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赤足行
这种方法在第十章中已经详细讲过,此处不再赘余。
疾病就像一个难缠的恶魔,总喜欢与人“藕断丝连”。你治疗它,它可能暂时偃旗息鼓,你稍微一放松,它就开始对你的身体大张旗鼓地进行侵略。医学发展到今天,我们还远不能使所有的人与疾病“一刀两断”,因此,带病延年作为一个新的概念,登上了养生的舞台。
当人的身体无法与疾病“势不两立”的时候,我们就得换个思维方式,可以采取一些方式对疾病进行“安抚”,别让它找别扭。这样,人体与疾病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只要人注意保养,就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从而延长寿命。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寿星是“病秧子”的原因。
第十八节 知己知病,百治百胜
身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生病的
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是身体有了疼痛等不舒服的感觉,到医院一检查才知道自己生病了。疾病当然不会是到检查时才发生的,那么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光顾”我们的身体呢?
在《天道康复》这本书里,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一个男孩得了白血病,医生告诉他不要再吃油炸食品和冰激凌,他的病就能好。可是男孩做不到。医生告诉他,如果吃一个炸鸡腿或者吃一个冰激凌就钉一颗钉子在墙壁的木板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10颗钉子。第二天,只钉了8颗,慢慢的,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没有钉下一颗钉子。他告诉医生这件事。医生告诉他,从现在开始哪一天不吃炸鸡腿和冰激凌就拔出一颗钉子。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医生,他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出来了。医生握着男孩的手,指着木板上钉的洞说:“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看,这些洞再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你只要做了对不起身体的事情,就如同你拿刀子捅自己一刀,不管你做了如何的补救,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慢性病都是我们的错误生活方式造成的,我们不正确的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思,都是我们得病的原因。其次,得病以后,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我们身体永远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我们出生的时候,身体是一张洁白的纸,后来我们把纸弄脏了,不管我们怎么清洁,白纸上的污迹总是不能全部清理干净。人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50岁以上,但我们一般人都只能活到一半,现在许多人只能活到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为什么?因为我们经常在自己的身上钉钉子,比如你每抽1支烟就减少11分钟的寿命,你连续上6个小时的网就减少200分钟的寿命……我们的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得的?当然是从你钉钉子的时候开始的,从你吃垃圾食品的时候开始,从你抽烟的时候开始,从你熬夜的时候开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行为必有结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你得病的开始。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最初的时候可能感觉不到,但天长日久,水滴石穿,量变慢慢积累最终达到质变,就会以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了。研究发现,人体的内脏痛感神经非常不发达,也就是说内脏损坏的时候,我们通过神经系统得到的信息是迟缓和微弱的。这也就是许多疾病在初期的时候根本感觉不出来,等到身体感觉疼痛不适时,病情已严重。
找到了疾病发生的源头,我们就要从源头下手,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开始。
为什么现在许多慢性病都成了不治之症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叫“上工(医)治未病”,意思是最好的医生就是在人没有生病的时候宣传和指导如何养生保健,如何预防疾病。一个人生活品质的保障,不是靠治疗,而是在没有生病的时候投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保健养生。但这一点现在很少有人能做到,因而慢性病渐渐如洪水一样泛滥开来。
而现代医学在针对慢性病时,几乎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在代替器官功能发挥作用上。比如肾病,不是修复肾脏,而是洗肾、透析,最后的结果就是肾脏坏死。再比如糖尿病,不是修复胰脏,而是人工注射胰岛素,久而久之胰脏就彻底失去了功能。如此不一而足,最终结果是慢性病都成了不治之症。而且现在医院的检查都是针对病变的结果检查,只有到了身体通过量变的积累达到质变时才能检查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头痛胸闷全身不舒服,却什么也检查不出来的原因。
多数慢性病都是因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精神心理脱离正常的轨道,违反自然规律,日积月累,造成身体器官功能下降、衰退的结果。只有让身体重新获得自我修复的条件,才会有康复的可能。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圣典,也是所有中医理论和方法的源头。它的精髓在于告诉人们怎样以符合自然的方式去生活。养生、保健、预防就是《黄帝内经》的本质。对于身体的康复,养生是必要条件,而治疗只是辅助条件。
由此看来,世界上本没有不治之症,只要从日常保健开始做起,正确地吃、喝、拉、撒、睡,正常地衣、食、住、行、思,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控制的可治之症,这也是“病秧子”也能颐养天年的原因所在。
疾病会以哪些方式“下战书”
前面我们谈到了之所以现在有这么多的不治之症,是因为许多慢性病没有得到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发展到后期就成了不治之症。如果我们能及早发现,采取积极措施去控制疾病,颐养天年将成为人人可实现的目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及早发现疾病呢?这要从弄清疾病会以哪些方式向我们“下战书”开始。
首先,从视觉上来看,看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哪些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比如,如果你的皮肤变得没有光泽、颜色黯淡,甚至长斑、长痘,这些都是体内有病毒的表现。说明你的身体功能不足,不能把体内的毒素及时地排出体外。中医讲肺主皮毛,皮肤出现问题很可能是你的肺出现了健康状况,究其根源是饮食出现问题。均衡营养、调理膳食,少吃油炸、腌制、加工类、冷冻类、烧烤类等垃圾食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皮肤可能就会恢复平滑光泽。
再比如,如果你的体重严重超标了,这多半是身体的代谢机制出现了问题。由于身体的组织功能下降,不能及时把身体的废物排出体外,堆积在身体内部,造成了体重的增加,尤其是小腹突出、肚子肥大等身体比例失调的人。造成排泄不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下降引起的便秘等。这就提醒我们要通过调节饮食、多喝水、增加运动量等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还有,指甲也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指示牌。先看指甲的颜色,如果是苍白色则说明气血能量不好,血红色则表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再看指甲是不是平滑的,如果有太多的纹路,可能是身体的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在这方面多加注意。
当然,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还有很多身体信息可以反映你的健康状况,比如脚气、青筋暴露等现象,都应该引起重视,及时找到源头,采取适当的调节方法。
除了视觉上的观察,更重要的就是感觉,最常见的是疼痛、发热等症状。
疼痛是身体的求援信号。如果身体某个组织、器官的大量细胞发生营养供应困难、废物排泄受阻,或者受到外界毒素攻击,造成细胞大量死亡。这样身体的神经系统就会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大脑,大脑接收到这种信息的表现就是疼痛。几乎所有疾病的发展都表现为疼痛。
疼痛原因一般有三种:一是疼痛部位能量供应不上,二是疼痛部位废物排泄渠道不通畅,三是有外界毒素攻击。因此要解除身体的局部疼痛,就要疏通疼痛部位的能量供应和废物排泄的通道,这个通道就是我们的血管和经络。血管血流畅通,能量供应和废物清理就能顺利进行,而且免疫细胞也是通过血液的运载才能到达出事地点的,到达以后才能发起对病毒的攻击。
发热,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和病毒搏斗的一种反映。免疫细胞大量聚集在病变部位,频繁对病毒发起攻击,这种生理活动使得代谢加快,需要的能量增多,使得体温升高。在高于常温下,细菌更容易溃败,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我们了解这种身体的行为就好办了,不要人为地阻止发热,如吃西药来抑制免疫细胞,而是帮助身体尽快打赢这一仗;加大喝水量,想办法排汗就有很好的退热作用。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疾病向我们“下战书”的方式还有很多,例如血压升高或降低、血糖升高或降低,都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疾病的信号,我们要加以重视,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医,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有病慎吃药
对于疾病,人们总是避之而恐不及,常常是偶染小疾就心急火燎地四处求医问药。其实,对于一向身体健康的人来说,如果偶染小病,或小疾初起,就马上服用药物治疗,无疑是在你的“伤口”上撒盐,这是什么道理呢?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在病邪初犯人体之时,体内正气必然要与病邪进行激烈抗争,如果正气强盛于病邪之气,那么过不了几天,机体就会产生抗病能力,病也就逐渐好转了,这就是人体的自愈能力。如果我们总是在疾病初起时就立刻服用药物,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人体的耐受性增强,致使一般常用量根本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这是因为人体有一种惰性,当有人代替它工作时,它自然就不会工作了。例如有些人一感冒就马上服用感冒药,随着感冒次数的增多,他会发现自己服用感冒药的剂量越来越大,否则感冒就一直不能好,直到有一天他再次感冒时就会惊奇地发现:他无论服用多少感冒药都不起作用了,因为这时他的抗病能力已经非常薄弱了。曾有报道称,北京一女孩特别怕生病,经常到药店买抗生素服用,希望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哪里知道,一年以后抗生素就要了她的命。
我们周围经常会有人头痛、胃痛、腰酸背痛或痛经,人们往往会服用一些止痛药物来使疼痛得以缓解,其实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为不痛了并不代表没病了,其实疾病仍然存在,只是止痛药物麻醉了你的神经,使神经失去传达信息的功能,使大脑产生错觉,不觉得有病痛存在,让你暂时不痛而已,其后果是在以后的日子里疼痛反而会更加严重,甚至恶化。例如,因为阑尾炎而引起的腹痛,如果不经过仔细诊察,我们就服用止痛药物来止痛,疼痛虽然暂时消失了,但是延误了治疗时机,增加了危险。再比如当我们的大腿受伤后,尽管包扎好了,但仍然会感到疼痛,这时如果我们吃了止痛药物马上就不会感到疼痛了,可是过几天当我们把绷带打开以后,会发现伤口仍然在发炎、肿胀,并没有因为吃了止痛药物就自己愈合了。
所以,我们在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更不能乱吃药,而是应该提高自身的自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大病化小、小病化无。
身体需要修复,而不是代替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相同疾病的人吃同样的药、做同样的治疗,有的病人康复了,有的病人却不能康复;有的病人好得快,有的病人好得慢。这其中的秘密就是每个人对待疾病的态度不同,方式不同。一种人侧重于“养”,他们一定会获得健康;一种人只知道“治”,他们很难获得健康。
所谓“治”,就是利用医术和药物对病人的身体或身体里存在的细菌病毒进行攻击,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所谓“养”则是不对疾病进行攻击,而是强化饮食、睡眠、运动、环境等手段,让身体的体质得到好转,器官功能得到修复,免疫能力得到提高。强大的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攻击,最后达到自我康复的目的。
科学越来越发达,医疗水平越来越高超,可是我们的疾病并没有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原因就是人们只重视“治”而忽视了“养”。无数的事实证明,决定身体健康的不是治疗,而是养生,养生成了人类疾病康复的决定因素。
养生是用保健的办法来修复身体受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最后达到康复的目的。运用养生的方式就会让身体越来越健康,寿命越来越接近人的自然寿命。治是治标,养是治本。人体好像一棵树,树有许多树枝和树叶,树枝枯了,树叶黄了,就好像人患了疾病。治疗就是对这些树枝和树叶撒些水,或者干脆用塑料的枝和叶来代替;养生是改变生活方式,不管树枝和树叶,而是对树根浇水施肥。过了一段时间,那些枯了的枝、黄了的叶又重新焕发生机。
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病、外伤、细菌传染等,养生主要是针对慢性病或者说针对那些因为身体素质下降而导致的疾病。治疗所依靠的对象是药物、手术、医术;而养生依靠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体的免疫系统。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很多药物有毒副作用,而手术则是对身体进行切割甚至切除;养生则没有任何危险,安全可靠,因为养生就是生活本身。
因此,我们要用养生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对待疾病,这才是健康的王道。
利用人体的自愈力就可以拯救自己
人体是一部神奇的机器,当它的某些部位或者零件被破坏时,它可以自动调整各种功能对受到损害的部位或零件进行修复,也就是说,人体对许多疾病都是具有自愈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