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19357000000027

第27章 有些错误年轻人不能再犯了

俗话说,“知错就改,善莫大焉”。年轻人还处于成长阶段,尽管还有改正错误的机会,但是有些错误则不应再犯,免得那些错误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

个性可以有,最好不张扬

逆潮流而行是叛逆的常见行为之一,年轻人常常表现得很个性,表现出自己反传统的观念和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殊不知,过于张扬的个性往往会被看成哗众取宠的行为,从而阻碍了年轻人的发展。所以,年轻人不要表现得过于“特立独行”,只有当我们“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品行被合理引导,表现出的个性被社会所接受的时候,人性才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佳宜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前卫女孩,她热爱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把平凡、规矩、条条框框视为死敌。

大学毕业后,她获得了一家合资企业的面试机会。当天,她的打扮令所有面试官目瞪口呆,露脐装、超短裙、冲天辫,手腕上一串数十个银手链。出门时母亲一再让她穿得“正常”点,但她依然我行我素。

佳宜的专业能力和外语口语能力确实不俗,面试官最后和颜悦色地说:“你的条件很优秀,可以胜任这项工作,不过,我想提醒你,我们公司是一家正规企业,着装方面有一定要求,不能太随便,更不允许暴露……”佳宜立刻打断了面试官:“我的能力与我的衣着没有任何关系,这么穿我觉得最舒服。如果非要穿正装上班,我会连气都喘不上来!”面试官被这么抢白表情顿时严肃起来,冷冷地说:“那么好吧,请你去能让你随心所欲的地方发展,我们公司不欢迎像你这么有个性的能人。”

佳宜就这样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工作机会。张扬个性肯定要比压抑个性舒服,但是如果张扬个性仅仅是一种任性,甚至是对自己的缺陷和陋习的一种放纵,那么,这样的个性对你的前途肯定是没有好处的。

很多人热衷于特立独行,张扬自己的个性,相当一部分是陋习,是希望自己能任性地为所欲为。他们不希望把自己的行为束缚在条条框框中,希望畅快地发泄自己的情绪。但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真的能这么“洒脱”吗?比如你走在马路上,如果仅仅走自己的路而不注意交通规则,警察就会来干涉你,会罚你的款。如果你走路也要张扬个性,一味横冲直撞的话,还有可能出车祸,为张扬个性付出血的代价。

所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大行得通的。

社会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组成的人群,每个人的生存空间并不很大,所以当你想伸展四肢舒服一下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要碰到别人;当你张扬个性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你张扬的个性是什么,必须注意到别人的接受程度。如果你的这种个性是一种非常明显的缺点,你最好还是把它改掉,而不是去张扬。

不要使张扬个性成为你纵容缺点的一个漂亮的借口。社会需要你创造价值,首先关注的是你的工作品质是否有利于创造价值。逆反的个性行为也不例外,只有当你的个性有利于创造价值,是一种生产型的个性时,你的个性才能被社会接受。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都有非常突出的个性,爱因斯坦在日常生活中不拘小节,巴顿将军性格极其粗野,画家凡·高是一个缺少理性、充满了艺术妄想的人,但这并不代表个性就是正确的、必需的。

名人因为有突出的成就,所以他们许多怪异的行为往往被社会广为宣传,有些人甚至产生这样的错觉:怪异的行为正是名人和天才人物的标志,是其成功的秘诀。我们只要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种想法是十分荒谬的。

名人确实有突出的个性,但他们的这种个性往往表现在创作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正是他们的成就和才华,使他们的特殊个性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如果是一般的人,一个没有多少本领的人,他们的那些特殊行为可能只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社会需要的是生产型的个性,积极的个性只有融合到创造性的才华和能力之中,才能够被社会接受。如果你的个性没有表现为一种才能,而仅仅表现为一种脾气,则往往只能给你带来不好的结果。

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把逆反中积极的个性行为表现在创造性的才能中,尽可能与周围的人相协调,这是一种成熟、明智的选择。

切勿轻易承诺,常开“空头支票”

有些年轻人喜欢开“空头支票”,即轻易地作出承诺而不兑现。也许一两次,因为特殊的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承诺情有可原,但如果一直这样,就会让自己的信誉蒙羞,对自己的人际关系产生不良的影响。

某高校一系主任,向本系的青年教师许诺说,要让他们中2/3的人评上中级职称。但当他向学校申报时,出了问题,学校不能给他那么多的名额。他据理力争,跑得腿酸,说得口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他又不愿意把情况告诉系里面的教师,只对他们说:“放心,放心,我既然答应了,一定会做到。”

最后,职称评定的情况公布了,众人大失所望,把他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有人当面指着他说:“主任,我的中级职称呢?你答应的呀!”

从此,他在系里信誉扫地,校领导也对他失去了好感。

恪守信用,即一定要兑现自己的诺言。“人无信不立”,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一定要努力做到;一旦别人发现你开的是“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就会产生强烈的反感,结果就会像上面故事中的系主任一样失信于人。

“空头支票”不仅为他人增添了无谓的麻烦,而且也损害了自己的名誉。对别人委托的事情要尽心尽力地去做,同时不要应承自己力所不及的事情。华盛顿曾说:“一定要信守诺言,不要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情。”他告诫人们,因承担一些力所不及的工作或为哗众取宠而轻诺别人,结果却不能如约履行,是很容易失去信用的。

只有守信的人,才会受他人欢迎。生活中,即使是对于自己能做到的事,也不要马上许诺。因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你原本可以轻松做到的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变得难做。所以,即使是自己的事,也不要轻易承诺,不然一旦遇到某种变故,使你无法实现谎言,你在别人眼中就会成为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作出承诺时,不要把话说得太满,那样很容易给人留下虚伪的印象。那么该怎样承诺才不会有失分寸呢?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承诺方式和方法。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借鉴:

1.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承诺。如果你对要做的事情把握不大,就应该把话说得灵活一些,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较灵活的字眼,这种承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

2.对于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有前提条件的承诺。如果你所作的承诺,自己不能单独完成,还要求别人帮忙,那么你在承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

比如,你承诺帮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符合有关政策”等对承诺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限制,既显得自己有诚意,又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别人),一举多得。

3.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承诺。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下可以办成,可是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么,在承诺时可以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承诺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承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比如,有人要求老板加薪,老板可以这么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公司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承诺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合情合理。

为人处世,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作没有把握的承诺。有了承诺,就应该努力兑现,千万不要乱开“空头支票”,否则,不仅会伤害对方,还会毁坏自己的信誉,使自己在社会上难以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