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唐诗精品鉴赏
19350400000098

第98章 张祜

张祜(?-849后),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原来客居姑苏,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抑郁而归,迁徙淮南,晚年隐居于丹阳以终。一生没有做过官,有诗名,好游山水。张祜的诗多刻画山水、题咏名胜之作,其宫词尤为杰出。语词浅易、笔法纯熟,平易自然,但不流于浅俗。与白居易、杜牧有交往,杜牧称赞他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晚年他喜爱丹阳(今江苏)曲阿地,筑室隐居。死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

何满子[1]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2]。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3]。

注释:[1]何满子:曲调名。[2]故国:故乡。[3]君:指唐武宗。据《唐诗纪事》,唐武宗病笃,欲孟才人相殉,孟唱“一声何满子”后,即气绝而死。

鉴赏:这是一首宫怨诗,抒写宫女哀婉感叹之情。

古代帝王,后宫佳丽无数。名义上,这些宫女似乎进了幸福之门,实际上,她们深沉的痛苦有谁能理解呢?诗人描述了宫人长锁深宫的痛苦生活。故乡在三千里之外的地方,可望而不可即。离开故乡、锁进深宫里,已经过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啊,“宿昔红颜今白头”,她们没有爱情,也不能享受人间的温暖,她们是在痛苦的生活中熬过来的。但这种煎熬是一点盼头都没有的,她们将一辈子锁在深宫大院中,皇帝把她们当作玩物看待。因此,当她们在皇帝面前唱起声韵婉转哀恻的《何满子》时,禁不住泪流满面。

这一首诗没有正面批判葬送宫女青春、生命的皇帝,但从诗人对宫女的这种深刻的同情中,人们会自然地厌憎那深锁的宫门和作威作福的皇帝。

诗中句句都用数字,“三千里”表明远离家乡,“二十年”表明幽闭深宫时间之长;以“一声”写含怨歌唱,以“双泪”写不禁泣下,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从而深切地反映了宫入生活的痛苦和无限的哀伤,由此可见诗人炼字功夫之老到。

赠内人[1]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注释:[1]内人:宫内宜春院的习艺人。

鉴赏:这一首也是宫怨诗。诗中通过宫人带着羡慕的眼光注视白鹭和拔出玉簪救飞蛾两个形象化的动作,表现了她的无聊情绪,而无聊的原因则是遭遇冷落。本诗含蓄,令人感慨。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世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诗人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的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颇为微妙的动作折射出她的遭遇和内心的寂寞。

首联“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用字遣词上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月痕过”,暗示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失中暗示女子的青春的虚度。“媚眼”两字说明望景的人是一位美貌的女子,但美貌的女子空有明媚的双目,却幽禁在如同牢狱的宫中,环境单调得实在没有东西可看,她唯有无可奈何地将目光投向高高在宫树上的鹭窠。描写蕴含深刻,读者不由得联想此刻宫女也许会想:飞鸟尚有归宿,还有“家庭”,并能飞出禁门,在广大的天地中自由飞翔,而自己何时才能飞出牢笼,回到自由的天地中去呢诗的下半首变换了场景,把户外转向户内,女子“剔开红焰救飞蛾”,显示了少女善良,这里以飞蛾投火暗含女子的命运好似飞蛾,而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女子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对自身的哀怜。

集灵台二首

张祜

之一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1]。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2]。

注释:[1]集灵台:即长生殿,是祭神求仙之所。[2]上皇:指唐玄宗。授箓(lù):授予道教符书。

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杨贵妃本为唐玄宗之子寿王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命为女道士,赐号太真,再后收入后宫,纳为贵妃。了解这一背景,本诗的嘲讽贬损之意不言自明。

开篇“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写集灵台早上的景物,即集灵台是清静祀神的地方。但“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道出唐玄宗在此圣洁之地册封贵妃,暗讽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太真含笑入帘来”进一步说明太真也不应该在此时入内,“含笑”讽刺了太真的轻薄。本诗写得含蓄委婉而耐人寻味。

之二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1]。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2]。

注释:[1]虢国夫人:杨贵妃的三姐,被唐玄宗封为虢国夫人。[2]淡扫蛾眉:相传虢国夫人不施朱粉,天生美艳,常素面朝天。

鉴赏:这是一首讽刺诗。杨贵妃得宠于唐玄宗,杨氏家族皆受封爵。杨贵妃的大姐封为韩国夫人,三姐封为虢国夫人,八姐封为秦国夫人。这首诗通过虢国夫人朝见唐玄宗的描写,讽刺他们之间的暧昧关系和杨家姊妹专宠的嚣张气焰。

首句中“承主恩”三字已暗示讽意。因为虢国夫人并非玄宗的嫔妃,而“承主恩”,实为不正常的事,虢国夫人与唐玄宗的荒唐也就不言而自明了。第二句“平明骑马入宫门”,写出虢国夫人依仗杨贵妃得宠、依仗自己的美貌,而表现出轻狂傲慢、得意忘形之态。常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于此诗略见一斑。接下来“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表面上描写虢国夫人超乎常人的美色,但是透过“却嫌脂粉”的“淡扫蛾眉”,含而不露地勾画出虢国夫人的轻佻风骚、刻意邀宠的形象。尤其是这一形象去朝见“至尊”,已可见至尊不尊了,使人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辛辣的讽刺意味。

本诗笔法含蓄,它似褒实贬,欲抑反扬,以极其恭维的语言进行着十分深刻的讽刺。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1]。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2]。

注释:[1]金陵津渡:指今江苏镇江的西津渡,一说指南京附近的渡口。行人:作者自谓。可:当。[2]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为长江渡口。

鉴赏:这首诗表现的是诗人旅夜愁怀,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在渡口小楼的题壁诗。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诗人歇宿在金陵津渡口的一座小楼里,因为远离家乡,心里不免泛起一阵淡淡的愁。起笔平淡而轻松,接着便极自然地将读者引入佳境。“潮落夜江斜月里”,诗人伫立在小山楼上眺望夜江,只见天边月已西沉,江上寒潮初落。诗人在朦胧西斜的月光中,观赏潮落之景。用一“斜”字,既有景,又点明了时间为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的“一宿”呼应,写出诗人满怀羁愁、夜不能寐的情形。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在斜月朦胧的夜江上,显得格外明亮。诗人用“两三星火是瓜洲”将远景一点染,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妙的夜江图。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迹,显得那么浑成自然。这首诗的境界也清美之至、宁静之极,那两三星火与斜月,夜江明暗相映衬,融成一体,情景如在眼前。此诗末句为传神之笔。若无“两三星火”,此诗近无可读处。然此处着“两三星火”,意境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