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19355500000018

第18章 做一枚人际磁石(1)

20几岁的人在社会上根基薄弱,扩展人脉需要吸引他人注意,那么如何能让别人注意你,喜欢你,愿意同你交往呢?修炼自身魅力,做一枚人际磁石吧。

委婉地说“不”,让被拒绝的人有面子

当你不得不拒绝别人时,要讲究礼貌,让被拒绝的人有面子。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个人有求于别人时,往往都带着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开口就说“不行”,势必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引起对方的反感。委婉地拒绝对方,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掌握说“不”的分寸和技巧十分必要。

有人认为受人请托,倘若拒绝,自己面子上过不去,若不拒绝又实在无能为力。如此一来,只好勉强答应,结果后悔不迭。

那些因为面子不敢说“不”的人,通常认为断然拒绝对方的请求未免太过无情。而实际上,答应后方觉不妥,且又力不从心难以履行诺言时,再改变心意拒绝对方,显然已经太迟。因为,无法完成允诺时再提出拒绝,给人的印象更糟,甚至需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去弥补缺失或兑现承诺。如果这件事只限于个人的烦恼,还称得上不幸中的大幸,而如果因为拒绝产生怨恨甚至敌视,演变成双方人际关系上的对立与冲突,就更是得不偿失。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自己不愿意做或做不到的事。这时,只要我们郑重、果断地说出一个“不”字,也许就能轻松、坦然了,但有些人就感觉这个“不”值千金,憋足了劲也说不出口,结果害了自己,也苦了别人。所以,该说“不”时,我们要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出来。

敢于说“不”的人是果断的人,做事情不会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敢于说“不”的人是有主见、有魄力的人。当然随意说“不”的人也可能是轻率而怕负责任的人。我们需要的是在慎重考虑,权衡利弊以后的断然否决。说“不”是需要勇气的,不敢说“不”的人往往缺乏勇气,顾虑太多。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成为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朋友向他打听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神秘地向四周看了看,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地看着他,“我也能。”他的朋友明白了罗斯福的意思,不再打听了。

敢于说“不”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别人的负责。说“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理的要求,另一种对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对于无理的要求,当然应该断然拒绝,否则可能既害自己又害别人。对于自己无能为力的要求,就应该婉言拒绝,否则,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而且因为最终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不光影响自己的信誉,也可能让人产生误解。有时,说“不”利己也利人。

要拒绝、制止或反对对方的某些要求、行为时,你可以利用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避免与对方直接对立。比如:“今晚打几圈麻将吧!”“下班后一起到××餐厅喝一杯吧!”当你面对这些请求时,该如何拒绝呢?

我们可以用亲人作为挡箭牌,像这样说:“抱歉,母亲在等我回家呢!”“说实在的,我妻子……”“小孩今天身体不舒服,我得赶回去……”这样,别人就不好强求了。

还可以以工作或功课为理由来拒绝对方。有位朋友,如果有人对他说:“今晚去喝一杯吧!”他总是回答:“今晚我必须到××教师家学习外语……”

还有位司机常有同事邀请他一同参加他们的聚会,由于他不太习惯那种场合,总是尽力推辞。从他的工作性质来说,每天很忙,所以也往往以此为理由,对他们说:“我明天要早起出车,今晚必须早点休息。”就这样轻易将聚会推辞了。

用拖延来表示拒绝,也是一种方法。比如你不想去参加某人的宴会,可以对他说:“谢谢,下次我有空一定去,可今晚我不去了。”表面上并没有拒绝对方邀请,只是改个日期而已,但这个“下次”是没期限的,聪明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一种委婉的拒绝。当然,这比“没空,不去”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对一般人说“不”就已经很难了,如果要对朋友说就更是难上加难。这主要是碍于情面,怕伤了情分。这时可以找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借口,让朋友觉得你的拒绝并非有意。比如有朋友向你借钱,你可以把责任推到太太身上,“太太管家”是一般的家庭规则,相信朋友也不好再开口了。

给别人留面子也是给自己留面子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此话道出了人性的一大特点:爱面子。

可是我们不能只爱自己的面子,而不给他人面子。每个人都有一道最后的心理防线,如果我们不给他人退路,激怒了他,他就很可能采用过激手段来回应我们。因此,当我们处事待人时,应谨记一条原则:别让人下不了台。

保留他人的面子,这何等重要!有的人却很少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喜欢摆架子、我行我素、挑剔、恫吓,在众人面前指责孩子或雇员,而没有多考虑几分钟,讲几句关心的话,为他人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所以才造成了许多不愉快。

刘明谈到了发生在他们公司的一段插曲:

“有一次开生产会议的时候,副总裁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是有关生产过程管理的。由于他气势汹汹,矛头指向生产部总监,一副准备挑错的样子。为了不愿在同事中出丑,生产部总监对问题避而不答。这使副总裁更为恼火,直骂生产总监是个骗子。

“再好的工作关系,都会因这样的火暴场面而毁坏。凭良心说,那位总监是个很好的雇员。但从那天开始,他再也不能留在公司里了。几个月后,他转到了另一家公司,据说表现很不错。”

如果你是个对“面子”无所谓的人,那么你必定不受欢迎;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有一天你必定会吃暗亏。

中国人很奇妙,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要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就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不轻易在公开场合说一句批评别人的话的原因,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保住别人面子,让别人也会给自己面子,彼此心照不宣。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有见解,自以为有口才,逮到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自己还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为日后埋下了祸端,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的。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也无关乎道德,大家都是在人性丛林里谋生,预留些退路,给人面子其实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你更要会给人面子。至于重大的事,就可以考虑不给了,事关紧要,你不给,对方也能够理解,出知道如果强要面子,就有可能在最后失去面子!因此,为自己留些分寸,也为他人留点面子,未来的路将会更顺利,更好走一些。

给批评裹件“糖衣”,让他在甜蜜中改过

批评别人时,直话直说容易激起别人的反弹,而且他们往往不会被你的直言直语所打动。我们都清楚,小孩子吃药片时,加点糖水一起送入口中,他们便会欣然服用。批评别人亦是同理,你若能给自己的语言裹上一层“糖衣”,别人将会在享受甜蜜的过程中,更容易改过。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晏子死了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大夫们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叹了一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失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他离开我们便没再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射箭射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我听说:‘国君喜欢某件衣服,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某种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就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自讨苦吃了。弦章虽未直接批评说是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已让景公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若弦章再画蛇添足地批评景公一番,效果反而不好。与之类似,在伏尔泰身上也发生过一个巧妙批评的故事。

伏尔泰曾有一个仆人,有些懒惰。一天,伏尔泰请他把鞋子拿过来。鞋子拿来了,但布满泥污。于是伏尔泰问道:“你早晨起来怎么不把它擦干净呢?”“用不着,先生。路上尽是泥污,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子又和现在一样脏了。”

伏尔泰没有讲话,微笑着走出门去。仆人赶忙追上说:“先生慢走!钥匙呢?食橱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还吃什么午饭?反正两小时以后你又和现在一样饿了。”

伏尔泰巧用幽默的话语,批评了仆人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