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19357000000037

第37章 淘汰过于“天真”的做人方式

我们身处的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固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不断尝试寻求一条尽可能快捷的路;我们需要的不是对规则机械遵循,而是对规则有所突破。所以,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职场交流,年轻人都要尽量摆脱“天真”,这个时候天真,就等于犯错。

“见外”也是一种必需

很多时候,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帮助时,道了一声谢,却被对方的一句“你这样说,可就见外了”而驳回。虽然我们内心会因为对方的帮助而感动万分,但这样的寒暄多了,连我们自己也会有“两人感情这么好,说谢字就见外了”的想法。所以,时间长了,这感谢二字就便不愿意去说了。这样的做法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是,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花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以及情感去全力帮助一个人,结果连一些感激的话都没有,肯定顿生凉意,今后也懒得再去答理他了。

现代社会,感谢是文明的象征,感谢的话要真诚,要发自肺腑,做到声情并茂,让对方如沐春风,顿感温暖。光真诚还不够,感谢别人还需要及时。

赵立和陈小是好朋友,她们俩总是无话不说、无话不谈。于是,赵立很自然地将陈小当做知己,做事也从来不客气。一段时间之后,赵立却发现陈小在逐渐地疏远自己,她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于是,便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母亲。母亲毕竟是过来人,她告诉赵立,是因为赵立把陈小“太当做朋友”了,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无所顾忌,有忙就让她帮。因为熟悉,所以每次陈小帮完赵立之后,赵立也就没有客气,从来没有提过一个谢字,她认为这样做就太见外了。但是正因为这样,陈小渐渐地疏远了她。

事实上,赵立错就错在将朋友太当自己人,从而忘了越是“自己人”,越要让对方感到自己的感恩。所以,年轻人要注意,没有人为你做事情是理所应当的。当别人提供帮助的时候,应当心怀感恩,及时地感谢别人,这样才会让人在帮助你之后心里舒服。否则,别人热情的帮助没有得到你的肯定,一定会挫伤别人的积极性,自然会逐渐疏远你。

感谢在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对对方心理需求的满足。就不同的人来说,其心理需求是大相径庭的。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一举一动表示感谢,有的人希望你对他的行为的效果进行感谢,有的人则希望你对他个人进行感谢。因此,感谢就应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

此外,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老年人自信自己的经历对青年有一定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感谢对方言行的效果:“谢谢您,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人感到满足,并对你感到满意,认为:这个青年有修养人品好,孺子可教也。女人常以心地善良、体贴别人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感谢时,说“你真好”就比“谢谢你”更好一些,说“幸亏你帮我想到了这点”就比“你想到这点可真不容易呀”要好得多。

感谢的力量在人际交往中举足轻重。无论是你对别人说,还是别人对你说,你都会体会到说与不说这两个字有天壤之别。“谢谢”不仅仅是一句客套话、一句礼貌用语,而且已经成为沟通人们心灵的润滑剂。

总之,懂得感恩,及时感谢,会让你与他人之间暖意融融。

绩优评定与你的努力无关

绩优评定是唯一可以证明自己一年以来全心工作的证据,它关系到我们的薪水、职位与在公司的地位。可是令大家颇感吃惊的是,为什么绩优评分与自己的努力无关呢?那是因为员工们对于绩优评定的衡量标准太倾向于个人理解。

事实上,绩优评定的衡量标准,与你怎样看待自身表现无关,而是代表上司对你的工作的看法。

因此,年轻人如果想获取一个较高的评定分,除了要有积极优秀的工作表现外,更要学会调整上司对自己的看法,使自身的付出与上司的所见一致。以下有几个措施可供年轻人参考:

1.定期会议

定期与上司开会交流,借以打探对于他们而言什么才是最为重要的,他们认为事情应该如何处理。以你本人的标准衡量自身工作毫无意义,若要获取良好的评定分数,自己的工作表现必须符合老板的标准及喜好。

2.不要谈论自身表现

有的年轻人也许会纳闷,不谈论自身的表现如何让上司知道自己的努力呢?其实,年轻人应该将谈话重点放在上司的期望、倾向及喜好上。这不仅有助于你将工作重点引到上司希望的方向上,同时也为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借此与上司讨论自己工作中的压力及责任。

同时,我们还有其他的技巧要掌握。

不要找理由推卸责任,即使真的是别人的错误,此时也是你的问题。

不要强调是上司的错误。例如不要提及“如若不改变工作重心,原本是能够按时完成的”等话题。上司就是上司,不是由他去适应你,而是你必须要适应他。无论他是个怎样的上司,以他为中心开展工作就是你的责任。

不要向上司强调你已经尽力,你也许真的作出了努力,但是你首先应该让上司看到你的努力。无论出于何种理由,他没有看到你的努力,那么你就要想办法让他看到。

只要你没有达到上司的期望,严厉的批评必然会随之而来。无论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多么优异,你首先要做的是使上司也持有这种观点,一旦绩优评定确定,那么上司觉得你表现如何,你的表现就如何。你所要做的是以此为鉴,为下一次评定竭尽全力。

如果年轻人能够按照上述方法作出必要的调整,积极改善上司对自己的态度及看法,你便可以巩固自己的位置,同时亦很有可能获得一个极佳的评价。即使你的上司为了避免冲突,未曾为你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或者,你的努力不能够完全改变他的看法,但至少也会令他无法对你作出低劣的评价。

所以,年轻人一定要清楚,评定高分与你的实际付出或许会有所出入,如果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却没有业绩,更没有人缘——与上司的关系完全脱节,就很有可能无法得到与付出相当的酬劳。所以,我们无须利用高度辛苦的工作来获得最佳评定,而应聪明地工作,有技巧地工作。

上司的话听半句丢半句

初涉职场的年轻人,还习惯把自己当成学生,对上司所说所教悉数照收,而不去思索这些话是对还是错。事实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独立的人,就应该有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在职场上,对于上司所说的话,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薇薇刚进公司的时候,得到徐总监的很多帮助。渐渐的,薇薇把徐总监当成了自己的老师,虽然徐总监不负责自己部门的事务,但薇薇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会向徐总监请教,因此徐总监对薇薇所在部门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一次新的培训计划落实下来,薇薇是部门的主力,以前曾被推荐过,于是这次薇薇把机会让给了黄英。但黄英并没有填参加表格,而是第二天发了个邮件给徐总监,建议把这个培训机会给薇薇,理由是上次她虽然被推荐但没有去成,这次刚好可以补上。

虽说这不太合规矩,但勉强还是能说通的,而且薇薇也有些心动,她很想去总公司感受一下大师们的风采。但很多人劝薇薇不要去,因为薇薇刚刚当上组长,管理方面本来就不太熟悉,而这次培训又要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会对他们组的管理产生影响。

于是薇薇去见徐总监表示自己不会参加,但徐总监竭力推荐薇薇去参加这个培训,连说这是公司的重要培训项目,很多知名人士都会参加。徐总监还打包票,参加完这个培训后,薇薇将会有哪些进步,而未来又有哪些好处。

由于薇薇一直视徐总监为老师,也因此被说动了。

可是到了培训地点后,薇薇发现原来这次的培训和以往完全不同,它是个全封闭式的集训,她和其他学员都被关在北京郊区的宾馆里集中培训,不能缺课,并且要持续一个半月。更令人郁闷的是,这段时间正好有一个年展,有关方面的专家包括公司里的头号人物都赶场去了,曾经预约来讲课的老师一个都来不了,只抓了些大学教授充数。

这时薇薇才明白,整个事情是黄英的阴谋。她表面做好人,把培训的机会让给薇薇,实际上早就通过行政关系,把培训内容摸清楚了。她故意把薇薇支开,做了几个大项目,顺利当上代理组长。

而徐总监根本就不知道薇薇想要什么,他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他觉得薇薇应该去培训,这对薇薇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很大程度上,这件事是徐总监自认为对薇薇是好的。

其实,这件事无论是黄英的阴谋,还是徐总监的失误,能做出决定的关键人物是薇薇自己。上司的意见或建议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把上司的话奉为圭臬,在选择或做决定的时候就会失去自我。

如果上司说任何话我们都奉为金科玉律,那么我们就如同上司的俘虏一般。

我们不应该成为社会机器复制出来的完全一样的人,应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价值观。但是对于上司优秀的价值观还是应该吸收和学习的。

在职场里,对于上司的教诲,你要做到心中有数,你们所处的并不是课堂而是职场。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在最大限度的自我掌控中,吸取上司的意见和建议。

上司和你的关系,是同事关系,甚至是师徒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弃一切来帮你。同样的,往往上司对你好,并不代表他们在所有事情上都会为你考虑。再好的上司,在处理职场问题时,也都是先考虑自己利益的。

所以,年轻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客观理智的独立思考能力,以便在关键时刻躲过明枪暗箭。而我们更要懂得不做上司的俘虏,不完全听信上司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