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宋诗精品鉴赏
19350500000021

第21章 唐诗篇(20)

次句点人,同时点“春怨”的主题。“金屋”表明所写之地是与世隔绝的深宫。所写之人是禁锢在宫内的宫女。“无人”既可以理解为无人宠幸,也可理解为室内没有人。“金屋无人”描绘了昔日的恩宠和今日的被弃,处境是如何大不相同。“泪痕”即指长期流泪而形成了印痕,说明流泪是常事,说明孤寂已使宫女十分伤心。

第三句写季节已逢暮春。晚春时节,百花凋残,庭院空空如也。宫女此时所处的环境也一片凄凉,照应了次句。宫女置身在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之中,注定要以泪洗面。

第四句直承二、三两句,对其补充和引申。梨花遍地却无心欣赏。因“春欲晚”,所以 “梨花满地”;因“无人”,所以“寂寞空庭”、“不开门”。“不,开门”一定与世隔绝,更加重了孤寂的程度。景色衰败而宫女姿容憔悴,无人过问用落花作比,愤怨之情隐含其中。

裴迪(生卒年不详),关中人,天宝后为蜀州刺史,曾官尚书省郎。与王维、崔兴宗隐居终南山,在王维别墅与之唱和。肃宗上元元年(760)宦游蜀中,又曾与杜甫诗酒唱和,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云:“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可见其一生是很不得意的。《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十九首。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1]。

注释:[1]武陵人:指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

鉴赏:“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这两句是说诗人这次回到山里之后,不论人山深浅,都要饱览山川之秀丽,林木之幽美。这当然是劝勉崔兴宗不要再留恋世俗生活。把对山水的感情升华到了一种与世俗生活相对立的高度。这与他们对现实的厌倦和反感有关。“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这两句是劝崔兴宗隐居在丘壑,既然在山水间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就不要再返回到现实中来了。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作者为什么要人留恋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呢?这是因为他们在现实中屡屡失败,一方面产生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感,另一方面也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现实生活。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后期。作者劝他的朋友,既然在山水之间找到了乐趣,找到了自己思想感情的寄托,就不要轻易地放弃了。

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寓居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及第,授无锡尉。大历初(766),王缙为河南节度使,辟掌书记。后为左金吾卫兵曹参军,仕终右补阙。“大历十才子”之一,喜与方外交游,诗中多写宦游漂泊的感慨和隐逸山水的闲情。《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春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1]。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2]。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3]。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4]。

注释:[1]马邑:秦所筑城名。龙堆:白龙堆的省称,指沙漠。[2]层城: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借指京城。[3]论:表露、倾吐的意思。[4]元戎:犹言将军。勒:刻石。燕然:山名。

鉴赏:这是一首思妇怀念出征丈夫的诗。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马邑龙堆在这里是泛指边关征战的地方。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新年到了,各种鸟儿在欢快地啼鸣。但我的夫君却远在几千里外的边关征战。这里将新年到了,欢快热闹与闺中思妇的独处和她的夫君远在边关作了对比,更显示出思妇的孤单寂寞。“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具体地写出了思妇家住的地方在京城,而且与宫苑为邻。但思妇的心却随着明月到了北方边地夫君征战的地方。“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机中织的回文锦字在表露着思妇长久不能见到自己夫君的深深思念,楼上临窗开放的花好像在笑我的孤枕难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这两句诗直接写出了闺中思妇的心声:什么时候才能像窦宪一样打败匈奴,夫君可以回到家里与我们团聚张继(生卒年不详),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天宝十二年(753)进士。曾任检校祠部员外郎、洪州盐铁判官。其诗多登临纪行之作,”不雕不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唐才子传》)。有《张祠部诗集》。

枫桥夜泊[1]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

注释:[1]枫桥:位于今苏州市城西。[2]姑苏城:苏州的别称。寒山寺:因名僧寒山而得名,亦位于苏州市城西,距枫桥约三里。

鉴赏:首句从视觉、听觉、感觉三方面写夜半时分的景象。月亮落下去了,树上的乌鸦啼叫,清寒的霜气弥漫在这秋夜幽寂的天地。静中有动地渲染出秋天夜幕下江南水乡的萧瑟、清远和夜宿客船的游子的孤寂心情。

“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一说是当地有两座桥,江枫指二桥。但“江枫”二字本身的美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我们可以想象出一片空阔浩淼的水面。岸边有经霜的红枫,水中渔火点点,舟中游子满怀愁绪入睡。山川风物自然有它的情致,夜泊枫桥的主人公也有他的情怀。

三、四两句写半夜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客船。在苍凉静谧的夜空,骤然响起悠远的钟声,对愁卧舟中的游子的心灵能造成多么大的震撼啊!而这钟声来自姑苏城外的寒山古寺,包容着佛性的旷达,“给人以一种古雅庄严之感”。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天宝十年(751)进士,曾任蓝田尉,终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其诗作虽与现实相距较远,但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有《钱考功集》。

赠阙下裴舍人[1]

钱起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2]。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3]。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悬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4]。

注释:[1]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2]上林:即上林苑。汉武帝时根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周围二百多里,苑内放养禽兽,供皇帝射猎,并建宫、观、馆数十处。故址在今陕西西安西及周至、户县界。此处泛指宫苑。[3]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的宫殿。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4]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

鉴赏:开头四句:“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写的是皇宫苑圃的景色。诗人一开始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充满活跃的春的气氛的宫苑图:早春二月,在上林苑内,黄鹂成群地追逐;紫禁城中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中。那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是在景物描写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诗中所描写的四种景物都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从中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主旨上:“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悬捧日心”,其意是虽然有和暖的太阳,却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但我仰望天空,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这两句表明诗人自己有一颗入朝为官的热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十年来,我不断的向朝廷献上文,可惜都没有得到知音的赏识。现在我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感到十分惭愧。这用意自然是清楚的,但仍然含蓄,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1]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2]。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3]。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4]。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5]。

注释:[1]谷口:古地名,在今陕西泾阳西北,传说是黄帝升仙之处。杨补阙:生平不详。补阙是官名,有左右补阙。[2]带茅茨:带,这里作环绕讲;茅茨,茅盖的房屋。薜帷:对帷幕的美称。《楚辞·九歌·湘夫人》:“网薜荔兮为帷。”[3]怜:喜爱。[4]鹭:水鸟。翼大尾短,颈、腿很长。[5]萝径:门前女萝掩映的小路。期:相约。

鉴赏:作者在这首诗中向杨补阙描绘了谷口书斋幽静清新的景色,以促使杨补阙践约光临。在描述中,每句使静态的介绍饱含赏鉴的意味,显得生动跳跃。

首联:“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写泉水绕着我的小屋,霞光映照帷幔般的薜帷。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写新雨过后青竹显得更苍翠,夕阳笼罩下的山色更加秀美。颈联:“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写悠闲的白鹭早早栖息,秋日的花朵迟迟不凋谢。尾联:“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写仆人打扫好了满是松萝的小路,早与故人相约,只等他如期而来。

全诗用大部分篇幅写了书斋和周围的优美风景:书斋被围绕在谷口的泉水和沟壑之间;云霞从书斋外墙升起。可以知道书斋处在山中高处,十分幽静。书斋附近有浓密的竹林,雨后翠竹新鲜可人。傍晚时,山在夕阳的映照下,景色十分美好。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附近)人。登天宝十三载(754)进士第。曾两度为节度使幕僚(淄青侯希逸、宣武李勉相继辟幕府)。官至中书舍人。为“大历(766-779)十才子”之一。据孟綮《本事诗》载,唐德宗曾赏识其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亲自提名任命他为皇帝的秘书知制诰。韩诗多为送行赠别之作,在当时颇负盛名。《全唐诗》录其诗三卷。

寒食[1]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2]。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

注释:[1]寒食:《荆楚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2]春城:春天的长安城。[3]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燃烛。五侯:东汉桓帝时的五名把持朝政的大宦官。

鉴赏: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讽刺诗。诗人写道:晚春的长安城热闹繁华,到处飞舞着雪一样的柳絮。寒食节的风吹拂着宫苑中的柳枝。太阳落山了,汉宫中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那袅袅的轻烟啊,首先进入了五侯的家中。汉宫,暗喻唐宫;五侯,暗喻唐朝的政要。唐代诗人习惯于在作品中借用汉代的典故,实指唐代当时的事。唐代自中期以后,几位皇帝都任用宦官,导致他们权势甚大,败坏朝政。正直的人对此都极为愤慨。这首诗便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传蜡烛”,即是分火以赐近臣,然而不说遍赐近臣,只说赐予五侯,对皇帝厚待和亲信宦官作了辛辣的讽刺。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1]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淡月华[2]。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3]。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4]。

注释:[1]诗题一作《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2]簟:竹席。月华:月光。[3]看:估量。亦赊:也迟。一作“正赊”。[4]向来:前时。

鉴赏:这是诗人的一首和诗,属酬赠之作,虽无深意,但描景秀逸,调韵清新,也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唱和诗。

诗的前四句紧扣秋夜,把风声月色、雁过砧鸣的澄净疏朗的景象摹写了出来,无限清幽。诗人写道:那高耸的长竹,最早在秋夜的寒风中摇曳,瑟瑟作响;而寂静的城市被笼罩在淡淡的月光当中,一片清辉。一行归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像是向银河飞去,在这宁谧的夜晚,响起了千家万户的捣衣声……意境开阔,使人如闻如见。五六句承上而来,说照这季节气候来看,应该是到了秋天更深夜阑了,但因彼此心意相通而写诗酬赠,连睡觉的时间也推迟了许多。诗人借此抒发季节推移、心愿未偿的感叹。七八句以赞美友人寄赠的诗章作结:向来喜欢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知不觉到了鸦噪天明的时候。真挚地表达了自己吟咏友人诗句,通宵不寐的深情。此诗感情真挚,表现出他与友人的情谊,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全诗自然亲切,所写之景都是诗人此时此地的所见所闻,取景典型,风声月光,境界优美,诗味隽永。特别是“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句,一向为人们所称赏,它不仅对仗精巧流丽,气象寥廓,而且极为生动地把月白风清的秋夜具体化了,艺术化了,显出一种清幽淡雅的诗境。全篇结构严谨,前六句紧扣“秋夜”,七八句称赞友人诗之美妙,为了酬诗,与友人心灵相期而通宵未眠,足见感情真挚深厚。

司空曙(约720-约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今河北永年)人。曾举进士,入剑南节度使韦皋幕府。官水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情旅恩,或表现幽寂的境界,或直抒哀愁,较长于五律,诗风闲雅疏淡。有《司空父明诗集》。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1]

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2]。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3]。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4]。

注释:[1]云阳:县名,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韩绅:《全唐诗》注:“一作韩绅卿。”韩愈四叔名绅卿,曾在泾阳任县令,可能即为其人。宿别:同宿后又分别。[2]乍:突然。翻:反。各问年:互相询问年岁。[3]孤灯两句:出句写滦夜,对句写破晓。两句通过写景,表现了夜不能寐的复杂心情。[4]惜:伤心。供传:互相举杯。

鉴赏:这是首惜别诗。

这首诗是旅途中所作,抒写诗人与朋友乍逢又别的感触。“几度隔”与“明朝恨”的矛盾,形成了似梦的情怀、如幻的景色。

首联“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写诗人与朋友江海一别,远隔千山万水。好多年过去,现在好不容易才见面。颔联“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写多年不见,忽然重逢,怀疑是在梦中。人事沧桑,匆匆过去了许多年,都不记得彼此的年龄了。在悲叹中互相询问。颈联“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写老友重逢,有说不完的话。在客舍之中,孤灯寒照,各叙平生。客舍外竹林幽深烟雾起,为诗人和朋友的重逢增添了一份凄凉,也为明天的又要离别增添了一份悲伤。尾联“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写诗人和朋友都非常重视这次重逢。互相举杯,一起喝下这惜别的酒。

此诗朴素真挚,既写出了老友重逢的喜悦,又写出了对动乱岁月相见难的感慨。

喜外弟卢纶见宿[1]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2]。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3]。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4]。

注释:[1]卢纶:和司空曙都在“大历十才子”之列,是司空曙的表兄弟,诗歌功力与司空曙相匹。见宿:过访并住宿。[2]雨中两旬:以秋天雨中的黄叶比灯下人的容颜和景况。[3]独沉久:长久地孤独沉沦。[4]自:本。分:情谊。蔡家亲: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一作“霍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