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19355200000040

第40章 让身体月月风调雨顺——国医大师妇科门诊(3)

2.揉压法:以手掌上的小鱼际或大鱼际着力于患部,在红肿胀痛处施以轻揉手法,有硬块的地方反复揉压数次,直至肿块柔软为止。

3.揉、捏、拿法:以右手五指着力,抓起患侧乳房部,施以揉捏手法,一抓一松,反复施术10~15次。左手轻轻将乳头揪提数次,以扩张乳头部的输乳管。

4.振荡法:以右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灸膻中,按少泽,产后自然不缺乳

大师手记

乳汁缺乏,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膻中、少泽是治疗本病的主穴,《杂病歌》云:“无乳膻中、少泽烧。”《针灸大成》也记载了膻中主治“妇人乳汁少”。

——贺普仁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卷》

健康攻略

妇女产后乳汁分泌过少或者全无,称为缺乳。贺普仁教授认为,缺乳多因身体虚弱,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因肝郁气滞,乳汁运行受阻所致。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种情况都可能造成缺乳,比如母体体质虚弱、乳腺发育不良;或产妇厌食、挑食以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使乳汁分泌减少;或产妇过度恐惧、忧虑,通过神经系统影响垂体功能等。通常情况下,气血虚弱的患者,除了少乳或无乳之外,还伴有乳房松软、胃纳不馨、神疲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肝郁气滞的患者,则伴乳房胀痛、胁胀胸闷、烦躁易怒等症。

贺普仁教授治缺乳,常选用膻中与少泽两个大穴。膻中属任脉,同时也是心包经的募穴,募穴指脏腑之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膻中又被称为气会。由此可见,膻中穴与气密切相关,但凡和气有关的问题,如气虚、气机淤滞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我们已经知道,缺乳的原因只有两种,一种是气血虚弱,一种是肝郁气滞,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膻中穴。膻中穴的位置很好找,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即是。用艾灸刺激这个穴位,每天1次,乳汁很快就会下来了。

膻中、少泽、合谷

少泽也是通乳的要穴。少泽穴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属于小肠经的井穴。井穴我们知道是水流开始的源泉,经脉从这里开始。从字面来看,少是小、幼小;泽是沼泽,低洼,水流聚集的地方,而少泽即是小水塘的意思。因此,刺激这个穴位,就可以使经脉里的水流动起来,水一旦流动,乳汁也就顺势而出了。刺激方法很简单:找几根牙签,或者小小圆钝头的东西,在小指甲的外侧轻轻按揉,按到感觉酸胀之处就可以。每天这样按揉几分钟,婴儿就可以轻松喝到乳汁了。

另外,对于有抑郁倾向的缺乳患者,还须加用合谷、太冲两穴,以调畅气机,理气活血。方法既可用点按法,也可用艾灸法。

养生无极限

除穴位疗法之外,食疗对产后缺乳也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对气血不足者,应鼓励产妇多进食芝麻、茭白、猪蹄、鲫鱼等既有营养,又有通乳、催乳作用的食物;肝郁气滞者,应劝说宽慰产妇,多吃佛手、麦芽、桂花、鸡血、萝卜等具有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作用的食物。同时,产后缺乳者所选用的食品,最好能制成汤、羹、粥之类,一是易于消化吸收,二是多汁可以生津,以增乳汁生化之源。忌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芥末等;禁酒、浓茶、咖啡等饮料。

小偏方

乌鸡白凤尾菇汤

【材料】乌鸡500克,白凤尾菇50克,料酒、大葱、食盐、生姜片各适量。

【制法】乌鸡宰杀后,去毛,去内脏及爪,洗净。沙锅添入清水,加生姜片煮沸,放入已剔好的乌鸡,加料酒、大葱,用文火炖煮至酥,放入白凤尾菇,加食盐调味后煮沸3分钟即可起锅。

【功效】补益肝肾,养益精髓,下乳。适用于产后缺乳、无乳。

治带先治湿,治湿勿忘淤——带下病诊治大法

大师手记

带下病因复杂,虽有六淫之侵,七情之忧,房劳多产,饮食劳逸,跌仆之伤,但与湿病关系最大……治带以治湿为主,祛湿为先,只有祛除湿邪,带脉才能约束。

带下病与淤血关系密切,带下之人,常伴淤血,尤其是久病带下不愈之人,淤血阻络更为严重。而湿与淤结,往往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与治疗的困难。因此……带病治湿为主,勿忘祛淤。

——班秀文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班秀文卷》

健康攻略

白带是妇女阴道里流出来的一种白色液体,有时透明,有时黏稠,无异味。它是由前庭大腺、子宫颈腺体、子宫内膜的分泌物和阴道黏膜的渗出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混合而成。白带中含有乳酸杆菌、溶菌酶和抗体,故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性行为过程中,白带会增多,对阴道有润滑作用,便于进行性生活。一般月经中期白带增多,稀薄透明;排卵后白带又变黏稠,混浊而量少。经前及孕期白带均有所增多。

带下病是指白带的期、量、色、质、气味发生异常,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现代医学又称之为“白带异常”。妇科专家班秀文教授对带下病有多年研究,他认为虽然带下病的病因极为复杂,但以湿病为主,且湿的轻重多少,直接关系到病情的严重程度,湿重则带多,湿轻则带少。因此,他主张治带“以治湿为主,祛湿为先”。

班老进一步指出,治湿之法也有很多种,但关键在于掌握好温化与清化二法。班老认为,湿为阴邪,重浊而黏腻,只有通过温化,才能使脾得健运,肾得温煦,激活后天之生机,使水湿之清者输布全身,滋养各个脏器,浊者从膀胱排出体外,升清降浊,带脉得复。同时,湿邪又最易抑遏阳气,郁久化热,只有通过清化之法,才能使湿热分离,阳气得升,浊湿得降,湿热去而带自止。

温化与清化之法确立后,选方用药则是影响疗效的关键。临床上,使用温化之法,班老常用《傅青主女科》中的“完带汤”,他认为该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消不伤正,是寓补于散之内、寄消于升之中的脾、肝、肾三脏同治之方”。至于清化之药,班老则自创了“清宫解毒汤”,临床效果异常显著。下面,我们就把这两个方子介绍给大家。

1.完带汤

【组成】白术30克,山药30克,人参6克,白芍15克,车前子9克,苍术9克,甘草3克,陈皮2克,黑芥穗2克,柴胡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脾疏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症见带下色白,清稀如涕,面色恍白,倦怠便溏,舌淡苔白等。本方常用于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而属脾虚肝郁,湿浊下注者。

2.清宫解毒汤

【组成】忍冬藤20克,车前草10克,土茯苓20克,生薏苡仁20克,鸡血藤20克,益母草10克,丹参15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化湿热,养阴散结。

【主治】阴伤络阻,湿热带下。症见白带色黄,有时阴痒,其味腥臭;腰痛身倦,经前少腹腹痛;烦躁不安,夜寐多梦,舌红苔薄白等。

虽然带下皆为湿证,治疗以治湿为主,但女人以血为本,妇科病总属于血证,班老经过摸索,发现带下病与淤血关系密切,带下患者常伴有淤血,尤其是久病带下不愈之人,淤血阻络更为严重。因此,他主张带下病在治湿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祛淤。值得注意的是,湿淤同治的过程中,应选用一些药性平稳,具有养血通络之品,因为女性本身体质就相对虚弱,再加上久病不愈,很难承受住猛药的攻伐,临床上班老常用古方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我们在《大国医》中已经介绍给大家,此处便不再赘述。

小偏方

冰糖冬瓜子汤

取冰糖30克,冬瓜子30克,将冬瓜子洗净捣末,加冰糖,冲入开水,放在陶罐内,用文火隔水炖好服食,每日2次,连服5~7日。此方适用于湿热型白带增多,症见白带黄绿如脓,或挟血液,或浑浊如米泔,有秽臭气,阴中瘙痒,或少腹痛,小便短赤,口苦咽干。

养生无极限

带下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应所形成。因此,治疗带下病用按摩法疏通二脉,也能收到极大的效果。下面,我们便向大家介绍两套消炎止痛、温暖子宫的穴位按摩操。

1.他人辅助按摩

(1)病人仰卧,协助者站于其旁,用手掌推摩小腹部数次。重点按压气海,用双拇指相对按压带脉(包括带脉、五枢、维道三穴)。

(2)用手掌按揉大腿内侧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使皮下组织有热感为度。重点按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三个穴位。

(3)病人俯卧,协助者站于其旁。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然后按阳关穴。

(4)用手掌搓腰骶部2~3分钟,使皮下有热感,并可传至小腹部。

2.患者自我按摩

(1)用手掌在小腹部做环形推摩法40~50次。推摩时应先将掌心搓热最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然后按压气海、大巨、阴陵泉、三阴交各1分钟。

(2)用手掌搓腰骶部及大腿内侧,各20~30次。

注: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