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1909800000005

第5章 情商(4)

那位先生坐在他右手,卡尔的老朋友弗兰克·格蒙坐在他左手,他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已有多年。于是,他们俩都同意向格蒙请教。格蒙听了,在桌下踢了卡尔一下,然后说:“卡尔,这位先生没说错,圣经里有这句话。”

那晚在回家路上,卡尔对格蒙说:“弗兰克,你明明知道那句话出自莎士比亚。”

“是的,当然,”他回答,“《哈姆雷特》第五幕第二场。可是亲爱的卡尔,我们是宴会上的客人,为什么要证明他错了?那样会使他喜欢你吗?为什么不给他留点面子?他并没问你的意见啊!他不需要你的意见,为什么要跟他抬杠?应该避免这些毫无意义的争论。”

正如睿智的班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如果你老是争辩、反驳,也许偶尔能获胜;但那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宁愿要那样一种字面上的、表面上的胜利,还是要别人对你的好感?

避免争论的最好办法就是同意对方的观点。欧哈瑞士纽约怀德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功的呢?

这是他的说法:“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对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公司的产品,业务员也相当优秀。’”

“这样他就无话可说了,没有争论的余地。如果他说何赛的车子最好,我说不错,他只有住口。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下午的‘何赛的车子最好’。接着我们不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的优点。”

“当年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不行了。我会开始挑何赛的错;我愈批评别的车子不好,对方就愈说它好;愈是辩论,对方就愈喜欢我的竞争对手的产品。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工作的。我一生中花了不少时间在争辩,我现在守口如瓶了。实践证明,果然有效。”

争论或许会让你赢得胜利,但是即使赢了,实际上你还是输了。为什么?如果你的胜利使对方的论点被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那又怎么样?你会觉得洋洋得意;但对方呢?他会自惭形秽,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而且一个人即使口服,但心里并不服。因此,争论是要不得的,甚至连最不露痕迹的争论也要不得。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即使偶尔获得胜利,却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真正赢得胜利的方法不是争论,而是不要争论。

有一次林肯斥责一位和同事发生激烈争吵的青年军官,他说:“任何有所成就的人,决不会在私人争执上耗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而后果包括发脾气、失去自制。要在跟别人拥有相等权利的事物上,多让步一点;而那些显然是你对的事情,就让得少一点。”

其实在时下这个喧嚣的社会,有太多人愿意参与到这样无休止的争论中去,发表一些自以为是的观点,可结果呢,也许一辈子也没有结果。更重要的是,这样做对你毫无意义,不但为自己树立了敌人,还对你的人生也没有任何助益。

浮躁是人生的大敌

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是成功、幸福和快乐的绊脚石,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如果能把浮躁的心态稍稍收敛,使它变成一种渴望,一种对成功的渴望,那么,这种浮躁就是有用的,而你也必定能带着它走向成功。

一个人为什么会精神失常?恐怕至今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据医学专家和心理学家的分析,大多数情况很可能是由于浮躁或忧虑造成的。

那些焦虑和烦躁不安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的生活,而跟周围的环境脱离了所有的关系,退缩到自己的梦想世界,以此来解脱自己心中的忧虑。所以成大事者首先应克服的就是自己的浮躁情绪。

《郁离子》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晋郑之间的地方,有一个性情十分暴躁的人。他射靶子,射不中靶心,就把靶子的中心捣碎;下围棋败了就把棋子儿咬碎。人们劝告他说:“这不是靶心和棋子的过错,你为什么不认真地想一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他听不进去,最后因脾气急躁得病而亡。遇事急躁,气浮心盛的例子还不止这一个。不少人办事都想一蹴而就,应该知道,做什么事都是有一定规律、有一定步骤的,欲速则不达。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越着急,你就越不会成功。因为着急会使你失去清醒的头脑,结果在你奋斗过程中,浮躁占据着你的思维,使你不能正确地制订方针、策略以稳步前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盲目地让自己奔向一个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而是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做事一定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到事物中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当目标确定,你就不能性急,而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性急吃不得热粥。”

战国时期魏国人西门豹,性情非常急躁,他常常扎一条柔软的皮带来告诫自己。魏文侯时,他做了邺县令。他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克服暴躁的脾气,要忍躁、求稳、求安、求静,才在邺县做出了成绩。

唐朝人皇甫嵩,字持正,是一个出名的脾气急躁的人。有一天,他命儿子抄诗,儿子抄错了一个字,他就边骂边喊,叫人拿棍子来要打儿子。棍子还没送来,他就急不可待地狠咬儿子的胳膊,以至咬出血。如此急躁的人,怎能宽容别人?这样教育后代,能教育得好才怪呢!后来他也意识到这样急躁,气性过大,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便开始学习忍耐。

相反,东汉时的刘宽是个情商很高的人,他忍躁不乱行事,于人于事有从容的风度。汉桓帝时,刘宽由一个小小的内史迁为东海太守,后来又升为太尉。他性情柔和,能宽容他人。有一次,刘宽正赶着要上朝,时间很紧,他衣服已经穿好,夫人想试试他的忍性,就让丫环端着肉汤给他,故意把肉汤打翻,弄脏了刘宽的衣服。丫环赶紧收拾盘子,刘宽表情一点不变,还慢慢地问:“烫伤了你的手没有?”他的性格气度就是这样。其实汤已经洒在了身上,时间也确实很紧,即使是把失手洒汤的人骂一顿,打一顿,时间也不会夺回来,急又有什么用处呢?倒不如像刘宽那样,以自己的容人雅量,从容对事,再换件朝服,更为现实和有用。

还有明朝的赵豫也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宣德和正统年间,赵豫任松江知府。他对老百姓问寒问暖,关怀备至,深得松江老百姓的爱戴。

赵豫处理日常事务,有他自己的一套工作方式。每次见到来打官司的,如果不是很急的事,他总是慢条斯理地说:“各位消消气,明日再来吧。”起先,大家对他的这套工作方法不以为然,甚至还暗地里编了一句“松江知府明日来”的顺口溜来讽刺他。这句顺口溜慢慢地在老百姓中间流传开来,老百姓见到他都叫他“明日来”。听到这个绰号,赵豫总是仁慈地笑笑,从不责备叫他绰号的人。

赵豫曾对人说起过“明日再来”的好处:“有很多的人来官府打官司,都是因一时的忿激情绪,而经过冷静思考后,或者别人对他们加以劝解之后,气也就消了。气消而官司平息,这就少了很多的恩恩怨怨。”

“明日再来”这种处理一般官司的做法,是合乎人的心理规律的。以“冷处理”缓和情绪,不急不躁,才能理智地对待所发生的一切,避免不必要的争执,忍一时的不冷静,对人对己都有好处。

正反两面的例子,我们都看到了,从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以静制动,稍安勿躁。浮躁会带来很多危害。想有所作为,而又不能马上成功,会产生急躁情绪;本以为把事情办得很好,谁知忽然节外生枝,一时又无法处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为他人的过错,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心气不顺,也会产生急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儿女不争气,心中也同样急躁;受到别人的责怪、批评,又无法解释清楚,心中也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产生的急躁,其实对己对他人都没有好处。浮躁之气生于心,行动起来就会态度简单、粗暴,徒具匹夫之勇,这样不是太糊涂了吗?

当你控制了浮躁,你才会吃得起成功路上的苦;才会有耐心与毅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才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而迷失方向;才会制定一个接一个的小目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达到它,最后走向大目标。

打破人际关系的僵局

俗话说:马有失蹄,人有失手。在交谈中,有时候会因为当事人不慎而造成应酬气氛的不顺畅,处于尴尬局面,但又无法摆脱,那就需要局外人随机应变,帮其解决。

一般来讲,情商高的人通常都是受欢迎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深谙人际交往中的方圆之术。在需要“圆”的时候圆通一些,便能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取得顺畅生活的通行证。这种做人的技术就是善于圆场,从善意的角度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个理发师傅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短。”徒弟不语。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交钱边嘟囔:“剪个头花这么长的时间。”徒弟无语。师傅马上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边付款边埋怨:“用的时间太短了,20分钟就完事了。”徒弟心中慌张,不知所措。师傅马上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故事中的这位师傅,真是能说会道。他机智灵活,巧妙地“打圆场”,每次得体的解说,都使徒弟摆脱了尴尬,让对方转怨为喜,高兴而去。他成功地“打圆场”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没有矛盾与纠纷,人际交往中就没什么场可圆,少了尴尬和僵局,也无需讲什么调解和说和。反之,只要有这些事,就免不了麻烦和事佬们来大显身手。事实上,只要圆场有术,世上没有劝不开的架,没有解不开的死疙瘩。

《官场现形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其中的曲折周旋,更显示出两面圆场的技巧。

有个道台做事干练,办起事来面面俱到,大小官员无不佩服。

有一次,一个外国人上街买东西,有些小孩因未看见过洋人,便追随着他。洋人很恼火,手拿棍子打那些孩子。有一孩子躲闪不及,被打中太阳穴,竟然被打死了。小孩家人一齐上来,要捉外国人。外国人则举起棍子乱打,连旁边观看的人都被打伤几个。

这样,激起公愤,大家一齐上前,拿绳子将他捆了起来送到衙门。人命关天,偏偏又是个洋人,所有官员都感到十分棘手。

此事最后告到了道台那里,这位道台有着丰富的为官经验,马上就将和稀泥的招数用上了。

他知道湖南民风强悍开放,如果办得不好,地方士绅聚众闹事,就骑虎难下了。不如先把官场上为难的情形告诉他们,请他们出来帮忙。同时,只要当地士绅百姓动公愤,出面同外国领事硬争,外国领事看见老百姓行动起来,就会害怕。到这时,再由官府出面,去压服百姓,叫百姓不闹。百姓不怕洋人,但是怕官,所以也一定会听话。而外国领事见他压服了老百姓,也会感谢官府。

于是,他马上去拜会几个有声望的乡绅,要他们齐心合力与领事争辩,倘若争赢了不但为百姓伸冤,而且还为国家争了面子。此话传出去,大家都说道台是一个好官,能维护百姓利益。

他又来到领事处,告诉领事,如果案子判轻了,恐怕百姓不服。外国领事听他这么说,又看着外面聚集的人群,果真感到害怕。

道台又说:“贵领事也不必太害怕,只要判决适当,我尽力去做百姓的工作,不会让他们胡闹。”

案子判了下来,道台却两面得到好处:抚台夸他处理得好,会办事;领事心里感激他弹压百姓,没有闹出事来,于是替他讲好话;而绅士们也一直认为他是维护百姓的。

虽然说这位道台是在用和稀泥的手法两面圆场,但是比起一味袒护洋人的官员来,还是要好得多。

总之,“打圆场”不是不着边际的奉承,也不是油腔滑调的诡辩,它是一种说话的艺术。认真学习并掌握这种艺术,注意在特定的场合中“察言观色”,适时得体地“打圆场”,能有效地摆脱尴尬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