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完美人生的7个指数
1909800000010

第10章 慧商(1)

--勤奋思考,不断创新

慧商标志着一个人的智慧程度。一个人的智慧由思考力和知识水平组成。思考力又可以细分为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等。人的智慧从哪里来呢?不是看谁天生脑子快,而是靠后天的思考、学习和实践。思考与知识相结合,就有可能创造出新思想、新发明、新产品。当然,如果没有知识做基础,创造力也无从谈起。

不断学习才能进步

不断地学习是成功必备的重要条件。我们要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一步步接近成功。

无论在何时何地,每一个现代人都要不断地学习,时刻记住给自己充电。只有那些随时充实自己,为自己奠定雄厚基础的人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大学期终考试的最后一天。在教学楼的台阶上,一群工程学高年级的学生挤做一团,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自信。这是他们参加毕业典礼和工作之前的最后一次测验了。

一些人在谈论他们现在已经找到的工作;另一些人则谈论他们将会得到的工作。带着经过4年的大学学习所获得的自信,他们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并且能够征服整个世界。

他们知道,这场即将到来的测验将会很快结束,因为教授说过,他们可以带他们想带的任何书或笔记。要求只有一个,就是他们不能在测验的时候交头接耳。

他们兴高采烈地冲进教室。教授把试卷分发下去。当学生们注意到只有5道评论类型的问题时,脸上的笑容更加生动了。

3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试卷。学生们看起来不再自信了,他们的脸上是一种恐惧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试卷,面对着整个班级。

他俯视着眼前那一张张焦急的面孔,然后问道:“完成5道题目的有多少人?”没有一只手举起来。“完成4道题的有多少?”仍然没有人举手。“3道题?”学生们开始有些不安,在座位上扭来扭去。“那一道题呢?”

但是整个教室仍然很沉默。

“这正是我期望得到的结果。”教授说:“我只想给你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的大学学习,关于这项科目仍然有很多的东西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与每天的普通生活实践相联系的。”然后他微笑着补充道:“你们都会通过这个课程,但是记住--即使你们现在已是大学毕业生了,你们的学习仍然还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流逝,教授的名字已经被遗忘了,但是他教的这堂课却没有被遗忘。

我们要用学习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充实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年代,只有那些胸怀大志、目光锐利、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人,才能成功地把握机遇,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有位记者曾问李嘉诚:“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回答说:“依靠知识。”有位外商也曾经问过李嘉诚:“李先生,您成功靠什么?”李嘉诚毫不犹豫地回答:“靠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学习知识,是李嘉诚成功的奥秘!

李嘉诚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李云经先生一度经商失败,后回家乡教书,因此,李嘉诚在童年时受到过很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然而,这一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岁月很快为时代的车轮碾碎,为了逃避日军侵略战祸,父亲不得不带着一家人逃难到香港。在一个从无根基的地方生存,李云经先生没能重新开始。这样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正是我们民族经典的血肉文本:天灾、战乱、动荡、逃亡……寡母弱子。在李云经倒下之后,全家人的生活、弟弟妹妹们的成长就落在了十几岁的李嘉诚身上。

李嘉诚居然承担下来了。他不再上学,他最先努力的乃是适应社会这所学校,在社会中学习和磨炼自己,到茶楼做“茶博士”,到舅父公司里做小职员,在五金公司做街头推销员。虽然艰难,然而却可让一家人能吃上饱饭,而且他也很快了解、熟悉了社会的各色人等和谋生的诸多方式,学到了不少东西。少年的欢乐、人性的懒散和嗜欲,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迹象。他的精力几乎完全花在生意上了。令人惊奇的是,他丝毫没有放弃学习,学习甚至成了他生活和事业的一部分,直到今天他仍每天坚持听英语新闻。这样一个人的成功几乎是必然的。

李嘉诚勤于自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记读书。青年时在打工期间,他坚持“抢学”,创业期间坚持“抢学”,经营自己的“商业王国”期间,仍孜孜不倦地学习。李嘉诚晚睡前是他铁定的看书时间,他喜欢看人物传记,无论在医疗、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对全人类有所帮助的人他都很佩服,都心存景仰。

李嘉诚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仍然坚持学英语。早年专门聘请一位私人教师每天早晨7点30分上课,上完课再去上班,天天如此。早在办塑料厂时就订阅了英文塑料杂志,既学英文,又了解世界最新的塑料行业动态。苦读英文使李嘉诚与其他早期从内地来香港发展的企业家有所区别。当年,懂英文的华人在香港社会是“稀有动物”。懂得英文,使李嘉诚可以直接飞往英美,参加各种展销会,谈生意可直接与外籍投资顾问、银行的高层打交道。如今,李嘉诚已年逾古稀,仍爱书如命,坚持不断地读书学习。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的确如此,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必须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必须有向成功人士和杰出同行学习的远见,还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的目标和能力,然后模仿、运用、调试。如果肯努力的话,就会不断地进步,有时候还能青出于蓝,超越所学习的对象。

打破思维的定势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如果可以走出思维定势,便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某小学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时,有两个小男孩同时来报名,他俩长得一模一样,甚至连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父母的姓名都完全一样。年轻的女教师问他们“你们俩是双胞胎吗?”“不是。”他们异口同声地坚决否认。在场的老师都愣住了:怎么会不是双胞胎呢?

事实上,他们确实不是双胞胎,因为他们是三胞胎中的两个。

绝大多数人在看见两个外貌酷似的小孩,会马上想到他们是双胞胎,原因就在于人们习惯了一种常规性思维。常用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逐渐形成一种惯性,总是让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沿着以往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而不会另辟新路,这叫思维定势。

阿西莫夫是位俄国血统的美国人,一生中撰写了400部书,算得上世界知名度最高的科普作家。在《智力究竟是什么》这篇文章中,他曾经讲过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

阿西莫夫从小就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分左右,属于“天赋极高者”之列,他一直为此而洋洋得意。

有一次,他遇到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

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力,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回答正确。”

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说思考题:

“有一位既聋又哑的人,想买几个钉子,他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着拳头做出敲击状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指了指立着的那两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样做?”

阿西莫夫心想,这还不简单吗?便随口答道:“盲人肯定会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

汽车修理工一听,开心地笑起来:“哈哈,你这笨蛋,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呀?”

智商160的阿西莫夫,这时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个“笨蛋”。而那位汽车修理工人却得理不饶人,用教训的口吻说:“在考问你之前,我就料定你肯定要答错,因为,虽然你所受的教育太多,但不一定很聪明。”

阿西莫夫之所以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是因为他受到了前面那个聋哑人买钉子打手势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势。

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突破思维定势,勇于出奇制胜,将有助于开创事业,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载,足球鞋早在1895年就制造出来了,当时每双重585克。直到20世纪50年代阿迪达斯公司对此作了专门研究,发现鞋重与运动员体力消耗关系极大,而鞋的重量减不下来主要是因为始终保留了金属鞋头。他们大胆摒弃金属鞋头,设计出重量仅为原来一半的足球鞋。新产品一投放市场,就深受青睐,供不应求。阿迪达斯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突破了人们头脑中无形的思维框架:鞋的重量无足轻重。打破了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也就领先一步,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迅速占领了市场。

由于传统力量和思维定势的作用,不少人容易对生活的各种现象习以为常。如果一味地习惯固定的思考模式,使生活、工作成为机械化的程序,结果只能是复杂了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情。而这种习惯性情越多,人的个性也越萎缩,从而逐渐失去创新的想法和动力,使人们成为受习惯支配的机器。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长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

创新是成功的点金石

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只在于找出新的改进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因为能找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办法。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那些独具创新有开拓精神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创新得自于积极地、充分地思考。成功的人士强调:最努力工作的人最终绝不会富有。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如果你整天埋首于他人所设计的程序,永远只是拾别人剩下的,又哪里可能成功呢?

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成为世界首富,原因很多,其中创新是一条重要因素!

每年,比尔·盖茨都会跑到华盛顿呆上一段时间,在那里思考微软的下一步发展。这时候,任何一个微软的员工都可以向他提交一份关于新产品或新服务的书面建议,而比尔·盖茨许诺他会看完所有的建议。如果喜欢某个创意,他会马上回到公司位于雷德曼的总部,围绕这个创意进行研发。正是这样的习惯,保证了微软始终处于全球软件行业的创新前沿。

一个成功的人士是否具有“见别人之未见,行别人之未行”的创新精神,与其事业的成败休戚相关。

法国著名美容品制造商伊夫·洛列就是一个善于独辟蹊径的人。

起初,伊夫·洛列对花卉抱有极大的兴趣,经营着一家自己的花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一位医生那里得到了一个专治痔疮的特效药膏秘方,这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如果能把花的香味融入这种药膏,使其芬芳扑鼻,应该会很受欢迎。

于是,凭着浓厚的兴趣和对花卉的充分了解,伊夫·洛列经过昼夜奋战研制成了一种香味独特的植物香脂。他兴奋地带着自己的产品挨家挨户地去推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几百瓶试制品几天的工夫就卖得一干二净。

由此,伊夫·洛列又想到了利用花卉和植物来制造化妆品。他认为,利用花卉原有的香味来制造化妆品,能给人带来清新的感觉,而且原材料来源广泛,所能变换的香型也很多,市场前景一定很广阔。

他开始游说美容品制造商实施他的计划,但在当时,人们对于利用植物来制造化妆品是持否定态度的。洛列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坚信自己这个新颖的想法一定能成功。于是,他向银行贷款,建起了自己的工厂。

1960年,洛列的第一批花卉美容霜研制成功,开始小批量投入生产,结果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极短的时间内,70万瓶美容霜销售一空,这对于洛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

为了促进销售,他还别出心裁地在广告中附上邮购优惠单,相信这样一定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他在《这儿是巴黎》杂志刊登了一则广告,并附上邮购优惠单。《这儿是巴黎》发行量较大,结果其中40%以上的邮购优惠单都被寄了回来。伊夫·洛列又成功了,这种独特的邮购方式使他的美容品源源不断地卖了出去。

如果说洛列采用植物制造美容品是一种大胆的尝试的话,那么采取邮购的营销方式则是他的一种创举。

1969年,洛列扩建了自己的工厂,并且在巴黎的奥斯曼大街上设了一家专卖店,开始大量地生产和销售化妆品。如今他在全世界的分店已近千家,产品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使用。

从以上事例我们可以看到,伊夫·洛列利用花卉来制造美容霜,称得上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而且他还采用了一种当时闻所未闻的邮购方式,这又为他节省了许多宝贵的资源。这些打破常规的做法使伊夫·洛列的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创新并不神秘,人人具备创新潜能,如果你懂得创新的奥秘,加上掌握科学的方法,你那潜在的创新才能就会迸发出来,以至成就大业。

创新思维是人成功的捷径,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在这上面体现出来。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那些独具创新有开拓精神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创新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成就,是精神的最高境界。它在人类活动中,是最有力量、最有希望、最有价值的思维活动。成为创造性人才,无疑是当今有志之士所向往的目标,当然也是成功人士的必修之课。

抓住每一次偶然的机会

有些偶然的发现正因为它不在预料之中,正因为它不属于旧的思想体系,正因为它独树一帜,所以往往可以成为研究的新起点。因此,对待偶然发现,一是不要轻易放过,二是要弄清它的原因。

不要轻易放过一些偶然的事件,因为许多事物的奥秘正是通过它们才揭示出来的。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有时会得到一些偶然的发现。说是偶然,其实并不神秘,当人们对所研究的对象还认不清而又不断和它打交道,就可能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新东西。

对待偶然发现,一是不要轻易放过,二是要弄清它的原因。