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血压高了怎么吃
19350300000004

第4章 认识高血压(3)

脑栓塞:相反的,患脑栓塞(脑软化)的人数却日渐增加。脑栓塞又分为脑血栓症和脑栓塞症两种。所谓脑血栓症,指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腔变窄,最终形成血栓性闭塞,致使血液不能在整个大脑中顺畅流动,造成局部脑组织因长期供血不足而萎缩坏死。患者会出现半身不遂或失语等临床症状。东方人多为毛细血管堵塞致病,多数患者症状较轻。

而脑栓塞症是由心脏瓣膜症及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从心脏出来的血液凝固成小块,当凝固的血块阻塞在脑血管,便出现脑栓塞症。这种病的最大特征是从发病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间很短。如果脑部大血管被阻塞将引起意识不清,这样的重症患者时有所见。

蛛网膜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卒中患者中所占的比例最小,为1/10。它是脑的表面血管出血,而非脑内出血。其临床症状为: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等。患此病的多数是年轻人。

2.心脏并发症

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中,最严重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即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其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

冠状动脉是向心脏输送血液的主要动脉。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硬化,该动脉的内腔就会变窄,而维持心脏正常的生理活动需供给心肌大量的血液,狭小的动脉内腔使血流不畅,以至无法供给心肌足够的血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初期往往没什么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症状才会逐渐明显,患者时感痛苦,特别在运动过后,心脏周围就会疼痛,出现这一症状则为心绞痛的初始阶段。心绞痛发作时,心脏及胸骨后侧有压迫性疼痛、憋闷。疼痛程度因人而异,不尽相同。心绞痛因暂时性血流障碍引起,发作时间一般为几分钟。该病初期,多为运动之后发作,随着病情加重,安静时也可能发作。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恶化,会使动脉管壁增厚、失去弹性,内腔变得非常狭小,血液流到狭窄处发生阻塞而无法流到尽头,导致局部心肌缺血坏死,即出现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作时,心前区剧烈疼痛,甚至出现心力衰竭、休克,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3.肾脏并发症

高血压持续下去也会引起肾脏的小动脉硬化。肾脏的功能是过滤血液,吸收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排出身内的废物。如果肾脏的细小动脉发生硬化,则不能顺利完成其吸收营养、排出废物的功能,使应当排出的陈旧废物残存于体内,尚待吸收的营养成分反而被排出体外,这种现象称为肾功能衰竭,其症状为:口渴、水肿、夜间排尿次数增加。

肾功能衰竭继续发展下去,可引发尿毒症。

当然,高血压并不一定会伴有并发症。出现并发症主要是因为高血压患者,掉以轻心不及时治疗,任其发展而造成。所以,只有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尽早发现病情,才能及时治疗,保持身体健康。通常来说,40岁以上的人,如果已出现上述症状,应速与医生联系,力求做到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适度的体育运动是控制血压的有效辅助疗法

什么是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指运用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各种形式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又称体育疗法或医疗体育。运动疗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患者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过程,运动往往可以代替药物,但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运动充分调动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内在的积极因素,通过机体局部或全身的运动,以消除或缓解病理状态,恢复或促进正常生理功能进行。

运动疗法简单易行,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可随时应用,具有其他疗法达不到的效果,所以深受广大高血压患者欢迎。运动疗法对于病情稳定的一、二期高血压患者是可行的,但对于三期高血压患者,尤其伴有严重心、肾功能障碍者,则应慎用或不用。

运动疗法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注意运动的方式、时间和运动量,做到量力而行。要注意运动适度,循序渐进,根据病情的不同和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以求得最佳到运动效果。

运动疗法防治高血压的作用是综合的。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体内脂肪代谢,加速脂肪、胆固醇的分解,可降低血脂,减轻肥胖者体重,相应降低血压。同时,运动锻炼能增加纤维蛋白溶解速度,降低血小板凝聚,促发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器官血液灌注,扩张外周血管,使血压下降。

适当的运动锻炼可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消除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使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降低,前列腺素E水平增高,自主神经功能得到调节,迷走神经兴奋性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少,血压相应下降。

另外,适当的运动锻炼能改变高血压患者的精神面貌,解除神经、精神疲劳,消除焦虑、易怒、紧张等情绪,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绪,改善或消除头晕头痛、心烦失眠等自觉症状。

运动的时间和量

高血压患者选择一天中从事运动锻炼的时间要避免选择清晨和晚间,宜在上午9~11时,或下午4~6时之间进行。

运动的频度可根据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和适应程度,采用每周3次或隔日1次,或每周5次等不同的间隔周期。一般认为若每周低于2次则效果则不明显。

频度运动总量:每周3次,持续20周。

(1)隔日1次,每次60分钟,周计为180分钟。

(2)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星期日休息)。

(3)隔日1次,每次30或60分钟交替,周计180分钟。

适合的运动疗法

适用于高血压的运动疗法有很多种,包括气功、太极拳、医疗体操、步行、健身跑、有氧舞蹈、游泳、娱乐性球类运动、垂钓等,其运动强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高血压患者应根据自己的年龄、病情、体力等具体情况,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动项目,最好在专科医生或体疗医生的指导或带教下,掌握注意事项后再进行锻炼。

下面介绍几种最常见、最容易实行的高血压运动:

1.步行

大量临床实验表明,步行也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方法。通过步行,可促进四肢及脏器的血液循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调畅人之情志,解除神经、精神疲劳,使人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降低血压,减轻或消除头晕头痛、心烦急躁、失眠等症状。

运动指导:步行时要保持身体自然正直,抬头挺胸,两眼平视,呼吸自如,随着步子的节奏,两臂自然而有规律地摆动。要全身放松,缓步而行,宜以个人体力确定速度快慢和时间长短,顺其自然,不宜强求,以全身发热、微出汗为宜,一般速度为每分钟60~90步,每次散步20~40分钟,每日散步1~2次。步行随时随地均可进行,但饭后散步最好在进餐30分钟以后。步行时衣服要宽松舒适,鞋要轻便,以软底鞋为佳,不宜穿高跟鞋、皮鞋。步行的场地以空气清新环境下的平地为宜,可选择公园之中、林荫道或乡间小路,也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山地等。

2.慢跑

慢跑又称健身跑,是近年来流行于世界的锻炼项目,简便易行,无需场地和器材,是人们最常用的防病健身手段之一。慢跑时的供氧比静止时多8~10倍,能使心脏和血管得到良性刺激,可有效地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通过适当慢跑,可增强腿力,对全身肌肉,尤其对下肢的关节、肌肉有明显的锻炼作用,还能减轻体重,降低血脂,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慢跑可提高机体代谢功能,调节大脑皮质功能,使人精神愉快,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改善或消除高血压患者的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因此,慢跑疗法也是高血压患者常用的祛病保健方法,适宜于轻度高血压患者。

运动指导:慢跑前应稍减一些衣服,做3~5分钟的准备活动,如活动一下脚、踝关节及膝关节,伸展一下肢体或做片刻徒手体操,之后由步行逐渐过渡到慢跑。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两手微微握拳,肘关节屈曲成90°左右,上身略向前倾,两臂自然下垂摆动,不宜抬得过高,身体重心要稳,呼吸深长而均匀,与步伐进行有节奏地配合,用前脚掌先着地而不能用足跟着地。慢跑应先从慢速开始,起初距离可短一些,要循序渐进,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慢跑的速度和时间,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20次,全身感觉微热而不感到疲劳为度,慢跑的速度一般以每分钟100~120米为宜,时间可控制在8~15分钟。慢跑应选择空气新鲜、道路平坦的场所进行,不要在饭后立即跑步,也不宜在跑步后立即进食。慢跑后可做一些整理活动,及时用干毛巾擦汗,穿好衣服。慢跑中若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胸痛、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减速或停止跑步,必要时可到医院检查诊治。

3.爬楼梯

经常爬楼梯能使心肺功能得到增强,所以它也是锻炼身体、防治高血压的好办法。经常爬楼梯,不仅能提高下肢关节功能和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能力,还可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组织器官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能力。通过爬楼梯,还能降低血脂、减肥、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下降和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的改善。

运动指导:在爬楼梯前要先活动一下踝、膝关节,避免扭伤,宜穿有防滑作用的软底鞋,不可穿皮鞋或高跟鞋;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选择爬楼梯的方法,做到循序渐进,由慢到快,不可急于求成。爬楼梯时应以慢速为宜,一般以中等强度、不感到吃力和紧张为宜;要爬停相间,每爬1~2层在楼梯转弯的平台上略停片刻。一般每次锻炼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每日1~2次,觉得周身发热、微出汗即可。运动锻炼的时间不应在饭后或临睡前进行,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每日早饭前、上午9~10时、下午4~5时。在爬楼梯时还要做到身心结合,脚到眼到,不可分心,以防意外发生。

患者家属应掌握的急救知识

患者家属一旦发现患者属于恶性血压升高,而又不能立即去医院时,可以先采取以下措施做应急处理,等缓和后再将其送到医院治疗。

(1)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2)给患者口服地西泮(安定)2.5毫克镇静。

(3)让患者立即口含快速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12.5毫克,舌下含化。

(4)对于有抽搐、昏迷症状者,应专人护理,及时清除鼻腔及口腔内分泌物,以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5)对心力衰竭者应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水平位,也可轮流结扎肢体,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