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快乐才是福:老爸老妈不生病的智慧
19355300000017

第17章 正确的观念为健康导航(1)

拿破仑·希尔在成功学中讲“一切缘于一个观念”,而观念决定你的一切。只要有了健康的观念,你就会去追求健康,并付诸行动,最后你才能获得健康。如果你的观念不健康、不正确,你就会背道而驰,离健康越来越远……

老爸老妈:

你们好!

小时候常听你们说健康是首屈一指的自由。随着岁月的流逝,再也听不到这句话了,特别是最近老听你们说要去听专家讲健康课,你们开始重视健康了,这很好,但我认为花几百元听一节课有些不值。你们也别误会,我绝对不是心疼钱,为了你们的健康,花多少钱都值得,但钱要花到点子上,对吗?

其实,刻意去追求健康并不一定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健康的基础就在一呼一吸中。生活中,只要我们尽量不去做有害健康的事情,加强日常的自我保健,将好的行为固化为习惯,那么,健康就指日可待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以下的经历:生病时感觉好了立即停药;将小动物养在人居住的屋子里;将电冰箱当成保险箱和方便柜;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吃素食就会长寿;用水果代替蔬菜,饭后即吃水果以助消化;吃鸡蛋多多益善……也许这些行为你们早就习惯了,或者根本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可是专家告诉我们,生活习惯与疾病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应该从身边的生活细节入手,抛弃那些看似正常,实则极不卫生的生活习惯,这样至少能让我们离可怕的疾病更远一些。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关注健康细节,良好的习惯可以使我们身体健康、全家幸福;忽略健康细节,微小的恶习则会让你疾病缠身,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健康像一个魔咒,如果按它所说的去做,注意健康的每一个细节,你们就会得到幸福快乐;而不按它行事时,小心,它坏的一面就会在你们的身上应验。

爸妈别忘了,关心健康,要关心生活的细节。愿你们在点点滴滴中把健康留住,过一个健康快乐的晚年。

女儿

最好的治疗就是不吃药

药可不是个好东西

全球人均寿命排名中,日本人名列第一。据日本有关部门1998年9月8日公布的全国高龄者名单,日本百岁以上老人首次突破万人大关,达到10158人。日本从1963年开始,每年公布一次百岁寿星人数,1963年日本百岁寿星只有153人,以后每年都有所增加,1994年达到5000人,1998年则超过10000人。

日本人有一种“凡药皆毒”的观念,因此他们不轻易吃药,而是注重平时的保健和锻炼。他们不依赖药物健身和治病,患一般疾病,主要靠身体的自我治疗来调动体内抗病潜能。我们的老祖先也告诫我们“是药三分毒”,别轻易吃药,充分调动体内抗病潜能来抵御疾病吧!

有些老年人身体疾病多,有高血压,血脂也高,或者是胃不太好,关节也不利索。有病,就想吃药,身上有五六种病,要吃很多种药,这些药就会在肚子里打架。

有一些病完全不需要吃药,只要在生活中注意调节就可以了。比如,有的人血压偏高,但高压没超过140毫米汞柱,低压没有超过90毫米汞柱,这个时候靠改变生活方式来控制,就可以不吃药。

即使有的病需要吃药,也要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来加以考虑。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不太好,起码有生理性的减退,所以,老年人用药要非常慎重。

如果关节不太利索,只要适当地加以运动,多锻炼锻炼,关节也就会灵活一些。

有的人觉得胃不太舒服,通过饮食略微调剂一下,吃一点容易消化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吃药。

还有一些老年人赞成吃一点补药,除了吃一些补药以外,还把希望寄托在维生素上,认为维生素就是西药的补药。当然,如果缺少什么维生素,补充一点是可以的。各种维生素现在市面上都有卖,吃一点也可以。但是,如果有正常的饮食,也不一定需要补充多种维生素,不要把多种维生素当做补药。

食药同源,凡膳皆药

法国一位著名营养学家指出:“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它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我们中国讲究“食药同源,凡膳皆药”。比如杂粮都有很好的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北京一个老干部,一个礼拜吃4次粗粮,很好地控制了糖尿病。绿豆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保肝明目,有解百毒之功效。再一个就是薏仁,可治疗因积热而发的痤疮。

李时珍称红薯“食之使人长寿少疾”,“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充粮食,延年益寿”。日本东京大学曾对130种植物性食物抑制胆固醇生成的功效进行研究,发现红薯是其他食物作用的10倍。

中医称:大豆性味甘平,不凉不燥,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宽中下气、健脾利水消积、通便定痛等功效,是治疗虚劳内伤、消渴水肿、温热伤寒等疾病的佳药。老年人膳食合理了,身体健康了,就可以跟药说再见了。

保健品不一定保健

我们千万不要轻信某些保健品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它们像流行时装一样变幻莫测、层出不穷,共同特点是“浅入深出”,似是而非,冒充科学,神侃海吹,却从来没有临床医学实验的数据报告,并且谁敢提出质疑就和谁纠缠不休。一些保健品厂商把老年人体弱多病和子女的一片孝心当成无限商机而大发不义之财,并造成贻误诊治和医疗资源的浪费,真是一种罪过。保健品再好,也不如均衡三餐来得实惠,切记保健品不一定保健。

劝君莫贪杯中酒

源远流长的酒文化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酒,古人称之为“大之美禄”,意思是说酒是老天赐给人间最美好的东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中国酿酒的历史比汉字的历史还长呢!酒是一种文化,酒可以佐餐,可以助兴,可以消愁,可以祭祀、壮行。酒中有生活,酒中有情趣、有悲壮、有诗文佳句。但酒也有苦涩,“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会伤身、误事,酒是一把双刃剑。酒有功过,酒有喜忧。酒已进入人们的生活,融入民族的文化,酒仍将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发展,直至永远。酒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将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四海飘香。

饮酒适量的益处

适量饮酒对人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可使人心情愉快。酒的陶醉作用能够缓解人的忧虑和紧张心理,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兴趣;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以预防动脉硬化,预防冠心病;饭前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还能解油腻;睡前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以起到镇静作用,对治疗神经衰弱有一定效果。

现代医学证明:健康的人少量喝些低醇优质酒可使人精神振奋、快乐,解除消极情绪;人在受凉之后或风寒乍起之时,饮少量酒可以防止感冒的发生、发展;酒精还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

莫贪杯中酒

酒再好也要适可而止,毕竟酒精是一种对身体各个器官均有损害的物质。

1.酒精大大降低大脑的抑制过程,使低级中枢过度兴奋,导致感情冲动、啼笑无常、好说好动,但其辨别力、记忆力、注意力与洞察力都变得迟钝,做事的效率大为降低。重者抑制进一步发展,中枢神经麻醉就会出现沉睡、昏睡,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

2.酒精除了对高级神经系统有影响外,其刺激性还会引起消化道黏膜炎症,并可加重溃疡病甚至出血。酒精中毒还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

3.酒精主要在肝脏进行氧化分解,因而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在此提醒肝脏有病的人一定要戒酒。即使原来肝功能正常者,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导致肝硬化。

4.酒精长期刺激喉部还可能导致喉癌。由于烟中的尼古丁能溶解在酒精里,因此喝酒时吸烟,使尼古丁更容易吸收,危害更大。吸烟者认为一边吸烟一边喝酒最有“味道”,可能是尼古丁更快地进入血液的缘故。另外,吸入体内的尼古丁是在肝脏解毒的,而酒精直接破坏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加重尼古丁对身体的毒害作用,由于烟酒的双重刺激,因而诱发喉癌的机会也更多。

5.饮酒可使血管扩张,长期少量饮酒者无影响,大量饮酒者会引起动脉硬化。

6.饮酒还会诱发膀胱结石绞痛或引起急性膀胱炎,因此有膀胱结石的病人不宜饮酒。

7.老年人经常大量饮酒,会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人体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就会减少,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

孝心叮咛

啤酒,有些人是要远离的

啤酒素有“液体面包”之誉。啤酒中酒精含量较低,可平缓地促进人体血液循环。

尽管如此,啤酒并不完全适合每一个人饮用,医学专家建议以下病人远离啤酒:

1.胃炎患者

医学研究发现,大量饮用啤酒会引起胃炎,已经患胃炎的病人饮啤酒会使病情加重。因为啤酒会使胃壁减少能保护胃黏膜的前列腺素E的分泌,使胃炎症状加重。

2.痛风患者

痛风患者因为嘌呤代谢失常,使嘌呤、核酸的最终代谢物尿酸增多,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因啤酒内含有大量嘌呤、核酸,故痛风患者一旦饮用啤酒就会引起血中尿酸增多而使痛风发作。

3.糖尿病患者

啤酒中酒精的含量虽低,可是酒精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患者正常的饮食控制。当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时,如饮啤酒过多,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

4.尿道结石患者

在酿造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构成结石的成分,故有泌尿系统结石的人不宜饮用。

5.溃疡患者

啤酒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喝少量啤酒无妨,如过多饮用,胃中二氧化碳压力增高,有诱发溃疡穿孔的危险。

另外,喝啤酒还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解和吸收,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因此,在服药期间最好不要喝啤酒,用啤酒服药更不可取。

——远在天涯

别把失眠当回事

怎样的睡眠才是正常的

人的正常睡眠是由一系列的循环组成的活跃状态。入睡后每一个循环有三个阶段:浅睡眠、深睡眠、快速动眼期。每一个循环约90~100分钟,每晚经历4~6个周期。快速动眼期在第一个循环时仅持续几分钟,以后随着一轮一轮的循环,持续时间逐渐延长,快到早晨时,可持续1小时。人的梦往往发生在快速动眼期和深睡眠期。专家认为,睡眠的各个阶段中,深睡眠和快速动眼期最为重要,因为体力和脑力的恢复,保证大脑的学习、记忆、创造和理智功能主要在这两期。保证了这两期,也就保证了睡眠质量。人到中年后,深睡眠和快速动眼期会逐渐减少,所以,中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不如年轻人。

人的正常睡眠应该是平均每天7~8小时。当然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人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小孩多一点,老人就明显少一点,男女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每个人都要尽量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

一夜两夜没睡好觉不能算是失眠,失眠应是一种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主要有入睡困难、易醒和早醒这三种情况。有专家提出失眠症具有下面4条标准:(1)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2)这种睡眠紊乱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3)日夜专注于失眠,过分担心失眠的后果。(4)对睡眠的质和量的不满意引起明显的苦恼或影响了社会和职业责任。老年人不出现这4种状况,就算是正常睡眠,没必要担心失眠问题。

失眠只需冷静对待

失眠的人往往缺乏自信,还没上床就想到今天晚上只怕又睡不着了等。虽然这种睡前焦虑很可笑,但又有多少人不识庐山真面目,为区区的“失眠虫”所困呢!

临床研究显示,失眠患者都或多或少存在睡前焦虑,有的人甚至一整天都一门心思扑在睡眠问题上。其实过度关注睡眠所引起的高度紧张反而会加重失眠,应该淡化失眠问题,别把失眠当回事,沉着冷静地对待失眠,失眠就不攻自破了。

不管睡眠中出现什么情况,你都需要沉着冷静,这也是一种成熟与坚强个性的体现。一个浮躁的人在生活中容易出问题,睡眠也会出现障碍,所以,只要你自己能沉得住气,失眠就会“无地自容”、“无处藏身”。睡眠的规律不能强迫,它不会乖乖听话,它也不会完全听你使唤,你越给自己下指令、越急,就越睡不着!

如果躺在床上一个小时未睡着,失眠的人往往是习惯地这样想“足足一个多小时都没有睡着,只怕是再也睡不着了;完了,明天一天又什么都干不成了”,这样越想越急,越急越兴奋,结果睡意全无。其实,如果换一种想法,就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了。睡不着就睡不着,管它呢,只要舒舒服服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就足够了。既然着急无济于事,又何必往死胡同里钻呢?着急没有用,反过来这不很简单吗?你不急就行了!真是大道至简,如此冷静下来,身心一放松,也许过一会儿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睡眠专家给您的建议

良好的睡眠是保证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必备条件,所以老年人对睡眠问题可不能掉以轻心。专家指出,老年人睡眠问题的治疗途径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治疗可能引起睡眠问题的身体和精神性疾病。排除疾病后的睡眠调节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2.睡前做好准备工作。入睡前有条件的最好温水淋浴、盆浴或洗脚;睡前洗热水澡半小时左右,水温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