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瑛,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如东县。幼承庭训,随父亲周筱斋学习中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1947年毕业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进修(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次年毕业后留在学校的附属医院工作,从住院医师一直做到副院长。1983年起,出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兼中医系主任。1991年,他卸去行政职务,专心从事中医事业,每日临诊,继续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
周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对中医内科的各种疾病,尤其是急难病症(如心、肺、脑血管病,肝胆、脾胃疾病,免疫性疾病及肿瘤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外感热病倡“气营中心说”、急性肾衰创“三毒说”,而对内伤杂病创“内生六淫说”、“第二病因说”等,揭示了临床辨证论治的特殊规律。临床辨证强调病机分析,尤其重视气血痰淤等病理因素的影响,用方精于识辨类方的异同,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学术体系。
亚健康,不妨在冬天吃点膏方
大师手记
现代社会的亚健康人群,特别适合膏方调理。长期处于过度操劳而体力消耗相对减少、饮食不节、嗜烟酗酒或生活无规律的状态下,久而久之,精力减退、体质下降、容易疲劳、胸闷气短、情绪波动、烦躁易怒、食欲下降、腹胀不适、腰酸膝软、下肢乏力、性欲减退、头晕耳鸣、夜寐不安或稍静即困、容易感冒……到医院做理化检查,可能完全正常,也可能某些指标处于“边缘状态”。这种亚健康状况,西医往往无药可治,而通过中医中药的调理常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摘自《周仲瑛医论选》
国医释读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以下几种情况:
1.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
2.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
3.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
4.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
亚健康是否会发展为严重器质性病变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亚健康本身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多在18~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
临床实践证明,西医对亚健康可谓无药可医,但中医中药的调理常常能收到神奇的效果。周仲瑛教授指出,中医的膏方是调理亚健康的最佳方法。所谓“膏方”,是中医根据患者体质不同与病情的需要,选择多种药物组成方剂,经多次煎熬,浓缩成的膏剂。周教授认为,冬季是最好的膏方调理季节,因为冬季是精气藏于肾的季节,肾精充沛,就有扎实的物质基础,体质增强,活力增加,足以将亚健康状态逆转向健康状态。因此,配一料膏方,服用一个冬天,为身体“加油”、“充电”,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膏方服用贵在坚持,若能坚持服用数年,体质必然会大大增强。
除此之外,周仲瑛教授还指出,亚健康状态的纠正主要依靠建立健康合理的生活规律,适当的运动和锻炼,调整好自己的精神和情绪,辅以药物治疗,这样效果会更明显。
健康回音壁
中医一贯主张“药食同源”,对于亚健康,如果没有条件长期服用膏方,不妨在饮食方面加以调节,效果也是一样的。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类有针对性的调节自身健康状况的饮食,以供参考:
1.失眠烦躁
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饮食有大豆、牛奶(包括酸奶)、鲜橙、牡蛎,含磷多的有菠菜、栗子、葡萄、土豆、禽蛋等。
2.神经过于敏感
适合吃蒸鱼,但要加点绿叶蔬菜,吃前先躺下休息一会儿,松弛紧张的情绪,也可以喝少量红葡萄酒,帮助肠胃蠕动。
3.眼睛疲劳
可在午餐时食用鳗鱼,因为鳗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另外,吃韭菜炒猪肝也有效。
4.大脑疲劳
多吃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等坚果,它们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
5.脾气不好
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小鱼干等都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吃香菜能消除内火。
6.记忆力不好
应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A,增加饮食中蔬菜、水果的数量,少吃肉类等酸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有:辣椒(新鲜的,绿色和红色都行)、鱼干、竹笋、胡萝卜、牛奶、红枣、田螺、卷心菜等,绿茶中也含有维生素A,每天喝一杯(加水2次)对改善记忆力也很有好处。
当一个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时,往往会有多种表现,所以在选择食物时,可选2~3种,互相搭配,效果会更好。
补好肝肾,头发自然郁郁葱葱
大师手记
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藏精,其荣在发。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头发失荣则脱落。
——摘自《周仲瑛医论选》
国医释读
脱发,即头发脱落的现象,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原因很多。周仲瑛教授认为,脱发最根本的原因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就应该以补肝养肾为主。
2001年,周教授曾接诊过一位女性脱发患者,37岁,有脱发史。1993年产后脱发加重,早晨起床梳头时一抓一把,后来更加严重,成片脱落。就诊时,头发稀疏、没有光泽,头皮有几块指甲大小的光滑皮肤,伴有身体消瘦、头昏、腰酸、怕冷、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细等症。经诊断,周教授认为属肝肾亏虚、气血不能上荣,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生发之方治之:首乌12克,制黄精12克,生黄芪12克,熟地1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菟丝子10克,骨碎补10克,当归10克,防风10克,侧柏叶15克,羌活5克,红花5克。
服药14剂之后,脱发减轻,头发不再涩滞。复诊时,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金狗脊、桑叶、黑芝麻各10克,服药20余剂。服完之后,脱发已经被控制住,而且有细而柔软的新发长出来。周老嘱其二诊时的方子继续服用。两个多月后随访,新发全部长出,与常人一样,面色红润,头昏、腰酸、怕冷等症状均已消除,于是让其停药,后来再也没有脱发。
健康回音壁
关于脱发,多数医家主张综合治疗,即在服药的同时,为加强疗效,配合食疗和外治。在此,推荐几种常用方法:
1.胡桃猪脑汤
【材料】胡桃仁、何首乌各30克,猪脑适量。
【做法】先将何首乌加适量清水煎煮,去渣取汁,然后把胡桃仁同猪脑一同倒入药汁中,加少量食盐调味即可。
【用法】饮汤吃物,每日1剂或隔日1剂,至生出新发。
【功效】本方有补益肝肾之功,其中何首乌历来是养发生发的良药。
2.菊花茶
【材料】白菊花(最好是杭白菊)30克,旱莲草18克,生地30克。
【做法】以水煎汤。
【用法】去渣饮汁,每日1剂,分2次代茶饮。
【功效】主要通过调补肝肾以达到生发的目的。
3.生发果菜汁
【材料】莴苣250克,胡萝卜、苹果各100克,柠檬适量。
【做法】以榨汁机将四物榨成果汁。
【用法】坚持每日或隔天饮用1份。
【功效】此混合果汁营养丰富,可促进头发的再生。
4.姜片擦头方
【材料】毛姜适量,酒适量。
【做法】将毛姜入酒浸泡2~3天后,取出切下一片,以切面摩擦患处,连用一周或见效为止。如果找不到毛姜,可取生姜切片浸泡于高粱酒中,2~3日后涂擦患处,每天4~5次,连续使用。
【功效】姜片擦头,主要靠其辛辣之性刺激头皮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生发的目的。
此外,脱发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E的食物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黑豆、黄豆、黑芝麻、瘦肉、土豆等。忌食辛辣、温燥、油腻食物。不宜饮浓茶、咖啡,并适当减少洗头的次数。
滋胃饮——周氏独家养胃秘方
大师手记
阴虚胃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延不愈、胃酸缺乏的病例,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胃之阴液虚少,不能濡润胃腑是阴虚胃痛的关键。滋胃饮酸甘配伍,酸得甘助而生阴,加强了养阴生津的功能。
——摘自《周仲瑛医论选》
国医释读
阴虚,是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在中医理论中,它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源头,而它本身主要是由阳虚造成的。中医说的阳和气都指的是功能,功能不行时会影响到身体的营养供应,叫“阳损及阴”,比如脾气虚引起的贫血,一开始是阳虚、气虚,人没精打采的,如果消化不好,时间长了就会发生贫血、血虚,也就是从阳虚到阴虚了。
胃阴虚证,以胃病的常见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不足,则胃阳偏亢,虚热内生,热郁胃中,胃气不和,致脘部隐隐疼痛,饥不欲食。胃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口燥咽干;下不能濡润大肠,故大便干结。胃失阴液滋润,胃气不和,可见脘痞不舒;阴虚热扰,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阴虚内热的征象。
周老对脾胃病多有研究,尤其是对阴虚胃痛的治疗,临床疗效极为显著。他在经验总结中指出:“胃痛以气滞、寒凝、火郁、湿热、食滞、淤血及气虚、阳微等多见,但阴虚胃痛并不乏见,且治法方药有其特殊性。”他认为阴虚胃痛多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延不愈、胃酸缺乏,表现为胃脘部痞胀隐痛或灼热而痛,食少乏味或嘈杂如饥而不欲食,甚至厌食不饥,或以进食酸味、甜味为舒,干呕泛恶,口干渴,大便干燥,舌干质红等。同时,他还指出:“胃之阴液虚少,不能濡润胃腑是阴虚胃痛的关键。”基于此,周老配制了滋胃饮,应用于临床,屡建奇功。
【组成】乌梅肉6克,炒白芍10克,炙甘草3克,北沙参10克,大麦冬10克,金钗石斛10克,丹参10克,炙鸡内金5克,生麦芽10克,玫瑰花3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加冷水浸过药面,15分钟后即行煎煮,煮沸后改用微火,再煎20分钟。滤取药液约300毫升服之。
【功效】滋养胃阴,舒肝柔肝。
【加减】口渴较著,阴虚甚者加大生地10克;伴有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口苦而燥,渴而多饮,加黑山栀6克,黄连3克;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在胃者加黄连3克,厚朴花3克,佛手3克;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10克,山药10克。
在临床上,周老将滋胃饮主要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一般表现为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
健康回音壁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有胃病的人养胃,应从“胃病五养”做起。
1.平心静养
专家认为,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康复。
2.饮食调养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使胃中经常有食物和胃酸进行中和,从而防止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导致加重病情。
3.忌嘴保养
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应戒烟禁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免刺激胃黏膜,导致病情恶化。
4.运动健养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强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
5.保暖养护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肥胖根源在气虚,活血化淤是关键
大师手记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一种多因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己被WHO定为一种疾病……故肥胖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健脾利湿、益肾化痰为大法。
——摘自《周仲瑛医案赏析》
国医释读
关于肥胖症,中医自古就有记载。《灵枢·卫气失常》已经把肥胖者分为膏型、脂型、肉型。而宋代杨仁斋则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元代朱丹溪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清代《石室秘录》中有“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的记载,强调肥胖者痰湿的形成与气虚的关系。清代名医叶天士指出“夫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惟多痰多湿”,阐明肥胖者的病理属性是本虚标实,气虚阳虚为本,多痰多湿为标。
周仲瑛教授总结前人经验,加上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痰淤同源”学说,认为津血失于正常输化形成痰淤,而津血本属同源,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流行于经脉之内为血,布散于经脉之外、组织间隙之中的则为津液。在病理状态下,不仅会聚津为痰,滞血为淤,而且痰淤常可兼夹同病。因此,在肥胖症的辨证治疗中,除了要注意健脾利湿、益肾化痰药物的使用,还要注意运用活血化淤通络的药物。
1999年,周老曾接诊过一位男性患者,46岁,初诊时体重已达103公斤,多次检查显示血脂高。经诊断,是由痰淤阻络、津血输布失常所致,以化痰祛淤通络为法。处方如下:生大黄(后下)4克,炒莱菔子12克,生楂肉15克,泽兰15克,泽泻15克,荷叶15克,决明子15克,海藻15克,天仙藤15克,炒苍术10克,大腹皮15克,鬼箭羽15克,川芎10克,法半夏10克。常法煎服,11剂。
此方服用1个月,在原方基础上又加制首乌12克、片姜黄10克,连续服用3个月,体重已降至86公斤,检查血脂亦已降至正常范围,腹围明显缩小,肢体灵活,体力增加,已无不适。
健康回音壁
正常人体重计算方法:
1.成年人标准体重:[身高(cm)—100]×90%=标准体重(kg)。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时,称为超重;超出标准体重的20%,称为轻度肥胖;超出标准体重的30%时候,称为中度肥胖;超过50%时称为重度肥胖。
2.儿童标准体重:(年龄×2)+8=标准体重(kg)。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时,称为超重;超出标准体重的20%,称为轻度肥胖;超出标准体重的30%时,称为中度肥胖;超过50%时称为重度肥胖。
周氏防疫特别推荐:“防疫清肺汤”与“防疫化浊汤”
大师手记
这两剂方子说珍贵也珍贵,因为这是我60年从医经历积累而成的经验方;说不珍贵也不珍贵,因为中医原本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
——摘自《江苏中医药》
国医释读
很多人一看到“瘟疫”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就是尸横遍野、荒无人烟。事实上,这主要是由其广泛的传染性与致命性造成的。文学家曹植在《说疫气》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描绘了疫病流行时的惨状。
在曹植之前,中医早已有关于瘟疫的论述。如《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素问·本能病》:“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指出温疫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临床表现相似、发病与气候有关等特点,认为只要“正气存内”,就能“避其毒气”。又如《周礼·天官·冢宰》记载:“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吕氏春秋·季春纪》记载:“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说明当时对瘟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认为瘟疫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原因之一是由于时令之气的不正常,是由“非时之气”造成的。
以现代的中医理论解释,瘟疫其实是由于一些强烈致病性微生物,如细菌、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是自然灾害后,环境卫生不好引起的。因此,有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说法,相应的,大灾之后的防疫工作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作为一名老中医,周仲瑛教授闻讯深感悲痛,由于他已经年届80岁高龄,不能亲临现场,于是亲自拟定了两种中医处方献给灾区同胞,并把药方公开,用于震后疫情的预防与治疗。
1.防疫化浊汤
【组成】炒苍术10克,白芷10克,苏叶10克,藿香10克,陈香薷5克,清水豆卷10克,厚朴5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石菖蒲9克。
【功能】芳香化浊,解表和中。
【主治】适用于防治消化系统感染,胃肠不和,秽浊伤中,症见头重身楚、胸闷呕恶、腹泻便溏等。
2.防疫清肺汤
【组成】蚤休10克,贯众10克,淡豆豉10克,青蒿12克,连翘10克,一枝黄花15克,前胡10克,光杏仁10克,桔梗5克。
【功能】疏风解表,清宣肺气。
【主治】适用于防治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疫毒犯肺,症见身热形寒、咽痛、咳嗽、身楚等。
健康回音壁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意思是说,灾难之后由于动物尸体污染的空气和水源对人的危害,再加上生活设施的不足,使幸存的人们抵抗力低下而造成大范围疾病的发生。因此,大灾过去之后,我们在恢复家园的同时,更要积极进行瘟疫的预防。方法如下:
1.预防空气传播
外出尽量戴口罩,不在人群集中的地方过多逗留,住宿的地方注意通风,周围10米内撒石灰或者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物。
2.预防粪口传播
喝的水一定要煮沸消毒,不要吃不干净的生食,外出回来后先洗手,粪便集中管理,水井30米内周围不要掩埋动物尸体、不许有厕所。近期内最好不要饲养家禽,不要搞婚丧嫁娶的宴会。
3.灭蚊蝇鼠虫
睡觉注意防蚊,白天注意防蝇,老鼠接触过的物品一定要消毒,在附近投放毒饵杀鼠。
小贴士
粪口传播,即存在于患者粪便中的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当健康人接触了这些物品时,会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消化道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