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生就是养阳气:男性健康的革命
19357600000014

第14章 阳气变成了毒气,伤了卿卿性命(3)

2.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功能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在民间,初起感冒时,常用葱白连同葱头与豆豉煎水喝,也可用细葱2~3茎,与生姜1片煎水代茶饮。身体虚弱或年老体弱之人,受凉感冒后,最适宜用葱白3~5茎,同大米煮成稀薄粥,频频食用。

除上面的方法外,我还从《伤寒杂病论》中学到了一个秘方——桂枝汤。桂枝汤由五味药组成: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将这五味熬在一起,就是一碗治风寒感冒的“酸辣汤”。喝完后盖上被子发汗,不久身体就会有轻松感。

风邪,抢走阳气引来百病

《素问·骨空论》指出“风为百病之长”,“风者,百病之始也”。风,实际上就是空气当中流动的气。中医里讲,风邪是不会单独伤人的,它一定会夹杂着寒、热、暑、湿、燥。

在自然界,风是气候变化的先导。风,四季都有,善动而多变,来去无踪。在人体,风邪是外感发病的最主要的因素。中医将风称为“百病之长”,将能引起风性特征的病变反应的外在病邪称为风邪。

风邪善动不居,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故为阳邪。且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男人们大多不拘小节,体力往往比女人好些,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保护自己。对着窗口睡觉,晚上睡觉不知道盖好被子,这就给风邪的侵入提供了机会。由于风性轻扬、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但初起一般多在上部、外部和体表。

风邪致病,主要有下面两个特点:

1.风邪致病多见于春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风邪为病有内风、外风之别。外风由自然界风邪侵入而致。凡寒、湿、燥、热等邪多可依附于风而犯人,如风寒、风热、风湿等。风邪实为外感疾病的先导,是导致人体患病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身体内部脏器与脏器之间、经络与脏器之间、经络与经络之间出现了冷热不均,出现了不平衡、不和谐的时候,各种病邪就会在风的引导下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出现疾病。

2.风邪常伤人上部、肌表、腰背等属于“阳”的部位,而见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如游走性关节疼痛;皮肤瘙痒,发无定处;以及中风的卒然昏仆等症。《素问·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致病多动摇不定。凡临床上的眩晕、震颤、四肢抽搐,甚则角弓反张等,多属风的病变。内风则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生,如肝风内动的头目眩晕、四肢抽搐,甚则卒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防风邪首先要注意清除体内积热。平常要多到空气清新的园林山野之中,尽情地呼吸清新空气,排出胸中的郁热之气;也可以适当选用一些稍稍偏凉,又具有解除内热作用的食疗方法,如竹叶粥、菊槐绿茶饮等。

除此之外,由于风为春季的主气,在多风的春天更要防止风邪致病。首先要注意防风、避风,莫要因为天气回暖就“春风得意”,中午天气一热就脱衣。大家应该适时增减衣物,预防“倒春寒”,同时提倡室内白天通风,但夜间一定要关好门窗,莫让风邪侵入。另外,也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

一、痛风——几只螃蟹带给男人的灾难

最近有参加几个饭局,因为是谈生意,遇到的都是成功男士,大家在交流时总是听到这些人不停地抱怨,说被痛风病可折磨透了。我就顺便问了下这些被痛风病困扰的成功男士们,平时饮食上都喜欢吃些什么。结果,三四个都说:“平时比较喜欢吃寒性的食物,夏天的时候,最爱吃螃蟹,特别是配点儿冰镇啤酒就更是惬意啊。”我一听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他们所患痛风病跟螃蟹有关系。螃蟹是生活在水底下的,是寒性很重的东西,我们平时吃螃蟹的正确吃法应该是加苏叶一块蒸煮,再用姜汁蘸着吃。我们知道姜是大热之物,刚好祛除了螃蟹的寒性。喝白酒或黄酒,也可以祛除寒气和湿气。

很多痛风病人都是久治不愈,为什么?一方面是因为寒湿之气一旦进入体内扎了根就不容易排出去,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病人改不掉他的一些嗜好,而这些嗜好一般都与肉食相关,胡吃乱吃就吃坏了。特别是那些平时吃海鲜、喝冰啤酒的人,更容易造成寒湿,对身体的伤害更严重。

针对寒湿过重造成的湿邪,我采用通经络的方法,因为湿邪导致气血淤滞,只有先打通血脉再慢慢调理饮食才能治好。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其生理功能主要是运化、统血,主肌肉和四肢。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人体的肌肉四肢皆赖其煦养,清阳之气靠脾气的推动以流遍全身,脾脏的功能健旺与否,往往关系到肌肉的壮实和衰萎。关节炎、脚趾痛等均为疾病的症状或称为表象,而不是病因,脾脏患病才是痛风疾病的病因所在。治疗时重点在于治疗脾脏,恢复脾脏的运化功能,使其经脉滑利、气血流畅、代谢加快,促使病情逐渐好转。同时还要对其他脏腑的经络做全面调整,避免并发症,这也有利于痛风病症的恢复。这时外关穴、阳陵泉就成了首选穴位。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它是手少阳三焦经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交阳维脉,具有联络气血、补阳益气的功效。阳维脉主要维系、联络三阳经,主一身之表,外关穴也是以治表证为主。

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属足少阳胆经,是五输穴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为筋气聚会之处,具有疏肝利胆、强健腰膝、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阳陵泉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

具体操作方法为:每天用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揉压脾俞穴和阳陵泉,以画圆的方式按摩;用拇指的指腹向下按压外关穴,以画圆的方式按摩,左右手交替进行。

痛风病患者一定要忌掉寒凉的食物,只吃性平、性温的食物,同时每晚用温水泡脚。

二、“春捂秋冻”防风邪

现在很多男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懂得防冻保暖。春天刚刚暖和,就忍不住脱掉了身上厚厚的羽绒服,马上单衣单裤、西装革履就开始四处忙碌,其实这对身体非常不好。民间有句俗话叫“春捂秋冻”,意思是春天来了,不要因为天气变暖,就马上脱掉棉衣,这很容易使寒气入侵而致病。从古至今,许多养生者都十分重视“春捂秋冻”,就是早春季节不要急忙把棉衣脱掉,以免感染风寒;初秋来临,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以免气候乍冷乍暖,反而受凉。

初春气候多变,乍暖还寒,早晚温差较大,且常有寒潮来袭,加上此时人体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对外界适应和抵抗能力较弱,如果衣着单薄,极易感染风寒。特别是老年人,抗病力差,稍受风寒,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脏器缺血,易发生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中风、冠心病等疾病,危及健康。唐代医家孙思邈就主张“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食不消、头痛”,穿衣宜“下厚上薄”,以养阳收阴。这种防寒保暖方法,能够维护人体正气,抵御邪气。

初春时节,我们应做好防风御寒的准备,不要顿减衣物,被褥也不可马上减薄,应时备夹衣,根据气候寒热变化,随时添减,以安度早春。

人体下部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而不能把衣裤鞋袜穿得过于单薄。很多男性为了方便或者风度翩翩往往轻装上阵,一不小心风邪钻进体内,就会后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