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庄舞的很多动作要求同手同脚,能够充分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其舞步由慢到快,快的过程可以持续十来分钟,增加呼气频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单位时间内人的氧摄入量,对锻炼人的心肺功能非常有益。通过锅庄舞蹈的运动,可使人体外形更加匀称和谐,体形更加刚健、优美。另外,锅庄舞的群体配合、男女互动、位置变换、队形变化,使形体美、姿态美、动作美、服饰美和听到的音乐美结合起来,在情感上进行调整梳理,相互欣赏又自我欣赏,构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动态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以锅庄舞为原型的民族体育舞蹈的开发研究,向大学生及大众揭示和传播藏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转变为一种社会力量、民族精神,而且其以集体配合的形式出现,有助于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进而能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利用民族地区地域优势,民族院校学生特点,挖掘、整合藏区锅庄舞并将其规范、合理的引进体育课堂,对构建民族体育舞蹈的体育文化教学模式,具有极为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三)锅庄舞种类划分
锅庄舞可分为大锅庄(藏名达尔嘎底)和小锅庄,大锅庄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用于民间传统节日的“中锅庄”和用于亲朋聚会的为“小锅庄”(藏名达尔嘎薏依)。也有将之区分成“群众锅庄”和“喇嘛锅庄”、“城镇锅庄”和“农牧区锅庄”的。
大锅庄属礼仪性舞类。多为寺庙念冬经或迎宾时跳,内容多为礼赞寺院、活佛,它要求严格,如预先指定领舞者(多为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要求服装统一等。这种舞具有一定的舞蹈程式,舞步稳重,舞姿端庄、含蓄,表达真诚之情。
小锅庄属于娱乐性舞类。它不拘形式,随时随地都可以跳,房间里、院坝里,甚至劳动场所。更多的是寄物言情描绘山川景色,依恋家乡,倾吐爱情,歌颂幸福生活等。如歌词中有“雪山啊,快闪开,雄鹰要展开翅膀;森林哟,快让路,青年人要迈步狂舞……”的豪情奔放。其舞姿矫健,动作挺拔,既展舞姿又重情绪表现,显示了藏族人民的剽悍气质。舞蹈时,一般男女各排半圆拉手成圈,有一人领头,分男女一问一答,反复对唱,无乐器伴奏。整个舞蹈由先慢后快的两段舞组成,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舞者手臂以撩、甩、晃为主变换舞姿,队形按顺时针行进,圆圈有大有小,偶尔变换“龙摆尾”图案。表演时无任何乐器伴奏,场地选择在空旷地或院坝,男女自成两排,围圈携手共舞。小锅庄领舞者可男可女,不受限制。
在甘肃藏区香格里拉,有的地方称锅庄为“擦拉”(意为玩意),在部分地方称锅庄为“卓”(意为舞蹈)。它是随着藏民族生产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因此,锅庄舞有了打青稞、捻羊毛、喂牲口、酿酒等劳动歌舞,有颂扬英雄的歌舞,有表现藏族风俗习惯、男婚女嫁、新屋落成、迎宾待客等歌舞。
根据出现的时间,锅庄舞又有古旧锅庄和新锅庄之分,古旧锅庄带有祭祀性质,宗教界和老人大都比较喜欢此调,歌词内容和舞步形式等都比较古老“(走舞)和“枯卓”(转舞)两大类。“郭卓”的步伐是单相的朝左起步,左右两脚共举七步为一节,这样轮回起动,由慢转快,步数不变,舞步比较简单,参跳人易学,故人数甚众。“枯卓”的舞姿多样,种类较多,常跳的有二步半舞、六步舞、八步舞、六步舞加拍、八步舞加拍、猴子舞等。年轻人喜爱新锅庄,舞时一般男女分列,左手搭肩,成圆圈。人数不限,顺时针舞动。上身前俯,颤膝幅度较大,踏跺动作较多,脚跟击地或击靴。男子两胯向左右晃动,手只随身摆动,女舞者左臂扶腰或拉手,右臂随动作前后摆动。有顺圈走步、压脚跟、猴子对脚、三步一翻身、三踢一勾掖、孔雀吃水、山兔蹦跳等十多套动作。
锅庄舞形式多样,反映劳动生活的叫“羊毛锅庄”;反映婚庆的叫“吉庆锅庄”;表现生活情趣的有“兔子锅庄”(杂以模拟兔子跳的动作)、“醉酒锅庄”(有模仿醉汉神态,显示身体灵巧的嬉戏动作)。锅庄舞舞姿顺达自然,优美飘逸,不但体现了藏族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奔放的民族性格,而且具有明显的体育舞蹈训练价值和锻炼价值。不论从表演者的装饰上,动作节奏上,还是从表演时的舞姿变化上,锅庄舞都体现出藏区民间体育的风格。
甘肃藏区藏族锅庄舞,广泛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待客时以锅庄歌舞形式表现系列礼仪程序,有“祝福锅庄”、“赞颂锅庄”、“相会锅庄”、“辞别锅庄”、“挽留锅庄”、“送别锅庄”、“祈福锅庄”等种类,在全国各藏区十分罕见。其曲调分“吆”、“卓金”、“霞卓”、“卓草”四个部分。香格里拉锅庄分古、新两种,“擦尼”是古锅庄,歌词内容、舞步形式都较古老,具有浓厚的祭祀性质,有专门的动作和歌词,多为宗教界和老年人喜爱;“擦司”是新舞,是随着不同时代而新编的歌舞。甘肃藏区藏族锅庄的歌、舞、词都很丰富,唱词以三句为一段。凡遇喜庆佳节、新居落成、婚嫁喜事,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要聚集在一起跳个通宵,表示欢庆和祈福。
甘肃藏区藏族锅庄包含着丰富的藏族文化内涵,形式完整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民族风格浓郁,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其中蕴含着友爱、团结等传统的人文精神,有较高的艺术和社会价值。
流传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一带的藏族锅庄舞有40多套组合动作,现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原生态锅庄舞与乐曲5例。
1.拉卜楞锅庄(1)
拉卜楞锅庄1动作组合及练习方法
(1)1拍:右腿向前上步(顺时针方向),左腿抬起,右臂从后向前挥臂,左臂后上举大拍,右腿不动,左腿落地。
2拍:右臂从下向上挥至上举,左臂从上向下摆动,右腿提膝膝盖外开,1大2拍×4次。
(2)1-2拍:右臂上举,右腿提膝,跳转(向左转)180度。
3-4拍:左臂上举,右腿提膝,跳转(向左转),180度。
(3)1-2拍:右腿抬起,膝盖外开,双臂向左摆,3-4拍左腿抬起,膝盖外开,双臂向右摆。
2.拉卜楞锅庄(2)
拉卜楞锅庄2动作组合及练习方法
(1)退踏步:1×4次(面向圆心),双臂从右摆向左再摆至右方。
(2)1-4拍:右脚原地下踏4次(面向圆心),1拍:双臂摆至左下方。2拍:双臂摆至右下方。
3-4拍:同1-2拍。
5拍:右腿后退一步左腿紧跟后退一步双臂从右摆至左下方。
6拍:右腿后退一步左腿紧跟后退一步双臂从左摆至右下方。
7拍:右腿原地下踏一次双臂摆至左下方。
8拍:右腿原地下踏一次双臂摆至右下方。
(3)1拍:右腿向圆心上(面向圆心)步,双臂下摆(大拍:左腿上步)。
2拍:右腿继续上步下踏,双臂从下方摆至上方。
3拍:右腿后退一步,双臂在上(大拍左腿后退一步)。
4拍:右腿后退下踏双臂从上方摆至叉腰。
(4)1-8拍:从右腿开始走八步(右转90度成逆时针方向),右臂侧平举掌心向上。
1-2拍:右腿开始走两步(左转180度成顺时针方向),双臂摆至左下方。
3-4拍:右腿开始再走两步,双臂摆至右下方。
5-6拍:右腿原地下踏一次(右转90度面向圆心),双臂摆至左下方。
7-8拍:右腿原地下踏一次,双臂摆至右下方。
3.拉卜楞锅庄(3)
拉卜楞锅庄3动作组合及练习方法
(1)1-3拍:左腿开始向前走3步(顺时针方向),手臂自然摆动。
4拍:右腿,右臂同时撩起。
5-8拍:同1-4拍动作相同(逆时针方向),方向相反。
(2)1拍:撩起的右腿向逆时针方向上步(右转180度逆时针方向),右臂放下。
2拍:左腿并右腿脚尖踮地,左臂盖至上方。
3拍:左腿上步(右转270度面向圆心),左臂放下。
4拍:右腿并左腿脚尖踮地,右臂盖至上方。
(3)1-2拍:左腿撩起(面向圆心),双臂右摆。
3-4拍:同1-2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4)同(1)+(2)+(3)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4.拉卜楞锅庄(4)
拉卜楞锅庄4动作组合及练习方法。
(1)退踏步1×5次(面向圆心),双臂从右摆向左再摆至右方。
(2)1拍:右腿上步脚跟擦地后铲出抬离地面(顺时针方向),右臂从下向上铲出掌心向上。
2拍:同1拍左腿上步脚跟擦地后铲出抬离地面,左臂从下向上铲出掌心向上。
3-4拍:同1-2拍。
5拍:右腿向右侧(圆心)上步,双臂体前交叉。
6拍:左腿后交叉脚尖踮地,左臂上举,右臂侧平举。
7-8拍:同5-6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5.拉卜楞锅庄(5)
拉卜楞锅庄5动作组合及练习方法。
(1)1拍:右腿上步(顺时针方向)(颠步),右臂从下向上铲出掌心向上。
大拍:左腿跟步(颠步)。
2拍:右腿上步(颠步),右臂前45度方向举起掌心向上。
3-4拍:同1-2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5-8拍:同1-4拍。
(2)1拍:右腿向右侧(圆心)上步,双臂体前交叉。
2拍:左腿后交叉脚尖踮地,左臂上举,右臂侧平举。
3-4拍:同1-2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四)锅庄舞开发实践
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体育舞蹈同属于人体艺术文化,传统体育主要是以强健身体和在竞技中取得胜利为目的来支配身体动作。而民族体育舞蹈则主要是以表达情感为出发点,以情感需要来支配身体动作,即传统体育所要张扬的是一种雄健的人体美,民族体育舞蹈所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相对讲求审美愉悦的艺术美,是为“娱人并自娱”。从生理学分析,它能使人增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提高身体各部位协调性,增加呼吸频率,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单位时间内人的氧摄入量,对大脑及肢体的正常发育有良好的作用。民族体育舞蹈和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很多共同点,最突出的是他们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以及对美的艺术追求。
锅庄舞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性的舞蹈,其理念、价值、功能和文化意义,在经过科学化、规范化后,可以实现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完美结合。如何将其吸纳到现代体育文化、高校体育教育中,使其与高校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出适合当今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是我们作为民族院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研究的课题。通过藏族锅庄舞课程的教学,看到它的体育特质与西方体育舞蹈相比同样能塑造人体美、讲求男女之间配合、增强心肺功能、节奏感及协调性,经过开发、整合,使其向规范、科学和竞技的方向发展,最终创编以锅庄舞为原型的民族体育舞蹈技术框架,探索民族体育舞蹈教学新路。
1.加强理论研究
对包括锅庄舞在内的原生态民族舞蹈挖掘整合研究,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的一个内容。利用人类学、民族学、体育学、运动生理学、舞蹈学的方法论与原则分析研究藏族锅庄舞与民族地区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之间的关系。全面考证研究锅庄舞的体育特质,在动律上的基本舞步、姿态、躯干动作、音乐的区别以及动律节奏快慢的共同规律及不同特点。初步整理开发出以锅庄舞为原型的不同风格特色的甘肃少数民族体育舞蹈。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民族体育舞蹈不断引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堂,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深入的探索实践。
2.教学实践探索
(1)观看锅庄舞的课件,让学生对锅庄舞有深入的了解。
(2)观看老师、藏族学生示范跳锅庄舞。
(3)教、学结合进行:
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或几个小圈,老师来教,强调动作规范整齐、柔美、音乐欢快,动作统一,体现一种整齐的美感。
(2)锅庄舞在动律上存在着最基本的下肢颤动、三步舞(后撤前踏、倒脚辗转)、四步舞以及“一顺边”动作,动律节奏由慢板到快板;
(3)上肢动作可归纳成拉、倾、悠、甩、摆、绕、推、升等8种变化。
(4)脚部动作可概括为颤、拖、屈、踏、垫、点、踢、吸、跨、扭等10种基本步法。
(5)技巧主要有:辗转、踢腿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扭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平转等。
3.预设教学效果
将锅庄舞改编引进民族院校体育课堂,会产生以下几方面作用。
(1)锅庄舞取自民间舞蹈,能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体会藏族体育文化,突出娱乐性和对艺术美的追求,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同时使学生体验到紧张、兴奋、欢乐的运动气氛。
(2)跳锅庄舞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易于普及开展,可以启发学生将动作随意组合,以发挥学生的创编能力。
(3)跳锅庄舞对于锻炼学生的灵敏、协调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增进相互之间的情感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