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25岁知道就晚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要做的50件事儿
19357000000023

第23章 读懂人情,相处自如

很多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常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在人际交往中没有必要去迎合别人,不会主动去掌握与人相处之道,这样的人常常陷入孤立状态。而那些懂得人情世故的年轻人则更招人喜爱,获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多。

讲规矩,不如讲“交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你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必须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这个社会。如果不想处处碰壁,你就必须懂得一些人情世故。

人情,在中国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与领导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亲戚的关系、与同学的关系、与老乡的关系……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用心维护,唯恐一个不小心,得罪了谁,给自己招来麻烦。

“人情”在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孩子上学找个好学校,要靠人情;毕业了想找份好工作,有人推荐就要比自己硬闯更有成效;企业之间合作,想拉来大客户,要靠人情;就连推销、卖保险的人,都知道只有维护好了人情,才能在工作上顺风顺水。

人情可以从两个视角上理解:一是你对别人的“情分”,二是别人对你的“情分”。你对别人的“情”施与多了,从对方的角度看,他就欠了你的“情”;如果别人对你的“情”施与多了,从你的角度看你就欠了对方的“情”。

一般来说,“人情”是以三种形式进行传递的。

一是以物质形式进行传递。比如给对方施与钱物,彼此礼尚往来,互助互益,时间长了,人情越来越重。

二是以精神形式互相传递。比如彼此交流思想,倾诉心肠,互通信息,相互学习,或者趣味相投,感受相近;或者彼此关爱,相互体贴,相互慰藉,这样沟通多了,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人情”。

三是以互助形式相互传递。比如互相帮忙解决困难,或者为对方成就某种事业出过力,说过话,办过事,等等,都可以在彼此之间换取“人情”。

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如果平时不注意人际关系的维护,就可能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没有人帮助,还可能因为在一些事情上没有给足对方面子而得罪了对方,致使他们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落井下石,破坏了你的机遇。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年轻人就一定要在平时就做好“人情”的功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扫除自己在个人的发展中的障碍,赢得更多的机会,才能在为人处事中游刃有余。

对待人情必须把握分寸,把握轻重。如果处理不当,你即便给别人施情,别人也不会接受;你向别人求情,别人也不会帮助你,更何况世上还有很多势利之徒,他们对待人情更是“看人下菜”,“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树倒猢狲散”,于是有人慨叹“人情有冷暖,

世态有炎凉”。人情必须建立在彼此需要的基础上,而且利用人情也要讲究分寸,失了分寸,人情会愈做愈小,路子会越走越窄;得了分寸,人情会愈做愈大,路子会愈走愈宽。所以,如何对待人情是每个年轻人都应该把握的大学问。

酒宴上的应酬“玄机”

在饭局应酬中,作为交际媒介的一种,酒在许多场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忽略了众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让人产生“就你俩好”的心理,影响交际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从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置办酒宴的目的。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酒桌上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才华、学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就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劝酒,会严重破坏原有的朋友感情。

5.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6.锋芒渐露,稳坐泰山

酒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计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也不能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露出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让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看法。

引起对方的心理共鸣,办事更容易

利用“心理共鸣”法求人办事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许多地方是相似的。但是要让人产生共鸣,应有相当的说话技巧。

当你有求于人的时候,最好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让对方一步步地赞同你的想法。当对方跟着你走完一段路程时,便会不自觉地认同你的观点。

伽利略年轻时就立下雄心壮志,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为此,他希望得到父亲的支持和帮助。

一天,他对父亲说:“父亲,我想问您一件事,是什么促成了您同母亲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父亲不假思索地答道。

伽利略又问:“那您有没有娶过别的女人?”

“没有,孩子。家里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只钟情于你的母亲,她从前可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姑娘。”

伽利略说:“您说得一点也没错,她现在依然风韵犹存。您不曾娶过别的女人,因为您爱的是她。您知道,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除了科学以外,我不可能选择别的职业,我对它的爱有如对一位美貌女子的倾慕。”

父亲不解地问,“像倾慕女子那样?你怎么会这样说呢?”

伽利略说:“一点也没错,亲爱的父亲,我已经18岁了。别的学生,哪怕是最穷的学生,都已想到了自己的婚事,可是我从没想过那方面的事,以后也不会。因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

伽利略继续说:“亲爱的父亲,您有才干,但没有力量,而我却兼而有之。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获得教授身份。我能够以此为生,而且比别人生活得更好。”

说到这,父亲为难地说:“可我没有钱供你上学。”

伽利略说:“父亲,您听我说,很多穷学生都可以领取奖学金,这钱是公爵宫廷给的。我为什么不能去领一份奖学金呢?您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朋友,您和他们的交情都不错,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忙的。他们只需去问一问公爵的老师奥斯蒂罗·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亲被说动了:“嗯,你说得有理,这是个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亲的手,激动地说:“我求求您,父亲,求您想个法子。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证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伽利略说动了父亲,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

这里,伽利略请求父亲帮忙,采用的就是心理共鸣的说服方法。这种说服法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导入阶段。先顾左右而言他,让对方以当时的心情来体会现在的心情。例如,伽利略先请父亲回忆和母亲恋爱时的情形,这引起了父亲的极大兴趣。

2.转接阶段。伽利略巧妙地通过“我现在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这句话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

3.正题阶段。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只愿与科学为伴”,这也正是他想要说服父亲的主题。

4.结束阶段。明确提出要求。为了使对方容易接受,还可以指出对方这样做的好处。案例中的伽利略正是这样做的,他说:“为什么您不能帮助我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我一定会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

就这样,伽利略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不妨试着用这种心理共鸣的方法求助别人,这往往会带来让你满意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