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2:30位“国医大师”的养生秘术与治病绝学
19355200000020

第20章 心气不虚,百病难侵——国医大师心脑血管科门诊(2)

3.久病、年老以及禀赋不足:久病或年迈的人往往气血亏虚,营气不足,营主血,血虚则心失所养,神不守舍,以致失眠。

4.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伤,宿食停滞,酿生痰热,胃气不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夜寐不安。

5.暴受惊骇:突然受惊吓,神魂不宁,恐惧不安,以致夜不安寐,或者本身即心胆虚怯之人,遇事易惊,于是夜睡不酣,乱梦纷扰。

颜德馨教授认为,虽然失眠的病因很多,涉及五脏六腑,但其病机则主要与营卫气血运行失度密切相关。患者往往先是由情志失调失眠,继而失眠反过来又加剧了情志的混乱,造成气血失衡。因此,治疗失眠关键在于调畅脏腑气血,而在脏腑中肝是主谋虑、疏泄和藏魂的,与气血调畅的关系最为密切,于是“治肝为先,调畅气血枢机”就成了治疗顽固性不寐的最佳方法。

小贴士

营卫气血是人体生命的四种精微物质和动力基础。一般来说,“营卫”主要体现在功能作用方面,“气血”主要体现在物质基础方面。通过气血的运行,发挥营卫的作用。另外,营、卫的区别在于:“卫”有捍卫于外的“保卫”作用;“营”有充盈于内的“营养”作用。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处的“阴”指营血,“阳”指卫气,这些阴阳、内外、守(内守)使(运行)等对偶概念名词,提示了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关于失眠症的治疗,颜教授常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归脾汤、逍遥散、黄连温胆汤等处方,并随证加减。

1.逍遥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芍药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生姜3片,薄荷3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对于抑郁,多思多虑,伴有胁肋疼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的失眠患者,可用本方疏肝解郁。

【加减】肝郁化火,烦躁动怒者,加丹皮、山栀清肝凉血;肝阳上亢,眩晕耳鸣者,加天麻、灵磁石、珍珠母平肝息风;胃纳不馨,食少便溏者,加淮山药、扁豆衣、建莲肉健脾养胃;胸闷心痛,舌质有淤点淤斑者,加丹参、赤芍、红花活血化淤;忧思难眠,乱梦纷扰者,加知母、茯神、酸枣仁益肝安神。

2.黄连温胆汤

【出处】《六因条辨》

【组成】黄连3克,制半夏9克,茯苓15克,陈皮6克,枳壳9克,竹茹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对于胸闷脘痞,心烦,痰多,口中粘腻,嗳气,纳呆,恶心,甚则呕吐,舌质偏红,舌苔黄腻的失眠患者,可用本方清热化痰。

【加减】方中常加入夏枯草;若彻夜不寐,重用半夏、茯苓,加茯神;心烦急躁者,合黄连解毒汤清心解毒;胸闷心悸者,合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清热宽胸;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神曲、苍术、砂仁健脾消食;痰热盛兼大便不通者,合礞石滚痰丸(青礞石、沉香、大黄、黄芩、朴硝)通腑豁痰。

3.归脾汤

【出处】《济生方》

【组成】黄芪15克,白术9克,茯神9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6克,当归9克,远志6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面色少华,多梦易醒,头晕,心悸,神疲,肢倦,食少,纳呆,便溏,舌质淡红或淡白,或边有齿印的失眠患者,可用本方补益心脾。

【加减】本方应用时常加入0.3克黄连粉吞服,有引诸药入心的功效;纳呆者,加苍术、生麦芽、檀香以醒脾和胃;便溏者,加扁豆、莲肉、砂仁、桔梗补益脾阴;血虚为主者,加熟地;悲伤易哭者,合甘麦大枣汤(炙甘草、淮小麦、大枣)养心安神;容易惊醒者,加龙齿、琥珀安神定惊,或加琥珀粉、珍珠粉各0.6克,睡前吞服。

养生无极限

有的人经常和朋友聚餐到深夜,吃很多东西,还有的人经常加班到深夜,饿的时候就吃一顿夜宵,这样的人很容易失眠,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胃不和则卧不安”。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拔罐的方式来为自己解除烦恼:在临睡前准备好六个真空罐,一个拔在肚脐上方的中脘穴上,一个拔在肚脐下方的气海穴上,剩下的四个须均匀地拔在任意一侧大腿的正面,这是胃经所经过的地方。10分钟后,把真空罐拿下就可以躺在床上睡觉,过不了多久就会进入梦乡。这主要是因为拔罐增强了肠胃的供血量,使肠胃不再因为消化无力而导致浊气淤积,令肝脏负担过重,最终导致脑供氧不足。

中药加恢复性训练,引领中风病人走上康复之路

大师手记

中风康复阶段的对策……必须采取调气血之逆,“引经透络”为要。必宜补肾培元,填精益髓,还精补脑;益肝养血,舒筋解急。虚气流滞者,补气活血;气实而滞者理气活血,以缓肌腠之刚柔。养血滋润,安神定志。

——任继学摘自《任继学经验集》

恢复期以血淤、痰凝、气机不畅致经脉失养为主证,主要用微通法以通调经脉,并根据需要配以温通之火针疗法。后遗症期多气虚血淤、脉络痹阻而肢体废而不举或拘挛不伸,主要治以火针疗法温通经脉、行气活血。

——贺普仁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贺普仁卷》

健康攻略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主要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一般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类型,前者是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后者则为脑溢血所引起的昏迷和瘫痪。

任继学教授将中风的治疗分为初、中、末三个阶段,初期为中风急性期,必须用猛药来攻,如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多用丹参、川芎、水蛭、土鳖虫、蒲黄、大黄等。28天之后,病情得到缓解,就进入了中期,治法当刚柔并济,对于邪盛正衰的患者,应当先以祛邪为主,药用补阳还五汤加苏木、土鳖虫、000000莶草;邪去之后则要扶正,方用河间地黄饮子加减。

中风6个月后体征不见恢复即转入末期(贺普仁教授称之为后遗症期),此时的特征为病情基本稳定,但失去的功能不再有明显好转,其根源在于气虚血淤、脉络痹阻,当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为治。古人多用八珍汤、十味温胆汤,或龚赵氏常服调理方。任继学教授另外推荐了两种外治法:蒸偏枯法和夜合醒酒方。

1.蒸偏枯法

先用檀香50克煎水熏患处,然后再用当归300克,丹参、橘枝、牛膝各100克,红花25克,葱白300克,全部炒过之后,装进几个纱布袋中,放在檀香水上蒸,然后用来揉患部,每天3次。

2.夜合醒酒方

取夜合枝、桑枝、槐枝、柏枝、石榴枝各250克,羌活100克,防风250克,糯米5000毫升,细麦面3750克,黑豆2500克,水5000毫升。先把夜合枝、桑枝、槐枝、柏枝、石榴枝放在水中煎,煎至2500毫升,去滓,浸米豆两昼夜,蒸熟,再与麦面、羌活、防风拌和,造酒外擦。

除此之外,这一阶段还应配合肢体功能锻炼。针灸大师贺普仁教授建议患者多做以下恢复四肢功能的训练:

1.坐在椅上,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握拳,放在大腿上。头部慢慢地向左、向右侧各转5~10次。接着头部向上、向下运动5~10次。

2.双手握拳,向前平伸,上半身慢慢向前倾斜,双拳尽可能接触地面。接着上半身复原,双拳上举,上半身向后仰,操作5~10次。然后上半身向右转动,再向左转动,共5~10次。

3.双手和背部向前伸展,上半身稍微向前移动,准备站起,然后复原。操作5~10次。

4.臀部离开椅子,站起,但双腿仍保持弯曲的姿势。操作5~10次。

5.平卧,双手交叉,放在腹上,双腿弯曲,慢慢抬高臀部复原。操作5~10次。

小偏方

补阳还五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120克,当归尾3克,赤芍5克,地龙3克,川芎3克,红花3克,桃仁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适用于中风中后期。

养生无极限

家中如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家属应掌握一些中风急救常识。如果病人当即失去意识或倒地,抢救须尽可能避免将其搬动,更不能抱住病人又摇又喊,试图唤醒病人。此时的病人不仅无法唤醒,而且反复的摇晃只会加重脑内的出血。正确的做法是:若病人坐在地上尚未倒伏,可搬来椅子将其支撑住,或直接上前将其扶住。若病人已完全倒地,可将其缓缓拨正到仰卧位,同时小心地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产生窒息。然后解开病人衣领,如果有假牙要取出,以使其呼吸通畅。若病人鼾声明显,提示其气道被下坠的舌根堵住,此时应抬起病人下颌,使之成仰头姿势,同时用毛巾随时擦去病人的呕吐物。对于昏迷的病人,若医生一时不能到来,可即从冰箱中取出冰块装在塑料袋内,小心地放在病人头上,低温可起到保护大脑的作用。另外,中风病人无论是否清醒,在现场急救的同时,都应尽快请医生和救护车前来救护。

分阴阳,辨虚实,治癫痫顽症

大师手记

痫证辨证,首辨虚实、阴阳,一般初发病,多为实证、阳证;痫久者,多为虚证、阴证。也可循发作期、休止期两个阶段分辨,在发作期当区分阳痫、阴痫;休止期按虚实分辨。

——颜德馨摘自《颜德馨中医心脑病诊治精粹》

健康攻略

癫痫俗称羊癫风,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大脑功能失调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尤为多见。癫痫发作时,病人往往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四肢抽搐,两眼上视,口吐涎沫,小便失禁,数秒或几分钟之后症状消失,行动如常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