壮士!”这一叫打动了监斩官夏侯婴。韩信非但没死,还被提升为治粟都尉,但治粟都尉离韩信的理想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韩信选择了逃离。幸好萧何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才有了后来刘邦的封坛拜将。

由一个逃兵,一跃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韩信终于等来了大显身手的时候。这时的韩信对刘邦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但韩信对刘邦的温情存在着误解,刘邦是作秀的高手,其演技在古代帝王中堪称一流。但刘邦对韩信的赏识最终赢得了韩信的死心塌地。人无完人,刘邦打仗不行,他的能力做帝王却绰绰有余。韩信战无不胜,在政治上却显得很幼稚。刘邦之所以厚待韩信,背后的用心昭然若揭,他表面的信任其实掩盖的是背后的不信任,他越是对韩信客气越说明他把韩信当成了外人。

而韩信在政治上的拙劣表现最后却使他连刘邦这种表面的信任都丧失了。他率军攻齐,为争夺功劳,听从辩士蒯通的建议,不顾郦食其的生死,乘虚偷袭齐国,使齐王田广用油锅烹掉郦食其。韩信如此行为,使刘邦失大信于天下。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韩信乘人之危,挟功邀赏,请封为假齐王,称:“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愿为假王以镇之。”刘邦于是将计就计,封他为齐王,韩信这才发兵帮助刘邦。刘邦引兵追项羽,并调韩信、彭越率军来剿项羽,但此二人皆不听调遣。刘邦被项羽一个回马枪,杀得大败。刘邦无奈,只好听从张良的意见,把“自陈以东至海”之地,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韩信、彭越得到了好处,这才率军前来(最后垓下一战,消灭项羽)。

韩信的败亡在于其首鼠两端,犹豫不决。早在韩信平齐败楚杀广田等将时,项羽曾派人游说韩信煽动他背叛刘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诱饵,遭到拒绝。蒯通多次暗示韩信,若背叛刘邦则“大贵”,他毫不动心。

对于别人的劝告,韩信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

韩信对刘邦可谓忠心,但他又不甘心放弃自己既得的利益,处处要挟刘邦,与刘邦心生嫌隙,为以后的惨死埋下了伏笔。后来,张良劝他功成身退时,他又放不下到手的富贵,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被杀的危险。

韩信评刘邦、品项羽,入木三分,但唯独对政治一窍不通。他的理想不在于称王,而在于成为一方诸侯,在他的理想中,完全没有政治的残酷与欺诈。辩士蒯通在游说韩信脱离刘邦时曾给过韩信一次有力的忠告,提出“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死死地追随刘邦不是件好事,他还自以为功高“汉终不亏我”,最终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韩信的幼稚还在于他不懂得收敛自己。刘邦称帝之后,他更是狂妄自大、自恃功高,庇护刘邦憎恶的项羽部将,并羞与绛侯周勃、将军灌婴同等地位。由于他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以至于当时军中兵器均刻上“不杀韩信”四字。韩信也自恃功高,以为刘邦不敢杀他。但刘邦得天下后,恐他造反,无人能敌,又见他十分狂傲,终于动了杀机。

后来,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这时有人密告韩信谋反,吕后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骗他入朝,斩于长乐宫中钟室里,并被诛灭三族。韩信被处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韩信的死是其人格造成的悲剧,他过于张扬自我,不注意收敛,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终于犯了君主的大忌而被灭族。一代名将就这样以悲剧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名家巡礼】

司马迁(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继父职任太史令,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影响代代史家。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