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元遺山先生集
19189100000047

第47章 年譜二(翁方綱)

元遺山先生年譜

大興翁方綱正三編  平定張穆廉友校梓

金章宗明昌元年庚戌

月  日生

元郝經遺山先生墓銘先生諱好問字裕之太原秀容人系出拓跋魏故姓元氏 【 集中自注云余家自五代以後自汝州遷平定宋末又自平定遷於忻故文字中以平定為鄉郡方綱桉此云宋末謂靖康末也】 曾大父春忠顯校尉隰州團練使大父滋善儒林郎銅山府君贈朝列大夫父格顯武將軍鳳翔府路第九處正將兼行隴城縣令騎都尉河南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妣河南縣君張氏

南冠錄引予以始生之七月出繼叔氏隴城府君方綱按江都郭氏金詩注云其叔父令陵川時尚未以先生為子誤也

方綱又按金史文藝傳元德明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閒飲酒賦詩以自適年四十八卒有東巖集三卷子好問冣知名此先生本生父所謂東巖府君是也郝經遺山先生墓銘云父格顯武將軍鳳翔府路第九處正將兼行隴城縣令此先生之繼父所謂隴城府君是也先生集中為第四女配婿祭廟文云敢告於顯伯考贈中順大夫東巖府君顯伯妣河南郡太君王氏顯考廣威隴城府君顯妣河南縣太君張氏極為分明而郭氏金詩乃以東巖隴城為一人且謂元格字德明直標其東巖詩曰元格詩若干首訛也乾隆己酉夏武林王君敞以金詩原鋟板屬方綱覆校因為改正之

南冠錄引先祖銅山府君正隆二年贈出身訖正大之末吾家食先朝祿七十餘年矣

二年辛亥

二歲

三年壬子

三歲

四年癸丑

四歲 南冠錄引予自四歲讀書

五年甲寅

五歲 濟南行記云予兒時從先隴城府君官掖縣嘗過濟南方綱桉先生乙未歲濟南雜詩云四十二年彈指過則其隨隴城君至濟南在四五歲時也

六年乙卯

六歲

承安元年丙辰

七歲 能詩有神童之目 墓銘云太原王湯臣稱為神童

二年丁巳

八歲 南冠錄引云八歲學作詩

三年戊午

九歲

四年己未

十歲

五年庚申

十一歲 從父官於冀州學士路宣叔賞其俊爽教之為文

泰和元年辛酉

十二歲

二年壬戌

十三歲 是年趙秉文遷翰林修撰 十月十日翰林修撰王庭筠卒年五十二先生於癸丑歲為作墓碑

三年癸亥

十四歲 中州集郝先生天挺小傳云好問十四歲先人令陵川時從先生學舉業先生工於詩時命好問屬和

先生所為郝先生墓銘云泰和初先人調官中都某甫成童習舉業先人思所以引而致之者謀諸親舊間皆曰濩澤風土完厚人質直而尚義為子求師莫此州為宜於是先人乃就陵川令之選時鄉先生郝君方教授縣庠某從之學先生教之曰學者貴其有受學之器器者何慈與孝也又曰今人學詞賦以速售為功六經百氏分裂補綴外或篇題句讀之不知幸而得之且不免為庸人況一敗塗地者乎先人既罷官某留事先生又二年然後歸

四年甲子

十五歲 通真子墓碣先君子令陵川予始成童 續夷堅志先人宰陵川泰和甲子元夕縣學燒鐙有以杏棣棠折枝為翦綵花者鐙罷家僮乞之供於縣署佛屋中四月上七夜先夫人焚誦次乃見杏棠皆作花真贋相閒先人會賓示之以為文字之祥為賦瑞花詩予年始十五矣

五年乙丑

十六歲 中州集小傳兄敏之諱好古年二十就科舉時先東巖君巳捐館太夫人年在喜懼望其立門戶甚切云云据此先生父東巖君歿當在乙丑年 是年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日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絫石為識號曰雁邱併作雁邱詞 【 凌廷堪案此事見遺山樂府】

六年丙寅

十七歲

七年丁卯

十八歲 天慶觀記云予嬰年先大父挈之四方十八乃一歸始聞鄉里談天慶異事每歲二月望有鶴降此殿多至十數從是予兩見之特亂後鶴乃不至耳 南冠錄引十八歲先府君教之民政

八年戊辰章宗崩衞王永濟立

十九歲 學於郝天挺六年而業成

衞紹王大安元年己巳

二十歲 兩山行記云先東巖君生平愛鳳山 【 鳳皇山在雁門】 然竟不一到故詩有鳳皇聞說似天壇北去南來馬上看想得松聲滿巖谷秋風無際海波寒之句予二十許時自燕都試乃與客登南樓亡友蘇莘老閻德潤張九成王仲容輩說山中道人所居有松風軒層簷高棟半出空際長松滿澗谷如雲幢烟葢植立闌楯之下山空夜寂石上聞墜露聲使人耿耿不寐 一統志繫舟山在太原府城東北九十里禹治水繫舟此山故名有石如環軸曰繫舟嵬元好問父德明讀書其下趙秉文改曰讀書山好問詩從此晉陽方志上繫舟山是讀書山

是年十月趙秉文出為寧邊州刺史

送秦中諸人引云予年二十許時侍先人官畧陽以秋試留長安

二年庚午

二十一歲 先生父隴城君卒於官先生扶護歸里

趙秉文改平定州刺史

三年辛未

二十二歲

是年九月翰林學士承旨党懷英卒年七十八

崇慶元年壬申

二十三歲

是年麻徵君九疇卒年五十

至寧元年癸酉八月胡沙虎弒衞紹王立昇王珣九月以後為宣宗貞祐元年

二十四歲

是年趙秉文轉翰林直學士

二年甲戌五月徙都汴秋七月蒙古復圍燕

二十五歲 曲阜紀行詩云誰言甲戌亂煨燼入炎燎

梁園春五首注車駕還汴京後作 荅聰上人書云僕自貞祐甲戌南渡江時犬馬之齒二十有五遂登楊趙之門所與交如辛敬之雷希顏王仲澤李欽叔麻知幾諸人其材量文雅皆天下之選

是年三月兄敏之歿于北兵屠城之禍年二十九

十七史蒙求序始予年二十餘住太原學舍交城吳君庭秀洎其弟庭俊與予結夏課於由義西齋嘗以所撰蒙求見示後三十七年過鎮陽因得而序之

三年乙亥五月中都留守左丞相完顏承暉自殺蒙古遂入燕焚宮室火月餘不滅

二十六歲

南冠錄引因循二三年中原受兵避寇陽曲秀容之閒歲無寧居

四年丙子

二十七歲 先生自秀容避亂河南客居崧山 夏五月將南渡河道出虞坂作虞坂行 孫伯英墓銘云貞祐丙子予自太原南渡因得過伯英家登壽樂堂飲酒賦詩 故物譜貞祐丙子兵後予將奉先夫人南渡河雜書及先人手寫春秋三史莊子文選之等尚千餘冊并畫百軸載二鹿車自隨是歲寓居三鄉其十月北兵破潼關避於女几之三潭

趙秉文除侍講學士

興定元年丁丑

二十八歲 在三鄉作論詩絕句 錦機引興定丁丑閒居氾南始集前人議論為一編以便觀覽葢就李嗣榮衞昌叔家所有書而錄之故未備也因以錦機名之十一月日河東元某自題

二年戊寅

二十九歲

三年己卯金築汴京裏城

三十歲

四年庚辰

三十一歲 六月與趙郡李獻能太原王渥同遊玉華谷憩少姨廟先生周行廊廡得古仙人詞於壁閒其首章直屋漏雨為所漫剝殆不可辨乃磴木石而上拂拭汎滌迫視者久之始可完讀 西園詩注興定庚辰八月中作 太原貢士南京狀元樓宴集題名引云今年豫秋賦者百人

五年辛巳

三十二歲 登進士第不就選 堯山堂外紀興定初裕之始以詩文見閑閑公公為延譽諸公閒又五年乃得以科第出公之門

元光元年壬午

三十三歲

二年癸未十二月宣宗崩子守緒立

三十四歲 過郾城見麻徵君知幾 校笠澤叢書後記云予家舊有二本一本是唐人竹紙番複寫元光閒應詞科時買於相國寺販肆中宋人曾校定塗抹稠疊殆不可讀

哀宗正大元年甲申

三十五歲 堯山堂外紀裕之出閑閑公之門旁有不平者謂公與楊禮部之美雷御史希顏李內翰欽叔為元氏黨人正大甲申諸公貢裕之詞科公為監試官以例不赴院宿一日坐禮曹欽叔從外至誦裕之秦王破竇建德降王世充露布 【 是年應詞科程文秦王捦竇建德王世充露布今載集中餘二篇光武中興頌大司農箴其文已亡集所不載】 公頗為聳動顧座客陳司諫正叔曰人言我黨元子誠黨之邪 劉祁歸潛志云正大初先子令葉又云正大初先子入翰林又云正大初趙閑閑長翰苑同陳正叔潘仲明雷希顏元裕之諸人作詩會

趙秉文改翰林學士修國史

二年乙酉

三十六歲 吏部掾屬題名記末云正大二年五月日儒林郎權國史院編修官元某記警巡院廨署記末亦同

六月十一日雨詩一旱近兩月河洛東運淮 木庵詩集序乙酉冬十月將歸太原侍者出木庵集求予為序 太原昭禪師語錄引云正大初子在史館

三年丙戌

三十七歲 夏四月過汜南為郾城張良佐作古鏡銘除夜詩三十七年今日過

四年丁亥

三十八歲 長慶泉新廟記云正大丁亥予承乏是邑 【 謂內鄉】 夏五月赤旱近百日 與張仲經同賦觀淅江漲詩云一旱千里赤一雨垣屋敗淅故以江名o與眾壑會 九日讀書山詩云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邊山城官事少曰放淅江船

五年戊子

三十九歲 正月晦日內鄉西城遊眺詩 紀夢詩注七月二十四日內鄉往盧氏宿走馬平夜夢拜天帝像遂觀法駕導引畫幄冣前負弩三人中有金書小字題裕之者夢中不自知其為予也 行齋賦序戊子冬十月長壽新居成仲經張君從予卜鄰取君子素位 行之義名曰行齋而乞文於予 張仲經詩集序予官西南張仲經偕杜仲梁麻信之高信卿康仲寧挈家就予內鄉時劉內翰光輔方解鄧州倅曰得相從文字間是年出居縣西南白鹿原名所居為行齋齋南菊水湍流綠莎盈尺臘月紅梅盛開諸公藉草而坐嘯詠彌日 方綱嘗得先生手書涌金亭詩石刻後題云己酉清明日崧陽王贊立石按涌金亭示同遊諸君子七言古詩即在正大戊子冬罷內鄉時也其云己酉者後來所補刻耳 新齋賦序予既罷內鄉出居縣東南白鹿原結茅菊水之上聚書而讀之其久也優柔猒飫若有所得以為平生未嘗學學於是乎始乃名所居為新齋 【 方綱按白鹿原同見本集而一稱縣西南一稱縣東南當有一誤】

是年八月七日翰林學士楊雲翼卒年五十九先生作神道碑銘云公文章與閑閑公齊名世號楊趙

六年己丑 【 蒙古太宗之元年】

四十歲 鎮平縣齋感懷云四十頭顱半白生 阿千始生詩云四十舉兒子

方綱按先生先官於內鄉後乃官鎮平官南陽以本集考之甚明而郝經為先生墓銘序云初筮仕除鎮平令再轉內鄉遂丁艱終喪正大中辟鄧州南陽令轉內鄉令葢攷之未詳也金史文藝傳敘內鄉令在正大之前亦誤近日長洲顧嗣立元百家詩小傳又敘內鄉於南陽之後亦沿郝氏銘序之訛耳顧氏小傳又沿郝銘之訛作興定三年進士皆宜改正

七年庚寅

四十一歲

八年辛卯

四十二歲 時為南陽令 宛邱歎注云辛卯七月農司檄予按秦陽陂田 中州集小傳辛卯秋季長源過予襄城杯酒閒誦關中往來詩

是年十一月劉祁至汴京

天興元年壬辰 【 正大九年正月改元開興四月又改元天興】 正月蒙古遣共將速不臺圍金汴京金遣曹王為質四月蒙古退軍河洛十二月汴京糧盡援絕哀宗出奔河北速不臺復圍汴

四十三歲 墓銘云天興初入翰林知制誥 本傳云天興初擢尚書省掾頃之除左司都事轉行尚書省左司員外郎 【 方綱按此葢舉一二年閒之除授統言之】

集中詩云壬辰困重圍本傳云今所傳者有壬辰雜編若干卷 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 堯山堂外紀壬辰北渡順天毛正卿楊德秀祈仙山寺中蘇晉降筆寫詩數十首一詩有百偽無一真中有羲黃醇之句餘詩除酒裏神仙我五言外多不成語二人初不知晉為何代人詩為何人作以語元遺山遺山曰余三十六七時有詩曰西郊畝宅閉門秋草深牀頭有新釀意愜成孤斟舉杯謝明月蓬蓽肯相臨願將萬古色照我萬古心又去古日巳遠百偽無一真獨餘酒鄉地中有羲黃醇聖教難為功乃見酒力神誰能釀滄海盡醉區中民今晉所批乃有此十字晉豈余前身邪將近時鬼物之不昧者記余詩託名於晉以自神也晉既以余詩為渠所作余亦就酒裏神仙我五言取償於晉因作樂府曰繡佛長齋枉伴蒲團過酒壚橫臥一蹴虛空破笑張顛自謂無人和還知麼醉鄉天大少箇神仙我 南冠錄引京城之圍予為東曹都事知舟師將有東狩之役言於諸相請小字書國史一本隨車駕所在以一馬負之時相雖以為然而不及行 范陽張公先德碑予在大梁承乏左曹都司壬辰之圍外援阻絕危急存亡朝不及夕或有言宿州節度宗室眾僧奴之幕客張子良由閒道齎奏牘至者即日召對書詔誥命凡繫之左曹者予得與聞之

是年五月十二日密國公璹薨年六十一 五月十二日翰林學士趙秉文卒年七十四 【 歸潛志云卒于夏四月年七十三疑有誤】  趙閑閑贊引云壬辰冬某以東曹掾知雜權都司取行止卷觀之見公獨銜及楊雷猥相薦引者十七章 是年權陝府行省左右司郎中河中李獻能欽叔以陝亂見殺年四十一中州集小傳在京師時希顏仲澤欽叔京父相得甚懽希長予六歲澤長四歲欽與京少予二歲希歿於正大辛卯之八月年四十八澤歿於明年之七月年四十七欽歿於其年十一月年四十一京歿於又明年之三月年四十二葢不二三年而五人者惟不肖在爾 【 雷淵字希顏渾源人翰林修撰王渥字仲澤太原人權右司郎中冀禹錫字京父龍山人左右司都事】

傷寒會要序壬辰之兵鎮人李杲明之與予同出汴梁於聊城於東平與之游者六年 【 方綱按此亦統指以下數年而言其實於癸巳出汴也】 壽陽縣學碑陰記壬辰之冬薄遊燕趙齊魯間迹益窮文益奇名益大振每一篇出京師為之紙貴故所至以異人目之

二年癸巳正月丙午朔哀宗濟河戊辰

【 是二十三日】

汴京西面元帥崔立作亂殺參知政事完顏奴申樞密副使完顏斜捻阿不立衞王子從恪為梁王監國以城降蒙古

四十四歲 通鑑初汴人以金主親出師日聽捷報及聞軍敗始大懼時速不臺攻城日急內外不通及金主遣使至汴奉迎兩宮人情益不安西面元帥崔立性淫狡因民洶洶潛謀作亂左司都事元好問謂斜捻阿不曰自車駕出京今二十日許又遣使迎兩宮民閒皆謂國家欲棄京城相公何以處之斜捻阿不曰吾二人惟有一死爾好問曰死不難誠能安社稷救生靈死可也如其不然徒欲以一身飽五十紅納軍亦謂之死邪斜捻阿不不荅時兩宮已出至陳留見城外二三處火起疑有兵復馳還汴京明日崔立拔劍指完顏奴申及斜捻阿不曰京城危困己極二公坐視何也二相曰有事當好議之何遽如是立麾其黨先殺斜捻阿不次殺奴申及左司郎中納合德輝等十餘人即諭百姓曰吾為二相閉門無謀今殺之為汝一城生靈請命眾皆稱快立遂勒兵入宮集百官議所立立曰衞紹王太子從恪其妹公主在北兵中可立之乃遣其黨韓鐸以太后命往召命為梁王監國百官拜舞立自為太師都元帥尚書令鄭王弟倚為平章政事侃為殿前都點檢其黨皆拜官元好問亦為左右司員外郎遂送款詣速不臺軍速不臺至青城立服御衣儀衞往見之速不臺喜飲之酒立以父事之還城悉燒樓櫓以荊王府為私第取內府珍玩充實之 金史王若虛傳崔立變羣小附和請為立建功德碑翟奕以尚書省命召若虛為文時奕輩恃勢作威人或少忤則讒搆立見屠滅若虛自分必死私謂左右司元好問曰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埽地矣不若死之為愈雖然我姑以理諭之乃謂奕輩曰丞相功德碑當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京城降活生靈百萬非功德乎曰學士代王言功德碑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其門自古豈有門下人為主帥誦功德而可信乎後世哉奕輩不能奪乃召太學生劉祁麻革輩赴省好問張信之喻以立碑事曰眾議屬二君且已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祁等固辭而別數日促迫不已祁即為草定以付好問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既成以示若虛乃共刪定數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後兵入城不果立也

郭元釪金詩紀事遺山秋夜詩九死餘生氣息存蕭條門巷似荒邨春雷漫說驚坯戶皎日何曾入覆盆濟水有情添別淚吳雲無夢寄歸魂百年世事兼身事尊酒何人與細論此詩為汴京之難言之也据金史文藝傳則當時碑文皆以為裕之所作其不免於物議可知詩中悲銜坯戶冤抱覆盆所以歎息於告語之無人也然意含蓄未露其痛切言之者則見於集中外家別業上梁文及元郝經伯常辨磨甘露碑詩外家別業上梁文云遺山道人蟫蠹書癡雞蟲祿薄猥以勃窣槃跚之迹仕於危急存亡之秋左曹之斗食未遷東道之戈船已御久矣公私之俱罄困於春夏之長圍窮甚析骸死惟束手人望荊兄之通好義均紀季之附庸出涕而女於吳莫追於既往下車而封之囗〈木巳〉有覬於方來謀則僉同義當孰抗爰自上書宰相所謂試微軀於萬仞不測之淵至於喋血京師亦常保百族於羣盜垂涎之口皇天后土實聞存趙之謀枯木死灰無復哭秦之淚初一軍搆亂羣小歸功劫太學之名流文鄭人之逆節命由威制佞豈願為就磨甘露御書之碑細刻錦溪書叟之筆蜀家降款具存李昊之世修趙王禪文何豫陸機之手迹 【 文選謝平原內史表】 伊誰受賞於我嫁名悼同聲同氣之閒有無罪無辜之謗耿孤懷之自信聽眾口之合攻果吮癰舐痔之自甘雖竄海投山其何恨惟彼證龜而作鼈始於養虺以成蛇追韓之騎甫還射羿之弓隨彀 【 予北渡之初獻書中令君請以一寺觀所費養天下名士造謗二三 【 集刻本作造謗者三】 亦書中枚舉之類也】 以流言之自止知神理之可憑復齒平民僅延殘喘澤畔而湘纍已老樓中而楚望奚窮云云案文中云左曹之斗食未遷時裕之尚官左司都事其後梁王監國始遷左右司員外郎也東道之戈船已御時天興元年春元兵已駐鄭州海灘寺進攻汴京也 【 方綱按此是前一年事】 圍城數月外援莫至奴申乞和訛可出質 【 方綱按此在前一年二月中事】 請罷攻而不得議親捍而大奔車駕蒙塵輿情無主眾欲推立荊王守純以城降元如春秋紀季入齊之義所謂人望荊兄之通好義均紀季之附庸也其時裕之實請於奴申與阿不欲立監國以全兩宮與皇族翼日而乃有崔立之變二相被殺故有上書宰相喋血京師存趙有謀哭秦無淚之歎也至云劫太學之名流文鄭人之逆節似乎當時碑文仍出劉京叔手苟如史所云好問意未愜乃自為之則安得復云蜀家降表具存李昊之世修趙王禪文何豫陸機之手迹邪嘅受賞者有人悲嫁名為無罪乍返追韓之騎已關射羿之弓其言隱痛必有所指注中所云造謗二三者俟更攷之又按注中所云中令君葢耶律楚材也楚材為右丞文獻公履之第三子仕元為天興二年於元為太宗之五年時汴京變後南中士大夫歸河朔者所在有之故裕之寓書楚材請以一寺觀費養天下名士也 【 書首云四月二十有二日門下士太原元某謹齋沐獻書相公閣下】 書中所枚舉者自耆舊如馮內翰叔獻梁都運斗南高戶部唐卿王延州從之四人外時輩為平陽王狀元綱東明王狀元鶚濱人王賁臨淄人李浩秦人張徽楊煥然李庭訓河中李獻卿武安樂夔固安李天翼沛縣劉汝翼齊人謝良弼鄭人呂大鵬山西魏璠澤人李恆簡李禹翼燕人張聖俞太原張緯李謙冀致君張耀卿高鳴孟津李蔚真定李冶相人胡德珪易州敬鉉雲中李微中山楊果東平李彥西華徐世隆濟陽張輔之燕人曹居一王鑄渾源劉祁及其弟郁李仝平定賈廷揚楊恕濟南杜仁傑洺水張仲經虞鄉麻革束明商挺漁陽趙著平陽趙維道汝南楊鴻河中張肅河朔勾龍瀛東勝程思溫及其從弟思忠共四十九人內劉麻二人之名皆在焉然則所云造謗二三得毋即指之邪但裕之與信之素厚內鄉隱居河汾投老始終未嘗有閒京叔父子兄弟其始亦極為裕之所推許即晚歲輯中州集時論次雲卿蓬門先生集中詩尚云二子祁郁俱有名於時未聞有所譏貶如文中養虺成蛇彀弓射羿何甚也然猶稱之曰名流不斥其人也諉之曰劫明其非得巳也復為之解曰命由威制則又似乎京叔之撰文翟奕張信之輩實使裕之促之者更為之解曰佞豈願為又似乎京叔屬草之後裕之亦嘗畧為刪改者後乃盡舉其過歸之一人是以悼同聲同氣之閒有無罪無辜之謗也又郝經陵川集辨磨甘露碑云國賊反城自為功萬段不足仍推崇勒文誦德召學士滹南先生付一死林希更不顧名節兄為起草弟親刻省前便磨甘露碑書丹即用宰相血百年涵養一塗地父老來看闇流涕數罇黃封幾斛米賣卻家聲都不計盜據中國責金源吠堯極口無靦顏作詩為告曹聽翁且莫獨罪元遺山按遺山集內翰王公墓表云天興初冬十二月車駕東狩明年春正月京城西面元帥崔立劫殺宰相送款行營羣小獻諂請為立建功德碑以都堂命召公為文喋血之際翟奕輩恃勢作威頤指如意人或稍忤則橫遭讒搆立見屠滅公自分必死私謂好問言今召我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埽地貽笑將來不若死之為愈也雖然我姑以理諭之乃謂奕輩言丞相功德碑當指何事為言奕輩怒曰丞相以京城降城中人百萬皆有生路非功德乎公又言學士代王言功德碑謂之代王言可乎且丞相既以城降則朝官皆出丞相之門自古豈有門下人為主帥誦功德而為後人所信者問荅之次辭情閒暇奕輩不能奪意脅太學生託以京城父老意而為之則碑文之出於劉京叔手可知伯常詩中勒文誦德召學士滹南先生付一死謂王從之能顧名節也林希更不顧名節兄為起草弟親刻豈於時京叔撰文其弟文季亦在圍城中便為之上石耶書丹即用宰相血傷奴申阿不之見殺也父老來看闇流涕明非京城父老意也數罇黃封幾斛米即遺山上梁文所云受賞也賣卻家聲都不計當以二劉之高祖南山翁撝從曾祖西巖老人汲父御史從益於金源氏百年以來世為高門今乃以此墮其家聲為可惜也但林希二字殊不可解或以麻字之減文為林信之自號貽溪復以貽溪之反語為希邪信之為秉彝之孫亦有家聲俱與詩所云兄弟者不合或即為信之語以起草讓京叔而以刻石自任耶 【 方綱按此指麻貽溪非是宋徐自明宰輔編年錄紹聖四年閏二月林希同知樞密院事林希字子中福州人先是元祐中除希中書舍人為孫升劉摯諸御史所論出知蘇州至是章惇入相思甘心於元祐故臣命詞掖當求以為元祐敵者乃進希寶文閣直學士自亳社易知成都希既過闕惇首卜其所向果怨元祐者即白留希為中書舍人遂兼侍讀希命詞宣力為多希又修神宗國史時方推明紹述盡黜元祐諸臣自呂大防劉摯蘇軾蘇轍等書命皆希為之惇仍許以為同執政一日希草制罷擲筆於地曰壞了名節矣遷吏部尚書翰林學士拜同知樞密院事据此似是借宋事為影喻葢林希有壞了名節一語故借用其事也】 末云作詩為告曹聽翁且莫獨罪元遺山則所以為裕之訟冤者雖切然亦未嘗謂不與其事者葢裕之之自尚書省掾左右司員外郎實為崔立所署其受謗亦未為無因也

方綱按集中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巳云戴盆鬱鬱夢瞻天又云慘澹龍蛇日鬬爭干戈真欲盡生靈又云精衞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是皆關心國是之言豈即豫知次年正月事邪則先生之志不在區區為一已出處申辨可知已又按薛應旂續通鑑載此事於金史王若虛傳 【 穆案於當作取】 然以其事核之互有不合如傳云後兵入城碑不果立哀宗本紀二年正月戊辰安平都尉京城西面元帥崔立舉兵為亂癸酉大元將碎不角囗囗進兵汴京戊辰是正月二十三日癸酉是二十八日中閒止有四日耳而云碑不果立又云促迫數日則郝詩何以有起草親刻父老來看之語乎而所謂極口吠堯則亦與若虛傳所云止直敘其事者不符矣且先生四月二十九日出京則在城中遇崔立之亂凡三閱月而云斗食未遷則其署官先生固若不豫也者且若虛傳中始而敘若虛私謂左右司員外郎元某則似已在署官員外之後矣及至若虛辭後乃召太學生至省而元某喻以立碑事則仍在尚書省又似在未署官之前前後情事亦不相合況本傳既表若虛之辭大金國志亦謂若虛外為遜辭實欲以死守之時議稱焉而此傳又謂好問自為碑師成以示若虛乃共刪定數字言共刪定則若虛亦在其中而何以謂時議稱之哉然則此事史所載已參錯難曉而郝詩云且莫獨罪尚是渾淪之詞耳 【 癸巳年郝伯常年十一歲】

明儲太僕靜夫巏題重刻集後云或者謂金之亡崔立之變死生辭受之際遺山處之有不能逭人之議者噫是未攷也觀其對捏申之語誌聶女之墓隱忍激烈意葢有待而為也方綱按遺山集聶孝女墓銘云五臺聶天驥元吉為尚書左右司員外郎壬辰之冬車駕東狩元吉留汴梁明年正月二十有三日崔立舉兵反殺二相省中元吉被兵創甚女日夜悲泣謁醫者療之百方至刲股雜他肉以延而元吉卒不可救女葬其父之明日乃絕脰而死女字舜英年二十二嘗嫁為進士張伯豪妻伯豪死歸父母家嗚呼壬辰之亂極矣中國之大百年之久其亡也死而可書者權參知政事翰林學士承旨子政右丞大用御史大夫仲寧戶部尚書仲平大理德輝點檢阿撒郎中道遠省講議仁卿奉御忙哥宰相子伯祥宿直將軍長樂妻囗秀參知政事伯陽之夫人與孝女十數人而巳且有婦人焉孝女合葬張氏墓銘有銘以表之并志予媿之句先生之闡揚孝烈可謂至矣金史哀宗紀是日死難者右副點檢溫敦阿里左右司員外郎聶天驥御史大夫裴蒲阿虎帶諫議大夫左右司郎中烏古孫奴申左副點檢完顏阿散奉御忙哥講議蒲察琦而先生所記死事諸人雖以壬辰渾舉之而其發潛表忠之意固有可與史相證者且左右司員外者即史所稱崔立署好問之官而聶天驥實以是官死若先生稍有依違於中寧不避言此官而直書特書則先生之心足以對人可知矣又南冠錄引云崔立之變厯朝實錄皆滿城帥所取百年以來明君賢相可傳後世之事甚多不三二十年則世人不復知之矣此其雜見於先生集中者痛切言之不啻再四借使史所書署官之言果有其事亦必崔黨畏先生名重署之官以自為地與先生固無豫而況史所載多參錯致疑哉此予所以反覆致辨於癸巳春署官一節之未足深論也

方綱又按崔立碑事始末具詳於劉祁歸潛志第十二卷今全錄於此錄崔立碑事崔立既變以南京降自負其有救一城生靈功謂左司員外郎元裕之曰汝等何時立一石書吾狀耶時立國柄入手生殺在一言省庭日流血上下震悚諸在位者畏之於是乎有立碑頌功德議數日忽一省卒詣予家齎尚書禮房小帖子云首領官召赴禮房余初愕然自以布衣不豫事不知何謂即往至省門外遇麻信之余因語之信之曰昨日見左司郎中張信之言鄭王碑事欲屬我輩作豈其然耶即同入省禮房省掾曹益甫引見首領官張信之元裕之二人曰今鄭王以一身救百萬生靈其功德誠可嘉今在京官吏父老欲為立碑紀其事眾議屬之二君且巳白鄭王矣二君其無讓余即辭曰祁輩布衣無職此非所當為況有翰林諸公如王丈從之及裕之輩在祁等不敢裕之曰此事出於眾心且吾曹生自王得之為之何辭君等無讓余即曰吾當見王丈論之裕之曰王論亦如此矣予即趨出至學士院見王丈時修撰張子忠應奉張元美亦在焉余因語其事且曰此實諸公職某等何與焉王曰此事議久矣葢以院中人為之若尚書檄學士院作非出於在京官吏父老心若自布衣中為之乃眾欲也且子未仕在布衣今士民屬子子為之亦不傷於義也予於是陰悟諸公自以仕金顯達欲避其名以嫁諸布衣又念平生為文今而遇此患難以是知揚子雲劇秦美新其亦出於不得已耶因遜讓而別連延數日又被督促知不能辭即畧為草定付裕之一二日後一省卒來召云諸宰執召君予不得已赴省途中遇元裕之騎馬索予因劫以行且拉麻信之俱往初不言碑事止云省中召王學士諸公會飲予亦陰揣其然既入即引詣左參政幕中見參政劉公謙甫舉杯屬吾二人曰大王碑事眾議煩公等公等成之甚善余與信之俱遜讓曰不敢巳而謙甫出見王丈在焉相與酬酢酒數行日將入矣余二人告歸裕之曰省門巳鎖今夕即當留宿省中余輩無如之何巳而燭至飲余裕之倡曰鄭王碑文今夕可舉手也余曰有諸公在諸公為之王丈謂余曰此事鄭王巳知眾人請太學中名士作子如堅拒使王知書生輩不肯作是不許其以城降也則銜之刻骨縉紳俱受禍矣是子以一人累眾也且子有老祖母老母在堂今一觸其鋒禍及親族何以為智子熟思之余惟以非職辭久之且曰余既為草定不當諸公意請改命他人諸公不許促迫甚余知其事無可奈何則曰余素不知館閣體今夕諸公共議之如諸公避其名但書某名在諸公後於是裕之引紙落筆草其事王丈又曰此文姑使裕之作以為君作又何妨且君集中不載亦可也余曰裕之作政宜某復何言碑文既成以示工丈及余信之欲相商評王丈為定數字其銘詞則王丈裕之信之及存余舊數言其碑序全裕之筆也然其文止實敘事亦無褒稱立言時夜幾四鼓裕之趣曹益甫書之裕之即於燭前焚其稿遲明余輩趨出後數日立坐朝堂諸宰執首領官共獻其文以為壽遂召余信之等俱詣立第受官余輩深懼見立俄而諸首領官齎告身三通以出付余輩曰特賜進士出身因為余輩賀後聞求巨石不得省門左舊有宋徽宗時甘露碑有司取而磨之工書人張君庸者求書刻方畢北兵入城縱剽余輩狼狽而出不知其竟能立否也嗟乎諸公本畏立禍不敢不成其言巳而又欲避其名以賣布衣之士余輩不幸有虛名一旦為人之所劫欲以死拒之則發諸公嫁名之機諸公必怒怒而達崔立禍不可測則吾二親何以自存吾之死所謂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且輕殺吾身以憂吾親為大不孝矣況身未祿仕權義之輕重親莫重焉故余姑隱忍保身為二親計且其文皆眾筆非余全文彼欲嫁名於余余安得而辭也今天下士議往往知裕之所為且有曹通甫詩楊叔能詞在亦不待余辨也因書其首尾之詳以誌年少之過空山靜思可以一笑右神川遯士劉祁所作歸潛志述崔立碑事如此其言曹通甫詩楊叔能詞今皆不見於世 【 困學齋雜錄曹居一字通甫一字聽翁又號南湖散人太原人金末進士仕元為行臺員外郎遺山集中有送曹吉甫兼及通甫詩】 而此碑當日為劉祁作則無疑矣其曰今天下士議往往知裕之所為者則即遺山上梁文所云於我嫁名者也其曰止實敘事無褒稱立之言者則後來据以入史即今金史王若虛傳所本也撰金史者於若虛一傳前半則依好問之文後半則依劉祁之文是以參錯致疑也其曰銘詞則王丈裕之信之及存余舊數言其碑序全裕之筆是固以滹南與遺山同入事中矣而今史家於王則稱之於元則有微詞何哉且遺山上梁文一則曰同聲同氣之閒有無罪無辜之謗再則曰造謗二三亦書中枚舉之類是其詞微而隱未嘗明指劉祁也而祁歸潛志則若惟恐世之不知此事中有遺山者以是二者較之孰為嫁名後世學人必有公論矣況郝經詩兄弟之言已自曉然林希之稱或為廋語而其言極口吠堯則必郝目見此文安得謂之止實敘事而已郝之詩憤此碑也非止辨此碑也如是而其出遺山與否固不待更攷矣然歸潛志既曰連延數日又被督促又曰後數日召余輩受賞是自崔立之變至磨碑刻詞必非戊辰至癸酉所能辦也又据史崔立之變在兩宮歸之明日而歸潛志敘在後二日是皆紀載之互有參錯者而歸潛志謂一時人望皆以次遷擢臺閣中除拜無虛日又可見所謂署官者之本屬虛妄不足道矣今歸潛志行世止八卷是以前輩皆未見此事源委故備著而論之

集中詩云明年出青城 四月二十九日出京詩云興亡誰識天公意留著青城閱古今自注國初取宋於青城受降 五月三日北渡詩 南冠行癸巳秋作 又李仲華湍流高樹圖詩自注癸巳正月之變逆黨中有欲謀害已者賴仲華力為營護得釋

中州集引歲壬辰予掾東曹馮內翰子駿延登劉鄧州光甫祖謙約予為此集時京師方受圍危急存亡之際不暇及也明年留帶聊城杜門深居頗以翰墨為事馮劉之言日往來於心乃記憶前輩及交游諸人之詩錄為一編目曰中州集嗣有所得當以甲乙丙丁次第之十月二十有二日

三年甲午正月戊寅哀宗傳位於東面元帥承麟哀宗自經於幽蘭軒承麟為亂兵所殺金亡 【 蒙古太宗之六年即宋理宗端平元年】

四十五歲

李俊民鶴鳴老人集金蔡州破於甲午年正月十日己酉 清真觀記歲甲午予自大梁羈管聊城冷德明之法兄弟房志起自覃懷來介於幕府諸君請予為記六月十六日前進士河東元某記 紀子正杏園宴集 密公寶章小集詩注甲午三月為輔之書於聊城至覺寺之寓居 校笠澤叢書後記末云甲午四月二十有一日書於聊城寓居之西牕 甲午除夜詩云甲午兩周今日盡只將衰淚灑吳天葢自金太祖收國元年乙未至是正一百二十年也 南冠錄引甲午羈管聊城益之兄邈在襄漢姪搏俘縶之平陽存亡未可知伯男子叔儀姪孫伯安皆尚幼未可告語予年已四十有五益之兄嘗命予修千秋錄畧具次第乃手寫以備遺忘以先世雜事附焉以行年雜事附焉以先朝雜事附焉合而一之名曰南冠錄叔儀伯安而下乃至傳數十世當家置一通

蒙古太宗七年乙未

四十六歲 正月九日立春詩 是年六月渾源劉祁撰歸潛志 【 祁於甲午歲還鄉時年三十二】  先生濟南行記予兒時從先隴城君官掖縣嘗過濟南然但能憶其大城府而巳長大來聞人談此州風物之美遊觀之富每以不得一遊為恨歲乙未秋七月予來河朔者三年矣始以故人李君輔之故得一至焉因次第二十日閒所遊厯初至齊河約杜仲梁俱東並道諸山南與太山接至濟南置酒厯下亭故基亭下大明湖與濟水合華峯東有臥牛山正東百五十里鄒平之南有長白山范文正公學舍在焉東十里有南北兩妙山兩山之閒有閔子騫墓西有函山太山北麓也瀑流泉在城西南 【 字又作趵突】 靈泉庵道士留予再宿此遊至瀑流者六七宿靈泉庵者三汎大明湖者再遂東入水柵水名繡江發源長白山下周圍三四十里留五日而還道出王舍人莊道旁一石刻云隋開皇丙午十二月鈆珎墓誌道南有仁宗時侍從龍圖張侍郎掞讀書堂讀書堂三字東坡所書并范純粹詩石刻至濟南又留二日汎大明湖待杜子不至明日行齊河道中小雨後太山峯嶺厯厯可數前後得詩凡十五首 八月十七日莘縣夢中詩

八年丙申

四十七歲 夏六月馮內翰文以某在冠氏枉駕見過 【 冠氏在河北路大名府】  東遊畧記丙申三月二十一日冠氏趙侯將會行臺公於泰安侯以予宿尚遊觀拉之偕行凡三十日往復千里而在鞍馬者八日故所厯不能從容因畧記之郭巨廟在長清西南四十里所路傍小山之上齊武平中齊州胡僕射所造石室在焉所刻人物舟車馬象三壁皆滿衣冠之制絕與今世不同有如沈存中所記幞頭但不屐腳耳西壁外胡僕射刻頌規制如磨崖狀字作隸書文齊梁體後題云居士慧朗侍從至朗能草隸書世謂朗公書者是也予意此頌必朗公所書故題字云然又有開元二十五年題字并長清尉李皋祭文隔馬祠在長清馬山之南有大觀三年東平陳彥元廟記靈巖寺後方山下有絕景亭有党承旨世傑寺記寺壁石刻甚多有張掞叔文蘇轍子由吳拭顧道詩餘人不能悉記遂登天門岳頂太史公謂太山雞一鳴日出三丈而予登日觀平明見日出疑是太史公夸詞問之州人云嘗有抱雞宿山上者雞鳴而日始出葢岱宗高出天半昏曉與平地異故山上平明而四十里之下纔昧爽閒耳末大中祥符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封太山碑刻皆王欽若陳堯叟錢惟演楊億撰述然字畫多剝落不能完讀矣太山上書院元是周朴所居宋太山孫先生明復居之州學有魯兩先生祠堂党承旨作記兩先生者明復與徂徠先生石守道也龍泉寺在平陰東南四十里齊天統中建寺有石刻劉豫阜昌三年皇子皇弟符改甲乙院亦有碑又阜昌中題名冣多此行遊太山者五日靈泉龍泉皆一宿而去得詩凡十首方綱按今靈巖寺中殿西階下党承旨碑陰有先生手蹟石刻云冠氏帥趙侯齊河帥劉侯率將佐來游好問與焉丙申三月廿五日題 故物譜末云丙申八月二十有二日洛州元氏太原房某引 東坡樂府集選末云丙申九月朔書於陽平寓居之東齋 南冠錄引云作詩今四十年矣葢南冠錄當作於此年

九年丁酉

四十八歲 八月自太名還太原 蘧然子墓碣云丁酉冬復來東州而蘧然子下世矣

十年戊戌

四十九歲 秋八月二日別冠氏諸人二十二日入濟源寓舍 十月山陽雨夜詩 千戶趙侯碑云予往客平陽者六年歲戊戌七月以叔父之命將就養於太原侯留連鄭重數日不能別軍行河平予與之偕分道新鄉置酒行營中夜參半把燭相視不覺流涕覆面 傷寒會要序戊戌之夏予將還太原 范鍊師贊引云戊戌之夏予過東平留宿正一宮

十一年己亥

五十歲 己亥元日詩云五十未全老 正月二十七日於濟瀆祠作老人星贊 續夷堅志云己亥夏四月予自陽雲臺宮將之上方過天壇中巖洞 倪莊中秋 十一月十三日雪晴夜半讀書山東龕看月詩

十二年庚子

五十一歲 南庵杏花詩

十三年辛丑

五十二歲 閻侯墓表云辛丑元日予方客東平閻載之盛為具召予及大興張聖予祁人宋文卿東光勾龍英孺鎮人劉子新太原崔君卿渾源劉文季壽春田仲德輩飲於家之養素齋所致客皆名士樂籍又京東之舊飲既洽談謔閒作時客無不滿引舉白

十四年壬寅

五十三歲 正月九日詩自注時欲經營神山別業 夜宿讀書山詩五十三年等閒裏 元氏集驗方序壬寅冬閒居州里錄予所親驗者為一編目之曰集驗方十二月吉日書於讀書山之東龕

十五年癸卯

五十四歲 癸卯歲杏花云讀書山前二月尾又云今年閏年好寒節 四月二十一日病因食豬動氣而作 臨錦堂記幕府從事劉公子裁其西北隅 【 謂燕城也】 為小圃堂於其中名曰臨錦癸卯八月公子觴予此堂 八月為中令耶律公代作祭妣文 九月四日同杜仲梁賦黃華山水篇 冬過趙州慶源館為范鍊師作太古堂銘

是年四月王若虛卒年七十先生作墓表云十月好問拜公墓下 曹徵君墓表云君流寓宏州癸卯冬予自新興將之燕中乃枉道過之 李君墓碑云癸卯冬予自燕都還太原道出范陽

十六年甲辰

五十五歲 壽陽縣學記甲辰之春歸自燕雲道壽陽知有新學往觀焉 四月二十四日忻州郡守等天池祈雨文 夏五月積雨十餘日不止 兩山行記甲辰夏五月八日予以事當至崞縣初約定襄李之和偕往適幕府從事宣德劉惠之平陽李幹臣還軍官山過吾州遂與同行是日行八十里野宿天涯山前明旦入縣劉李別去予獨遊神清觀舊聞行臺員外廣寧李純甫棄官學道築環堵而居聞予來欣然出迎即日與純甫之和並山而東出雁門之南夜宿王仲章道正瑞雲庵庵在鳳山之麓道士孫守真年八十矣亂後無圖志可攷山之故事多從此翁得之十一日入山半山一峯為釣魚臺其上為十八盤為青龍嶺為風門右為來儀觀觀有天寶四載石記是道學士董思珍所造觀額政和七年九月兵馬鈐轄知代州王機建權發遣河東沿邊按撫司公事王誨書明日期城中諸公不至又明日為前高之遊 秋留別丹陽詩西山西畔是并州 秋過寂通庵別陳丈詩 吳君阡表云甲辰冬予過洛西

十七年乙巳

五十六歲 甲辰秋洛陽得黃葵子種之南庵明年夏六月作花時方以病止酒 秋與梁辨疑李輔之武伯佐游崞山祠 與樞判白兄書云乙巳歲往河南舉先夫人殯首尾閱十月之久幾落賊手者屢矣狼狽北來復以葬事往東平 冬十一月至東平過聖與張君之新軒見武伯英所寶宣和湖石聖與名曰雲巖乃為之詩 馮君碑云乙巳冬好問過大名 十二月拜孔子林廟還得手植檜把握許就刻為宣聖顏孟十哲像而為之贊

蒙古定宗元年丙午

五十七歲

二年丁未

五十八歲 袁君墓表丁未春芮城李邦彥過吾州以文為請 朝元觀記丁未春二月梁鍊師辨疑過新興末云望日遺山真隱元某記 寒食歸自三泉

三年戊申

五十九歲 示程孫四首云明年吾六十 康君墓表九月予過寧晉

四年己酉

六十歲 四月十七日度石嶺詩云無情石嶺關頭路行去行來又十年 是年秋真定提學龍山趙國寶資助鋟中州集板行 八月為楊叔能小亨集序云今年所譔小亨集成其子復見予鎮州方綱按先生尚為楊叔能作序則歸潛志所謂叔能之詞云者其亦可以無辨矣 曹君阡表己酉秋九月予以事來燕都 跋毛氏家訓後己酉冬某自燕還幕府 【 先生夫人毛氏也】

五年庚戌

六十一歲 忻州天慶觀重建功德記庚戌春二月予還自鎮州 順天府營建記庚戌七月予過順天方綱按順天即今保定府 八月為第四女擇配得世官張氏長子興祖

蒙古憲宗元年辛亥

六十二歲 夏五月以事來太原借宿大悲僧舍 常君墓誌辛亥九月晦日自太原東來過仲明之門而仲明下世十餘日矣 續夷堅志辛亥秋予與毛正卿德義仲昆郝伯常劉敬之諸人遊順天寶教院寺僧說龍事 十二月十四日為第四女配壻

二年壬子

六十三歲 十月遊承天鎮懸泉 東平賈氏千秋錄後記云壬子冬十月自真定來東原顯之以此本見示 冬與大興蕭漢傑相值於東原詩序云與漢傑論余之行年而有契於心 嚴公祠堂碑壬子孟冬公之嗣子走書幣及好問於鎮陽

三年癸丑

六十四歲 夏六月客燕中 致樂堂記癸丑之夏余以事來故都 十一月賦西溪圖詩 濟南孫君墓碑癸丑之冬予以行臺之召東來

四年甲寅

六十五歲 正月二十三日故關道中詩云六十復半十 六月臺山雜詠 七月自清涼還太原中元日作暠和尚頌序 九日遊龍泉寺 十二月四日出鎮陽

五年乙卯

六十六歲 二月二十一日歸自汴梁二十五日夜久旱而雨偶記內鄉一詩追錄於此今三十年矣 八月自鎮陽來東平 十一月往鎮州

六年丙辰

六十七歲 九月二十六日挈家遊龍泉 冬十月閒居西山之鹿泉

七年丁巳

六十八歲 三月初二日張村杏花詩 尚藥吳辨夫壽冢記云丁巳秋七月予將西歸 密國公璹如庵詩文集於公薨壬辰後二十有一年再刻於大名門下士河東元某為序 八月初作琴辨引末稱遺山詩老 九月四日先生卒於獲鹿寓舍是年為宋理宗寶祐五年後三年庚申始為蒙古世祖中統元年元詩小傳云元世祖在藩邸聞其名將以館閣處之未用而卒王鶚遺山文集後引云國朝將新一代實錄附修遼金二史而首膺是選哀訃遽聞又中統三年李冶序云主上曏居藩邸挹君盛譽一見遽以處之太史氏又壽陽縣學碑陰記中統初聖上龍飛挹先生文譽方欲選用而先生已下世矣

先生前配太原張氏再配臨清毛氏子男三人女二人郝經壽元內翰云遺山山頭有舊廬歸來亦足為歡娛既有墮地風雲之驪駒又有竹花弄語之鵷鶵仰天一笑萬事足倒騎箕尾遊蓬壺此詩不著歲月先生移居詩有南榮坐諸郎之句則其時諸子皆己讀書矣移居詩亦不著歲月中有云我作南冠錄一語不敢私南冠錄成於甲午時年四十五而先生詩云四十舉兒子則己丑所生之阿千於時方六歲移居詩葢又在甲午後也

移居詩云我作野史亭亭在今忻州南十里韓巖村墓銘云雜錄近世事至百餘萬言書未就而卒此則不止於南冠錄壬辰雜編矣壬辰雜編不著卷數中州集則家鉉翁題後亦稱十卷郝經墓銘則曰為中州集百餘卷又有金源君臣言行錄亦不著卷數本傳又載杜詩學一卷東坡詩雅三卷錦機一卷詩文自警十卷而墓銘云詩至五千五百餘篇碑銘至百餘首又有續夷堅志二卷今所傳詩文集四十卷一刻於明宏治十一年再刻於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皆頤齋張德輝類次之本粗分各體而時地則未嘗一一細攷也

附錄

先生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目學成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於是名震京師有元才子之稱趙愚軒寄裕之詩有臞元之號先生自題寫真有短小精悍之語

劉靜修詩百年圖籍有蕭相一代英雄誰蔡公策書紛紛少顏色空山夜哭遺山翁自注汴亡張蔡公以金實錄歸遺山嘗就公謄錄

葛邏祿易之詩維時儒教師矯矯真天龍乾坤始開廓魚水欣相從自注世祖嘗因金儒元好問之請為儒教大宗師

歐陽圭齋集近年奉詔修三史一日於翰林故府中撿金人遺書得元遺山裕之手寫壬辰雜編一帙

遺山續夷堅志二卷吳中王起善抄本至正二十三年癸卯歲閏三月十七日丁亥華亭在家道人孫道明明叔借抄前有至順三年朱方石巖民瞻識云此乃先生當中原陸沈之時皆耳聞目見之事非若洪景盧讀史寓言也

靜樂舊鈔遺山詩後世系畧云元氏本黃帝後自昌意少子受封北國傳至後魏拓跋氏至孝文遷都洛陽改元氏又傳七世而國祚移遂落籍汝州唐元結官禮部侍郎五季後自汝州遷平定至先生高祖誼宋宣和閒官忻州神2虎軍使曾祖春隰州團練使靖康末自平定遷忻祖滋善金正隆二年始仕為柔服丞所謂銅山府君也生三子長德明號東巖嘗讀書東山福田精舍 【 繫舟山在今忻州南三十五里趙秉文詩山頭佛屋三五閒山勢相連石嶺關名字不經從我改便稱元子讀書山】 絫舉不第以詩酒自適先生貴後贈中順大夫此所謂東巖府君也次格官陵川令以遺山貴贈明威將軍所謂隴城府君也季升字德清以兄隴城蔭補承奉班亦無子德明生三子長好古字敏之沒於貞祐二年元兵屠城之難次好謙字益之季即先生出繼叔父隴城君

遺山集四十卷附錄一卷明儲巏家藏本宏治戊午沁州李翰為鋟諸梓有李冶徐世隆二序後有王鶚杜仁傑二跋凡詩十四卷文二十六卷集末附錄一卷儲氏所輯也按先生入元不仕自是金源遺老長洲顧氏選錄有元一代之詩乃以遺山冠於甲集之首非知人論世之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