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容易的事情,但绝大部分人都因为太容易而没有去坚持,而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往往最终都能取得成功。
两个年轻人一起挖金矿,开始时,他们都抱有坚定的信念--不挖出金子决不放弃。两人从黎明挖到黄昏,又从黄昏挖到黎明,没日没夜地干,手磨出了血,脚磨出了泡。这天,一队人马经过,说是山那头有人挖出了石油,其中一人再也按捺不住了,说哪有什么金子啊,不干了,去那头采石油。另一个人什么也没说,继续埋头干他的活儿。
结局是放弃的那个人没采到什么石油,更别提金子了,就这样两手空空回了家;而坚持下去的,捧着金子乐开了花。
有的时候,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区别也就仅仅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到底。
1905年,洛伦丝·查德威克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因此而闻名于世。两年后,她从卡德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记录。
那天,海上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而且一阵阵战栗。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十分遥远。现在还看不到海岸,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也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对陪伴她的小艇上的人挣扎着说。
“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
“你骗我。如果只剩一英里,我早就应该看到海岸了。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了上去。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驰去,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一杯热汤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显现出来,她甚至都能隐约看到海滩上,欢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里。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难跨越的门槛。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无论工作或生活,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极限环境,或者说极限困境。有的时候就需要那么一点点毅力,一点点努力的坚持,成功就能触手可及,而不是充满遗憾地擦肩而过。
20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来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体重20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当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也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的气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气力,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存着体力。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起阿里的臂膀,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漆黑,双腿无力地跪在了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在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时刻,阿里坚持到胜利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成就了他辉煌人生中的又一个传奇。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是坚持!成功出自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毅力能够创造奇迹
实践证明,所谓强者就是一个有坚强意志、顽强毅力、遇挫不挠、遇折不断的人。
不管你是上苍的宠儿,还是人世间的幸运儿,你的一生都不可能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当有一天不幸叩响了你人生的大门,譬如,你突然失去了自己的亲人,突然病魔缠身,突然生意破败,你怎么办?怨天尤人,号啕大哭甚或抛弃生命,那你就是一个弱者。你应该“临危而不惧,遇变而不惊”,应该沉着冷静,不灰心、不气馁,以超然之毅力、坚韧之意志面对困难,接受困难,并战胜困难!
毅力也称意志或坚持力,是成才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西方有一句谚语:“有毅力的人,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来。”安格尔认为:“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这些都说明了毅力的重要性。
英国《泰晤士报》的总编西蒙·福格经常应邀去为英国各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作如何就业的演讲,因为他在求职方面创造过神话。
那是西蒙·福格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工作来到伦敦,决定先到《泰晤士报》碰碰运气。经过充分的准备,他来到了报社总经理办公室。西蒙·福格问总经理:“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不需要!”“那么排字工、校对员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谈话进行到这里,几乎所有的求职者都会失望地走开。因为总经理的态度表明,报社目前“不可能”录用任何人。而西蒙·福格却不这样想,他还要继续努力!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他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可见,他事先已预感到了自己将被拒绝。“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创造“奇迹”的前提条件。当然,“精致的牌子”是福格的过人之处,也是他的创造,我们从中是否也能悟出某些东西呢?
结果,西蒙·福格被总经理留了下来,从事报社的宣传工作。25年后,他已升至总编的位置。
福格在“什么空缺都没有”的情况下,居然找到了工作,并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了总编,这正说明了“成功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我们在那些表面上“不可能”的困难面前却步不前,是否就是因为缺少了福格的这种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毅力呢?
狄更斯认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富兰克林认为:“唯坚忍者始能遂其志。”马克·吐温则认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从这些伟人、名人的格言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毅力对于事业的成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有一天,一位蓬头垢面、愁眉苦脸、油污满手的中年男子,拖着疲乏的脚步,踏进旺角一位著名相士的命相馆。他明显地受了很大的挫折,希望这位相士能指点迷津,趋吉避凶。谁知道,相士如此地铁口狠批:
“你的命运,与富贵无缘。我看你还是安分地找一份工作,做个打工仔--你是不适宜自我创业的。”
受了这种挫折之上的挫折,大多数人会意志消沉,意兴阑珊。但这位已经50岁的落魄问津者,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造命人”--这位相士的话,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凭着超乎常人的信心与毅力,面对逆境,逆流而上,越挫越勇而终成富豪。
1991年的农历大年初二,在中东炮火弥漫之际,香港维多利亚港举办了世界第二大规模的烟花汇演。而这次悦目缤纷表演的赞助商“震雄集团”乃一个工业机构,打破了历年来类似汇演被商业机构垄断的传统。
“震雄”的创办人,就是当年那位落魄者、向相士“下马问前程”的中年人蒋震。而蒋震由“霉”至“发”的秘密,就是信心加毅力。
蒋震曾做过苦力,当过开矿工人,甚至有数年的时间漂泊到日本替美军当海外劳工。浑浑噩噩,无固定之职,无隔宿之粮,就这样,蒋震与家人过了数年朝不保夕的生活后,终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由邻居介绍进入香港飞机工程公司工作。
这份工作,成了蒋震生命的转折点,他首次接触到机械修理的知识,为日后的工业生涯奠定了基础。他边做边学,买了不少关于机器与操作的书,充实自己,为将来的发展与成功铺路。离开了“港机”之后,蒋震转到一家由美国人开设的飞机零件生产工厂“石利洛”当总管。在这段时间,他不只对机器的认识进一步增加,更在管理方面上了宝贵的一课。“石利洛”由于未获港府发牌,最终被捷和集团接了手,而蒋震也只好辞职。
1958年,蒋震凭着一点积蓄,与友人谭雄在大堪村成立了一个小型的机械零件加工厂,而“震雄”就是取两人的名字而成的。
过了一年,蒋谭两人开始生产一些吹气机,制造医用的塑胶药水瓶。之后,他们尝试制造吹瓶机,又推出一系列薄膜压出机。
可惜,由于他们资金有限,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的机器很快便受到市场的淘汰。合伙人谭雄见生意不好,心灰意冷,提出退股。从此,蒋震便单枪应战,独资经营。
蒋震意志坚强,不为失败所挫,仍然埋头研究吹瓶机的制作与改善。他这个一人帮,无法与上海帮、潮州帮、福建帮和广东帮“挂钩”,孤独地经营,每天花上近20个小时在工厂,很多时候连家也不回。
1965年,“震雄”推出了先进的螺丝直射注塑机,获得中华厂商会第24届工业展览会“最新产品荣誉奖”。
之后,“震雄”不断革新、不断改良它的产品,业务由本港发展到海外各地。1971年,它研制成香港首台全油压增压式四安士螺丝直射塑胶机,备受厂方赞扬,奠定了“震雄”的工业地位。
但是好景不长。1973年,中东爆发了全球灾难性的石油危机。香港的塑胶业首当其冲,单在1973年的8至10月期间,就有77家塑胶厂挨不下去而倒闭。
“震雄”欠下银行200多万债务,被银行逼迫着还款,蒋震与银行交涉,获准将存货与机器出售,按月摊还欠款。
这个时期的蒋震,每日工作20小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这个危机。结果,三个月之后,他偿还了100多万的债务。银行见“震雄”信誉良好,便没有进一步追讨欠款,而“震雄”便因此得以幸存,在经济复苏之后,震雄集团的货物立刻供不应求,它的发展如烟花一般,一飞冲天,光芒璀璨。
现在,震雄集团的机械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它的营业额每年高达1亿元,雇用的员工有1400多名。
蒋震的前半生可谓历尽沧桑,但他认为这恰恰是他成功的基础:“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必须亲身经历过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就是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皮肉的磨炼”,令蒋震自强不息,去克服和超越那令人窒息的艰苦环境,成为一位工业巨子。
黎淑贤在《名人发达档案》中引述蒋氏的成功之道:“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只要贯彻始终,每个有心人都会成功的。”这句话,使人想起希尔博士的名言:“所有伟大的领袖……都将他们的成功建筑于‘确切目标’之上。”
蒋震也深感信心与毅力对于创富的重要:“创业精神不分今昔……只要有信心、肯做、勤学,机会自然会来临。”
蒋震毫不犹豫地鼓励“有信心人士”去创业:“当今社会商业活动多,社会经济繁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相对增加。因此,在当今社会只要是人才,身怀本领,再加上勤奋和信心,白手兴家的机会就较以前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