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1909800000013

第13章 慧商(4)

我们每天在无意中都会产生新的想法和主意,但是却因为没有在意或者没有立即写下来而消失了。千万别小看自己无意中的小主意,它可能会成就你一生的事业。

美国大西洋城有一位名叫尊本伯特的药剂师,煞费苦心研制了一种用来治疗头痛、头晕的糖浆。配方搞出来后,他嘱咐店员用水冲化,制成糖浆。

有一天,一位店员因为粗心出了差错,把放在桌上的苏打水当作白开水,没想到一冲下去,“糖浆”冒气泡了。这让老板知道可不好办,店员想把它喝掉,先试着尝了一下味道,还挺不错的,越尝越感到够味。如今闻名世界、年销量惊人的可口可乐就是这样发明的。

有时候,机遇会自己找上门来,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日本的豪富鸿池善右是全国十大财阀之一。然而当初他不过是个走街串巷的小商贩。

有一天,鸿池与他的佣人发生摩擦。佣人一气之下将火炉中的灰抛入浊酒桶里(那时日本酒都是混浊的,还没有今天市面上所卖的清酒),然后慌张地逃跑。

第二天,鸿池查看酒时,惊讶不已地发现,桶底有一层沉淀物,上面的酒竟异常清澈。他尝了一口,感觉味道相当不错,真是不可思议!后来他经过不懈的研究,认识到石灰有过滤浊酒的作用。

经过十几年的钻研,鸿池制成了清酒,这是他成为大富翁的开端,而鸿池的佣人永远不能知道:是他给了鸿池致富的机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发现身边的机会很多。

住在纽约郊外的扎克,是一个碌碌无为的公务员,他唯一的嗜好便是滑冰。冬天一到,纽约的近郊,到处会结冰。他一有空就到那里滑冰自娱,然而夏天就没有办法到室外冰场去滑个痛快。如去室内冰场是需要钱的,扎克收入有限,不便常常去,但呆在家里也不是办法,深感日子难受。

有一天,他百无聊赖时,一个灵感涌上来,“鞋子底面安装轮子,就可以代替冰鞋了。普通的路就可以当作冰场。”几个月之后,他跟人合作开了一家制造Roller-Skate的小工厂。他做梦也想不到,产品一问市,立即就成为世界性的商品。没几年工夫,他就赚进100多万。

有了机遇还不够,还要有实力,实力就是善于观察,有对生活的冲动。机遇只垂青于那些勤于思考的人。不然,有那么多人刮胡子、用铅笔,而发明安全刀片、带橡皮头铅笔的却只有一个。

人们曾有过许许多多构思、想法和主意,但有90%以上的构思既未被采用又未能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一种浪费智力财富的错误做法:因为即便是在当时某种主意暂时派不上用场,但也决不意味着它今后将一直无用。在创造领域谁拥有丰富的构思、想法越多,谁就越具有主动性,工作就可能做得越有成效。如果你能保持时时刻刻将自己的各种“一闪念”及时记录下来,那么日积月累积攒下来就意味着给你所从事的创造性工作平添了成倍的“点子”素材。

逆向思维有助于发明创造

在实际生活中,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研究各种事物,尤其是当运用习惯的思维方式、传统的工作方法难以奏效时,反过来想一想、试一试,常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如果有人问:“时光可以倒流吗?”

大多数人的肯定性回答是“不可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因为“倒行逆施”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反动力。其实当你试着倒立着去观察世界的时候,一定会有一种完全不同于往常的新鲜的感受,如果人们能够有意识地将遇到的问题都能够翻(反)过来看看,肯定会得出不少新认识。

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科学家都是采用逆向思维而取得重大发现、发明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测量氮气密度时,分别采用哈考特法和雷尼奥法,结果得出的氮气密度相差千分之一。这么小的差别有何意义呢?一般人可能对此漫不经心。但瑞利认为这个差别超出了实验误差的范围。于是他采用逆向思维法,即不是减少差值,而是扩大差值去探索个中原因。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氩原子,他也由此而获得1904年诺贝尔物理奖。

另一位是兰米尔,他发明充气电灯泡也是采用此法。当时的电灯泡有个致命伤,钨丝通电后容易发脆,使用不久灯泡壁就会变黑。一般人都认为要克服这个毛病必须大大提高灯泡的真空度。兰米尔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不是忙于提高灯泡的真空度,而是分别将氢气、氮气、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等充入灯泡,研究它们在高温低压下与钨丝的作用。当他发现氮气有减少钨丝蒸发的作用时,做出了“有可能在大气压下钨丝在氮气中长期工作”的判断。1928年,他由于充气灯泡的发明和对高温低压下化学反应的研究等突出贡献而荣获帕金奖章。

现代社会没有电是不可想象的,电对我们来说是须臾不可离的。电之所以能被广泛利用,就该归功于法拉第的逆向思维。

1820年丹麦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通过多次实验存在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怀着极大的兴趣重复了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只要导线通上电流,导线附近的磁针立即会发生偏转,他深深地被这种奇异现象所吸引。当时,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已传入英国,法拉第受其影响,认为电和磁之间必然存在联系并且能相互转化。他想既然电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能产生电。

为了使这种设想能够实现,他从1821年开始做磁产生电的实验。几次实验都失败了,但他坚信,从逆向思考问题的方法是正确的,并继续坚持这一思维方式。十年后,法拉第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他把一块条形磁铁插入一只缠着导线的空心圆筒里,结果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流计上的指针发生了微弱的转动!电流产生了!

随后,他又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实验,如两个线圈相对运动,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法拉第十年不懈的努力并没有白费,1831年他提出了著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并根据这一定律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装置。

如今,他的定律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法拉第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是运用逆向思维方法的一次重大胜利。

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一世在街上散步时,偶然间看到肉铺仓库里的几个工人顺次分别切牛的里脊肉、胸肉、头肉,他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与这些相反的过程:让工人顺次分别装上汽车的种种零部件。

这就是用流水线组装汽车的方法,它和以前让每一个工人自始至终地装配一辆汽车相比,由于每个工人只负责汽车中的一小部分,操作简单、容易熟练,因此工人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很少出差错。因而使福特公司脱颖而出,奠定了福特在汽车行业中的地位。后来,其他汽车厂、行业纷纷效仿福特公司的这一方法,至今流水线作业仍是现代化生产管理的一个有力手段。

瑞利、法拉第和福特的成功说明了逆向思维的重要性。我们身处于一个由相互对立的事物组成的和谐世界,而每一事物又有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生活中很多过程都是可逆的,而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有时可以解决同样的问题。遗憾的是,由于我们受过太多的是非观念的教育,因此往往喜欢判断对错,以至采取一种方法后就轻易排斥与之相反的方法。

总之,逆向思维有助于人类的发明和创造。在现实生活中,当思考的问题用常规方法得不到解决时,应考虑转换思考角度,逆向思考、缺点逆用等思维方式来重新思考,这是人们在发明创造时常用的方法。

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会发挥它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成功者之所以能做成大事的关键所在。所以,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人类为了让知识造福于自己,才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如果不学以致用,那么再好的知识也是一堆废物。

《庄子》中记有一则故事: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擅长做车轮的巧匠,他的名字叫轮扁。

一天,齐桓公在殿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车轮。齐桓公读书读到妙处,不禁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很是得意。轮扁见桓公这样爱书,心里觉得纳闷。他放下手中的锥子、凿子,走到堂上问齐桓公说:“请问,大王您所看的书,上面写的都是些什么呀?”齐桓公回答说:“书上写的是圣人讲的道理。”轮扁说:“请问大王,这些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说:“他们都死了。”于是轮扁说:“那么,大王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齐桓公很是扫兴。他对轮扁说:“我在这里读书,你一个做车轮的工匠,凭什么瞎议论呢?你说圣人书上留下的是糟粕,如果你能谈出个道理来,我还可以饶了你,如果你说不出道理来,我非杀你不可!”

轮扁不紧不慢地回答齐桓公说:“我是从自己的职业和经验体会来看待这件事的。就说我砍削车轮这件事吧,速度慢了,车轮就削得光滑但不坚固;动作快了,车轮就削得粗糙而不合规格。只有不快不慢,才能得心应手,制作出质量最好的车轮。由此看来,削车轮也有它的规律。可是,我只能从心里去体会而得到,却难以用言语很清楚明白地讲授给我儿子听,因此,我儿子便不能从我这里学到砍削车轮的真正技巧。所以我已经70岁了,还得凭自己心里的感觉去动手砍削车轮。由此可见,在古代圣人心中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精华已经随着他们死去了,那么大王您今天所能读到的,当然只能是一些古人留下的肤浅粗略的东西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学以致用。实践经验固然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但是产生理论知识的源泉,而且有些精深的技艺是难以从书本上得到的。但是,忽视书本知识,排斥间接经验,盲目地将书本知识一概视为糟粕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清朝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可以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世事时,他却显得很迂腐。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并自以为熟通兵法了。

正好,有一群土匪聚众闹事,于是他就招集了乡兵,前去平乱。

可是,在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他自己也险些被土匪抓走。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对书进行一番苦读之后,他认为他已能让所有土地变成良田。于是让人按他的图纸兴修水利,结果水从四面八方的沟渠流进了村里,险些把村里的人全部淹死。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捧腹,但是也让人深思,它嘲讽了那些一切以书为法的读书人,这些书呆子不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变通,不能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所以导致了不堪设想的后果。

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读书而不与实际相联系,是没有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便是与实际相联系地读书。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冬夜读书示子》中对他的儿子进行劝勉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你不以得来纸上东西为满足,那么就应把书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上去,这样不但可免于浮躁,还可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在学以致用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里,个人必须随时充实自己,奠定雄厚的实力,否则难以生存下去,只有做一个有干劲的人,才不会被淘汰。首先,书本的知识是基础,想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必须再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消化吸收才行。

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是成大事者必备的一种能力和习惯,否则学而无用。这一点之所以重要,就是有很多人不能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知识的力量。

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会发挥它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成功者之所以能做成大事的关键所在。将知识转化为财富,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以致用的习惯,从而所学有所用,所学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