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习是不需要教的:发现与解放的教育
19356300000020

第20章 挖掘潜能:发现孩子,解放孩子(7)

15个小时之后,她很累,身体也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靠近她的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几十分钟之后——从她出发算起15个小时55分钟之后,人们把她拉上船。又过了一个小时,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这时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能坚持下来。”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

对于费罗伦丝·查德威克,目标的根本意义是确定奋斗的方向,方向指引她朝哪里前进,没有目标就意味着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人们设置了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小的量变的积累可以引发大的质变,这是客观规律。人的发展处于螺旋式上升的态势,这要求我们把远大目标和“小、近、实”的阶段性目标结合起来。正如人类发展的历史,既有远大美好的向往,又有适当高于自身水平的近的目标激励。

一个人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责任和勇气,如果没有追求的目标,人就会变得无聊、孤独甚至彷徨。有人列出了这样一个公式:目标=目标高度×达到的可能性,目标低了,人会不感兴趣;目标高了,达到的可能性小,人就会失去信心。

有一位旅人在森林中迷路了。夜晚的森林里伸手不见五指,旅人走得筋疲力尽也没有找到出去的路。他感觉十分绝望时,忽然看见不远处有灯光亮了一下。有灯光就说明有人家,他因此又燃起了求生的欲望,于是向着那处忽明忽暗的灯光走去。十几分钟以后,他来到了一条公路上,原来那引导着他前进的灯光,是一位路人手中的烟卷发出的微弱火光。

平常,微弱的火光根本就微不足道,但是对于一个迷失在黑暗中的人来说,它就是前进的方向;十几分钟的路程对于一个人来说并不遥远,但是对于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来说,却可能永远也走不出去。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目标的学习很难取得进步,有了目标就有了赶超的动力。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曾经要求他的学生在自己的课桌前要有座右铭,在座右铭旁边还要写下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这样,学习有了目标,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具体来说,目标对于孩子的学习有这样的帮助:

首先,孩子有了目标,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目标就是动力,工厂里有生产目标,售楼处有卖房目标,我们因为有生活的目标,才会每天辛苦地工作,而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也要由目标来保障。

简单来说,孩子学习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超越自我,一个是超越别人。这样的目标又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这三个目标的制订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一个人如果没有远期目标,就会变得没有气势;一个人没有中期目标,就会没有精神;一个人没有短期目标,就会变得不勤奋。所以,这三个目标缺一不可。

其次,孩子有了学习的目标,就产生了责任感。

目标就如同保证一样,对于孩子来说,说出了目标就等于签下了一份合同,自然而然地会向那个方向努力。学习的时候,孩子由于有了目标的约束,就不会心不在焉、磨磨蹭蹭,会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自我约束。

对于目标,最重要的是管理和评估,目标的设立有以下3种常见方法:

阶梯法。将目标细化为若干个阶梯,并且使用明确的语言对不同阶梯的内容进行描述,这样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里明确自己的现实位置,定位下一个目标,一个一个地逐级向上迈进,最终达到大的目标。

枝杈法。树干代表大目标,每一个小树枝代表小目标,叶子代表即时的目标,即现在马上要做的事情。

剥笋法。实现目标的过程是由现在到将来、从低级到高级、由小目标到大目标。而设定目标的方法则与之相反,由将来到现在,由大目标到小目标,由高级到低级层层分解。

如何让孩子自己设立目标呢?我的建议是:

引导孩子从实际出发。目标不要定得过高,如果觉得目标很难达到,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应该从实际出发,这样实现目标的过程才会有趣。

目标要切实可行。有些目标对于孩子来说实现起来很困难,这样孩子也容易失去兴趣。制定目标要根据实际,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制定目标的。

短期目标最重要。很多孩子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只关心长远目标,认为长远目标制定得好就是有志气。其实,短期目标才是成长的动力,因为短期目标的周期短,孩子通过努力能较快见到成果。所以制定好短期目标,才能让你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协助孩子自己做计划

正如建筑高楼大厦需要图纸,打漂亮仗需要周密的部署,要学出好成绩,也需要好的学习计划。

我们常看到有些孩子除了睡觉,其余所有时间几乎都在学习,在他们看来,时间似乎永远都太少,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多学习一会儿,就可以为考试拿高分增加可能。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可到头来成绩依然平平,不仅自己纳闷,有时甚至老师、父母都很诧异。

很多时候,这种时间投入与学习效果的不平衡,很可能是没有做好学习计划造成的。珍惜时间的精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让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最大。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需要引导孩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制订学习计划,可以明确整个学习阶段要达到哪些目标,具体到每一段时间要学什么内容、怎么学、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规划,可以将学习落到实处,而且不会因为没有整体观而遗漏知识点。

很多成功人士在学生时代都很重视学习计划。爱因斯坦从中学时代开始,不仅制订学年计划,而且制订学期计划、月计划。他坚持依次读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培根、休谟、笛卡儿、斯宾诺莎、康德的著作和物理学家牛顿、拉普拉斯、麦克斯、基尔霍夫、赫兹的书,这为他后来的杰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环顾周围,也有许多孩子学习爱因斯坦,制订了许多计划,可因为所制订的计划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最终没能坚持下去,成绩也就没有明显的提高。

计划是孩子学习的行动指南,起着导向作用。如果计划不合理,不仅不能从中获益,还可能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父母有必要引导孩子制订一个好的学习计划。

首先,制订计划要结合自身实际,切忌好高骛远。如果制定的学习目标过大、过空,孩子通过努力达不到,就可能失去执行计划的信心,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大目标要分解成一个个通过稍微努力就可实现的小目标,落实到每一天、每一个时间段,分得越细越好。

其次,制订计划要考虑休息时间。学习时间久了,大脑就会疲劳,此时需要停下来适当休息片刻。在学习计划中要考虑到这一点,每学习一个小时,都要拿出5~10分钟休息,远眺、听歌、慢走等都是让大脑休息的常用方法。

再次,要合理分配时间,兼顾各科学习。无论是对个人今后的发展,还是对考试的总分来说,任何偏科行为都应当避免。自己擅长的科目,时间安排可适当少些;对于自己的缺项,安排的时间应多一些。

要提高学习效率,光有好的计划还不够,父母要强调孩子的“完成”意识。

只有严格执行,好计划才能产生好效果,这就需要强调孩子的“完成”意识——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计划做的事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其实,“完成”是一种心理需求,比如我们画一个半圆放在桌上,回头再看的时候,一定有一种拿起笔将它画圆的冲动,这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趋圆心理”。对于孩子来说,形成行为上的“完成”意识,是执行计划、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