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19357100000005

第5章 抱朴——本色是最绚丽的色彩(2)

“六亲不和,有孝慈”,学者们对此的解释一般是,如果家庭是个美满的家庭,一团和气,大家和睦相处,那么个个看来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标榜谁孝谁不孝。如果家中出了个孝子,便有不被认同的不孝之子,因此,六亲不和,才有所谓的“父慈子孝”。同理,“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不希望历史上出现太多的忠臣义士,因为历史上的忠臣无不生于生灵涂炭的乱世,忠臣的出现往往反映了一代百姓的苦难。如果国家风调雨顺,永处太平盛世,人人自重自爱,没有杀盗淫掠之事,那么也就无所谓忠奸之分了。

时代如此,国家如此,平时为人处世也是如此。有人说:“越显摆什么,就说明他越缺少什么。”确实如此,一个总是夸耀自己一身名牌的人,往往是“穷儿乍富”,裤腿上的泥巴还没洗干净,只能靠炫耀名牌来掩饰内心的自卑;一个总是口出狂言,大言不惭的人,往往是绣花枕头大草包,半瓶醋叮当响,因为内心十分惶恐,所以只能靠豪言壮语来给自己壮胆。

同样的道理,一个开口闭口总说自己是多么幸福的人,往往过得并不幸福,否则他无须时刻提醒他和别人自己很幸福;而一个开口闭口总是喊忙的人,往往并没有忙到焦头烂额的地步,否则他也没有时间喊忙。

比如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徐渭,诗书画文皆通,堪称全才,其中最出色的是绘画,徐渭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朱耷、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大气,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受人们推崇。其书法擅长行草,成就稍逊于绘画。

然而,徐渭却常常喜欢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把书法列在第一,却把绘画排在末尾。为什么徐渭会这样排?那是因为他有绝对的自信,认为自己的绘画绝不会因自己的刻意贬低而真的降低地位。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例如我们身边总是会有些人开口闭口就是“我这人特别耿直”、“我这人说话直来直去”,这样的人往往花花肠子并不会太少,相反,那些总说自己傻呵呵,总爱讲自己糗事的人,往往不失几分精明。

所以,我们评价一个人,看待一件事的时候,除了“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如何仅看一个人标榜什么就相信什么,非但无法获得真正的认识,还有可能得出和事实相反的结论。

心不乱,就没有乱局

老子曾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说,对于贤人不特别关照有加,就可以防止人民争名夺利;对稀有之物不特别看重,就可以防止人民偷盗;不让人民看到能够引起欲望的东西,就可以让人民的心不乱。

在这里,老子提出的“使民心不乱”的观点确实很有创见。《天下无贼》里,葛优演的黎叔说:“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只要心不乱,就没有乱局。在种种乱人心的因素中,欲望是最能够让人心乱的。

有兄弟二人,一同外出经商,赚到了一大笔钱。

在一同回家的路上,哥哥心里贪念忽生:现在这荒郊旷野,四处荒无人烟。我如果将弟弟杀死,那么所有的钱都是我的了,此生便无后顾之忧,再也不用为生计奔波了。

这个时候,弟弟心里也是同样的想法:我离家千里外出经商,其中的辛苦实在难与人道,这里异常偏僻,空旷无人,我何不将哥哥杀死,取了全部的钱财,此生无忧了。

兄弟二人各怀恶意,因此言语和眼神均现暴戾之色。

正值千钧一发之际,兄弟二人忽然想起平日里的手足之情,那一瞬间,两人心中生出了深深的悔意,几乎不约而同地挽手共至河边,将钱财全部投入水中,相视而笑。

过了一会儿,两人互问:“咱们将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财弃于水中,为什么还如此欢喜雀跃呢?”随即两人各自回答:“我们因为钱财而生了歹心,今天把这害人的钱财和贪欲一并丢弃,从此兄弟和睦!”

这一对兄弟差点因为贪欲乱了方寸,眼看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就要上演,幸好他们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让头脑又重新获得了理性。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这对兄弟一样悬崖勒马。

有一次,两个好朋友散步来到一片小树林边,忽然看到树林里有个小和尚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边跑一边喊,“不好了,树林里面有吃人的妖魔”!

这两个好朋友听着很奇怪,这片树林他们常来,怎么会有妖魔呢?于是他们决定进去看看。结果,在树林里的一棵大树下,他们看到了一个树洞,树洞里面,隐约是一大堆金灿灿的黄金。

两个朋友一看到那么一大堆黄金,眼睛都亮了,于是商量着如何把这些黄金占为己有。其中一个就对另一个说,现在快晚上了,不如这样吧,我守着黄金,你先回家带点吃的过来,我们吃点东西等到夜里,就把这些黄金偷偷运回家。那人点点头,就走了。

在路上,回家拿食物的那个人想:“这些财宝虽然多,但是两个人分总不如一个人独吞来得好。”想到这里,他打定了主意,在带的酒肉里面下了毒,打算毒死他的朋友。

谁知道,等他带着有毒的酒菜回到树林里,等待他的居然是朋友的当头一棍子。棍子敲在后脑勺上,那人当场就咽了气。

原来,留守树林里的人也跟他有一样的想法,想要独吞财宝。

在杀死了朋友后,那人便盘腿坐了下来,拿起朋友带的酒肉吃了起来。没吃几口,他就感觉肚子里一阵剧痛,紧接着剧毒发作,他也死了

在死前的一瞬间,他突然想起那个小和尚的话:“树林里面有吃人的妖魔。”

人心就是如此,欲望当前,脆弱不堪,心一乱,理智就会烟消云散,变得无所不为。

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子说的“不见可欲”是有他的道理的,既然欲望无法战胜,就干脆远远躲开,以免心乱最终造成悲剧。

不矫揉,不造作,是生命的原生态

“矫揉造作”是老子最反对的生命状态,老子曾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即那些真实的言论是不需要靠华丽的词汇包装的,被华丽词汇包装的言论一定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东西不需要美丽的包装,因为真实本身就是最美丽的。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染缸中,我们很多人都被染成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自己本身的颜色早已经分不清,以至于后来都忘记了自己当初的颜色是什么。本色就如同阳春白雪一样稀有,而保持本色亦成为一件不易之事。

王宝强之所以能在《士兵突击》中成功饰演许三多一角,就是因为他仍保有本色。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分不清他究竟是王宝强还是许三多,王宝强有着许三多一样的淳朴、一样的谦卑、一样的坚毅,即使是在他成名之后,他依旧是那样一副灿烂的笑容,言语行动依旧淳朴自然。

康洪雷对王宝强的未来这样评价:“人的未来不能设计,没有人知道明天是晴天还是雨天,是刮风还是下雨。但人总要成长,谁又敢说,本色的王宝强成不了世界巨星。”

本色的王宝强能否成为国际巨星还是个未知数,但是依旧本色的张曼玉已经成了一代影后。如果说张曼玉的成名80%靠的是机遇,那么剩下的20%则是靠她本身特有的气质和不懈的努力。

张曼玉从小就喜欢电影,但没敢做明星梦。机缘巧合,她当上了广告模特,也慢慢知道这是一条通向影坛的道路。1983年,十八岁的张曼玉报名参加了当年的港姐选美大赛,并在决赛中获得亚军和“最上镜小姐”的荣誉。从此,人们便认识了这个容貌秀丽、活泼可爱的小姑娘,而她的职业生涯和人生理想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她的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给人曼妙灵秀、温雅纯净的感觉,身材修长、笑容纯真、娇憨可爱,乌黑飘逸的长发、明亮慧黠的双眸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相貌在演艺圈里算不上最漂亮,但绝对算最有特点,她的美丽无法复制。在这么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张曼玉一直保持着清丽自然的本色,也正因为如此,她成为影迷心中无法替代的瑰丽。当年与张曼玉一起选上的佳丽还有48人,而当时的冠军恐怕已经不为人所知了,张曼玉却是很多人不能忘记的。对张曼玉而言,如果她没有保持自己清纯自然的本色,而是随波逐流,追赶所谓的时尚,也不会得到命运女神的眷顾,并最终成为国际巨星。

也许你感叹自己没有张曼玉般的美丽容貌、修长身材,也许你曾经抱怨自己没有出生在那个年代,否则自己也可以成为“李曼玉”、“王曼玉”。可我们为什么不找找我们与张曼玉共同的特点呢?花样的年华、青春的气息、迷人的笑容、健康的身体,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的最本色的东西。本色就是不矫揉造作,不过分修饰,把自己最本真的一面呈现出来。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往往试图通过学习和模仿别人来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酷,或者更有魅力,最后却丢掉了自己,因为不管你模仿得如何逼真,终归不是本色的自己。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别人无法复制。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特色,清纯率真也好,朴实木讷也罢,关键在于不要盲目崇拜别人,保持自我的本色。固然,学习别人的长处,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短处,但是为了学习他人而把自己的长处丢掉,便是贻笑大方的事了。宁做自己第一,不做别人第二,保持一个真实和真诚的自己,谁能说你的本色不是这个时代寻找的“新面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