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19355600000015

第15章 我们为什么会随大流——从众(2)

当第一组两张卡片呈现后,大学生们依次大声地回答了自己的判断,所有人的意见一致,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后再呈现第二组,大家又都作了正确的回答。就在大学生们觉得实验单调而无意义时,第三组卡片呈现了,第一位大学生在认真地观察了这些线段后,却做出了显然是错误的选择,接着第二、三、四位大学生也作了同样错误的回答。轮到第五位大学生时,他感到很为难,因为他的判断清楚地告诉他别人都是错的,但是别人都做了错误的选择,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最后,他小声地说出了与别人相同的错误回答。

其实,这个实验是事先安排好的,前四名大学生其实都是实验者的助手,他们按照事先做好的计划进行正确或错误的选择,只有第五位大学生不知道这一情况,是真正的被试者。参加实验的真被试者是具有良好视力及敏锐思维能力的大学生,并且从表面上看,他可以任意地做出想做的反应,而实验也明确要求他做出他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反应。但是,由于来自其他人的压力,当绝大多数人都做出同样的反应时,个人就有强烈的动机去赞同群体的意见,因此有35%的被试者拒绝了由自己的判断得来的选择,而做出了同大多数人一样的错误选择。

这一实验说明,当个人的感觉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不一致时,个体为了使自己不被群体孤立,常常会放弃自己的看法而接受大多数人的意见。

以上行为,都是一致性引发的从众。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比如你在一条空旷的马路边散步,当另一个人在你身后急匆匆地超过你时,你会不自觉地加快自己的步伐;你骑车上街买东西,当你发现后面有一辆自行车在向你骑的车子靠近,并要超越你时,你会情不自禁地加快车速……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想同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

很多青少年,因为看到宿舍的人吸烟、逃课、打架,就觉得自己如果只做个乖学生就会被排斥,就不算这个团体的人,因此他尝试着和别人一样,叼上一支烟,然后别人又被他这类人的行为所影响。这也是青少年成长中很常见且严重的一个问题。为了证明和别人是一样的,我们甚至违心地去做一些自己明知道是不正确的事。比如欺负人。但是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利用一致性引发的从众让事情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青少年可以看看那些都在努力学习的同伴们,努力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同样,如果父母都孝敬老人,孩子也会想要和父母一致,从而孝敬老人,这比上多少中华传统美德课都更见效。

为了和人保持一致,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另类,人们在生活中习惯性地选择从众,但是如果明知道有错还跟着犯错就大可不必了。我们都是社会人,与这个社会休戚相关,但同样,我们也是有独立思维的个体,有自己的辨别能力和认知,当你想和别人保持一致的时候,要先思考一下,别人在做的事是对的吗?

停不下的赶时髦,随风跟到夜郎西——流行引发从众

在佳俞的好友印象中,大家给她最多的评价就是“赶时髦”,佳俞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她觉得仅仅用“赶”来形容自己还不够,她简直是“疯狂地赶”。就拿发型来说,早先流行韩国风离子烫,佳俞就跑到理发店去,让理发师把自己的头发拉直;后来流行BOBO头,她又忍痛剪了;再后来又流行梨花烫,她又冲进理发店。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感到困惑,她赶时髦是为了吸引别人的眼球,可是总和别人换一样的发型,反倒让自己看起来很没个性,漂亮的脸蛋也成了大众脸。长期用化学药水摧残头发,让她的发质变得很差,理发师建议她剪掉重新留,她死也不同意“不行,现在可流行梨花头,剪了多OUT啊”。

不停地赶时髦,是人们求新求异的表现,也是被流行趋势所驱使的结果。流行也是一种群体行为,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深受人们喜爱的服装样式或行为方式。流行具有短暂性以及吸引大众的特点,因此人们追赶流行往往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于是引发了从众。同样的行为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很多人热衷于对名牌的追求。

很多人都喜爱名牌,名牌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耐克、阿迪达斯、kappa、puma、李宁……对名牌的热衷已经慢慢向低龄人群渗透,青少年也开始成为追逐名牌的一大群体。现在很多家庭渐渐富裕起来,家长们想培养孩子们的穿着品位,让他们穿名牌。因此,有一部分人认为,追求名牌是跟得上时代的标志。曾有报道说,校园里的学生购买名牌成风,攀比心理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业,也不利于其自身价值观的形成。

在提倡追求个性的今天,选择自己喜欢的名牌似乎已经成了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但人们发现,本为追求个性的名牌服饰,已经像校服一样千篇一律,反倒失去了个性。

一些尚未被主流社会和大众普遍接受的新兴事物,经过了某些特殊的途径引起了某些阶层、团体、族群或者有影响力的个人的注意,后来绝大多数的人开始关注它、了解它、使用它,所以流行可以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出现——流行——发展——普及的过程。

当名牌话题还在争论不休的时候,80后个性婚礼又触到了人们敏感的神经,让人们眼前一亮。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新奇与刺激的世界,时时刻刻都有新鲜事物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求异心理。

80后这一代人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网络是这一代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婚礼中加入了网络元素。而融入了网络流行元素的婚礼也成了一种个性婚礼,这固然是好事,可因此带来的效仿风就是流行性引发的从众。

新颖时尚的形式成为这一代人婚礼独树一帜的特点。2009年春晚刘谦的魔术表演大放异彩,整个2009年可以被称为魔术年,这一年各种各样的魔术遍地开花并大放异彩。因此,在婚礼上表演魔术也成了个性婚礼的一大看点。新郎出场后,魔术师挥手之间将新娘“变”了出来;新郎当众跪地求婚,魔术师又“变”出一朵玫瑰花,随着花瓣层层剥开,花蕊竟是一枚钻戒!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魔术婚礼。由于受到新人们追捧,不少婚庆公司在婚礼表演中添加了“魔术”元素,以此招揽生意。一家婚庆公司的经理说,新人对魔术婚礼如此追捧是没有想到的,主题式魔术婚礼的收费比普通婚礼贵10倍,但仍有不少新人愿意尝试。

现在多数所谓追逐流行的人,认为流行是时装、时髦、消费文化、休闲文化、奢侈文化、物质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位、都市文化、大众文化以及群众文化等概念所组成的一个内容丰富、成分复杂的总概念。这个总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节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区或全球范围内,在不同层次、阶层和种族的人口中广泛传播的文化。19世纪的社会批评家索尔斯坦·凡伯伦指出,流行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社会价值观和态度的指标。此外在个人层面上,穿戴着当前最潮的服饰是人们向别人展现自己有品位、有经济实力追随变动不居的流行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以体现其在社会中的地位。

从心理角度讲,人们总是觉得流行的就是好的,追逐流行就是与社会主流保持一致。其实就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形成。

流行的东西并不一定就适合你,流行的东西也不一定全是好的。在流行的情境压力下,人们渴望与主流群体保持一致,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人们因此丧失了辨别能力,盲目追求流行,就容易适得其反。因此,面对流行,我们不但要有自己的审美观、主见,更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疯狂的郁金香——群体妄想

人们以集体妄想的形式自发地散播错误信息,就是群体妄想。群体妄想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在世界上,最典型的群体妄想事件要数“疯狂的郁金香”了。

郁金香原产于小亚细亚,一般仅长出三四枚粉白色的长椭圆状披针形叶子,根部长有鳞状球茎。当时刚被引进欧洲,数量稀少。17世纪的荷兰是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最早得到发展的国家之一,人们相对富裕,且荷兰人好冒险,也喜赌博,于是美丽迷人而又稀有的郁金香成为他们投机的对象,投机商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以待价格上涨。在舆论鼓吹之下,人们争相购买和种植郁金香,最后竟对其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狂热,以致拥有和种植这种花卉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欧洲各国的投机商也纷纷前往荷兰,郁金香开始成为人们的投机物。

“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欧洲的财富正在向荷兰集中,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换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这般狂热一直持续下去,到达巅峰时是在1636至1637年的那个寒冬。人们不仅买卖已收获的郁金香球茎,而且还提前买卖1637年将要收获的球茎,球茎的期货市场就这样诞生了。球茎在实际进行货物交割之前不需要实际支付货款,这又进一步加剧了郁金香的投机。由于刚刚形成的期货市场没有明确的规则,对买卖双方都没有什么具体约束,商人们得以在期货市场上翻云覆雨,买空卖空,这更使得已经被“吹”得很大的郁金香泡沫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

1637年,一种叫Switser的郁金香球茎价格在一个月里上涨了485%!一年时间里,郁金香的价格涨了59倍!

有暴涨必有暴跌。一个水手误吃了一个昂贵的郁金香球茎却若无其事,谨慎的投机者开始反思这种奇怪的现象,他们对郁金香球茎的价值产生了根本性的怀疑。有人觉得事情不妙,开始贱价卖出球茎,一些敏感的人立即开始仿效,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恐慌性抛售浪潮——暴风雨来了!

卖方的大量抛售,使得市场陷入了恐慌状态。这时,郁金香简直成了烫手的山芋,无人再敢接手。球茎的价格也犹如断崖上滚落的巨石,一泻千里,暴跌不止。荷兰政府发出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一星期后,郁金香的价格平均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几乎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只洋葱的售价。最终所有的“苦果”只能由投机者自己咽下。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不知有多少人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富有的商人变成了乞丐,一些大贵族也陷入无法挽救的破产境地。受害者当中既有文化程度颇高的知识分子,也有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

到1636年底,任何最后残存的理性都早已远离了荷兰的郁金香市场。虽然人们大都知道郁金香球茎的价格早已远离其正常的价值,但是他们宁愿相信别人会比他们更“傻”,会心甘情愿地付出更高的价钱。但无论如何,投机狂潮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事实也的确如此。郁金香狂热的终结,终于不期而至,最大的“傻瓜”最终还是出现了。

灾难的结果是导致了人们对郁金香的无比痛恨,画家们也得到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在著名画家扬·勃鲁盖尔创作的一幅讽刺画中,一群愚蠢的猴子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郁金香交易。无论是种花人、花商,还是参与其中的投机者,都受到了画家的无情嘲弄。

在社会上,群体妄想是一种集体的狂热,狂热是一种具有重大和持续影响力的时尚。“郁金香热”如此剧烈,以致投机者们愿意用上万的钱财来换取普通的郁金香球茎。大量的土地用于种植郁金香,人们不得不依靠粮食进口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这种群体的盲目行为是群体妄想的结果,其负面效应是致命的。

社会上的群体妄想还有很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面对这种“群体癔症”,我们不能犯糊涂,更不能听风就是雨地跟风。人们在了解了此种群体行为后,遇事应该保持冷静,头脑清晰地去分析辨识,以免使自己遭受打击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