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19357100000029

第29章 养生——养生之福,可得永年(2)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因为悲伤过度,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晋武帝司马炎对刘毅说:“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毅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担心和峤,而应该为王戎担心呀。”

在这个故事里,王戎因为悲伤过度而瘦得皮包骨头,形销骨立。而《晋书·阮籍传》中记载的另一则阮籍的逸事,同样表现了悲伤过度对身体的损伤。

有一次,阮籍的母亲得重病快要死了,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阮籍。

当时阮籍正在与人下棋,听到这个消息,竟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还喝了好几斗酒,吃了一个猪肘子。等喝完酒、吃完肉、下完棋,阮籍突然站起来大喝一声:“穷矣!”吐血数升,悲伤得几乎晕厥过去。

后来几天,阮籍一直在悲痛中度过,全身只有皮包骨头,几乎死去。

悲伤是正常的人类感情,正如王戎所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一个人若是不懂得悲伤,那就同木头人无异。但是悲伤也该有限度,悲伤过度,就会伤害自己的身体。其实不只是悲伤,所有过度的情绪都会对身体造成或多或少的损伤。

这一点庄子说得很清楚:“人大喜邪,毗于阳。大怒邪,毗于阴。阴阳并毗,四时不至,寒暑之和不成,其反伤人之形乎?”意思是,人们过度欢欣,定会损伤阳气;人们过度愤怒,定会损伤阴气。阴与阳相互侵害,四时就不会顺应而至,寒暑也不会调和形成,这恐怕反倒会伤害自身吧?

虽然在庄子说这番话的时候还没有出现现代医学的概念,但是,临床医学已经证明了庄子的理论。据研究者研究发现,过度的情感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临床上不同的情感刺激对不同脏器有不同影响,如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

与此同时,过度的情绪还会对人的生理机能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过度愤怒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造成头涨、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至昏厥等症状;过度的悲伤会损伤肺气,其症状有气短,精神委靡不振、乏力等;过度的恐惧可能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在症状上有可能表现为小便失禁,遗精早泄等;过度的焦虑则会导致脾气郁结,从而引发食欲低下、腹胀、腹泻等。

因此,养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保持平和的心情,既不暴喜也不暴怒,即使做不到“太上忘情”这样的境界,也要尽量避免沦为情绪的奴隶。

顺他人意,可养自己身

《庄子·人间世》中提到一个叫做颜阖的人。

有一次,颜阖被请到卫国做太子的老师,得到这个消息后他非常害怕,于是去找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求教说:“卫国太子的德行生就凶残嗜杀,跟他朝夕共处如果不符合法度与规范,势必危害自己的国家;如果合乎法度和规范,又会危害自身。他的智慧足以了解别人的过失,却不了解别人为什么会出现过错,像这样的情况,我将怎么办呢?”

蘧伯玉听了,回答说:“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对于这样的人,你表面上要顺从他以示亲近,内心里不如顺其秉性暗暗疏导。他如果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你也姑且跟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孩子;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线,那你也就跟他不分界线;他如果跟你无拘无束,那么你姑且跟他一样无拘无束。慢慢地将他的思想疏通引入正轨,便可进一步达到没有过错的地步。”

在这个故事中,蘧伯玉提到一种保全自身的方法“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即想办法符合他人的意思,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一方面,我们不会因为和他人意见不一而争得面红耳赤,怒火攻心伤了身体,也不会因为抗拒他人而给自己带来身心上的伤害;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避免了因为“保身”而选择“避世”,让“养生”和“成事”互不矛盾。

著名的雕刻大卫像是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被公认为最伟大的作品。

然而,当米开朗琪罗刚雕好大卫像的时候,主管这件事的官员竟然对雕像不满意。

那个官员指指点点地说:“鼻子太大了!”

“是吗?”米开朗琪罗站在雕像前看了看,没有任何争辩,而是直接说道,“确实,鼻子太大了一点,我马上就改过来。”说着,就真的爬上梯子,重新改了雕像。

随着米开朗琪罗的凿刀,掉下好多大理石粉,那官员不得不躲开。

过了一会儿,米开朗琪罗修好了,爬下架子:“改完了,先生,您看现在怎么样?”

官员看了看,很高兴地说:“这样才完美,你真是个伟大的艺术家。”

但其实,米开朗琪罗根本就没有改动一丝一毫。他只是偷偷抓了一小块大理石和一把石粉,到上面做做样子,同时不停地把石灰粉洒下来好让官员看不清楚。

米开朗琪罗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什么是“顺他人意,做自己事”。他即坚持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同时又不让官员觉得难堪。如果当时米开朗琪罗拿出艺术家的身份来讥讽官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丢了面子的官员恼怒不已,用尽手段和米开朗琪罗作对,米开朗琪罗很可能只能在委屈和愤怒改变自己的作品,或者在委屈和愤怒中放弃自己的作品。无论何种选择,都不利于他的事业和身心的健康。

在庄子看来,懂得“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可以让人在成就自己事业的同时免去生命危险,达到养生的效果。当然,在现代社会,很少有人因为意见与人不和而丢掉性命,但是,与他人观念、语言或者肢体上的冲突带来的情绪波动甚至外伤对我们的健康影响也是不容小视的。

想要健健康康,就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需要平和的心态,就是既不要跟别人过不去,也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想要在两者中间找到均衡点,“顺他人意,做自己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停下疲于奔命的脚步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这是庄子对于富贵者的看法,在他看来,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能保全权位和厚禄,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

一个老板拥有数亿家产,每天忙忙碌碌,最终在办公室里病倒了,必须马上住院治疗。“我怎么有时间呢?”老板一听说医生建议他住院,立刻焦躁地回答:“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去裁决,没有我的话……”

“我们出去走走吧!”医生没有和他多说,亲自开车邀他出去逛逛。

不久,他们就来到近郊的一处墓地。

“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地躺在这里的。”医生指着一个个的坟墓说,“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做。你死后,公司仍然会照常运作,不会就此关门大吉。”老板听后沉默不语。

第二天,这位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老板就向董事会递了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过着悠闲随性的生活。而公司也没因此倒下,依然做得风生水起。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工作过度,他们在办公室中工作很长的时间,下班之后还提了满皮箱的公文回到家里,继续在家中工作。对他们来说,工作并不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想要过着美好的生活,人就必须工作、休息、睡觉。我们应该把时间及注意力平均分配给这三个部分,因为只有健康值得我们在追求它的时候不惜使用时间、汗水、精力和宝贵的财富,乃至生命。

因此,我们要懂得停下疲于奔命的脚步,享受生命的闲适。在道家的哲学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值得让我们透支生命。毕竟生命和健康是一切美好的前提,如果为了追求美好去放弃获得美好的前提,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这并不是说让我们抛弃忙碌的工作,这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也是不现实的,那么,至少应该放慢脚步,多给自己一些休息的机会。

休息是工作的一部分,休息就是修补,只有保证身体的健康,才能保证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一刻不停地忙碌只会透支我们的生命,降低我们做事的效率。要减少生活中的压力,我们就要学会休息,以便储备更多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现在,由于都市生活的高压与紧张,很多人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认为等有了病再去医院治疗。其实很多疾病在早期是很难被发现的,有些疾病一旦发病医院也无法治愈,比如脑血栓、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糖尿病、肿瘤、癌症等。当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花钱就不会心痛。因为这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我们已经没有资格与自己的身体讨价还价了。很多人透支自己的健康来换取金钱、权位,结果前半生拿命换钱,后半生拿钱换命。与其如此,何不走出这种循环,从现在开始就停下自己疲于奔命的脚步,享受每一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